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8595发布日期:2018-07-24 21:52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面交通便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极端天气频发,城市内涝情况越来越多,城区暴雨过后往往很多地方交通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地势低洼的地方,成为下雨必淹之地。为尽快解除险情、恢复交通,需要把低洼处的水排往排水顺畅的地方,这类抢险施工装置包括排水管、排水泵等。在道路的抢险过程中,排水管的设置难免给道路通行造成影响,甚至会阻断交通,使车辆无法通行,更加剧了整个道路的交通堵塞情况。这就需要一种能一边排水同时也能让车辆顺畅通行的过桥装置,以此减少排水工作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能保障排水工作不间断地运行。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排水用高效便携过桥装置。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包括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所述过桥底座为中部为矩形凹槽、两翼为水平面结合向下斜面的形状,过桥盖板为中部为矩形凸台、两翼为水平的形状,过桥盖板的两翼与过桥底座两翼的水平部分连接;所述过桥盖板覆盖在所述矩形凹槽上,过桥盖板的矩形凸台和过桥底座的矩形凹槽围成截面为矩形的过桥水流腔体。其中,所述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均为钢板弯折而成,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之间通过蝶形螺栓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过桥水流腔体带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过桥盖板底面,加强筋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矩形凸台和两翼的交线,相邻加强筋的距离为100-150mm;所述过桥盖板的矩形凸台弯角、所述过桥底座两翼水平面结合斜面的连接部分均设置有倒角。优选地,所述过桥盖板的矩形凸台上面、所述过桥底座的两翼水平面和斜面上均设置有防滑图案(类似于公交车车厢底板的防滑花纹板)。本过桥装置具有轻量化设计,可通过人力搬运。所述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均采用4mm厚钢板折弯成型,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的重量均不超过20kg,可通过人力快速搬运、组装使用。更优选地,所述过桥水流腔体的高度为100-110mm,宽度为200-500mm。该高度低于现有的所用汽车底盘,可以保证交通运行。进一步地,一组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组成一个单元,所述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单元构成;由多个单元构成的装置中,相邻单元通过连接块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过桥底座的两翼水平部分的高度为40-55mm;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过桥底座的矩形凹槽的两侧,连接块的高度为40-50mm(即,连接块位于过桥底座两翼水平部分下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的应用方法,包括操作:将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放于地面上,排水软管从所述过桥水流腔体中穿过,进行排水作业的同时保证交通正常进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水用高效便携式过桥装置,为可快速拆装结构,可以通过人力搬运到使用地点,并通过快速完成组装,达到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用高效便携式过桥装置,充分考虑一般车辆的通行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其通过率,保证绝大部分车辆都能平稳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钢制焊接结构,水流腔体外形及结构通过水流力学和承载力有限元分析,保证长期运行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排水量的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过桥装置,相比起其他类似装置,具有更高的便携性、通过性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的侧视角度的结构图。图3示出了连接块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的俯视图。图中,其中,1:过桥底座;2:过桥盖板;3:连接螺栓;4、加强筋;5、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和图3、图4,一种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包括过桥底座1和过桥盖板2,所述过桥底座为中部为矩形凹槽、两翼为水平面结合向下斜面的形状,过桥盖板为中部为矩形凸台、两翼为水平的形状,过桥盖板的两翼与过桥底座两翼的水平部分连接;所述过桥盖板覆盖在所述矩形凹槽上,过桥盖板的矩形凸台和过桥底座的矩形凹槽围成截面为矩形的过桥水流腔体。所述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均为钢板弯折而成,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之间通过连接螺栓3连接固定。连接螺栓为可以手拧的蝶形螺栓。所述过桥水流腔体带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位于过桥盖板底面,加强筋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矩形凸台和两翼的交线;相邻加强筋的距离为128mm,所述过桥盖板的矩形凸台弯角、所述过桥底座两翼水平面结合斜面的连接部分均设置有倒角。其中,所述过桥盖板的矩形凸台上面、所述过桥底座的两翼水平面和斜面上均设置有Q235防滑图案。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桥水流腔体的高度为108mm,宽度350mm,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总宽度为750mm。所述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均采用4mm厚钢板(AISI304)折弯成型,一个过桥底座和一个过桥盖板的重量均只有20kg,可通过人力快速搬运、组装使用。一组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组成一个单元,所述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由一个或多个单元构成;本实施例中,由5个单元构成长4.5m装置中,相邻单元通过连接块5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桥底座的两翼水平部分的高度为53mm(从外部测量);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过桥底座的矩形凹槽的两侧,连接块的高度为45mm(即,连接块位于过桥底座两翼水平部分下方)。本装置的装配顺序为:1、将过桥底板平铺在里面上,可通过平铺一个或多个;2、将水带放置于过桥底板的凹槽内;3、将过桥盖板安装在过桥底板相应位置;4、通过螺栓固定过桥盖板和过桥底板。所述的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的应用方法:将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放于地面上,排水软管(水带)从所述过桥水流腔体中穿过,进行排水作业的同时保证交通正常进行。首先将水带与水带过桥放置好,当水泵开始抽水时,水充满水带,水带从扁平状变形圆柱状,当水流经水带过桥时,水带受水带过桥的限制,变形椭圆形状,通过水带过桥后又变成了圆柱状,通过改变水带形状,达到车辆通过的目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为一种排水用高效便携式过桥装置,为可快速拆装结构,可以通过人力搬运到使用地点,并通过快速完成组装,达到使用要求。其充分考虑一般车辆的通行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其通过率,保证绝大部分车辆都能平稳通过。水流腔体外形及结构通过水流力学和承载力有限元分析,保证长期运行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排水量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携式过桥装置,相比起其他类似装置,具有更高的便携性、通过性和稳定性。解决了由于水带横穿马路车辆无法通行的问题。所述过桥底座和过桥盖板也可采用碳钢制成,其质量略小于304钢材质。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桥水流腔体的高度为105mm,宽度为750mm,长900mm。本实施例排水用便携过桥装置由一个单元构成,本实施例中,由1个单元构成长900mm的装置。单元中各部件的设置同实施例1。应力分析:根据设计方案,用应力分析是来校对是否满足使用要求。具体使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应力分析,控制网格15.8843mm,应力范围1008N/m2-3.576×108N/m2。选择材料:碳钢和AISI304不锈钢,相应参数如下:名称:AISI304普通碳钢模型类型:线性弹性同向性线性弹性同向性默认失败准则:未知最大vonMises应力屈服强度:2.06807e+008N/m22.20594e+008N/m2张力强度:5.17017e+008N/m23.99826e+008N/m2弹性模量:1.9e+011N/m22.1e+011N/m2泊松比:0.290.28质量密度:8000kg/m37800kg/m3抗剪模量:7.5e+010N/m27.9e+010N/m2热扩张系数:1.8e-005/Kelvin1.3e-005/Kelvin应力分析表明,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过桥装置可以承受3.576×108N/m2的应力。碳钢的力学性能比304不锈钢要稍微高点,分析时两种材质都能满足要求。实际使用过程中304不锈钢外观漂亮、不会生锈,更合适。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