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冻土区保温高铁路基基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9471发布日期:2018-10-30 21:15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冻土区保温高铁路基基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铁铁路路基保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冻土区保温高铁路基基床。



背景技术:

北方的铁路路基铺设在多年冻土上,由于春夏气温升高,冻土融化,线路下沉;冬天气温降低,冻土膨胀,如此冻融循环,路基变形量将越来越大;为保证路基工程的稳定性,保护多年冻土是最为普遍备采纳的原则,人们采用保温层来保护多年冻土动态稳定性。

目前,保温层多采用聚苯乙烯保温板或聚氨酯保温板拼接铺设在路基表面上,采用这两种结构铺设在铁路路基上,两侧路基边坡相交处无法铺设保温层,或者此处铺设的保温板密封性差,降低了保温层的整体保温效果;并且,两种保温板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较差,因此,亟待设计一套可以有效防止冻胀变形的保温层,保证线路的平顺和行车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便于拼接更换及稳固铺设于路基层与层之间和各层的面与面之间裸露在外的部分的冻土区保温高铁路基基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冻土区保温高铁路基基床,所述路基基床包括由上而下依次铺设的轨道板、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和基床底层以下部分,所述轨道板上铺设有钢轨,所述轨道板和基床表层裸露在外的表面上铺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括铺设于轨道板和基床表层平面上的第一板组、铺设于所述基床表层两相邻面相交处并与分别位于两平面上的两第一板组拼接的第二板组、及铺设于轨道板裸露在外的两相邻平面相交处的第三板组。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组、所述第二板组及所述第三板组均为泡沫混凝土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板组由若干个保温板相互拼接构成,各所述保温板具有若干层沿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贯穿保温板的条形容纳孔,各所述条形容纳孔沿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侧壁分别靠近保温板的两侧,且至少一个条形容纳孔内设有支撑筋,各所述条形容纳孔内插装有EPS板。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沿所述钢轨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相邻两所述保温板通过分置于两保温板上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相互拼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呈矩形结构,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沿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均匀形成于所述保温板一侧侧面上的若干个第一凹槽、及设于所述保温板该侧两端的两个第一半凹槽,当两保温板相互拼接时,两第一半凹槽构成完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设于所述保温板另一侧侧面上,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的若干个与第一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凸起、对应于两第一半凹槽并与第一半凹槽相适配的第一半凸起。

优选的,所述保温板的所述第一插接部侧的侧面上沿所述钢轨的长度方向形成有贯穿各第一凹槽和各第一半凹槽的插板,所述保温板的所述第二插接部侧的侧面形成有与所述插板相适配的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板组包括若干个沿钢轨长度方向依次铺设且与相邻所述保温板拼接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为弯折状结构并具有分别与所述轨道板两相邻面相配合的端面,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保温板相拼接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三插接部和所述第四插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部或所述第二插接部其中之一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三板组包括若干个沿钢轨长度方向依次铺设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为弯折状结构且具有分别与所述轨道板两相邻面相配合的端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钢轨底部侧面和铺设于所述基床表层上的第一板组的上表面相抵。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所述轨道板与所述基床表层的平面上铺设第一板组,所述基床表层两相邻平面相交处铺设第二板组,第二板组通过拼接的方式连接两个面上的第一板组,所述轨道板裸露在外的相邻面相交处铺设第三板组;采用此结构,能够使保温层整体性强,由于板组样数少,便于制造、拼接及更换;且整体路基裸露在外部的部分均被覆盖,有效提高路基的保温效果,且第一板组与第二板组之间通过拼接连接,整体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保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保温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种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标注部件:1-钢轨,2-轨道板,3-基床表层,4-基床底层,5-基床底层以下部分,6-保温板,61-条形容纳孔,62-支撑筋,63-第一凹槽,64-插板,65-第一半凹槽,66-第一凸起,67-第一半凸起,68-第二凹槽,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冻土区保温高铁路基基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冻土区保温高铁路基基床,参照图1、图2,包括由上而下依次铺设的钢轨1、轨道板2、基床表层3、基床底层4和基床底层以下部分5;轨道板2和基床表层3裸露在外的表面上铺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包括第一板组、第三板组及与第一板组拼接的第二板组。

其中,第一板组分别铺设在轨道板2、基床表层3及钢轨1的两钢轨之间的平面上,第二板组铺设在基床表层3两侧路基边坡的相交处,第三板组铺设在轨道板2裸露在外的两相邻平面相交处。

第一板组由多个保温板6相互拼接构成,参照图3、图4,每个保温板6具有多层沿钢轨1的长度方向贯穿保温板6的条形容纳孔61,每个条形容纳孔61沿钢轨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侧壁分别靠近保温板6的两侧;为了提高保温板6的强度,至少一个条形容纳孔61内形成有由条形容纳孔61的顶壁延伸至底壁的支撑筋62,支撑筋62与保温板6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均由泡沫混凝土浇筑而成;为了提高保温板6的保温性能,每个条形容纳孔61内插装有EPS板,EPS板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保温板6呈矩形结构,保温板6沿钢轨1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有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相邻两个保温板6之间通过分别设置在两保温板6上的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相互拼接在一起。

参照图3,第一插接部包括沿钢轨1的长度方向均匀形成在保温板6一侧侧面上的多个第一凹槽63、及形成在保温板6该侧面两端的两个第一半凹槽65,当两保温板6相互拼接时,两第一半凹槽65构成完整的第一凹槽63;参照图4,第二插接部包括形成在保温板6另一侧侧面上,与第一凹槽63相对应的位置处的与第一凹槽63数量相同的第一凸起66,其中,第一凸起66与第一凹槽63相适配,第二插接部还包括形成在与第一凸起66相同侧面两端并分别与两个第一半凹槽65相适配的第一半凸起67;参照图2,由于保温板6采用上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拼接,实现了保温板6之间的异位拼接,使得第一板组更加稳固,不易脱落。

保温板6的第一插接部侧的侧面上沿钢轨1的长度方向形成有贯穿每个第一凹槽63和两个第一半凹槽65的插板64,保温板6的第二插接部侧的侧面形成有与插板64相适配的第二凹槽68。

两个保温板6通过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插接在一起,当插接好后,两保温板6之间没有间隙,使得由多个保温板6拼接的构成的第一板组完全覆盖所需保温的平面,降低了路基与外界的热交换。

参照图2,第二板组包括多个沿钢轨1长度方向依次铺设且与相邻保温板6拼接的第一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7整体为弯折状结构并具有分别与轨道板2两相邻面相配合的端面,第一连接板7与保温板6相拼接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分别与第一插接部或第二插接部其中之一结构相同;当分别与第一连接板7两端相邻的两个保温板6靠近第一连接板7的一侧均为第一插接部时,可以选用两端均为与第二插接部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板7;参照图6,当两个保温板6需要第一连接板7连接时,两个保温板6需要连接的部位均为第一插接部,第一连接板7的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均与第二插接部的结构相同;两个保温板6需要连接的部位均为第二插接部,第一连接板7的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均与第一插接部的结构相同(图中未示出);参照图5,两个保温板6需要连接的部位一个为第一插接部,另一个为第二插接部,那么第一连接板7的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分别与第二插接部和第一插接部的结构相同。

参照图2,由于第一连接板7采用上述结构,同样实现了第一连接板7与保温板6的异位拼装,提高了第一连接板7与保温板6之间的稳定性及密封性,增强了保温效果,并有效避免了第一连接板7脱落现象的发生。

参照图2、图7,第三板组包括多个沿钢轨1长度方向依次铺设第二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8为弯折状结构且具有分别与轨道板2两相邻面相配合的端面,第二连接板8的两侧分别与相对应的钢轨1底部侧面和铺设在基床表层3上的第一板组的上表面相抵。

保温板6、第一连接板7及第二连接板8均为泡沫混凝土材料制成,且泡沫混凝土材料的主要成分为一比一质量的粉煤灰和水泥混合预制而成,粉煤灰为电厂回收的燃烧废料,因此有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避免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计原理如下:

只要需要铺设保温层的是平面,即可使用保温板6通过相互拼接以将裸露的表面覆盖,这样可以减少保温层的样式,使得制造、拼装及更换更加简单快捷;且基床表层3两个相邻面的过渡处通过依次铺设的第一连接板7覆盖,同时第一连接板7与两平面上的保温板6拼装,使得整个保温板6形成一个整体,提高了保温效果;保温板6内部填充的EPS板进一步提高了保温层的保温隔热效果;第二连接板8铺设在轨道板2的两个相邻面的过渡处,填补了轨道板2与钢轨1之间没有保温措施的空白,并且第二连接板8的两侧分别与相对应的钢轨1底部侧面和铺设在基床表层3上的第一板组的上表面相抵;由此,第一板组、第二板组与第三板组构成完整的较为封闭的保温层,进而提高铁路路基的保温效果,减少了铁路路基与外界的热交换,增强了铁路路基工程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