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浇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0965发布日期:2018-07-18 00:34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塔柱施工新方法,能够适用于两种不同材质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施工,增强塔梁整体性,缩短施工工期的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浇筑系统。



背景技术:

1)传统塔柱和横梁施工系统

传统施工系统为先浇筑横梁位置的塔柱,搭设横梁支架,最后浇筑横梁混凝土。

2)传统施工系统的局限性

传统塔柱和横梁均为各自单独施工,其混凝土龄期不同,对塔柱和横梁整体受力不利,同时塔柱施工完成后需等待横梁支架搭设和横梁混凝土浇筑,施工周期长,影响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浇筑,解决塔柱和横梁混凝土龄期差问题,解决了塔柱采用两种不同材质混凝土同步浇筑时内外层混凝土串料问题,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浇筑系统,它包括泵送系统和布料系统;

所述的泵送系统包括下游1#拖泵、下游2#拖泵、下游1#汽车泵、上游2#汽车泵、上游3#拖泵;

所述的布料系统包括横梁中间布料杆、上游侧布料杆、下游侧布料杆、上游塔柱中央集料斗和下游塔柱中央集料斗。

作为优选方式,整个浇筑施工划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是上游施工区域、中游施工区域和下游施工区域。

作为优选方式,下游1#拖泵、下游2#拖泵、下游1#汽车泵、下游塔柱中央集料斗和下游侧布料杆布置在下游施工区域;

上游2#汽车泵、上游3#拖泵、上游塔柱中央集料斗和上游侧布料杆布置在上游区域;

横梁中间布料杆布置在中游施工区域。

作为优选方式,下游1#拖泵分别与下游侧布料杆和下游塔柱中央集料斗连接,下游2#拖泵与横梁中间布料杆连接,上游3#拖泵与上游侧布料杆连接;

下游1#汽车泵与下游侧布料杆相连,上游2#汽车泵连接上游塔柱中央集料斗。

作为优选方式,横梁中间布料杆、上游侧布料杆和下游侧布料杆均采用塔式布料杆,所述的塔式布料杆,塔式布料杆包括塔身、平衡臂、主横杆和次横杆,平衡臂与塔身通过回转支承连接,平衡臂一端安装配重,另一端与主横杆连接,主横杆通过回转支座与次横杆连接。

作为优选方式,塔身底部还固定连接有支腿。

作为优选方式,塔柱的浇筑区域由内模和箍筋限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塔柱内侧普通混凝土构成了内外两层的混凝土塔柱;

在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区域预置两层主筋,两层主筋分别为内层主筋和外层主筋,在内层主筋上敷设一层钢丝网,钢丝网与外层主筋之间设置串筒,串筒通过导向钢筋固定。

作为优选方式,钢丝网孔径为6mm。

作为优选方式,塔柱的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厚度为36cm,塔柱高度达237m。

作为优选方式,内层主筋和外层主筋的直径为3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塔柱和横梁分别施工的弊端,实现塔柱和横梁同步浇筑,解决了由于塔柱和横梁分别施工的混凝土龄期差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内外采用不同材质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施工时内外混凝土串料,影响外侧白色仟维混凝土的功能问题。使用该方法,塔柱和横梁混凝土龄期差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工期大大缩短,功效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现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施工设备配备图;

图3为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串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塔式布料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游1#拖泵,2—下游2#拖泵,3—下游1#汽车泵,4—上游2#汽车泵,5—上游3#拖泵,6—上游塔柱中央集料斗,7—上游侧布料杆,8—横梁中间布料杆,9—下游侧布料杆,10—下游塔柱中央集料斗,11-箍筋,12-主筋,13-导向钢筋,14-串筒,15-钢丝网,16-配重,17-平衡臂,18-塔身,19-支腿,20-回转支承,21-主横杆,22-回转支座,23-次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5所示,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浇筑系统,它包括泵送系统和布料系统;

所述的泵送系统包括下游1#拖泵1、下游2#拖泵2、下游1#汽车泵3、上游2#汽车泵4、上游3#拖泵5;

所述的布料系统包括横梁中间布料杆8、上游侧布料杆7、下游侧布料杆9、上游塔柱中央集料斗6和下游塔柱中央集料斗10。

优选地,整个浇筑施工划分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分别是上游施工区域、中游施工区域和下游施工区域。

优选地,下游1#拖泵1、下游2#拖泵2、下游1#汽车泵3、下游塔柱中央集料斗10和下游侧布料杆9布置在下游施工区域;

上游2#汽车泵4、上游3#拖泵5、上游塔柱中央集料斗6和上游侧布料杆7布置在上游区域;

横梁中间布料杆8布置在中游施工区域。

优选地,下游1#拖泵1分别与下游侧布料杆9和下游塔柱中央集料斗10连接,下游2#拖泵2与横梁中间布料杆8连接,上游3#拖泵5与上游侧布料杆7连接;

下游1#汽车泵3与下游侧布料杆9相连,上游2#汽车泵4连接上游塔柱中央集料斗6。

优选地,横梁中间布料杆8、上游侧布料杆7和下游侧布料杆9均采用塔式布料杆,所述的塔式布料杆,塔式布料杆包括塔身18、平衡臂17、主横杆21和次横杆23,平衡臂17与塔身18通过回转支承20连接,平衡臂17一端安装配重16,另一端与主横杆21连接,主横杆21通过回转支座22与次横杆23连接。

优选地,塔身18底部还固定连接有支腿19。

优选地,塔柱的浇筑区域由内模和箍筋11限定,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或采用白色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和塔柱内侧普通混凝土构成了内外两层的混凝土塔柱;

在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区域预置两层主筋12,两层主筋12分别为内层主筋12和外层主筋12,在内层主筋12上敷设一层钢丝网15,钢丝网15与外层主筋12之间设置串筒14,串筒14通过导向钢筋13固定。

优选地,钢丝网15孔径为6mm,这是根据两种不同混凝土配比中骨料和钢纤维粒径确定的,既保证骨料不相互串料,又能确保在两层不同材质混凝土浇筑形成20cm高低差时,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少量砂浆流失而不影响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整体和易性而确定的。

优选地,塔柱的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厚度为36cm,塔柱高度达237m,内层主筋12和外层主筋12的直径为32mm。由于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厚度仅为36cm,同时布置两层Φ32主筋12,施工空间狭小,下料困难,因此钢丝网15必须紧贴靠内侧主筋12,以便不影响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下料。由于(白色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流动性差,下料困难,下料串筒14需多点密集布置,布料时普通混凝土泵管无法完成,且由于塔柱高度较高,比如高度达237m,普通混凝土泵车也无法满足施工需要,我们采用塔式布料杆完成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外侧皮肤功能混凝土层的浇筑。塔式布料杆布置在内模顶面,随内模升高而上高,满足了施工需要。

在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施工过程中,塔柱和横梁施工即采用该浇筑系统,有效解决了塔梁混凝土龄期差问题,同时解决了皮肤功能混凝土塔柱和横梁同步施工时的施工组织难题,解决了两种不同材质混凝土浇筑时相互串料问题,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工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