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洞施工场地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3918发布日期:2018-10-19 21:49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溶洞地质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溶洞施工场地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溶洞地质处理是将地面的溶洞采用填充、扩充等加工方法进行处理,在进行道路施工时,溶洞妨碍施工人员进行道路施工,溶洞需要被填充,采用填充式地质处理方法最为合理,此时需要设计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进行溶洞地质处理。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溶洞施工场地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使用时溶洞的内壁结构不稳定,溶洞易崩塌,导致地面沉陷的问题,并且使用时,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凸出地表还有凹陷在地下,对工作人员的施工带来不便,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溶洞施工场地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溶洞施工场地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溶洞的内壁结构不稳定,溶洞易崩塌,导致地面沉陷的问题,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凸出地表还有凹陷在地下,对工作人员的施工带来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溶洞施工场地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包括地表,所述地表的内部开设有溶洞,且溶洞的底部浇筑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的上方安装有钢筋,且钢筋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的顶部设置有光面水泥层,所述地表的顶部通过紧固螺栓安装有保温板,且保温板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管,且加热管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的一端安装有接触块,所述保温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地表上靠近保温板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控制箱,且控制箱的表面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加热丝与保温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和保温板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为U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钢筋至少设置有十根,且十根钢筋在溶洞内部呈矩形阵列排布。

优选的,所述砂石层的厚度大于光面水泥层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上设置有防锈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多层浇筑紧固的结构,使用时,在溶洞的底部先浇筑上混凝土层,在混凝土层的上方放置有钢筋组成的钢筋架,再往钢筋架上倒入混有水泥的砂石层,再往砂石层上铺设光面水泥层,解决了溶洞的内壁结构不稳定,溶洞易崩塌,导致地面沉陷的问题,有利于地面的平稳,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了地面沉陷,工作人员陷入溶洞的问题,增强了溶洞内部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保温板,保温板内部的加热管散发热量,热量将刚浇筑好的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表面保温,同时保温板将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凸出地面和凹陷在地面的部分结构进行遮挡,解决了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凸出地表还有凹陷在地下,对工作人员行走带来不便的问题,便于施工人员开展工作,同时保证了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上不会留下印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温板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筋;2-光面水泥层;3-保温板;4-砂石层;5-紧固螺栓;6-控制箱;7-控制按钮;8-控制器;9-地表;10-混凝土;11-加热管;12-凹槽;13-溶洞;14-接触块;15-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溶洞施工场地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包括地表9,地表9的内部开设有溶洞13,且溶洞13的底部浇筑有混凝土10,解决了溶洞13的内壁结构不稳定,溶洞13易崩塌,导致地面沉陷的问题,有利于地面的平稳,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混凝土10的上方安装有钢筋1,且钢筋1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4,砂石层4的顶部设置有光面水泥层2,地表9的顶部通过紧固螺栓5安装有保温板3,解决了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凸出地表还有凹陷在地下,对工作人员行走带来不便的问题,便于施工人员开展工作,且保温板3的内部安装有加热管11,且加热管11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15,加热丝15的一端安装有接触块14,保温板3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2,设置凹槽12,保温板3不与光面水泥层2接触,有利于保护光面水泥层2的形状,地表9上靠近保温板3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控制箱6,且控制箱6的表面安装有控制按钮7,控制箱6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8,加热丝15与保温板3电性连接,控制按钮7和保温板3均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控制器8采用MX43控制器。

为了便于保温板3的安装,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保温板3为U形结构。

为了便于固定溶洞1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钢筋1至少设置有十根,且十根钢筋1在溶洞13内部呈矩形阵列排布。

为了保证钢筋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砂石层4的厚度大于光面水泥层2的厚度。

为了便于保温板3的防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保温板3上设置有防锈涂层。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使用时,使用者对溶洞13的深度和宽度进行测量,确定填充式地质处理结构所需要材料的多少,使用者将混凝土10倒入溶洞13的内部底部,在混凝土10未干之前,使用者将预先准备好的钢筋架放进溶洞13内部混凝土层的上方,钢筋架的底部部分插入混凝土10内,使用者将混有水泥的砂石倒入溶洞13内部,等到砂石层4超过钢筋架时,使用者停止倒入,使用者将细沙混合水泥后,将细沙水泥层浇筑在砂石层4上方形成光面水泥层2,使用者将保温板3通过紧固螺栓5固定在地表9上,使用者将保温板3接通电源,使用者按下控制按钮7,控制器8控制保温板3内部的加热管11工作,加热管11内部的加热丝15接通电源后开始发热,保温板3将光面水泥层2保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