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洒水车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4358发布日期:2019-08-16 21:2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洒水车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专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洒水车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洒水车适合于各种路面冲洗,具有洒水、压尘护栏冲洗、运水、排水及应急消防等功能。现有洒水车的水泵一般安装在水罐的中部,并用液位传感器对水罐内水位进行监测,当罐内水位低于出水口时水泵便停止工作。洒水车特别是大型重汽洒水车具有结构尺寸大、运行工况复杂及工作环境恶劣等特点,当水罐内水位不是太满,洒水车行驶在路面起伏大的道路上并进行上坡(或下坡)行驶时,罐内水便会涌向罐的后方(或前方),便会造成两种可能的结果:1)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水泵空转;2)液位传感器检测不到水位,水泵停转。前者水泵长时间空转易烧毁,后者由于水位的不稳定,水泵会频繁启停,缩短使用寿命,且两种情况下洒水车都不能实现对路面的连续性洒水。

近年来,针对洒水车存在的以上问题,出现了一种通过对罐体底部结构进行改造并增加多个液位传感器的应对方案,但又会造成水罐支撑不稳、加大制造工艺难度及增加生产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的洒水车存在水泵的空转与频繁启停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洒水车供水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洒水车存在水泵的空转与频繁启停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洒水车供水装置,包括:水泵进水控制器,密封管和水泵进水管;

所述水泵进水控制器包括齿条,直齿圆柱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开槽阀芯;

所述齿条与所述直齿圆柱齿轮配对设置,所述直齿圆柱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配对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开槽阀芯同轴连接;

所述开槽阀芯上设置有前端进水口和后端进水口,所述前端进水口的开口朝向与所述后端进水口的开口朝向相反;

所述水泵进水管与所述密封管相联通,所述水泵进水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密封管内,且设置在所述开槽阀芯上的前端进水口或所述后端进水口与所述水泵进水管相联通。

优选地,还包括有前端进水管和后端进水管,所述前端进水管和所述后端进水管分别与所述密封管相联通;其中,所述前端进水管位于所述前端进水口的开口方向,所述后端进水管位于所述后端进行管的开口方向。

优选地,所述前端进水管和所述后端进水管分别与所述密封管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配重块,滑竿,一对档杆和第一对支撑肋板;

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配重块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竿连接;

所述第一对支撑肋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密封管内,且所述滑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对支撑肋板,且一对所述档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滑竿上,用于控制所述滑竿在所述第一对支撑肋板上的来回行程。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旋转轴和第一个撑肋板;

所述第一个支撑肋板设置在所述密封管内,且所述第一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个支撑肋板分别与所述直齿圆柱齿轮和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旋转轴和第二对支撑肋板;

所述第二对支撑肋板设置在所述密封管内,且所述第二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二对支撑肋板分别与第二锥齿轮和所述开槽阀芯同轴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水罐;

所述水泵进水控制器,密封管和水泵进水管均设置在所述水罐底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洒水车供水装置,包括:水泵进水控制器,密封管和水泵进水管;所述水泵进水控制器包括齿条,直齿圆柱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开槽阀芯;所述齿条与所述直齿圆柱齿轮配对设置,所述直齿圆柱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配对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开槽阀芯同轴连接;所述开槽阀芯上设置有前端进水口和后端进水口,所述前端进水口的开口朝向与所述后端进水口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水泵进水管与所述密封管相联通,所述水泵进水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密封管内,且设置在所述开槽阀芯上的前端进水口或所述后端进水口与所述水泵进水管相联通。该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供水装置,避免使用各种传感器,从而节约了成本;该装置的所有元件为纯机械结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通过水泵进水控制器可以实现上下坡时洒水车连续洒水的功能;通过该装置消除因洒水车上下坡引起的水泵空转和频繁启停等问题,从而可以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供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下坡时图1中密封管20内部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上坡时图1中密封管20内部结构的轴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洒水车左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为图5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B部的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为配重块,2为直齿圆柱齿轮,3为第一锥齿轮,4为第二锥齿轮,5为齿条,6(7)为一对挡竿,8为后端进水口,9为开槽阀芯,10为前端进水口,13(16)为第一对支撑肋板,17为第一个支撑肋板,11(15)为第二对支撑肋板,14为滑杆,18为第一个旋转轴,12为第二个旋转轴,19为后端水管,20为密封管,21为水泵,22为水泵进水管,23为前端水管,24为水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供水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洒水车供水装置包括:水泵进水控制器,密封管20和水泵进水管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下坡时图1中密封管20内部结构的轴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上坡时图1中密封管20内部结构的轴测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水泵进水控制器主要包括有齿条5,直齿圆柱齿轮2,第一锥齿轮3,第二锥齿轮4和开槽阀芯9,具体地,齿条5与直齿圆柱齿轮2配对设置,即直齿圆柱轮通过齿条5可以转动,当直齿圆柱齿轮2与第一锥齿轮3同轴连接时,第一锥齿轮3在直齿圆柱齿轮2的转动带动下,也进行转动。在该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锥齿轮3第二锥齿轮4配对设置,相应地,第一锥齿轮3的转动也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4转动;进一步地,由于第二锥齿轮4与开槽阀芯9同轴连接,相应地,第二锥齿轮4的转动也可以带动开槽阀芯9转动。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通过齿条5的运动,依次带动直齿圆柱齿轮2,第一锥齿轮3,第二锥齿轮4和开槽阀芯9转动,当开槽阀芯9上设置有前端进水口10和后端进水口8时,由于齿条5的运动,可以带动开槽阀芯9上设置的前端进水口10和后端进水口8进行上下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前端进水口10和后端进水口8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而且前端进水口10的开口方向和后端进水口8的开口朝向相反。

进一步地,由于水泵进水管22与密封管20相联通,而水泵进水控制器设置在密封管20内,即开槽阀芯9上的前端进水口10和后端进水口8可以分别与水泵进水管22相联通。在该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齿条5的运动,可以带动开槽阀芯9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设置在开槽阀芯9上的前端进水口10和后端进水随着开槽阀芯9的转动而实现上下切换,位于上端的进水口可以与水泵进水管22相联通,即可以向水泵进行管提供水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水箱内存储水量的情况,通过前端进水口10和后端进水管19的自由切换,从而实现不停向水泵进水管22提供水源。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够使得齿条5可以实现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不会造成设置开槽阀芯9上的前端进水口10和后端进水口8与水泵进水管22不能完全联通的问题,还提供了配重块1,滑竿,一对档杆和第一对支撑肋板13(16)。具体地,配重块1的一端与齿条5连接,用于向齿条5提供运动的动力,齿条5的另一端与滑竿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对支撑肋条的一端固定在密封管20内,滑竿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对支撑肋条,从而滑竿在齿条5的带动下在支撑肋条上滑动。为例确保滑竿在第一对支撑肋条上滑动,且不能从第一对支撑肋条上掉下来,优选地,在滑竿上还设置有一对档杆,通过设置的一对档杆,可以控制滑竿在第一对支撑肋条上的来回行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条5的运动,最终是要让设置在开槽阀芯9上的前端进水口10和后端进水口8与水泵进水管22之间可以实现自由切换,因此,齿条5的行程最好恰好等于开槽阀芯9转动一半,即若当前是前端进水口10与水泵进水管22相联通,则需要将前端进水口10转动到后端进水口8的位置,而后端进水口8恰好与水泵进水管22之间相联通;若当前是后端进水口8与水泵进水管22相联通,则需要将后端进水口8转动到前端进水口10的位置,而前端进水口10恰好与水泵进水管22之间相联通。因此,需要设定设置在滑竿上的一对挡板之间的距离与开槽阀芯9的转动行程相匹配,即一对挡板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开槽阀芯9转动一半的距离。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一对挡板之间的距离不做限定,对开槽阀芯9的直径也不做限定,但是一对挡板之间的距离应该与开槽阀芯9转动一半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该水泵进水控制器还包括有第一旋转轴,第一个支撑肋板17,第二旋转轴和第二对支撑肋板11(15)。具体地,第一个支撑肋板17设置在所述密封管20内,第一旋转轴穿过第一个支撑肋板17分别与直齿圆柱齿轮2和第一锥齿轮3同轴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对支撑肋板11(15)设置在密封管20内,第二旋转轴依次穿过第二对支撑肋板11(15)分别与第二锥齿轮4和开槽阀芯9同轴连接。通过上述连接,可以实现齿条5的运动,带动开槽阀芯9进行转动。

如图1所示,该装置还包括有前端进水管23和后端进水管19,前端进水管23和后端进水管19分别与密封管20相联通,在实际应用中,前端进水管23位于前端进水口10的开口方向,后端进水管19位于后端进水管19的开口方向。在实际应用中,前端进水管23和后端进水管19分别与密封管20通过螺纹连接,水泵和水泵进水管22通过螺纹连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洒水车左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为图5沿A—A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B部的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实际应用中,水泵进水控制器,密封管20和水泵进水管22一同设置在水罐24的底部。

为了能更清楚的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供水装置,以下分别结合图2和图3介绍洒水车下坡和洒水车上坡时水泵进水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当洒水车下坡行驶时,由于重力作用,设置齿条5一端的配重块1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前移动(朝向汽车移动的方向),从而带动齿条5向前运动,同时齿条5带动直齿圆柱齿轮2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3与直齿圆柱齿轮2同轴相连,故第一锥齿轮3带动与之相配的第二锥齿轮4转动;而第二锥齿轮4又与开槽阀芯9同轴相连,故开槽阀芯9便开始转动,使得其上的后端进水口8偏离水泵进水管22,同时,前端进水口10与水泵进水管22连通,此时齿条5在挡竿6的作用下停止运动,上述所有元件的相对位置也随之固定。这时水泵进水口通过前端进水口10成功与水罐24的前部接通,便于洒水车在下坡行驶时取用水罐24前部的水。

如图3所示,当洒水车上坡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设置在齿条5一端的配重块1在重力的作用下,朝后移动(与汽车移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带动齿条5向后运动,同时齿条5带动直齿圆柱齿轮2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3与直齿圆柱齿轮2同轴相连,故第一锥齿轮3带动与之相配的第二锥齿轮4转动;而第二锥齿轮4又与开槽阀芯9同轴相连,故开槽阀芯9便开始转动,使得其上的前端进水口10偏离水泵进水管22,同时,后端进水口8与水泵进水管22连通,此时齿条5在挡竿7的作用下停止运动,上述所有元件的相对位置也随之固定。这时水泵进水口通过后端进水口8成功与水罐24的后部接通,便于洒水车在上坡行驶时取用水罐24后部的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洒水车供水装置,包括:水泵进水控制器,密封管和水泵进水管;所述水泵进水控制器包括齿条,直齿圆柱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开槽阀芯;所述齿条与所述直齿圆柱齿轮配对设置,所述直齿圆柱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配对设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开槽阀芯同轴连接;所述开槽阀芯上设置有前端进水口和后端进水口,所述前端进水口的开口朝向与所述后端进水口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水泵进水管与所述密封管相联通,所述水泵进水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密封管内,且设置在所述开槽阀芯上的前端进水口或所述后端进水口与所述水泵进水管相联通。该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洒水车供水装置,避免使用各种传感器,从而节约了成本;该装置的所有元件为纯机械结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通过水泵进水控制器可以实现上下坡时洒水车连续洒水的功能;通过该装置消除因洒水车上下坡引起的水泵空转和频繁启停等问题,从而可以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