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0471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胎式压路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由于公路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压路机也必然不断更新,使得对设备的要求更高,而且压路机在碾压作业过程中,要求路面的平整度、密实度、渗水性等也要达到更高的要求,所以就使得对现有的压路机在某些方面或者装置进行优化、创新,这样才能得到客户的满意,更能对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与其它胶轮式压路机对比中我们发现,现阶段有些轮胎式压路机只单单采用单向、单泵、单滤芯,且洒水喷头数量少、洒水量小,且固定式排量进行洒水作业。尤其是,现有技术中的洒水装置,如果发生故障,就会影响作业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该洒水装置能够确保为轮胎式压路机前轮和后轮进行持续有效的洒水,不会影响作业进度,并且该洒水装置的洒水量大,能够满足作业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水箱、后水箱、前洒水器和后洒水器,所述前水箱设置在轮胎式压路机的前部,所述后水箱设置在轮胎式压路机的后部,所述前洒水器设置在轮胎式压路机前轮的上方,所述后洒水器设置在轮胎式压路机后轮的上方,所述前洒水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前洒水管和第二前洒水管,所述第一前洒水管和第二前洒水管上均设置有多个前洒水头,所述后洒水管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后洒水管和第二后洒水管,所述第一后洒水管和第二后洒水管上均设置有多个后洒水头,所述前水箱连接有前输水管,所述第一前洒水管通过第一分水管与前输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后洒水管通过第二分水管与前输水管相连接,所述后水箱连接有后输水管,所述第二前洒水管通过第三分水管与后输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后洒水管通过第四分水管与后输水管相连接,所述前输水管上安装有前水泵和前电磁阀,所述后输水管上安装有后水泵和后电磁阀。

上述的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输水管上安装有前过滤器,所述前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前电磁阀和前水泵之间,所述后输水管上安装有后过滤器,所述后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后电磁阀和后水泵之间。

上述的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洒水管和第二前洒水管通过多个前固定板相连接,所述前固定板上设置有供第一前洒水管穿过的第一前固定块和供第二前洒水管穿过的第二前固定块;所述第一后洒水管和第二后洒水管通过多个后固定板相连接,所述后固定板上设置有供第一后洒水管穿过的第一后固定块和供第二后洒水管穿过的第二后固定块。

上述的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固定块、第二前固定块、第一后固定块和第二后固定块均由相互拼接的两个定位块构成,两个所述定位块通过螺栓连接,两个所述定位块相对的面上均开设有用于拼接成一个圆的半圆槽。

上述的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洒水管、第二前洒水管、第一后洒水管和第二后洒水管均为钢管。

上述的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该洒水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第一洒水开关和第二洒水开关,所述第一洒水开关和第二洒水开关均为双刀单掷开关,所述第一洒水开关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均与24V电源正极相接,所述第一洒水开关的第一动触点与前电磁阀的正极相接,所述前电磁阀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洒水开关的第二动触点与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的电源正极相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的电源负极接地,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的电机正极接线端与前水泵的正极相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的电机负极接线端与前水泵的负极相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的模块正极输出端与第一电位器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的模块负极输出端与第一电位器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一电位器的中间输出端与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的模块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二洒水开关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均与24V电源正极相接,所述第二洒水开关的第一动触点与后电磁阀的正极相接,所述后电磁阀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洒水开关的第二动触点与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的电源正极相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的电源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的电机正极接线端与后水泵的正极相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的电机负极接线端与后水泵的负极相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的模块正极输出端与第二电位器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的模块负极输出端与第二电位器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中间输出端与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的模块输入端相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

2、本实用新型前输水管上的前水泵或前电磁阀发生故障导致前水箱内的水无法输送至前洒水器和后洒水器时,此时后水箱也可以正常的将水输送至前洒水器和后洒水器,反之,当后输水管上的后水泵或后电磁阀出现故障导致后水箱内的水无法输送至前洒水器和后洒水器时,此时前水箱也可以正常的将水输送至前洒水器和后洒水器,确保该洒水装置能够为轮胎式压路机前轮和后轮进行洒水,不会影响轮胎式压路机施工作业进度,并且该洒水装置的洒水量大,能够满足作业需要。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过滤器,能够对前水箱输出的水进行有效的杂质过滤,同理,通过设置后过滤器,能够对后水箱输出的水进行有效的杂质过滤。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制电路,能够有效的控制前洒水器和后洒水器的出水量和出水速度。

5、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洒水器和后洒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两个定位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水箱; 2—后水箱; 3—后电磁阀;

4—后过滤器; 5—前电磁阀; 6—前过滤器;

7—前水泵; 8—后水泵; 9—前输水管;

10—后输水管; 11—第一分水管; 12—第二分水管;

13—第三分水管; 14—第四分水管; 15—前洒水器;

15-1—第一前洒水管; 15-2—第二前洒水管; 15-3—前洒水头;

16—后洒水器; 16-1—第一后洒水管; 16-2—第二后洒水管;

16-3—后洒水头; 17—前固定板; 18—后固定板;

19—第一前固定块; 20—第二前固定块; 21—第一后固定块;

22—第二后固定块; 23—前定位接头; 24—后定位接头;

25—第一洒水开关; 26—第二洒水开关; 27—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

28—第一电位器; 29—第二电位器; 30—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

31—定位块; 31-1—半圆槽; 3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轮胎式压路机洒水装置,包括前水箱1、后水箱2、前洒水器15和后洒水器16,所述前水箱1设置在轮胎式压路机的前部,所述后水箱2设置在轮胎式压路机的后部,所述前洒水器15设置在轮胎式压路机前轮的上方,所述后洒水器16设置在轮胎式压路机后轮的上方,所述前洒水器15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前洒水管15-1和第二前洒水管15-2,所述第一前洒水管15-1和第二前洒水管15-2上均设置有多个前洒水头15-3,所述后洒水管16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后洒水管16-1和第二后洒水管16-2,所述第一后洒水管16-1和第二后洒水管16-2上均设置有多个后洒水头16-3,所述前水箱1连接有前输水管9,所述第一前洒水管15-1通过第一分水管11与前输水管9相连接,所述第一后洒水管16-1通过第二分水管12与前输水管9相连接,所述后水箱2连接有后输水管10,所述第二前洒水管15-2通过第三分水管13与后输水管10相连接,所述第二后洒水管16-2通过第四分水管14与后输水管10相连接,所述前输水管9上安装有前水泵7和前电磁阀5,所述后输水管10上安装有后水泵8和后电磁阀3。

本实施例中,该洒水装置在使用时,打开前电磁阀5和后电磁阀3,并开启前水泵7和后水泵8,前水箱1内的水经前水泵7泵送至前洒水器15的第一前洒水管15-1和后洒水器16的第一后洒水管16-1,进而通过第一前洒水管15-1上的前洒水头15-3向轮胎式压路机前轮洒水,通过第一后洒水管16-1上的后洒水头16-3向轮胎式压路机后轮洒水;同理,后水箱2内的水经后水泵8泵送至前洒水器15的第二前洒水管15-2和后洒水器16的第二后洒水管16-2,进而通过第二前洒水管15-2上的前洒水头15-3向轮胎式压路机前轮洒水,通过第二后洒水管16-2上的后洒水头16-3向轮胎式压路机后轮洒水。

本实施例中,该洒水装置的前水箱1既向前洒水器15的第一前洒水管15-1供水又向后洒水器16的第一后洒水管16-1供水,同理,后水箱2既向前洒水器15的第二前洒水管15-2供水,又向后洒水器16的第二后洒水管16-2供水。这样,即使与前水箱1相连接的前输水管9上的前水泵7或前电磁阀5发生故障导致前水箱1内的水无法输送至前洒水器15和后洒水器16,此时后水箱2也可以正常的将水输送至前洒水器15和后洒水器16,反之,当后输水管10上的后水泵8或后电磁阀3出现故障导致后水箱2内的水无法输送至前洒水器15和后洒水器16时,此时前水箱1也可以正常的将水输送至前洒水器15和后洒水器16,确保该洒水装置能够为轮胎式压路机前轮和后轮进行洒水,不会影响轮胎式压路机施工作业进度,并且该洒水装置的洒水量大,能够满足作业需要。

如图1所示,所述前输水管9上安装有前过滤器6,所述前过滤器6设置在所述前电磁阀5和前水泵7之间,所述后输水管10上安装有后过滤器4,所述后过滤器4设置在所述后电磁阀3和后水泵8之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前过滤器6,能够对前水箱1输出的水进行有效的杂质过滤,同理,通过设置后过滤器4,能够对后水箱2输出的水进行有效的杂质过滤。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前洒水管15-1和第二前洒水管15-2通过多个前固定板17相连接,所述前固定板17上设置有供第一前洒水管15-1穿过的第一前固定块19和供第二前洒水管15-2穿过的第二前固定块20;所述第一后洒水管16-1和第二后洒水管16-2通过多个后固定板18相连接,所述后固定板18上设置有供第一后洒水管16-1穿过的第一后固定块21和供第二后洒水管16-2穿过的第二后固定块22。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前固定板17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前洒水管15-1和第二前洒水管15-2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同理,通过多个后固定板18能够有效的将第一后洒水管16-1和第二后洒水管16-2有效的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洒水管15-1和第二前洒水管15-2通过前定位接头23与轮胎式压路机机架相连接,所述第一后洒水管16-1和第二后洒水管16-2通过后定位接头24与轮胎式压路机机架相连接。所述第一前洒水管15-1、第二前洒水管15-2、第一后洒水管16-1和第二后洒水管16-2的两端均用堵头封堵。

结合图2和图3,所述第一前固定块19、第二前固定块20、第一后固定块21和第二后固定块22均由相互拼接的两个定位块31构成,两个所述定位块31通过螺栓32连接,两个所述定位块31相对的面上均开设有用于拼接成一个圆的半圆槽3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洒水管15-1、第二前洒水管15-2、第一后洒水管16-1和第二后洒水管16-2均为钢管。

如图4所示,该洒水装置包括用于对该洒水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第一电位器28、第二电位器29、第一洒水开关25和第二洒水开关26,所述第一洒水开关25和第二洒水开关26均为双刀单掷开关,所述第一洒水开关25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均与24V电源正极相接,所述第一洒水开关25的第一动触点与前电磁阀5的正极相接,所述前电磁阀5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洒水开关25的第二动触点与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电源正极相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电源负极接地,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电机正极接线端与前水泵7的正极相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电机负极接线端与前水泵7的负极相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模块正极输出端与第一电位器28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模块负极输出端与第一电位器28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一电位器28的中间输出端与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模块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二洒水开关26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均与24V电源正极相接,所述第二洒水开关26的第一动触点与后电磁阀3的正极相接,所述后电磁阀3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洒水开关26的第二动触点与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电源正极相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电源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电机正极接线端与后水泵8的正极相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电机负极接线端与后水泵8的负极相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模块正极输出端与第二电位器29的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模块负极输出端与第二电位器29的另一端相接,所述第二电位器29的中间输出端与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模块输入端相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工作时,同时打开第一洒水开关25和第二洒水开关26,此时第一洒水开关25的第一动触点与前电磁阀5接通,第一洒水开关25的第二动触点与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电源正极相接,同理,第二洒水开关26的第一动触点与后电磁阀3接通,第二洒水开关26的第二动触点与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电源正极相接,此时,前电磁阀5和后电磁阀3均打开,前水泵7和后水泵8均开始工作,从而将前水箱1内的水和后水箱2内的水输送至前洒水器15和后洒水器16内,并通过第一电位器28控制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从而控制前水泵7的转速,进而控制前洒水器15中第一前洒水管15-1上前洒水头15-3和后洒水器16中第一后洒水管16-1上后洒水头16-3的喷水速度;同理,通过第二电位器29可以控制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从而控制后水泵8的转速,进而控制前洒水器15中第二前洒水管15-2上前洒水头15-3和后洒水器16中第二后洒水管16-2上后洒水头16-3的喷水速度。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电源正极即为接口Power+,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电源负极即为接口Power-,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电机正极接线端即为MOTO+,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电机负极接线端即为MOTO-,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模块正极输出端即为接口5V+,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模块负极输出端即为接口5V-,所述第一直流电机调速器27的模块输入端即为接口IN;同理,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电源正极即为接口Power+,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电源负极即为接口Power-,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电机正极接线端即为MOTO+,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电机负极接线端即为MOTO-,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模块正极输出端即为接口5V+,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模块负极输出端即为接口5V-,所述第二直流电机调速器30的模块输入端即为接口IN。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