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瓶车道的铺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1183发布日期:2018-12-19 05:41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道路铺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瓶车道的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电瓶车具有劳动成本低、低碳环保、美观等显著优势,因而被景区大力采用。而作为景区电瓶车专用车道,电瓶车道是景区实现人车分离的有力措施。现有电瓶车道的铺设大都采用柏油马路的铺设方法,即采用级配粒料、碎石级配、沥青胶泥、骨材、石粉等材料构筑形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然而,野外遗址尤其是野外土遗址与一般景区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例如:经过时间的磨练,野外土遗址已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因此合理保护周边环境对于保护、发掘遗址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如果现有的沥青混凝土结构电瓶车道应用于野外土遗址景区,显得格格不入。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适用于野外土遗址的电瓶车道的铺设方法,使铺设得到的电瓶车道既能全面的展示野外遗址区的全部风貌,又要不影响对野外遗址本体的保护,同时还要和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野外土遗址的、不影响野外遗址保护的、与周边环境协调度高的电瓶车道的铺设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瓶车道的铺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地面浅表层堆积的浮土,顺地势左右刮平,控制宽度为3.0—6.0m,刮平后洒水碾压,形成路线;

(2)在所述路线上铺设厚度为15—20cm的沙石,刮平后洒水碾压,并将两边淤积的所述沙石顺地势散开,规整成型,形成路基;

(3)在所述路基上铺设一层直径小于5mm的米粒石,铺设完成后洒水碾压形成路面。

进一步,所述沙石的成分及重量百分数为:直径为10—50mm的石子20—30%,细沙45—55%,粘土15—35%。

进一步,所述米粒石的铺设厚度为3—7cm。

进一步,所述电瓶车道每隔600—800m处设置有换乘点,所述换乘点的宽度为8—10m、长度为10—20m,且所述换乘点与所述电瓶车道的铺设方法一致,所述换乘点与所述电瓶车道一体铺成。

进一步,在所述换乘点设有凉棚、座椅及导向标志。

进一步,形成所述路线时,要避开地表上的植物、遗址本体及与之有关的文化信息,选择低洼处植物相距较宽的地方绕避而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直径小于5mm的米粒石作为路面铺设材料,原料来源广,成本低,铺设形成的路面致密度高,平整性好,瓷实坚固,能够抵抗30mm暴雨冲刷,且与遗址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协调度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2)本发明采用由直径为10—50mm的石子、细沙、粘土混合而成的沙石作为路基的铺筑材料,原料简单易得,来源广泛,铺设成本低,且铺设形成的路基具有优良的坚固度和耐久性。

(3)本发明在形成路线时,尽可能避开地表上的植物、遗址本体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信息,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不干扰遗址本体及所处周边自然环境,保持证了遗址的原有风貌。

(4)本发明采用人工铺设与机械铺设相结合的铺设模式,铺设工艺简单、铺设效率高,铺设后的道路规整、行车平稳,对于文化遗址环境风貌的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5)本发明在电瓶车道相隔600—800米处设置有换乘点,在换乘点设有凉棚、座椅及导向标志,在供游客休息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下一步参观路线。

(6)采用本发明铺设得到的电瓶车道能够有效维持并展示遗址区原有风貌,不影响对遗址本体的合理保护,与遗址周边环境协调度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电瓶车道的铺设方法

(1)将地面浅表层堆积的浮土,顺地势左右刮平,控制宽度为3.0m,刮平后洒水碾压,形成路线;形成路线时,要避开地表上的植物、遗址本体及与之有关的文化信息,选择低洼处植物相距较宽的地方绕避而行;在每隔600m处设置换乘点,换乘点路线宽度为8m,长度为10m;

(2)在路线上铺设厚度为15cm的沙石,刮平后洒水碾压,并将两边淤积的沙石顺地势散开,规整成型,形成路基;该沙石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数为:直径为10—50mm的石子20%、细沙45%、粘土35%;

(3)在路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3cm的直径小于5mm的米粒石,铺设完成后洒水碾压形成路面;路面形成后,在换乘点处安装凉棚、座椅及导向标志。

实施例2:一种电瓶车道的铺设方法

(1)将地面浅表层堆积的浮土,顺地势左右刮平,控制宽度为4.5m,刮平后洒水碾压,形成路线;形成路线时,要避开地表上的植物、遗址本体及与之有关的文化信息,选择低洼处植物相距较宽的地方绕避而行;在每隔700m处设置换乘点,换乘点路线宽度为9m,长度为20m;

(2)在路线上铺设厚度为17.5cm的沙石,刮平后洒水碾压,并将两边淤积的沙石顺地势散开,规整成型,形成路基;该沙石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数为:直径为10—50mm的石子25%、细沙50%、粘土25%;

(3)在路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5cm的直径小于5mm的米粒石,铺设完成后洒水碾压形成路面;路面形成后,在换乘点处安装凉棚、座椅及导向标志。

实施例3:一种电瓶车道的铺设方法;

(1)将地面浅表层堆积的浮土,顺地势左右刮平,控制宽度为6.0m,刮平后洒水碾压,形成路线;形成路线时,要避开地表上的植物、遗址本体及与之有关的文化信息,选择低洼处植物相距较宽的地方绕避而行;在每隔800m处设置换乘点,换乘点路线宽度为10m,长度为30m;

(2)在路线上铺设厚度为20cm的沙石,刮平后洒水碾压,并将两边淤积的沙石顺地势散开,规整成型,形成路基;该沙石的组成成分及重量百分数为:直径为10—50mm的石子30%、细沙55%、粘土15%;

(3)在路基上铺设一层厚度为7cm的直径小于5mm的米粒石,铺设完成后洒水碾压形成路面;路面形成后,在换乘点处安装凉棚、座椅及导向标志。

分别就实施例1、2、3所铺设得到的电瓶车道的道路平整度、路面牢固程度、环境和谐度在体验游客中进行打分调查,统计平均分数如下: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在游客体验之后在道路平整度、路面牢固程度和与环境和谐度方面均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深受广泛游客的推崇,得到了一致好评。本发明采用直径小于5mm的米粒石作为路面铺设材料,原料来源广,成本低,铺设形成的路面致密度高,平整性好,瓷实坚固,能够抵抗30mm大暴雨冲刷,且与遗址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协调度高,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并且采用由直径为10—50mm的石子、细沙、粘土混合而成的沙石作为路基的铺筑材料,原料简单易得,来源广泛,铺设成本低,且铺设形成的路基具有优良的坚固度和耐久性。采用本发明铺设得到的电瓶车道能够有效维持并展示遗址区原有风貌,不影响对遗址本体的合理保护,与遗址周边环境协调度高。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