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猫道变位钢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4058发布日期:2019-08-16 21:24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整体式猫道变位钢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中的猫道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整体式猫道变位钢架。



背景技术:

三跨连续式猫道承重索连续穿越塔顶,为适应线形与主缆线形的平行、解决与主索鞍的冲突,在塔顶设置转索鞍,并通过在塔顶附近设置变位刚架及下拉装置,以满足承重索穿越塔顶需要。变位、下拉梁采用型钢作为受力构件,铸钢夹具用以固定承重索,下拉力通过滑车组传递至塔身预埋件上。变位钢架的作用是猫道过塔顶时与主索鞍避开,现有一般都是分离式的结构,需要专门的钢架施工平台,改成整体式的钢架就可省去钢架的施工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整体式猫道变位钢架,其为整体式猫道变位钢架,施工便捷、安全,提高作业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整体式猫道变位钢架,包括:外框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主横支撑杆,所述主横支撑杆上均设置有一对垂直于主横支撑杆的竖支撑杆,所述竖支撑杆上依次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猫道扶手绳穿设孔;第一穿设结构,其为一对且分别对称设置于其中一主横支撑杆上表面两侧且位于一对竖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穿设结构具有多个沿主横支撑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孔道;第二穿设结构,其为一对且分别对称设置于另一主横支撑杆上表面两侧且位于一对竖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二穿设结构也具有多个沿主横支撑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孔道,主横支撑杆同一侧相邻第一孔道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第二孔道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穿设结构包括多个结构单元,其包括上层卡板和下层卡板,所述上层卡板和下层卡板其中一表面均具有内凹的弧形凹槽,所述下层卡板可拆卸固定于主横支撑杆上表面,所述上层卡板可拆卸固定于下层卡板上,且所述上层卡板和下层卡板的弧形凹槽恰好相对并形成容纳猫道承重索穿过的第一孔道。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穿设结构包括上层配合板和下层配合板,其均具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内凹的弧形凹槽,所述下层配合板可拆卸固定于主横支撑杆,所述上层配合板可拆卸固定于下层配合板上,且上层配合板和下层配合板的多个弧形凹槽一一对应形成容纳猫道承重索穿过的多个第二孔道。

优选的是,还包括多个拽拉器耳座,其依次间隔固定于其中一主横支撑杆的下底面。

优选的是,一对竖支撑杆上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有多个一一对应的支撑板,其具有向内凹陷的类U型卡槽,其为猫道扶手绳穿设孔。

优选的是,所述上层卡板和下层卡板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主横支撑杆,所述上层配合板和下层配合板也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主横支撑杆。

优选的是,所述下层卡板固定于主横支撑杆上表面,所述下层卡板在弧形凹槽的两侧设置有四个竖直贯通的通孔,其分布呈矩形,所述下层卡板内部设置有四个水平的通道,其分别贯通四个通孔中部,所述下层卡板前侧的两个通道紧挨左侧均设置有卡块,所述下层卡板后侧的两个通道紧挨右侧也均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初始状态时不凸出于通孔处,所述下层卡板上表面在靠近弧形凹槽侧的前侧两个通道任一通道外具有向内凹陷的配合槽,其内可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壁沿周向内凹形成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绕绳槽,所述绕绳槽上绕设有拉绳,拉绳的一端固定顺时针绕设于其中一绕绳槽上,再依次通过下层卡板内设置的定滑轮穿过通孔固定连接前侧左侧的卡块、后侧左侧的卡块、后侧右侧的卡块、前侧右侧的卡块再逆时针固定绕设于另一绕绳槽上,后侧左侧的卡块和后侧右侧的卡块以及前侧左侧的卡块和前侧右侧的卡块之间的拉绳均通过固定于下层卡板内位于弧形凹槽下方的定滑轮穿过绕设;

所述上层卡板也设置有四个竖直贯通的孔洞,其一一对应下层卡板的四个通孔,四个孔洞内对应卡合有连接架,其包括四根卡柱和连接四根卡柱为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杆,四根卡柱分别对应配合于四个孔洞和四个通孔内以将上层卡板和下层卡板连接起来,所述上层卡板还设置有与转轴可拆卸连接并可带动转轴转动的转动件,所述卡柱具有水平的卡合孔,其恰好容纳卡合块穿过卡合,所述卡柱下端还设置有向内凹陷并贯通卡合孔的贯通槽,所述拉绳通过贯通槽不与卡柱相干涉。

优选的是,所述转动件为竖直的转动杆,其恰好可转动容纳于上层卡板内,所述转动杆下端凸出于上层卡板外且下端面外侧沿其周向呈辐射状固定有多个卡合杆,所述转轴上端面具有配合转动杆下端和多个卡合杆的盲孔。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变位钢架施工便捷、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变位钢架为整体式变位钢架,其区别于传统的猫道变位钢架,可直接采用塔吊起吊安装,可省去钢架的施工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穿设结构的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穿设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层卡板和下层卡板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卡板的俯视状态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卡板的俯视状态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架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的俯视图。

1、变位钢架,2、猫道承重索,3、第一穿设结构,4、第二穿设结构,5、主横支撑杆,6、索鞍,7、竖支撑杆,8、拽拉器耳座,31、上层卡板,32、下层卡板,33、第一孔道,34、弧形凹槽,41、上层配合板,42、下层配合板,43、第二孔道,71、支撑板, 72、类U型卡槽,73、猫道扶手绳,311、连接杆,312、卡柱,313、卡合孔,314、贯通槽,315、转动杆,316、卡合杆,321、通孔,322、通道、323、卡块,324、转轴,325、拉绳,326、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式猫道变位钢架,包括:外框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主横支撑杆5,所述主横支撑杆5上均设置有一对垂直于主横支撑杆5的竖支撑杆7,所述竖支撑杆7上依次竖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猫道扶手绳73穿设孔;第一穿设结构3,其为一对且分别对称设置于其中一主横支撑杆5上表面两侧且位于一对竖支撑杆7之间,所述第一穿设结构3具有多个沿主横支撑杆5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孔道 33;第二穿设结构4,其为一对且分别对称设置于另一主横支撑杆5上表面两侧且位于一对竖支撑杆7之间,所述第二穿设结构4也具有多个沿主横支撑杆5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孔道43,主横支撑杆5同一侧相邻第一孔道33之间的间距大于相邻第二孔道43之间的间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猫道在过塔顶时与需与主索鞍避开,而变位钢架1就是起避开的作用,如图1所示为俯视图,两侧为变位钢架1,而中间具有索鞍6的影响,因为猫道承重索2在中间必须收拢,猫道承重索2从左侧的变位钢架1通过第一穿设结构3的第一孔道33中依次穿过,然后再通过第二穿设结构4收拢穿过,经过中间塔顶的索鞍6后,再通过右边的变位钢架1收拢穿过再展开穿过,最后进行正常的施工作业。变位钢架1的一对主横支撑杆5之间通过各种辅支撑杆固定连接,变位钢架1的各框架的结构均为型钢构成。第一穿设结构3和第二穿设结构4上的相邻第一孔道33和第二孔道43的间距不同,从而可实现猫道承重索2通过变位钢架1时起到收拢和展开的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穿设结构3包括多个结构单元,其包括上层卡板31 和下层卡板32,所述上层卡板31和下层卡板32其中一表面均具有内凹的弧形凹槽,所述下层卡板32可拆卸固定于主横支撑杆5上表面,所述上层卡板31可拆卸固定于下层卡板32上,且所述上层卡板31和下层卡板32的弧形凹槽恰好相对并形成容纳猫道承重索 2穿过的第一孔道33。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穿设结构4包括上层配合板41和下层配合板42,其均具有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内凹的弧形凹槽,所述下层配合板42可拆卸固定于主横支撑杆5,所述上层配合板41可拆卸固定于下层配合板42上,且上层配合板41和下层配合板42的多个弧形凹槽一一对应形成容纳猫道承重索2穿过的多个第二孔道4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穿设结构3和第二穿设结构4整体可拆卸连接于主横支撑杆 5上,而其上下的两个板也是可拆卸连接,从而可将猫道承重索2先位于下层板上的弧形凹槽中,然后再卡合上层板,再通过可拆卸结构将上下两个板连接起来,比固定的孔道更方便穿设猫道承重索2,第一孔道33和第二孔道43的直径略大于猫道承重索2的直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多个拽拉器耳座8,其依次间隔固定于其中一主横支撑杆5的下底面。拽拉器耳座8是连接下拉装置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一对竖支撑杆7上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有多个一一对应的支撑板 71,其具有向内凹陷的类U型卡槽72,其为猫道扶手绳73穿设孔。类U型卡槽72的开口一一相对设置,其槽底为弧形且直径恰好可容纳卡合猫道扶手绳73,卡槽设置为类U 型开口式的,方便卡合也方便拆卸。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层卡板31和下层卡板32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主横支撑杆5,所述上层配合板41和下层配合板42也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于主横支撑杆5。通过竖直的整体螺栓将上下两层板可拆卸固定于主横支撑杆5上。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7至11所示,所述下层卡板32固定于主横支撑杆5上表面,所述下层卡板32在弧形凹槽的两侧设置有四个竖直贯通的通孔321,其分布呈矩形,所述下层卡板32内部设置有四个水平的通道322,其分别贯通四个通孔321中部,所述下层卡板32前侧的两个通道322紧挨左侧均设置有卡块323,所述下层卡板32后侧的两个通道322紧挨右侧也均设置有卡块323,所述卡块323初始状态时不凸出于通孔321处,所述下层卡板32上表面在靠近弧形凹槽34侧的前侧两个通道322任一通道322外具有向内凹陷的配合槽,其内可转动设置有转轴324,所述转轴324外侧壁沿周向内凹形成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绕绳槽,所述绕绳槽上绕设有拉绳325,拉绳325的一端固定顺时针绕设于其中一绕绳槽上,再依次通过下层卡板32内设置的定滑轮326穿过通孔321固定连接前侧左侧的卡块323、后侧左侧的卡块323、后侧右侧的卡块323、前侧右侧的卡块323 再逆时针固定绕设于另一绕绳槽上,后侧左侧的卡块323和后侧右侧的卡块323以及前侧左侧的卡块323和前侧右侧的卡块323之间的拉绳325均通过固定于下层卡板32内位于弧形凹槽34下方的定滑轮326穿过绕设;

所述上层卡板31也设置有四个竖直贯通的孔洞,其一一对应下层卡板32的四个通孔 321,四个孔洞内对应卡合有连接架,其包括四根卡柱312和连接四根卡柱312为一体式结构的连接杆311,四根卡柱312分别对应配合于四个孔洞和四个通孔321内以将上层卡板31和下层卡板32连接起来,所述上层卡板31还设置有与转轴324可拆卸连接并可带动转轴324转动的转动件,所述卡柱312具有水平的卡合孔313,其恰好容纳卡合块穿过卡合,所述卡柱312下端还设置有向内凹陷并贯通卡合孔313的贯通槽314,所述拉绳325 通过贯通槽314不与卡柱312相干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除了螺栓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上层卡板31和下层卡板32,需要四根螺栓,需要通过四个动作实现安装和拆卸,而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可拆卸方式连接上层卡板31和下层卡板32,拆卸安装更为方便和简单,可通过一次动作就实现将上层卡板31和下层卡板32安装连接起来,同时也可通过一次动作就实现将上层卡板31和下层卡板32拆卸。

本技术方案的连接方式,下层卡板32即可固定于主横支撑杆5上,也可通过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于主横支撑杆5上。如图8所示为初始状态时,下层卡板32内部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8所示的方位,上侧即为本技术方案中的前侧,下侧即为本技术方案中的后侧,左侧即为本技术方案中的左侧,右侧即为本技术方案中的右侧。由于没有外力作用,也没有自身回弹等作用,转轴324绕设拉绳325后其是固定不动的,拉绳325处于自然水平状态,既不拉紧也不收缩通过设置的多个定滑轮326连接依次连接各卡块323,使得转轴324一旦转动,通过拉绳325的运动可带动各卡块323均移动,前侧的两个卡块 323位于通道322的左侧,后侧的两个卡块323位于通道322的右侧,但是不干涉卡柱312 顺利卡入通孔321内,为了避开弧形凹槽34的位置,拉绳325在通过弧形凹槽34时不是水平通过,而是通过弧形凹槽34下方设置的定滑轮326穿设而过,定滑轮326设置的个数及位置见图8所示,除了设置有转轴324的卡块323外,其他卡块323两侧均设置有定滑轮326,拉绳325整体呈矩形路线绕设。

当将猫道承重索2位于下层卡板32的弧形凹槽34后,需要将上层卡板31扣于下层卡板32上,以将猫道承重索2卡合住,此时将连接架上的四根卡柱312卡进孔洞和通道 322内,卡柱312上的贯通槽314对应拉绳325的位置,使得拉绳325不干涉卡柱312的顺利下移卡合,卡合完成后,卡柱312上的卡合孔313正对卡块323,然后转动转轴324,一种实施方式中,转轴324转动带动与前侧左侧的卡块323连接的拉绳325继续绕设于转轴324的绕绳槽上,此时前侧左侧的卡块323右移慢慢进入到卡柱312的卡合孔313内,带动后侧左侧的卡块323左移慢慢进入到卡柱312的卡合孔313内,进而带动后侧右侧的卡块323左移慢慢进入到卡柱312的卡合孔313内,最后带动前侧右侧的卡块323右移慢慢进入到卡柱312的卡合孔313内,前侧右侧的卡块323右移带动拉绳325从转轴324的另一绕绳槽上脱离,转轴324上两个绕绳槽上拉绳325的绕绳方向刚好相反,可配合整个卡合的过程,最后的卡合状态如图9所示,卡块323将卡柱312卡合,从而将上层卡板 31和下层卡板32连接起来。当需要拆卸时,只需要通过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转轴324,即可实现卡块323从卡合孔313中脱离,从而将卡柱312整体从通孔321中脱离。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件为竖直的转动杆315,其恰好可转动容纳于上层卡板31内,所述转动杆315下端凸出于上层卡板31外且下端面外侧沿其周向呈辐射状固定有多个卡合杆316,所述转轴324上端面具有配合转动杆315下端和多个卡合杆316的盲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进行卡柱312的卡合前,首先将转动杆315及其上设置的多个卡合杆316卡合进入转轴324的盲孔内,再进行卡柱312的卡入,然后转动转动杆315,使得卡块323卡合于卡柱312的卡合孔313内,实现安装。卡合杆316的设置使得转动杆 315在转动时更为稳定,只发生转动而不发生上下的位置,因此不会脱离转轴324,使得转轴324转动过程稳定,后续的卡合过程更顺畅。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