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车装置及防冲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7574发布日期:2019-12-17 22:18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车装置及防冲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车装置及防冲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重要目标单位,例如政府、电视台、部队营区等等通常会布置路障或阻车钉等防冲装置。其中,阻车钉和路障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阻车器材,阻车钉和路障不仅装备简单、而且便于移动,被广泛的用于哨位及其他阻车环境中。阻车钉可扎入轮胎,排除轮胎内气体而达到阻车的目的,路障可凭借自身的重量对冲闯物实现阻挡。然而现有的阻车钉通常设置在可移动的物体上,例如,拦阻架底部、可移橡胶带表面,等等,在使用时,阻车钉和路障通常需要采取人工拖动、铺设、布置的方式,当遇到紧急状态下的冲闯时,操作员往往来不及反应和铺设,所起到的拦阻作用有限。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阻车装置需要采取人工拖动、铺设、布置的方式来实现拦阻冲闯物,铺设效率低下且拦阻效率低下,在时间紧迫的紧急状态时下拦阻作用极其有限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阻车装置及防冲闯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阻车装置需要采取人工拖动、铺设、布置的方式来实现拦阻冲闯物,铺设效率低下且拦阻效率低下,在时间紧迫的紧急状态时下拦阻作用极其有限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阻车装置,包括:

减速带;

至少一枚刺钉,设置在所述减速带上;

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和从动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减速带内部,所述从动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刺钉底部且与所述驱动轮啮合;

其中,所述刺钉的尖刺部位可在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预设角度时凸出于所述减速带表面。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枚刺钉在所述减速带的减速方向上成列分布,且每列刺钉的底部通过联动杆连接。

可选地,所述每列刺钉中只有一枚刺钉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可选地,所述每列刺钉的间距为175毫米至185毫米,且所述每列刺钉由3-4个刺钉组成。

可选地,在所述减速带设置在地面时,所述刺钉的底部与地面接触。

可选地,设置在所述减速带边沿位置上的刺钉在凸出于所述减速带表面时,其凸出方向与地面呈40-50度角。

可选地,所述阻车装置还包括:

金属底板,设置在所述减速带的底面,且所述刺钉的底部与所述金属底板接触。

可选地,所述阻车装置包括:

至少两节减速段;

其中,所述减速段包括减速带和成列设置的至少一枚刺钉,所述至少一枚刺钉设置在与所述减速段的减速方向平行的侧面上,且每列刺钉在减速方向上通过第一联动杆连接,所述至少两节减速段中的至少两列刺钉在与所述减速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通过第二联动杆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防冲闯系统,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阻车装置;

冲闯感应装置,用以确定处于预设区域范围内的第一物体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速度;

处理器,与所述阻车装置及所述冲闯判定装置连接,用以在所述移动方向属于预设方向范围内后判断所述移动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值,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物体即将冲闯至第一位置,并控制所述阻车装置中的驱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阻车装置中的刺钉凸出于所述减速带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在减速带上设置至少一枚刺钉,再通过设置连接刺钉且分别啮合的驱动轮和从动轮,从而可以在驱动轮带动从动轮的过程中使刺钉的尖刺部位凸出于减速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仅通过控制驱动轮的转动即可控制减速带上的刺钉是否处于凸出状态,从而轻松在拦阻状态和非拦阻状态下进行切换,具有提高拦阻装置铺设效率和操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车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车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车装置拼接后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阻车装置及防冲闯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阻车装置需要采取人工拖动、铺设、布置的方式来实现拦阻冲闯物,铺设效率低下且拦阻效率低下,在时间紧迫的紧急状态时下拦阻作用极其有限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在减速带上设置至少一枚刺钉,再通过设置连接刺钉且分别啮合的驱动轮和从动轮,从而可以在驱动轮带动从动轮的过程中使刺钉的尖刺部位凸出于减速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仅通过控制驱动轮的转动即可控制减速带上的刺钉是否处于凸出状态,从而轻松在拦阻状态和非拦阻状态下进行切换,具有提高拦阻装置铺设效率和操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2、图3,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阻车装置,包括:

减速带101;

至少一枚刺钉102,设置在所述减速带上;

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轮1031和从动轮1032,所述驱动轮设置在所述减速带101内部,所述从动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刺钉底部且与所述驱动轮啮合;

其中,所述刺钉102的尖刺部位可在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预设角度时凸出于所述减速带表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枚刺钉在所述减速带的减速方向上成列分布,且每列刺钉的底部通过联动杆104连接。并且所述每列刺钉中只有一枚刺钉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由此可以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仅通过转动所述驱动装置中的驱动轮即可实现控制一列刺钉朝同一方向转动,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大数量的刺钉操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具有提高阻车装置操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每列刺钉的间距为175毫米至185毫米,且所述每列刺钉由3-4个刺钉组成。设置在所述减速带边沿位置上的刺钉在凸出于所述减速带表面时,其凸出方向与地面呈40-50度角。这是由于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轮胎宽度一般为185mm-215mm,为了保证拦截的有效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采取了上述设置。

同时,在所述减速带设置在地面时,所述刺钉的底部与地面接触。或者所述阻车装置还包括金属底板,该金属底板设置在所述减速带的底面,且所述刺钉的底部与所述金属底板接触,由此可以在减速带铺设在地面湿,刺钉的底部可以与金属底板直接接触。从而可以使得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刺钉不容易被运动的车辆损坏,并且更易将钉子刺入车胎里。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还具有提高阻车钉安全性和拦阻有效性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阻车装置包括至少两节减速段;所述减速段包括减速带和成列设置的至少一枚刺钉,所述至少一枚刺钉设置在与所述减速段的减速方向平行的侧面上,且每列刺钉在减速方向上通过第一联动杆连接,所述至少两节减速段中的至少两列刺钉在与所述减速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通过第二联动杆连接。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阻车装置可以由至少两节减速段拼接而成,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需要而选择合适的数量减速段进行拼接和使用。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在减速带上设置至少一枚刺钉,再通过设置连接刺钉且分别啮合的驱动轮和从动轮,从而可以在驱动轮带动从动轮的过程中使刺钉的尖刺部位凸出于减速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仅通过控制驱动轮的转动即可控制减速带上的刺钉是否处于凸出状态,从而轻松在拦阻状态和非拦阻状态下进行切换,具有提高拦阻装置铺设效率和操作效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冲闯系统,包括:

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阻车装置;

冲闯感应装置,用以确定处于预设区域范围内的第一物体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速度;

处理器,与所述阻车装置及所述冲闯判定装置连接,用以在所述移动方向属于预设方向范围内后判断所述移动速度是否大于等于预设速度值,若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物体即将冲闯至第一位置,并控制所述阻车装置中的驱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预设角度,以使所述阻车装置中的刺钉凸出于所述减速带表面。

前述图1实施例中的阻车装置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防冲闯系统,通过前述对阻车装置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防冲闯系统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