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道路平面三岔路口通行能力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73620发布日期:2019-03-08 23:31阅读:1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道路平面三岔路口通行能力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交通设计领域,具体涉及道路平面三岔路口交通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道路平面三岔路口(包括y型路口和t型路口)在组织机动车交通流时,采用的方法是:对于y型路口通常将信号灯设置为三个相位,即分三个时段分别放行每个方向的左转车流。对t型路口则使用一个相位放行直行双向车流,另设两个相位放行另外两个方向的左转车流。

上述方法的缺陷在于:单方向的左转相位,不仅耗时,而且降低了路口通行效率降。对此,现有技术中有利用转弯车避让直行车的规则而采用两相位信号灯组织三岔路口车流的方式来克服上述缺陷,但是该方式仅适用于路口车流量较低的情况,对于车流量较高的路口,完全不适用;而且采用这种方式,车辆在通行时,存在车流冲突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禁左的方式来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但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该处路口的通行能力,但是明显加大了其他路段和路口的拥堵。现有技术中也有对于路口的左转车流设置待转区的情况,但并没有消除三个方向左转车流之间的冲突。

同时我国以及世界各国未见有效应用信号灯诱导车辆进入待行区的情况。为保证路口车辆适时进入待行区,目前各地大多采用辅助标志牌的文字说明的方式告知驾驶人进入待行区的时机,如采用led屏显示“直行车辆进入待行区”字样等方式诱导车辆。该方法驾驶人阅读时间长,增加了车辆启动延误时间,降低了待行区的疏导效率。为此,个别地方甚至使用绿色箭头灯引导车辆进入待行区,给驾驶人造成准予通行的假象,埋下事故隐患。

授权公告号为cn101418537b,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8月18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缓冲岛及其应用的现有技术,该技术方案是在十字路口增设外环群岛、四进四出内车道和内环岛,在岛中设置车辆左转专用缓冲通道,来调节路口车辆直行与左转,从而提高十字路口道路的通行能力,避免高峰时段拥堵。

但是该专利提出的方案存在如下缺陷:

1、需要增加外环群岛、四进四出内车道和内环岛,明显增加了建设成本和建设用地,同时还需要车辆绕行,增加了车辆通行时间。

2、通过设置环岛的方式,仅仅适用于多车道十字路口,对于少车道(特别是3车道或者4车道)或者三岔路口并不适用,不利于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各种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道路平面三岔路口通行能力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三岔路口,能够显著提高三岔路口通行能力,避免车流冲突,而且不需要增加环岛,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建设用地也相对减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道路平面三岔路口通行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三岔路口的一个方向设置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和左转弯车辆停车区,所述左转弯车辆待行区设置在左转弯车辆停车区的左侧。

所述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的车道为5条以上时,左转弯车辆待行区与左转弯车辆停车区之间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机动车道,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左侧至少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机动车道。

所述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的车道为5条以上时,信号灯配时采用两相位。

所述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的车道为4条时,左转弯车辆待行区与左转弯车辆停车区之间设置一条机动车道或者在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左侧设置一条机动车道。

所述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的车道为4条或3条时,左转弯车辆待行区有两段,分别为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和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设置在左转弯车辆停车区前方,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的停车数小于或等于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的停车数。

所述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路口的车道为4条或3条时,信号灯配时采用两相位,并在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方向增设子相位。

所述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上安装有诱导信号灯,诱导信号灯为黄色箭头信号灯。

所述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的车道为4条或3条时,左转车辆待行区ⅰ为潮汐车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针对三岔路口进行设计,提高道路平面三岔路口通行能力,其关键点在于在三岔路口的一个方向设置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和左转弯车辆停车区,所述左转弯车辆待行区设置在左转弯车辆停车区的左侧。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左侧路口车辆右转或直行(t型路口)时段,设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路口的左转车辆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内车辆的左转相位与设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路口右侧的路口的左转相位合并为一个相位,使该三岔路口的信号灯配时较传统方式减少一个相位时段,即采用两相位信号灯配时方案控制三个方向的无冲突车流。本发明并没有增加环岛设计,也就不存在环岛设计存在的缺陷。

2、本发明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的车道为5条以上时,左转弯车辆待行区与左转弯车辆停车区之间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机动车道,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左侧至少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机动车道。设置在左转弯车辆待行区与左转弯车辆停车区之间的机动车道便于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右侧左转车辆进入,将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内车辆的左转相位与设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路口右侧的路口的左转相位合并为一个相位,使该三岔路口的信号灯配时较传统方式减少一个相位时段。在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左侧至少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机动车道便于设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路口左侧的车辆右转进入。

3、本发明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的车道为4条时,左转弯车辆待行区与左转弯车辆停车区之间设置一条机动车道或者在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左侧设置一条机动车道。设置在左转弯车辆待行区与左转弯车辆停车区之间的机动车道便于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右侧左转车辆进入,将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内车辆的左转相位与设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路口右侧的路口的左转相位合并为一个相位,使该三岔路口的信号灯配时较传统方式减少一个相位时段。在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左侧至少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机动车道便于设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路口左侧的车辆右转进入。

4、本发明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的车道为4条或3条时,左转弯车辆待行区有两段,分别为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和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设置在左转弯车辆停车区前方,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的停车数小于或等于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的停车数。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保证车道小于5条时,也能够减少一个相位时段,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

5、本发明设置有左转弯车辆待行区的路口上安装有诱导信号灯,诱导信号灯为黄色箭头信号灯。通过黄色箭头信号灯来诱导左转车辆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内,而不是仅用文字说明的方式告知驾驶人进入待行区的时机,完全能够避免文字提示带来的问题,而且黄色箭头相对于绿色箭头灯引导车辆进入待行区,不会给驾驶人造成准予通行的假象,消除了事故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t型三岔路口车道设置数≥5条)路口渠化设计和信号灯配时相位图。

图2是实施例1信号灯配时相位ⅰ,示意了w-e、e-w直行方向绿灯、w-s、s-e右转方向绿灯亮启,s-w左转车辆进入待行区的黄色箭头灯亮启,s-w、e-s左转方向红灯亮启。

图3是实施例1信号灯配时相位ⅱ,示意了e-w直行方向绿灯、w-s、s-e右转方向和s-w、e-s左转方向绿灯亮启,w-e直行方向红灯亮启,s-w左转车辆进入待行区的黄色箭头灯熄灭;

图4是实施例2(t型三岔路口车道设置数为3或4条)路口渠化设计和信号灯配时相位图。

图5是实施例2信号灯配时相位ⅰ,示意了w-e、e-w直行方向、w-s、s-e右转方向绿灯亮启和s-w左转车辆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的黄色直行箭头灯亮启,s-w、e-s左转方向红灯亮启,s-w左转车辆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的黄色左转箭头灯熄灭。

图6是实施例2信号灯配时相位ⅱ,示意了w-e、e-w直行方向、s-e右转方向绿灯亮启和s-w左转车辆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的黄色左转箭头灯亮启,s-w、e-s左转方向和w-s右转方向红灯亮启,s-w左转车辆进入第1待行区的黄色直行箭头灯熄灭。

图7是实施例2信号灯配时相位ⅲ,示意了e-w直行方向、s-e右转方向、s-w、e-s左转方向绿灯亮启,w-e直行方向、w-s右转方向红灯亮启,s-w左转车辆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和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的黄色箭头灯熄灭。

信号灯配时相位图中:表示箭头所示方向绿灯亮启;表示箭头所示方向红灯亮启;表示诱导车辆进入待行区的黄色箭头灯及诱导屏说明文字亮启;表示黄色箭头灯熄灭及诱导屏车辆停止进入待行区的说明文字亮启。

图中标记1、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2、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3、左转弯车辆停车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方案中t型路口三个方向路段右侧车流,即s-e、e-w、w-s方向的车流为长通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仅对直行w-e车流和s-w和e-s两条左转车流进行分时通行控制。将s-w左转弯车辆待行区设置在s-w左转弯车辆停车区左侧,避免了s-w左转车流与e-s左转车流的冲突,创造了路口通过两相位信号控制避免车流冲突的组织条件。运行方式为:相位ⅰ时段如图2所示,w-e直行方向车流通行,e-s、s-w两左转方向车流停止,黄色箭头灯亮启,s-w左转车辆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2;相位ⅱ时段如图3所示,e-s左转车流和s-w方向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2的车辆通行,w-e方向车流停止,同时黄色箭头灯熄灭,s-w方向未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2的车辆在左转弯车辆停车区3等候,不得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2。该方案适用于路口拓展车道双向达到5条或5条以上的路口;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t型路口两个方向路段右侧车流即s-e、e-w方向的车流为常通状态,如图5、图6、图7所示,对直行w-e、右转w-s方向车流和s-w、e-s两条左转车流进行分时通行控制。方案对s-w方向左转车辆设置2个左转弯车辆待行区,如图2中分别为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1和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2,其中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1为潮汐车道。方案运行方式为:相位时段ⅰ如图5所示,w-e直行方向和w-s右转方向车流通行,e-s左转方向车流停止,黄色直行箭头灯亮启,s-w左转车辆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1;相位时段ⅱ如图6所示,w-e直行方向通行,w-s右转方向、e-s左转方向车流停止,黄色直行箭头灯熄灭,未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1的s-w方向车流停止,黄色左转箭头灯亮启,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1的车辆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2,随后腾空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1即腾空潮汐车道;相位时段ⅲ如图7所示,e-s左转车流和s-w方向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ⅱ2的车辆通行,其中e-s左转车流利用潮汐车道通行,w-e直行、w-s右转和未进入左转弯车辆待行区ⅰ1的s-w方向车流停止。上述图5、图6即2相位时段也可视为w-e直行时段的两个子时段。该方案适用于路口拓展车道仅为三条或四条的路口。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岔路口为y字形。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岔路口为y字形。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岔路口为y字形。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三岔路口为y字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