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度可调节的通道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3774发布日期:2019-07-27 10:4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宽度可调节的通道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社区安防设施,特别是一种宽度可调节的通道闸。



背景技术:

通道闸是进出口管理中常见的设备,通道闸常用于社区出入口、车站出入口等处,现已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随着安全意识的提高,通道闸中形成的闸机通道的宽度可能会需要调节。例如,在夜间,小区需要禁止非机动车辆出入,而在白天,允许这类车辆出入,进而需要在不影响通道闸的功能的情况下实现通道闸上锁形成的闸机通道宽度的调节。现有的通道闸不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调节闸机通道的宽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调节闸机通道宽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宽度可调节的通道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宽度可调节的通道闸,用于设于社区的出入通道上,包括底座、第一闸门和闸机主体;闸机主体的数量为两个,第一闸门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闸门与一个闸机主体相连;两个闸机主体之间形成闸门通道,第一闸门与闸机主体可转动地相连,第一闸门用于打开或关闭闸门通道;底座与闸机主体相连,底座包括用于固定底座的第一连接件;闸机主体与底座可滑动地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底座上设有导轨,闸机主体与第二连接件固定相连,第二连接件与导轨可滑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导轨在底座的高度方向上贯通底座,导轨包括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第一台阶部与第二台阶部连通,第一台阶部位于第二台阶部上方;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台阶部通过螺栓和螺母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底座上还设有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导轨的长度方向一致,闸机主体上设有滑轮,滑轮置于滑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闸机主体上设有卡接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卡接槽为T型槽或燕尾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底座包括平台和坡面,坡面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坡面与平台一端相连,另一个坡面与平台另一端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闸门,闸机主体一端与第一闸门可转动地相连,闸机主体另一端与第二闸门可转动地相连;第一闸门与第二闸门之间形成闸机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第二闸门包括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第一门体与闸机主体可转动地相连,第二门体与第一门体可滑动地相连,第二门体能够相对第一门体向靠近闸机主体的方向滑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闸上设置了导轨,便于调节两个闸机主体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闸机通道的宽度,从而便于实现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闸下方设置了底座,使用时,可以将底座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到地面,从而实现通道闸的快速安装。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闸包括两个底座,在运输时,可以将两个底座分开运输,安装时,将两个底座拼接到一起,然后通过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将两个底座连接到一起即可,既便于安装,又便于运输。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闸的底座上设置了坡面,便于自行车、电瓶车、轮椅、代步车等顺利通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通道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通道闸的底座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通道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闸门的剖视图。

图6是图6中V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接触时的示意图。

图标:1-闸机主体;2-第二闸门;3-第一闸门;4-闸机通道;51-底座;11-卡接槽;21-第一门体;22-第二门体;211-滑轨;212-接线孔;213-第一弹性件;214-第二弹性件;215-按钮;216-第二触头;217-第一触头;218-胶塞;219-凸台;210-按钮槽;221-滑块;222-腔室;223-凸块;53-滑槽;54-导轨;512-平台;511-坡面;5121-第一连接件;12-第二连接件;121-螺母;14-滑轮;541-第一台阶部;542-第二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宽度可调节的通道闸。这种通道闸用于设于社区的出入通道上。这种通道闸包括底座51、第一闸门3和闸机主体1;第一闸门3与闸机主体1可转动地相连,第一闸门3用于打开或关闭出入通道;底座51与闸机主体1相连,底座51包括用于固定底座51的第一连接件5121。具体的,第一连接件5121为螺钉或螺栓等连接件。

闸机主体1的数量为两个,底座5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闸门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座51能够拼接到一起,两个闸机主体1之间形成用于行人通过的闸机通道4,两个第一闸门3用于打开或关闭闸机通道4。将底座51设置为两个,在运输时,可以分开进行运输,减小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便于运输。

该通道闸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2,底座51上设有导轨54,闸机主体1与第二连接件12固定相连,第二连接件12用于连接闸机主体1与底座51;第二连接件12与导轨54可滑动相连。具体的,第二连接件12设置为L型的钢板,第二连接件12的其中一面与闸机主体1相连,第二连接件12的另一面用于与底座51相连。

导轨54在底座51的高度方向上贯通底座51,导轨54包括第一台阶部541和第二台阶部542,第一台阶部541与第二台阶部542连通,第一台阶部541位于第二台阶部542上方;第二连接件12与第一台阶部541通过螺栓和螺母121相连。进一步的,第二连接件12包括螺栓和螺母121。其中一个螺母121置于第二台阶部542中,另一个螺母121置于底座51的表面,螺栓穿过第一台阶部541和第二台阶部542。在使用时,拧紧两个螺母121,即可以实现第一连接件5121与底座51的相对固定;拧松螺母121,即可以移动螺栓。

闸机主体1上设有卡接槽11。进一步的,卡接槽11为T型槽或燕尾槽。使用时,如果调节了闸机主体1的位置,闸机主体1两侧存在较大的缝隙,则还可以通过该卡接槽11连接板状结构,从而实现缝隙的封堵。

底座51上还设有滑槽53,滑槽53的长度方向与导轨54的长度方向一致,闸机主体1上设有滑轮14,滑轮14置于滑槽53中。

底座51包括平台512和坡面511,坡面51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坡面511与平台512一端相连,另一个坡面511与平台512另一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通道闸的工作原理在于:

运输时,两个底座51分开;安装时,将两个底座51拼接到一起,安装闸机主体1,两个底座51之间焊接相连,然后将底座51安装到地面即可;

在使用时,还可以通过松开第二连接件12,使闸机主体1相对于底座51移动,从而调节闸机通道4的宽度。若经过调节后,在闸机两端出现了较大的缝隙,则可以通过卡接槽11连接木板或钢板,从而实现对缝隙的封堵。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道闸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闸下方设置了底座51,使用时,可以将底座51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到地面,从而实现通道闸的快速安装。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闸包括两个底座51,在运输时,可以将两个底座51分开运输,安装时,将两个底座51拼接到一起,然后通过焊接等固定连接方式,将两个底座51连接到一起即可,既便于安装,又便于运输。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闸上设置了导轨54,便于调节两个闸机主体1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闸机通道4的宽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闸的底座51上设置了坡面511,便于自行车、电瓶车、轮椅、代步车等顺利通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4-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宽度可调节的通道闸,在实施例1提供的通道闸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道闸还包括第二闸门2。

具体的,闸机主体1上靠近社区内部的一端与第一闸门3可转动地相连,闸机主体1上靠近社区外部的一端与第二闸门2可转动地相连;第一闸门3与第二闸门2之间形成闸机通道4。

第一闸门3能够位于闸机通道4中,以阻止人员走出闸机通道4,第一闸门3也能够旋转至于闸机主体1重叠,以允许人员走出闸机通道4。

第二闸门2包括第一门体21和第二门体22,第一门体21与闸机主体1可转动地相连,第二门体22与第一门体21可滑动地相连,第二门体22能够相对第一门体21向靠近闸机主体1的方向滑动。具体的,第二门体22中形成腔室222,第一门体21可滑动地设于腔室222中。第一门体21上设有滑轨211,第二门体22上设有与滑轨211适配的槽。

第一门体21的端部设有第一弹性件213。第一弹性件213一端与第一门体21的端部固定相连,第一弹性件213的另一端与腔室222的底面固定相连。具体的,第一弹性件213的数量为三个。

第一门体21中还设有凸台219和接线孔212。凸台219设于第一门体21端部。具体的,凸台219设置于第一门体21就会靠近与腔室222底面的端部。凸台219中设有按钮槽210,接线孔212一端与按钮槽210连通,另一通贯通至第一门体21另一端的表面,使得接线孔212能够贯通整个第一门体21。

接线孔212中设有胶塞218,胶塞218上具有两个用于第一触头217穿过的塞孔。第一触头217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触头217置于一个塞孔中,另一个第一触头217置于另一个塞孔中。第一触头217的一端延伸到按钮槽210中,第一触头217另一端用于与导线一端相连,导线另一端沿接线孔212伸出,用于与报警器相连。

按钮槽210中设有按钮215和第二弹性件214,第二弹性件214一端与按钮槽210的底部固定相连,第二弹性件214另一端与按钮215抵接。按钮215上设有两个第二触头216,第二触头216的位置与第一触头217的位置对应。两个第二触头216之间通过导线相连。

第二门体22上设有凸块223,具体的,凸块223设于腔室222的底面,凸块223的位置与按钮215的位置对应,且凸块223的尺寸小于按钮槽210的尺寸。在第二门体22向第一门体21移动的过程中,凸块223能够伸入按钮槽210中,从而按下按钮215。

在实施例1提供的通道闸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道闸还具有以下工作原理:

在人员正常通过通道闸时,第一闸门3处于常开的状态,人员通过第二闸门2之后,即可进入社区。在人员通过第二闸门2时,第二闸门2转动打开,人员通过后,第二闸门2转动关闭。若此时有尾随人员尾随进入通道,则该尾随人员会被第二闸门2卡住,但是由于第二门体22能够相对于第一门体21滑动,因此,两个第二闸门2之间能够允许有较大的空间,人员不会被夹伤。同时,第二门体22相对于第一门体21向靠近闸机主体1的方向滑动,腔室222中的凸块223移动直至凸块223伸入按钮槽210中,按动按钮215,按钮215上的第二触头216与第一门体21中的第一触头217连通,使得报警器的电路连通,通道闸开始报警,引起安保人员的注意,从而避免尾随人员继续进入。

如果尾随人员妄图强行进入社区,安保人员可使第一闸门3关闭,此时,尾随人员被困于第一闸门3与第二闸门2之间的闸机通道4中,从而防止尾随人员快速进入并逃离现场,安保人员无需离开工作岗位进行追逐。

在实施例1提供的通道闸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道闸还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在正常使用时,第一闸门3处于常开状态,允许人员通过第一闸门3。人员通过第二闸门2后,即可进入社区中。如果此时有闲杂人员妄图尾随进入社区内,待其进入后,第二闸门2关闭,此时,安保人员可关闭第一闸门3,从而将尾随的闲杂人员关在闸机通道4内。安保人员无需离开岗位追逐尾随进入的闲杂人员,从而起到更好的安防作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闸,在使用中,人员正常进入通道闸后,通道第二闸门2关闭,如果此时有闲杂人员尾随通过通道闸,将会被通道闸夹持,由于通道闸的第二门体22能够相对于第一门体21移动,因此,尾随人员不会被夹伤。同时,在第二门体22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触头216与第一触头217接触,使得报警器的电路连通,报警器报警,引起安保人员的注意,从而防止尾随人员继续通过,也能够提示安保人员选择是否关闭第一闸门3。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道闸上的按钮215设于凸台219上的按钮槽210中,使得凸台219能够对按钮215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第二门体22的滑动轨迹偏斜时,也不会造成误触,从而降低了误报警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