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凿毛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470发布日期:2018-08-17 20:4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凿毛机。



背景技术:

墙体、路面以及市政工程混凝土面的翻新、修补工程,需要将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附着力,目前绝大多数工程中,对混凝土表面的凿毛处理都是通过人工进行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且凿毛质量较差,难以达到工程质量要求,需要利用气动凿毛机来进行劳动力,并且效率高,但现有技术:不方便携带,占用收纳面积大,并且减震效果差,造成使用者手部的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凿毛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不方便携带,占用收纳面积大,并且减震效果差,造成使用者手部的不舒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携带的凿毛机,包括机体、活塞杆、凿毛头、螺母、支撑杆、连接杆、减震套筒、连接口、活塞套、出气口、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橡胶软管、内螺纹和外螺纹,所述机体底部下端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底部设置有凿毛头,所述机体右侧通过螺母与支撑杆进行连接,所述支撑杆右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端外径设置有减震套筒,所述连接杆右侧设置有连接口,所述机体内中部设置有活塞套,并且活塞套设置与活塞杆表面上端,所述活塞杆上端内侧设置出气口,并且出气口设置于机体内,所述活塞杆上端表面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活塞套正表面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连接杆内中部设置有橡胶软管,所述连接杆内表面下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支撑杆外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减震套筒由筒体、套管、橡胶圈、减震套、蜂巢气囊、橡胶层和弹簧组成,所述筒体内中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内径与橡胶圈进行粘接,所述套管外径设置有减震套,所述减震套内径与蜂巢气囊进行粘接,所述蜂巢气囊内径与橡胶层进行粘接,所述橡胶层内径设置有弹簧,所述套管与连接杆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软管顶部与连接口相连接,底部与贯穿机体右侧与机体内相互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螺纹和外螺纹进行相互配合,并且连接杆底部外径与支撑杆顶部外径均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套筒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或者可设定为手指按压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圈设置有两个,并且设置于套管内径表面上端两端,所述橡胶圈厚度为0.5cm。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套蜂巢气囊厚度为0.5cm,所述橡胶层均设置有两层,并且两层橡胶层设置于弹簧两侧,弹簧均设置有十四个,均匀分布于橡胶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表面喷有防锈漆。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均采用高强度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便于携带的凿毛机,通过设置连接杆于支撑杆右侧,并且内部设置有螺纹使两者进行螺纹连接,并且内部橡胶软管具有伸缩性,能在两杆伸缩后进行曲折,并且不影响密封性,解决了不方便携带,占用收纳面积大,再设置减震套筒于连接杆右端外径表面,内部设置有蜂巢气囊与弹簧,对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大大降低,防止使用者手部不适,解决了减震效果差,造成使用者手部的不舒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体-1、活塞杆-2、凿毛头-3、螺母-4、支撑杆-5、连接杆-6、减震套筒-7、连接口-8、活塞套-9、出气口-10、第一进气口-11、第二进气口-12、橡胶软管-13、内螺纹-14、外螺纹-15、筒体-71、套管-72、橡胶圈-73、减震套-74、蜂巢气囊-75、橡胶层-76、弹簧-7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一种便于携带的凿毛机,包括机体1、活塞杆2、凿毛头3、螺母4、支撑杆5、连接杆6、减震套筒7、连接口8、活塞套9、出气口10、第一进气口11、第二进气口12、橡胶软管13、内螺纹14和外螺纹15,机体1底部下端设置有活塞杆2,活塞杆2底部设置有凿毛头3,机体1右侧通过螺母4与支撑杆5进行连接,支撑杆5右侧设置有连接杆6,连接杆6右端外径设置有减震套筒7,连接杆6右侧设置有连接口8,机体1内中部设置有活塞套9,并且活塞套9设置与活塞杆2表面上端,活塞杆2上端内侧设置出气口10,并且出气口100设置于机体1内,活塞杆2上端表面设置有第一进气口11,活塞套9正表面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12,连接杆6内中部设置有橡胶软管13,连接杆6内表面下端设置有内螺纹14,支撑杆5外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15,减震套筒7由筒体71、套管72、橡胶圈73、减震套74、蜂巢气囊75、橡胶层76和弹簧77组成,筒体71内中部设置有套管72,套管72内径与橡胶圈73进行粘接,套管72外径设置有减震套74,减震套74内径与蜂巢气囊75进行粘接,蜂巢气囊75内径与橡胶层76进行粘接,橡胶层76内径设置有弹簧,套管72与连接杆6进行连接。

其中,所述橡胶软管13顶部与连接口8相连接,底部与贯穿机体1右侧与机体1内相互贯通,作为传输压缩空气的介质。

其中,所述内螺纹14和外螺纹15进行相互配合,并且连接杆6底部外径与支撑杆5顶部外径均设置有密封圈,能实现连接杆6与支撑杆5的上下伸缩,并且密封性好。

其中,所述减震套筒7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或者可设定为手指按压纹路,让使用者手握时更加舒适。

其中,所述橡胶圈73设置有两个,并且设置于套管72内径表面上端两端,所述橡胶圈73厚度为0.5cm,增加摩擦力,防止减震套筒7掉落。

其中,所述减震套74内部蜂巢气囊75厚度为0.5cm,所述橡胶层76均设置有两层,并且两层橡胶层76设置于弹簧77两侧,弹簧77均设置有十四个,均匀分布于橡胶层76之间,三者之间相互进行配合,大大对振动进行减少。

其中,所述机体1表面喷有防锈漆,防止长期使用下发生生锈。

其中,所述橡胶均采用高强度橡胶,抗震效果高,不会发生断裂。

本专利所述的:活塞杆2是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大部分应用在油缸、气缸运动执行部件中,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活塞套9是一个圆筒形零件,置于机体的气缸体孔中,上由气缸盖压紧固定。活塞在其内孔作往复运动。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将连接口8连接到压缩机出气管上,然后通过启动压缩机,压缩空气由连接口8到达机体1内,机体1内的压缩空气从活塞套9上的第二进气孔12进入,经过活塞杆2上的第一进气孔11进入活塞杆2内的气腔,压缩空气向上流动充满活塞杆2与活塞套9上方的空间,压缩空气推动活塞杆2迅速向下冲击,带动凿毛头3击打混凝土面,活塞杆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出气口10露出活塞套9,压缩空气通过活塞杆2上的出气口10排出,压力消失,通过设置连接杆6于支撑杆5右侧,并且内部设置有螺纹使两者进行螺纹连接,内螺纹14和外螺纹15进行相互配合,并且连接杆6底部外径与支撑杆5顶部外径均设置有密封圈,能实现连接杆6与支撑杆5的上下伸缩,并且密封性好,并且内部橡胶软管13具有伸缩性,能在两杆伸缩后进行曲折,并且不影响密封性,橡胶软管13顶部与连接口8相连接,底部与贯穿机体1右侧与机体1内相互贯通,作为传输压缩空气的介质,解决了不方便携带,占用收纳面积大,再设置减震套筒7于连接杆6右端外径表面,内部设置有蜂巢气囊75与弹簧77,对工作时产生的震动进行大大降低,防止使用者手部不适,减震套74内部蜂巢气囊75厚度为0.5cm,所述橡胶层76均设置有两层,并且两层橡胶层76设置于弹簧77两侧,弹簧77均设置有十四个,均匀分布于橡胶层76之间,三者之间相互进行配合,大大对振动进行减少,解决了减震效果差,造成使用者手部的不舒适的问题,筒体71内的橡胶圈73设置有两个,并且设置于套管72内径表面上端两端,所述橡胶圈73厚度为0.5cm,增加摩擦力,防止减震套筒7掉落,减震套筒7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或者可设定为手指按压纹路,让使用者手握时更加舒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