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绿地雨水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0327发布日期:2019-04-29 12:12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雨水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绿地雨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建设模式,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此,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

城市园林绿化本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公益性事业,不应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压力,因此,研究开发城市海绵型绿地景观设计技术已属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绿地雨水回收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绵城市绿地雨水回收系统,包括湿地区以及设置于湿地区边沿处且水平布置的溢流管,所述湿地区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种植层、砂层、砾石层、排水层以及蓄水层,所述排水层包括多个分别与砾石层连通且竖直布置的排水管以及与多个排水管相连通的汇流管,所述蓄水层包括与汇流管相连通的蓄水池以及用于将蓄水池内的水排出的出水管。

本实用新型中植物种植层充满了植物根系,雨水经过植物根系之后大部分的金属离子、营养物、污染物等等会被根系吸收降解,而砂层可以便于水下渗,砾石层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便于储水,当湿地上的水量较大时,砾石层中的水经由排水管下流至汇流管,最后经由汇流管流入蓄水池中,从而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回收。其中本发明中还设置有溢流管,当湿地区的水量较多时,会经由溢流管流出,以防止湿地区被淹没。

作为优选,所述蓄水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蓄水池中的水排出时,还可以经由过滤装置进行过滤,起到进一步净化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过滤网可以过滤掉水体中的颗粒杂质。

为了便于水从蓄水池中排出,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抽水泵。

本实用新型中溢流管的结构形式有多种,采用现有常规形式均可,作为优选,所述溢流管朝向湿地区一侧的管壁上设置有供湿地区内的水体流入溢流管的多个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溢流口的封口装置,所述封口装置包括:

竖直布置于溢流口处的支座;

与支座铰接配合且可绕该铰接处转动并盖设于溢流口处的盖板;

与盖板相连接且可牵引盖板绕铰接处转动的牵引线;

设置于溢流管的上方且用于驱动牵引线运动的漂浮机构。

当湿地区内的水量较少时,漂浮机构的浮力不足以牵动牵引线向上移动,因此盖板盖设于溢流口处,湿地区内的水不能进入溢流管内溢流。当湿地区内的水量较多时,漂浮机构的浮力较大,使得漂浮机构牵动牵引线向上运动,盖板将绕铰接轴转动,使得溢流口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湿地区内的水将从溢流口进入溢流管内,进而从溢流管内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漂浮机构包括:

设置于溢流管上方且固定于湿地区边沿位置处的浮动筒;

与浮动筒内壁滑动配合且与牵引线固定连接的浮动活塞。

浮动活塞在浮力的作用下在浮动筒内上下滑动,而浮动活塞又与牵引线固定连接,因此浮动筒上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牵引线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漂浮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浮动筒内壁的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位于所述浮动活塞的下方,所述浮动活塞朝向限位凸缘的一侧设置有与限位凸缘内腔滑动配合的限位凸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以海绵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为背景,通过园林绿地设计进行雨水径流滞留、渗透、传输、净化、调蓄利用的一整套系统,解决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城市雨水管理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强化雨水径流水质、流量控制及资源化利用的意识,推进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建设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溢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湿地区1以及设置于湿地区1边沿处且水平布置的溢流管2,湿地区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种植层11、砂层12、砾石层13、排水层14以及蓄水层15,排水层14包括多个分别与砾石层13连通且竖直布置的排水管141以及与多个排水管141相连通的汇流管142,蓄水层15包括与汇流管142相连通的蓄水池151以及用于将蓄水池151内的水排出的出水管152。

本实用新型中植物种植层11充满了植物根系,雨水经过植物根系之后大部分的金属离子、营养物、污染物等等会被根系吸收降解,而砂层12可以便于水下渗,砾石层13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便于储水,当湿地上的水量较大时,砾石层13中的水经由排水管下流至汇流管,最后经由汇流管流入蓄水池中,从而实现对雨水的净化回收。其中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溢流管2,当湿地区的水量较多时,会经由溢流管流出,以防止湿地区被淹没。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蓄水池151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装置153。蓄水池中的水排出时,还可以经由过滤装置进行过滤,起到进一步净化的作用。过滤装置53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过滤装置153可以为过滤网。过滤网可以过滤掉水体中的颗粒杂质。为了便于水从蓄水池中排出,出水管152上连接有抽水泵154。

本实用新型中溢流管的结构形式有多种,采用现有常规形式均可,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溢流管2朝向湿地区1一侧的管壁上设置有供湿地区1内的水体流入溢流管2的多个溢流口21,溢流口21处设置有用于封闭溢流口21的封口装置3,封口装置3包括:

竖直布置于溢流口21处的支座31;

与支座31铰接配合且可绕该铰接处转动并盖设于溢流口21处的盖板32;

与盖板32相连接且可牵引盖板32绕铰接处转动的牵引线33;

设置于溢流管2的上方且用于驱动牵引线33运动的漂浮机构4。

当湿地区内的水量较少时,漂浮机构的浮力不足以牵动牵引线33向上移动,因此盖板盖设于溢流口处,湿地区内的水不能进入溢流管内溢流。当湿地区内的水量较多时,漂浮机构的浮力较大,使得漂浮机构4牵动牵引线33向上运动,盖板32将绕铰接轴转动,使得溢流口21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湿地区内的水将从溢流口进入溢流管内,进而从溢流管内流出。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漂浮机构4包括:

设置于溢流管2上方且固定于湿地区1边沿位置处的浮动筒41;

与浮动筒41内壁滑动配合且与牵引线33固定连接的浮动活塞42。

浮动活塞在浮力的作用下在浮动筒内上下滑动,而浮动活塞又与牵引线固定连接,因此浮动筒上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牵引线运动。

如图1所示,漂浮机构4还包括设置于浮动筒41内壁的限位凸缘411,限位凸缘411位于浮动活塞42的下方,浮动活塞朝向限位凸缘411的一侧设置有与限位凸缘411内腔滑动配合的限位凸柱42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