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架桥维修保养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687发布日期:2018-11-09 20:42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能够快速安全进行高架桥外作业的高架桥维修保养小车。



背景技术:

近几年,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迅速,交通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现象,有的城市大量建设高架桥,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空间,起到了很好的疏通作用。但高架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进行维修保养,传统的操作方式一般是采用移动的脚手架,将脚手架移到高架桥下面对高架桥墙体进行维修保养。这种移动脚手架的方式,不仅妨碍交通,而且搭建脚手架费事费力,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架桥维修保养小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高架桥进行维修保养时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高架桥维修保养小车,包括上顶板,所述上顶板通过上滚轮担靠在高架桥的钢管上并可沿所述钢管进行直线滚动,所述高架桥的内侧设有内侧板,所述内侧板通过棘轮机构连接于所述上顶板上,所述内侧板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内滚轮,所述内滚轮在所述棘轮机构的作用下紧贴于高架桥的水泥护墙上;

所述高架桥的外侧还设有外侧板,所述外侧板通过快速夹悬挂于所述上顶板上,通过所述快速夹可调节所述外侧板在上顶板上的位置并将其与上顶板固定,所述外侧板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外滚轮,所述外滚轮紧贴于高架桥的水泥护墙上;

所述外侧板的底端悬挂有用于容纳工作人员的安全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顶板、内侧板、外侧板和安全篮均为方形钢管焊接而成,所述外侧板的方形钢管上开有若干沿垂直方向布置的扣槽,所述安全篮通过所述扣槽悬挂于所述外侧板上,所述安全篮通过与所述扣槽的连接实现自身高度的调整。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顶板、内侧板、外侧板的方形钢管之间还对角焊接固定有螺纹钢,所述螺纹钢与所述方形钢管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三角形框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侧板的方形钢管上开有螺纹孔,并安装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可拆卸的推动把手,所述推动把手沿水平方向延伸,便于工作人员对所述内侧板进行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滚轮采用的是钢轮,所述内滚轮和外滚轮均采用的是麦克纳姆轮,所述内滚轮和外滚轮的个数为多个并对称布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保养小车通过上顶板、上滚轮与钢管的配合,内侧板、内滚轮与水泥护墙的配合,外侧板、外滚轮与水泥护墙的配合,轻松实现整个保养小车在高架桥上的移动,而且内侧板通过棘轮机构连接于上顶板上,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位置高架桥水泥护墙的不同角度调整内侧板与上顶板之间的角度,确保内侧板上的内滚轮始终紧贴在高架桥的水泥护墙上,在调整完成后,棘轮机构还能够保证内侧板与上顶板之间的角度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保证小车的牢固性。而外侧板通过快速夹悬挂在上顶板上,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外侧板在上顶板上的位置,保证外侧板上的外滚轮始终紧贴于高架桥的水泥护墙上,在调整完成后,利用快速夹将外侧板与上顶板牢固地固定在一起,也方便安全篮上的工作人员操作。整体来说,该高架桥维修保养小车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能方便墙体外施工,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同时节省资金,实用效果好,可以重复使用,安全性和机动性高。

上顶板、内侧板、外侧板和安全篮均为方形钢管焊接而成,可以大大减轻整个保养小车的重量,而且在外侧板的方形钢管上开有若干沿垂直方向布置的扣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安全篮与不同高度的扣槽实现连接,从而改变安全篮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同高度的高架桥进行维修保养。

在上顶板、内侧板、外侧板的方形钢管内对角焊接固定螺纹钢,形成三角形框架结构,能够大大增强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施工的安全。

在内侧板的方形钢管上开有螺纹孔,并可拆卸配合有推动把手,推动把手沿水平方向延伸便于工作人员对内侧板进行移动,从而移动整个保养小车,待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推动把手拆下即可,防止其占用空间。

内滚轮和外滚轮采用麦克纳姆轮利用了麦克纳姆轮自身的优点,移动时,麦克纳姆轮上的轮子绕着固定的轮心轴转动,各个辊子的包络线为圆柱面,麦克纳姆轮能够连续地向前滚动,结构紧凑,运动灵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D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顶板;2-上滚轮;3-钢管;4-内侧板;5-棘轮机构;6-内滚轮;7-水泥护墙;8-外侧板;9-快速夹;10-外滚轮;11-安全篮;12-方形钢管;13-扣槽;14-螺纹钢;15-推动把手;16-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架桥维修保养小车的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主要由上顶板1、内侧板4和外侧板8组成,三者所组成的形状与高架桥的水泥护墙7的形状相适配,从而使得整体可以扣在水泥护墙7上,在重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倾斜。

其中,上顶板1通过上滚轮2担靠在高架桥的钢管3上并可沿所述钢管3进行直线滚动,此处的滚轮2可采用钢轮,其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保证移动时的稳定性。在高架桥的内侧设有内侧板4,所述内侧板4通过棘轮机构5连接于所述上顶板1上,所述内侧板4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内滚轮6,工作人员可根据不同位置高架桥水泥护墙7的不同角度调整内侧板4与上顶板1之间的角度,确保内侧板4上的内滚轮6始终紧贴在高架桥的水泥护墙7上,在调整完成后,棘轮机构5还能够保证内侧板4与上顶板1之间的角度不会发生改变,从而保证小车的牢固性。

在高架桥的外侧还设有外侧板8,所述外侧板8通过快速夹9悬挂于所述上顶板1上,通过所述快速夹9可调节所述外侧板8在上顶板1上的位置并将其与上顶板1固定,所述外侧板8的内表面上安装有外滚轮10,在调整完成后,利用快速夹9将外侧板8与上顶板1牢固地固定在一起,保证外滚轮10紧贴于高架桥的水泥护墙7上,方便安全篮上的工作人员操作。该实施例内滚轮6和外滚轮10均采用的是麦克纳姆轮,其个数为多个并对称布置,麦克纳姆轮的优点是:移动时,麦克纳姆轮上的轮子绕着固定的轮心轴转动,各个辊子的包络线为圆柱面,麦克纳姆轮能够连续地向前滚动,结构紧凑,运动灵活。

在外侧板8的底端还悬挂有用于容纳工作人员的安全篮11,安全篮11上安装有格栅16,工作人员即站在此安全篮11内对高架桥进行相应的维修保养作业。

如图2至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上顶板1、内侧板4、外侧板8和安全篮11均为方形钢管12焊接而成,可以大大减轻整个保养小车的重量。所述外侧板8的方形钢管12上开有若干沿垂直方向布置的扣槽13,所述安全篮通11过所述扣槽13悬挂于所述外侧板8上,所述安全篮11通过与所述扣槽13的连接实现自身高度的调整,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调整安全篮11与不同高度的扣槽13实现连接,从而改变安全篮11的高度,方便工作人员对不同高度的高架桥进行维修保养。

在上顶板1、内侧板4、外侧板8的方形钢管12之间还对角焊接固定有螺纹钢14,所述螺纹钢14与所述方形钢管12之间形成结构稳定的三角形框架,能够大大增强整体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施工的安全。

在内侧板4的方形钢管12上还开有螺纹孔并安装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配合、可拆卸的推动把手15,所述推动把手15沿水平方向延伸,便于工作人员对所述内侧板4进行移动,进而移动整个保养小车,待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将推动把手15拆下即可,防止其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高架桥维修保养小车的制作使用方法包括如下顺序步骤

S1.采用方形钢管焊接成上顶板、内侧板、外侧板,最大限度地减轻重量;

S2.通过棘轮机构将上顶板和内侧板连接,通过快速夹将外侧板与上顶板连接,并将安全篮悬挂于外侧板合适的扣槽上,调整好安全篮的高度;

S3.在内侧板和外侧板上安装麦克纳姆轮,上顶板上安装钢轮,将保养小车吊装至高架桥的水泥护墙上,调整内侧板与上顶板的角度,使得内侧板上的麦克纳姆轮紧贴水泥护墙,利用棘轮机构将内侧板固定,调整外侧板在上顶板上的位置,使得外侧板上的麦克纳姆轮紧贴水泥护墙,利用快速夹将外侧板与上顶板固定;

S4.根据现场具体施工的要求,在内侧板的方形钢管上安装推动把手,利用推动把手将小车移动至相应的位置,拆下推动把手;

S5.工作人员通过方形钢管步入到安全篮中,然后对高架桥进行维护保养。

其中,在上述步骤S1中,方形钢管内可对角焊接固定螺纹钢,形成结构稳定的三角形框架结构。在上述步骤S3中,在方形钢管上可焊接固定扁钢,麦克纳姆轮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扁钢上,以增强麦克纳姆轮的机械强度。在上述步骤S4中,小车在移动时,麦克纳姆轮上的轮子绕着固定的轮心轴转动,各个辊子的包络线为圆柱面,麦克纳姆轮能够连续地向前滚动,结构紧凑,运动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高架桥维修保养小车能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能方便墙体外施工,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同时节省资金,可以重复使用,安全性和机动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