一种桥岸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29641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岸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程和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于城市跨河桥梁与河岸连接的桥岸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跨河桥梁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建设中很常见,跨河桥梁的两端通常通过引桥等与河岸连接。一般而言,河岸地带的岩体风化严重或者土体结构疏松,地基承载力不高,有时岸坡的稳定性也较低。当采用引桥连接跨河桥梁与岸坡时,引桥的长度往往很长,且多采用桩基础,使得引桥的建设成本较高。另外,引桥通常垂直岸坡布置,其很可能影响甚至切断河岸地带的上下游联通性,不利于沿岸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适于城市跨河桥梁与河岸连接的桥岸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桥岸连接结构,包括桥梁和岸边以及抗滑桩、桥梁桩柱、拱形挡板和l型挡墙,抗滑桩固定安装在桥梁靠岸侧的下方,抗滑桩的嵌固段嵌入岸边下方的稳定地层中,抗滑桩的悬臂段高出岸边地面线,拱形挡板固定安装在相邻两根抗滑桩的靠岸侧,拱形挡板的凸面朝向岸边,拱形挡板的拱脚支撑在相邻两根抗滑桩靠岸侧的桩身上,桥梁桩柱安装在拱形挡板与相邻两根抗滑桩之间的空间内,拱形挡板的外侧为岸坡填方体,l型挡墙安装在岸坡填方体的近顶部,l型挡墙的墙面与桥梁端部之间设有结构缝。

进一步,拱形挡板的底面嵌入原地面的深度不小于50cm,拱形挡板的顶面与抗滑桩的顶面平齐,拱形挡板上设有多层排水孔。

进一步,抗滑桩的顶面高程低于桥梁的底面高程,l型挡墙的底面水平,l型挡墙的底面高程等于或略低于抗滑桩顶面高程,l型挡墙的顶面高程等于或略低于桥梁的桥面高程。

进一步,l型挡墙的墙面与桥梁端部之间结构缝的宽度为10~20cm。

进一步,岸坡填方体的顶面为道路结构层。

进一步,抗滑桩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制作,拱形挡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制作或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或者钢筋混凝土预制,l型挡墙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制作或者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或者钢筋混凝土预制。

进一步,抗滑桩与桥梁桩柱、拱形挡板与桥梁桩柱的最小净距均不小于50cm。

一种桥岸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a、施工前准备:根据设计图纸,清理施工场地,并组织施工材料、机械、人员就位;

b、抗滑桩施工:用机械或人工在设计的桩位开挖地面以下的抗滑桩桩孔、绑扎或安放钢筋笼、安装地面以上的抗滑桩模板、浇筑混凝土并养护;

c、拱形挡板施工:用现浇或预制的方法制作拱形挡板,若采用现浇方法制作,则现浇方法包括开挖拱形挡板基槽、绑扎钢筋笼、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并养护;若采用预制方法制作,则预制方法包括按设计图纸预制拱形挡板、开挖拱形挡板基槽、安装拱形挡板;

d、岸坡填方体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在拱形挡板后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填筑岸坡填方体,直至岸坡填方体顶面高程等于或略低于抗滑桩和拱形挡板顶面高程;

e、l型挡墙施工:在已填筑的岸坡填方体顶面修筑l型挡墙,l型挡墙可以采用现场浇筑方式施工,也可采用预制l型挡墙拼装方式施工;

f、顶部岸坡填方体施工:在已施工的l型挡墙后面和已填筑的岸坡填方体顶面继续填筑岸坡填方体,使岸坡填方体的顶面高程达到设计要求;

g、道路结构层施工:在l型挡墙顶面和已填筑的岸坡填方体顶面施工道路的路床、路面结构,形成与桥梁联通的道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桥岸连接结构,抗滑桩与拱形挡板可确保岸坡及岸坡填方体的整体稳定性满足要求;桥梁桩柱布置在拱形挡板与相邻两根抗滑桩之间的空间内,且桥梁桩柱与拱形挡板和抗滑桩之间预留足够的空隙,岸坡填方体变形不会影响到桥梁桩柱;l型挡墙可确保岸坡填方体顶部的局部稳定性满足要求,并限制岸坡填方体的水平位移;l型挡墙墙面与桥梁端部之间设有结构缝,可确保桥梁和l型挡墙相互不影响。

2、本发明的桥岸连接结构,可以替代常规桥岸连接的引桥,占地少、投资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另外,本发明的桥岸连接结构在垂直岸坡方向的长度很小,不会影响沿岸上下游的连通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桥岸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桥岸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桥岸连接结构沿1-1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桥岸连接结构沿2-2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抗滑桩1、拱形挡板2、l型挡墙3、桥梁桩柱4、岸坡填方体5、桥梁6。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桥岸连接结构,包括桥梁6、岸坡填方体5、抗滑桩1、桥梁桩柱4、拱形挡板2和l型挡墙3,抗滑桩1位于桥梁6近岸端的下方,沿河流方向布置在河岸坡体下部。抗滑桩1的嵌固段嵌入河岸下方的稳定地层中,悬臂段高出岸坡原地面,顶面高程略低于桥梁6的底面高程。抗滑桩1嵌固段的嵌入长度、横截面尺寸、钢筋布置等根据抗滑桩1需要提供的抗滑力和允许的桩顶变形值计算确定。抗滑桩1的横截面形态可根据施工条件和施工工艺等选择为便于机械施工的圆形、适于人工挖孔施工矩形、或者原地面以下为便于机械施工的圆形,原地面以上为便于与拱形挡板2连接的矩形,抗滑桩1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制作。

拱形挡板2位于相邻两根抗滑桩1的靠岸侧,拱形挡板2的凸面朝向岸坡,拱脚支撑在相邻两根抗滑桩1靠岸侧的桩身上。拱形挡板2的外侧为岸坡填方体5,拱形挡板2的底面嵌入原岸坡地面以下深度不小于50cm,拱形挡板2的顶面与抗滑桩1的顶面平齐,拱形挡板2上设有多层排水孔,拱形挡板2可现浇钢筋混凝土制作,也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或钢筋混凝土预制。

l型挡墙3位于抗滑桩1和拱形挡板2后填方体的近顶部,l型挡墙3的底面水平,底面高程等于或略低于抗滑桩1顶面高程或拱形挡板2顶面高程,l型挡墙3的顶面高程等于或略低于桥梁6的桥面高程,l型挡墙3的墙面直立,墙面与桥梁6端部之间设有结构缝,结构缝的宽度为10~20cm。l型挡墙3墙背为填方体,填方体的顶面为道路结构层,l型挡墙3可现浇钢筋混凝土制作,也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或钢筋混凝土预制。

桥梁6近岸端的桥梁桩柱4布置在拱形挡板2与相邻两根抗滑桩1之间的空间内,抗滑桩1与桥梁桩柱4、拱形挡板2与桥梁桩柱4的最小净距均不小于50cm。

一种桥岸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a、施工前准备:根据设计图纸,清理施工场地,并组织施工材料、机械、人员就位;

b、抗滑桩施工:用机械或人工在设计的桩位开挖地面以下的抗滑桩桩孔、绑扎或安放钢筋笼、安装地面以上的抗滑桩1模板、浇筑混凝土并养护;

c、拱形挡板施工:用现浇或预制的方法制作拱形挡板2,若采用现浇方法制作,则现浇方法包括开挖拱形挡板2基槽、绑扎钢筋笼、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并养护;若采用预制方法制作,则预制方法包括按设计图纸预制拱形挡板2、开挖拱形挡板2基槽、安装拱形挡板2;

d、岸坡填方体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在拱形挡板2后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填筑岸坡填方体5,直至岸坡填方体5顶面高程等于或略低于抗滑桩1和拱形挡板2顶面高程;

e、l型挡墙施工:在已填筑的岸坡填方体5顶面修筑l型挡墙3,l型挡墙3可以采用现场浇筑方式施工,也可采用预制l型挡墙3拼装方式施工;

f、顶部岸坡填方体施工:在已施工的l型挡墙3后面和已填筑的岸坡填方体5顶面继续填筑岸坡填方体5,使岸坡填方体5的顶面高程达到设计要求;

g、道路结构层施工:在l型挡墙3顶面和已填筑的岸坡填方体5顶面施工道路的路床、路面结构,形成与桥梁6联通的道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