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6129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平转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跨越深谷、急流、铁路、公路等特殊条件下,采用水平转体技术是桥梁上部结构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具有不干扰交通、不中断交通等优点。平转法作为跨越重要既有线连续梁的重要施工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又分为墩顶转体法和墩底转体法两种方法。现有的观测转体过程的方法是采用在连续梁的转盘位置张贴带有角度和长度的刻度尺方式实现的,为防止梁体超转,在上、下转盘之间设置防超转装置,但该种观测方法是利用梁端与转盘同心的原理进行的,受制于梁端半径远大于转盘半径的影响,转盘刻度尺的测量误差将成倍的放大到梁端位置,直接影响最终的观测精度,进而最终影响梁体精准和龙的精度。而且传统的测管方法在转体快就位时要提前放缓转体速度,由专人反复测量梁体位置,根据测量结果不断调整转体的速度,耗时较长。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能够提高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水平转体连续梁包括固定梁、转体梁,该装置包括安放于固定梁梁端的激光发射装置、放置在转体梁梁端内部的刻度尺定位装置,激光发射装置投射激光至刻度尺定位装置的刻度尺上,刻度尺的满量程方向与水平转体连续梁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与转体梁的横断面重合,激光发射装置与转体梁转至设计位置后的刻度尺的就位刻度线设置于同一纵断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刻度尺定位装置包括设有刻度尺的展板、固定在展板下的支腿,支腿的底部设有三角支架,结构牢固,既可承受展板重量,又不易受风等其它因素影响。

进一步的,展板的中心高度为1.3—1.5m、宽度不小于40cm,刻度尺的长度为2—3m、精度为1cm,为防止连续梁在转体过程中出现上下摆动,高度范围为15—20cm。

进一步的,支腿的材质为铝合金,牢固耐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刻度尺定位装置上安装有配重装置,以增强刻度尺定位装置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激光发射装置采用激光全站仪,激光精度高,光放散现象不明显,方便用角度控制方向,实现不提前降低转体速度或中断转体工作,也可以精确测算转体速度及转体剩余距离。

本装置经多次实地验证,可直接节省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时间约1小时,取得了预期效果,在需要要点施工的转体作业中优势更加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投入成本小,通过转体连续梁的转动带动刻度尺及其定位架的移动,形成激光发射装置的激光连续指示转体连续梁梁端位移的效果,进而实现转体就位前的快速精准观测,大大缩短了转体过程时间,提高了转体工作的效率、可控性及和龙质量;

(2)无需在水平转体连续梁的上下转盘之间安装防超转限位装置,既减少了预埋限位装置的工作量,又扩大了上下转盘之间的空间,有利于转体工作的进行;

(3)无需作业人员反复测量转体时连续梁梁端位置,实现了转体梁梁端位移实时精确收集的功能,适宜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图之一;

图2是所述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状态图之二;

图3是所述刻度尺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固定梁,2、转体梁,3、激光发射装置,4、刻度尺定位装置,41、展板,42、支腿,43、三脚支架,44、刻度尺,441、零刻度线,442、就位刻度线,5、激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水平转体连续梁包括固定梁1、转体梁2,该装置包括安放于固定梁1梁端的激光发射装置3、放置在转体梁2梁端内部的刻度尺定位装置4。其中,刻度尺44的满量程方向与水平转体连续梁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与转体梁2的横断面重合,即转体梁2逆时针转动时,刻度尺44的满量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转体梁2顺时针转动时,刻度尺44的满量程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激光发射装置3与转体梁2转至设计位置后的刻度尺44的就位刻度线442设置于同一纵断面上。

激光发射装置3投射激光5至刻度尺定位装置4的刻度尺44上,用以指示转体梁2梁端移动的距离。优选的,激光发射装置3采用激光全站仪,激光精度高,光放散现象不明显,方便用角度控制方向,实现不提前降低转体速度或中断转体工作,也可以精确测算转体速度及转体剩余距离。使用本装置观测转体过程前,为防止无关人员和物品触碰导致激光全站仪精度降低,激光全站仪在使用前必须将水平角归零,可便于观测激光全站仪是否被扰动。

结合图3,刻度尺定位装置4包括设有刻度尺44的展板41、固定在展板41下的支腿42,支腿42的数量是一个或两个,底部设有三角支架43,结构牢固,材质为铝合金,既可承受展板41重量,又不易受风等其它因素影响。展板41的中心高度为1.3—1.5m、宽度不小于40cm,长度不小于刻度尺44的长度。刻度尺44的长度为2—3m、精度为1cm,为防止连续梁在转体过程中出现上下摆动,刻度尺44的高度范围为15—20cm。

优选的,刻度尺定位装置4上可安装配重装置,以增强刻度尺定位装置4的稳定性。

为防止激光发射装置3投射的激光5因距离原因产生较明显的光放散现象,刻度尺定位装置4和激光发射装置3的布置距离不宜大于5m。激光5投射至刻度尺定位装置4的刻度尺44零刻度线441时,本装置即开始工作,通过观测激光5在刻度尺44上的位移即可精确观测转体梁2的转动位移,当转体梁2平转接近设计位置1m时降低平转速度,距设计位置0.5m时采用点动牵引法就位。

本装置通过转体连续梁的转动带动刻度尺44及其定位架的移动,形成激光发射装置3的激光5连续指示转体连续梁梁端位移的效果,进而可以计算出梁体转动的角速度和连续梁差多少距离到达设计位置,实现了转体就位前的快速精准观测,大大缩短了转体过程时间,提高了转体工作的效率、可控性、和龙质量及精度,为转体工作的成功实施创造了条件。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投入成本小,无需在水平转体连续梁的上下转盘之间安装防超转限位装置,既减少了预埋限位装置的工作量,又扩大了上下转盘之间的空间,有利于转体工作的进行;无需作业人员反复测量转体时连续梁梁端位置,实现了转体梁梁端位移实时精确收集的功能,适宜于广泛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