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索塔夹持型大转角鞍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9374发布日期:2019-01-18 20:24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拉桥索塔夹持型大转角鞍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拉索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斜拉桥索塔夹持型大转角鞍座结构。



背景技术:

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因此,斜拉桥在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斜拉桥易出现索塔锚索区应力大及混凝土桥塔易开裂的问题,而同向回转拉索锚固体系能良好的改善这一问题,夹持型大转角鞍座作为同向回转拉索锚固体系的核心构件对同向回转拉索锚固体系有着重要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斜拉桥索塔夹持型大转角鞍座结构,结构设计合理,能良好的配合同向回转拉索锚固体系的施工,提高同向回转拉索锚固体系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拉桥索塔夹持型大转角鞍座结构,包括由锚体、导管、过渡管、延伸管组成,所述锚体为U形,该锚体由鞍座外壳、剪力钉、分丝管、分丝管定位板、分丝管挡板、填料、法兰组成,所述分丝管由壁厚不小于1.5mm的不锈钢圆管压制而,该分丝管呈雨滴形,且分丝管具有2个偏离径向方向,且不小于20°的V形夹角,所述剪力钉焊接在鞍座外壳的上下两侧表面上,所述分丝管定位板、分丝管挡板均焊接在锚体端口内,且分丝管定位板与分丝管挡板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分丝管定位板位于靠近锚体中部的一侧,所述分丝管一端管焊接在锚体一端的分丝管挡板上,该分丝管通过分丝定位板穿过锚体内部,且分丝管的另一端焊接在锚体另一端的分丝管挡板上,所述锚体内部灌注有填料,该填料为细石混凝土,所述法兰设置在锚体端部的外侧表面上,所述锚体通过法兰连接导管,所述导管另一端对接有过渡管,且导管与过渡管对接处内壁粘接有过渡块,所述过渡管内设有定位器,该过渡管外接延伸管。

作为优选,所述分丝管壁厚应为1.5mm,且分丝管的2个偏离径向方向的V形夹角度数为28°。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过渡管、延伸管均进行镀锌防腐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斜拉桥索塔夹持型大转角鞍座结构,结构设计合理,能良好的配合同向回转拉索锚固体系的施工,提高同向回转拉索锚固体系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斜拉桥索塔夹持型大转角鞍座锚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斜拉桥索塔夹持型大转角鞍座导管与过渡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斜拉桥索塔夹持型大转角鞍座过渡管与延伸管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锚体,1-1为鞍座外壳,1-2为剪力钉,1-3为分丝管,1-4为分丝管定位板,1-5为分丝管挡板,1-6为填料,1-7为法兰,2为导管,2-1为过渡板,3为过渡管,3-1为定位器,4为延伸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斜拉桥索塔夹持型大转角鞍座结构,包括由锚体1、导管2、过渡管3、延伸管4组成,所述锚体1为U形,该锚体1由鞍座外壳1-1、剪力钉1-2、分丝管1-3、分丝管定位板1-4、分丝管挡板1-5、填料1-6、法兰1-7组成,所述分丝管1-3由壁厚不小于1.5mm的不锈钢圆管压制而,该分丝管1-3呈雨滴形,且分丝管1-3具有2个偏离径向方向,且不小于20°的V形夹角,所述剪力钉1-2焊接在鞍座外壳1-1的上下两侧表面上,所述分丝管定位板1-4、分丝管挡板1-5均焊接在锚体1端口内,且分丝管定位板1-4与分丝管挡板1-5间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分丝管定位板1-4位于靠近锚体1中部的一侧,所述分丝管1-3一端管焊接在锚体1一端的分丝管挡板1-5上,该分丝管1-3通过分丝定位板1-4穿过锚体1内部,且分丝管1-3的另一端焊接在锚体1另一端的分丝管挡板1-5上,所述锚体1内部灌注有填料1-6,该填料1-6为细石混凝土,所述法兰1-7设置在锚体1端部的外侧表面上,所述锚体1通过法兰1-7连接导管2,所述导管2另一端对接有过渡管3,且导管2与过渡管3对接处内壁粘接有过渡块2-1,所述过渡管3内设有定位器3-1,该过渡管3外接延伸管4。

作为优选,所述分丝管1-3壁厚应为1.5mm,且分丝管1-3的2个偏离径向方向的V形夹角度数为28°。

作为优选,所述导管2、过渡管3、延伸管4均进行镀锌防腐处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