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支挡用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5662发布日期:2019-03-02 02:0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支挡用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的土建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路基支挡用挡土墙,尤其涉及用于桥台后的路基段挡土墙。



背景技术:

目前,悬臂式挡土墙是道路工程中一种常用的路基支挡结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其构造简单、断面尺寸较小,地基承载力要求较低,因而在市政工程中跨线桥、匝道桥梁桥台后有较多的使用。悬臂式挡土墙的墙身由立臂(墙面板)、墙趾板和墙踵板三部分组成,墙身稳定性主要依靠墙踵板上的填土重力来保证,一般为了提高挡土墙抗滑稳定的能力,底板会设置凸榫。悬臂式挡土墙的具体尺寸根据道路等级、路基填土高度、地质情况、基底承载力情况、抗震设防等级、路基填土性质等不同情况经计算而确定,但结构基本形态由立臂、墙趾板和墙踵板三部分组成不发生变化。

城市道路跨线桥、匝道两侧,一般会设置地面道路,主路或者匝道的悬臂式挡土墙的墙趾一般埋置于地面道路路面结构下。当设置有悬臂式挡土墙的道路进行改建或者大修时,两侧的地面道路须进行开挖,会减少路面宽度,严重影响两侧道路的交通;当道路下方有管线、开挖影响管线时,更会大大增加施工难度与成本,加长施工周期,影响社会效益。

因此,现有结构的挡土墙设置结构过于复杂,占地面积过大,不能适应现代化复杂条件下的施工和应用,现在急需要一种更为简单、施工方便的挡土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路基支挡用挡土墙,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挡土墙设置占地较大、开挖施工时难度大,成本高的一些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基支挡用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土墙对称设置于路基的两侧,挡土墙包括立臂和设在立臂下方并与立臂相连的墙踵,设置于路基两侧的挡土墙之间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所述的连接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立臂相连;连接装置的上方为路面面层,连接装置的下方为路基填土层,所述的连接装置与路面面层保持平行;所述的连接装置为钢筋拉筋,立臂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挡土墙预埋钢筋,所述的路面面层与钢筋拉筋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钢筋拉筋包括一层或两层拉筋结构。

优选的,立臂内设有一层或两层挡土墙预埋钢筋,所述钢筋的一端固定于立臂内,另一端向外延伸出立臂并与连接装置相固定。

进一步,两层拉筋结构上、下平行设置,两层拉筋结构之间设有间隙,两层拉筋结构中上层为主拉筋机构,下层为副拉筋机构。

进一步,所述的两层拉筋结构,其上层的拉筋结构直径大于等于下层的拉筋结构直径。

更进一步,所述的拉筋结构位于路面面层的下方,拉筋结构设置于挡土墙墙体高度的1/3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除了整体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很多细节方面的改进,具体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方案,挡土墙的结构被大大简化,取消了原先的钢筋混凝土挡土墙墙趾及凸榫,使得挡土墙在建造施工时埋设于地面道路路面下的结构部分得到精简,占地小,当设有挡土墙的道路进行改建或者大修时,地面道路开挖宽度小,不会影响两侧道路的交通,给施工带来了便利;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通过设置在立臂之间的连接装置来保证挡土墙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是双侧的平衡稳定,这种稳定效果远远大于现有技术中靠填土重力来保证的稳定效果,双侧的动态平衡,可以随着地面道路的承重受力和使用年限而慢慢转变并且稳定,不会存在由于地面道路承压不当,造成单侧挡土墙断裂、塌陷的问题发生,提升了挡土墙的稳固性和使用寿命;

由于路基两侧的挡土墙通过钢筋拉筋连接为整体结构,可以平衡挡墙两侧的土压力,增强了挡土墙的整体稳定性,抗倾覆能力及滑动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挡土墙墙踵长度上较常规结构缩短,从桥台位置至落地点,挡土墙墙踵可采用统一长度,方便挡土墙场外预制现场进行拼装,更由于挡土墙取消墙趾及凸榫,缩短墙踵长度,挡土墙重量得到有效减轻,从而便利了施工运输和起吊安装,加快了施工进程,工期缩短,为提倡文明工地创建了有利的条件;

4、本实用新型由于简化了挡土墙的结构,使得施工周期大大缩短,降低了施工的难度,更由于在两侧的挡土墙之间设置了连接装置,可以很好地保护地下管线,延长了地下管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挡土墙采用钢筋拉筋的单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挡土墙采用钢筋拉筋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立臂、2墙踵、3挡土墙预埋钢筋、5钢筋拉筋、6路面面层、7防撞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桥台后的路基段新型挡土墙,具体参见图1,所述的挡土墙对称设置于路基的两侧,挡土墙包括立臂和设在立臂下方并与立臂相连的墙踵,设置于路基两侧的挡土墙之间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所述的连接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立臂相连,通过连接装置使得路基两侧的挡土墙成为一个整体,可以平衡挡墙两侧的土压力,增强了挡土墙的整体稳定性,抗倾覆能力及滑动稳定性;连接装置的上方为路面面层,连接装置的下方为路基填土层,所述的连接装置与路面面层保持平行。所述的连接装置为钢筋拉筋,立臂内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挡土墙预埋钢筋。

这种路基的挡土墙取消设置墙趾及凸榫,使得挡土墙在建造施工时埋设于地面道路路面下的结构部分得到精简,占地小,当设有挡土墙的道路进行改建或者大修时,地面道路开挖宽度小,不会影响两侧道路的交通,给施工带来了便利。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于桥台后的两侧路基段的挡土墙通过连接装置成为一个整体,具体来说在路基两侧的立臂的对应位置设有用于安装连接装置的挡土墙预埋钢筋,这里所述的挡土墙预埋钢筋设置一层或两层,两层上、下平行设置,所述钢筋的一端固定于立臂内,另一端向外延伸出立臂并与连接装置相固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1、图2,挡土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墙身的配筋计算和裂缝宽度验算可以按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的有关条款进行验算,挡土墙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钢筋拉筋,钢筋拉筋应做防锈处理。两层拉筋结构上、下平行设置,两层拉筋结构之间设有间隙,两层拉筋结构中上层为主拉筋机构,下层为副拉筋机构。所述的两层拉筋结构,其上层的拉筋结构直径大于等于下层的拉筋结构直径,在一个比较优选的方案中,上层的钢筋直径是下层钢筋直径的1.5倍。这样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施工步骤,同时加强了路基两侧挡土墙之间的关联性,使得成为一个更为牢固、稳定的整体结构。所述的拉筋结构位于路面面层的下方,拉筋结构设置于挡土墙墙体高度的1/3处,拉筋结构采用热浸镀锌、电弧喷涂防腐、环氧涂层防腐等措施。

具体实施中,挡土墙施工方法可采用工厂预制,也可采用常规成熟的支架浇注施工方法,即基础施工完成后,搭设支架、立模、扎钢筋,浇注混凝土,完成挡土墙的制作。挡土墙中间的钢筋拉筋与挡土墙内的预埋钢筋焊接连成整体,挡墙内路基填土至预定高度且经充分压实后,现场浇筑。

该技术方案中,由于拉筋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挡土墙墙踵长度上较常规结构缩短,从桥台位置至落地点,挡土墙墙踵可采用统一长度,方便挡土墙场外预制现场进行拼装。由于挡土墙取消墙趾及凸榫,缩短墙踵长度,挡土墙重量得到有效减轻,从而便利了施工运输和起吊安装,加快了施工进程,工期缩短,为提倡文明工地创建了有利的条件。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某城市高架道路上匝道改造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地段,交通繁忙,地下现状管线众多。匝道为双向两车道,桥面宽度为8m,桥台后最大填土高度为2.4m,落地段路线纵坡为5.2%,桥台后至落地点路线长度约50m。由于采用新型挡土墙,取消墙趾以及钢筋拉筋,减小了挡土墙的断面尺寸,减小了施工开挖面,不影响现状地面道路的交通,避免了对现状管线的影响,同时道路外侧节约空间可敷设市政管线,并且节约了施工时间与投资,社会评价良好。同时,立臂的顶部设有防撞墙,防撞墙的内侧边与立臂的内壁齐平,防撞墙的外侧边包裹立臂的外侧壁,进一步加强挡土墙的稳定性和抗压、抗冲击性。立臂与墙踵之间通过一斜坡面相连,所述的斜坡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30-50度,进一步增强了挡土墙的整体稳定性,抗倾覆能力及滑动稳定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