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粉砂物理改良的路基填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99354发布日期:2019-04-13 01:04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细粉砂物理改良的路基填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细粉砂物理改良的路基填筑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路基的稳定性是业内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高速铁路填筑路基材料及路基底部原有材料的质量控制指标,在整个施工及道路营运过程中,会随着环境水分、温度以及荷载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高速铁路基填料本身的物理性质(颗粒级配、风化程度和含水率等)、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指标具有不确定性,造成了不同填料的路基对高速铁路路基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由于在部分地区受自然地质条件的限制,部分线路需穿越以粉细砂为主的不良工程地质区域。由于粉细砂中砂粒含量大、粘粒含量小,不易形成板体,浸水震动后易液化,干燥时松散,粘结性和塑性都很小,采用常规的施工方法无法满足路基修建的基本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粉砂物理改良的路基填筑方法,具有能够用细粉砂满足路基修建基本要求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细粉砂物理改良的路基填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地面清理,采用推土机人工配合施工,将原地面上的杂草、腐蚀土清除到路基范围以外,树根采用挖掘机挖除;

s2:碎石盲沟设置,沿路基两侧坡脚纵向通横向每20米一道设置碎石排水盲沟;

s3:包边土填筑,沿路基两侧设置包边土,包边土设置宽度应能满足压实机械行走及有效压实宽度的要求,施工时应适当增加宽度以确保边缘压实质量,包边土及砂芯应同时填筑、同步碾压;

s4:砂袋垒边,包边土分层填筑完成后,在其内层采用砂袋垒边的形式对砂芯进行防护,垒边时在砂芯外侧1.5米处人工分层垒边;

s5:砂料摊铺平整,砂料采用履带式推土机按路中心高,路侧低摊铺铺平,然后用平地机精平;

s6:含水量控制,填筑过程中采用洒水的方式以补充填料的含水量至最佳含水量附近;

s7:碾压,先采用8~10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两遍,稳压后用14~24吨胶轮震动压路机低频高弧震动碾压,最后静压收面;

s8:顶封层填筑,填砂路基顶封层采用水泥稳定细砂,厚度50厘米,水泥掺量3%;

s9:检测,填砂路基按要求在特征断面分别埋设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进行砂路基的沉降和位移观测,沉降及位移观测数据及时提供给设计人员,通过计算软件对填砂路基的潜在滑动面性态、安全系数及运营期变形预期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细砂的价格相对较低,并具有水稳性好、沉降均匀,施工时受水和不利季节的影响小的特点,施工时可大大缩短工期,另一方面,该工艺的成功运用对取土比较困难的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即可避免取土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产生破会,又可以疏浚航道,保护生态。在部分受自然地质条件限制的地区,可利用粉细砂作为路基填料,且采用该方案后能够满足路基修建的基本要求。

优选的,封装后砂袋宽度不小于60厘米,横卧后压实厚度不小于20厘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砂袋太小时容易发生滑动坍塌等,起不到对砂芯防护的效果,通过多段施工试验,当砂袋宽度不小于60厘米,横卧后压实厚度不小于20厘米时能够满足需要。

优选的,s1中地面清理的深度不小于20厘米,地面清理步骤完成后对地面整平并碾压振实,地面压实度不小于9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地面强度的要求,避免在施工后期地面发生大尺寸沉降。

优选的,s5中为分层填料,填料时每层的松铺厚度控制小于等于30厘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确保每层都能够被紧密压实,如每层松铺厚度太大,会导致无法将每层紧密压实的问题,严重影响路基的性能,导致路基在后期使用中容易发生大尺寸沉降。

优选的,s6中含水量应补充至大于最佳含水量,且控制在大于2%的最佳含水量以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碾压时细砂的含水量控制是砂填路基施工工艺的核心,细砂的透水性比较好,通常情况下填料的含水量要小于最佳含水量,因此通过补充水可达到设计需要,而在补充水时,部分水容易蒸发等损耗,因此通常需要将水补充至大于最佳含水量。

优选的,s3中包边土填筑时在包边土内添加石灰,以对包边土的性能进行改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石灰是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石灰与土拌和后可达到压实后强度更高且不易塌陷的优点。

优选的,s7中通过胶轮震动压路机碾压时碾压至少36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路基的强度要求,使得路基在修建完毕后不易出现沉降幅度过大的问题。

优选的,s4中砂袋采用土工布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强力高,由于使用塑料纤维,在干湿状态下都能保持充分的强力和伸长,耐腐蚀,在不同的酸碱度的泥土及水中能长久地耐腐蚀,透水性好,在纤维间有空隙,故有良好的渗水性能,抗微生物性好,对微生物、虫蛀均不受损害,在使用时可保证砂袋不易破裂。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施工工艺运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社会效应,一方面细砂的价格相对较低,并具有水稳性好、沉降均匀,施工时受水和不利季节的影响小的特点,施工时可大大缩短工期,另一方面,该工艺的成功运用对取土比较困难的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即可避免取土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产生破会,又可以疏浚航道,保护生态。在部分受自然地质条件限制的地区,可利用粉细砂作为路基填料,且采用该方案后能够满足路基修建的基本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细粉砂物理改良的路基填筑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地面清理,采用推土机人工配合施工,将原地面上的杂草、腐蚀土清除到路基范围以外,树根采用挖掘机挖除;

s2:碎石盲沟设置,沿路基两侧坡脚纵向通横向每20米一道设置碎石排水盲沟;

s3:包边土填筑,沿路基两侧设置包边土,包边土设置宽度应能满足压实机械行走及有效压实宽度的要求,施工时应适当增加宽度以确保边缘压实质量,包边土及砂芯应同时填筑、同步碾压;

s4:砂袋垒边,包边土分层填筑完成后,在其内层采用砂袋垒边的形式对砂芯进行防护,垒边时在砂芯外侧1.5米处人工分层垒边;

s5:砂料摊铺平整,砂料采用履带式推土机按路中心高,路侧低摊铺铺平,然后用平地机精平;

s6:含水量控制,填筑过程中采用洒水的方式以补充填料的含水量至最佳含水量附近;

s7:碾压,先采用8~10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两遍,稳压后用14~24吨胶轮震动压路机低频高弧震动碾压,最后静压收面;

s8:顶封层填筑,填砂路基顶封层采用水泥稳定细砂,厚度50厘米,水泥掺量3%;

s9:检测,填砂路基按要求在特征断面分别埋设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进行砂路基的沉降和位移观测,沉降及位移观测数据及时提供给设计人员,通过计算软件对填砂路基的潜在滑动面性态、安全系数及运营期变形预期进行分析。

其中,当砂袋太小时容易发生滑动坍塌等,起不到对砂芯防护的效果,通过多段施工试验,当封装后砂袋宽度不小于60厘米,横卧后压实厚度不小于20厘米时能够满足需要。

s1中地面清理的深度不小于20厘米,地面清理步骤完成后对地面整平并碾压振实,地面压实度不小于90%,压实后对于强度不符合要求的地面应进行换填,并分层压实到规定要求。

s3中包边土填筑时在包边土内添加石灰,以对包边土的性能进行改良,石灰是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石灰与土拌和后可达到压实后强度更高且不易塌陷的优点。

为了确保每层都能够被紧密压实,s5中为分层填料,填料时每层的松铺厚度控制小于等于30厘米,如每层松铺厚度太大,会导致无法将每层紧密压实的问题,严重影响路基的性能,导致路基在后期使用中容易发生大尺寸沉降。

碾压时细砂的含水量控制是砂填路基施工工艺的核心,细砂的透水性比较好,通常情况下填料的含水量要小于最佳含水量,而在补充水时,部分水容易蒸发等损耗,因此s6中含水量应补充至大于最佳含水量,且控制在大于2%的最佳含水量以内。

s7中通过胶轮震动压路机碾压时碾压至少36遍,保证路基的强度要求,使得路基在修建完毕后不易出现沉降幅度过大的问题。

土工布强力高,耐腐蚀,透水性好,抗微生物性好等特点,因此s4中砂袋采用土工布制成,因此在使用中可保证砂袋不易破裂。

该施工工艺运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与社会效应,一方面细砂的价格相对较低,并具有水稳性好、沉降均匀,施工时受水和不利季节的影响小的特点,施工时可大大缩短工期,另一方面,该工艺的成功运用对取土比较困难的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即可避免取土对当地的资源和环境产生破会,又可以疏浚航道,保护生态。在部分受自然地质条件限制的地区,可利用粉细砂作为路基填料,且采用该方案后能够满足路基修建的基本要求。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