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式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4550发布日期:2019-10-29 03:1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三明治式减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结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三明治式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地铁线路开通里程的增加,地铁轨道结构的减振降噪越来越重要。业主的投诉,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噪声这个技术问题逐渐转化为民生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倍受社会关注。为此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城市地铁采用了各种减振轨道和措施,减振级别逐步提高,且制定了一些标准。

然而,在我国城市地铁轨道减振取得很大成绩和成果的同时,接踵而来的是波磨出现、车内噪声加大等问题。如北京地铁多条减振区段线路较早出现了钢轨波浪磨耗,有的地段还很严重,打磨后很快又出现。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铁路系统中钢轨的短波磨耗始终是个尚未解决的难题,钢轨波磨不仅造成噪声的污染,而且还增加养护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当延长结构的竖向自振周期的三明治式减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明治式减振结构,包括轨道、轨枕和地基,所述轨枕铺设在地基上,所述轨道铺设在轨枕上,所述地基内填设有若干个隔振垫,若干个所述隔振垫在地基内相互间隔且呈上下分布,且相邻的两个隔振垫之间填设有粗砂层,所述隔振垫的左右两侧均延伸有延伸垫,所述延伸垫的一侧与隔振垫的一侧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侧斜向上延伸,以形成拖住轨枕的托盘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振垫包括外壳和填充在外壳内的填充介质,所述填充介质具有液态和固态两种状态,常温时处于固态,加热后处于液态,所述外壳的壳壁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给填充介质加热,使得填充介质由固态转换为液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丝,所述加热丝嵌设在外壳的壳壁内,用于给外壳内部空间加热,所述外壳的壳壁包括反射层和透热层,所述加热丝嵌设在反射层和透热层之间,所述反射层为外壳的外壁,其中,反射层、加热丝以及透热层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反射层上具有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加热丝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发热机和通风机构,所述发热机固定在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通风机构与发热机连接,以接收发热机发出的热量后输出热风,所述外壳的壳壁内开设有通风管道,所述外壳的壳壁内的上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所述通风管道的一端与通风孔连通,另一端与通风机构连通,以接收通风机构输出的热风后传输至通风孔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机包括发热舱和发热管道以及发热板,所述发热舱为中空结构,固定在外壳的外侧壁上,并通过通风机构与通风管道连通,所述发热板设置在地面上,其内设有发热丝,所述发热管道的两端均弯曲形成导热部,并且两个导热部相互连通,其中一端的导热部贴合固定在发热板上,其上覆盖有吸热保温材料,另一端的导热部贴合固定在发热舱的舱壁内,以对发热舱内部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发热管道内设有导热液和驱动泵,通过驱动泵驱动使得导热液在发热管道内流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热板上设有弹性的泄压袋,所述泄压袋通过连接管道与发热管道连接,该连接管道内设有泄压单向阀,流动方向为泄压袋流向发热管道,所述泄压单向阀内具有压力阈值,当泄压单向阀检测到发热管道内的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泄压单向阀打开,使得发热管道内的导热液流入到泄压袋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泄压单向阀包括阀体和单向阀瓣,所述阀体呈中空圆柱状,同轴嵌设固定在连接管道内,所述单向阀瓣呈圆锥状,其底面朝向泄压袋设置,锥部朝向发热管道,且该单向阀瓣的锥部弹性可打开设置,以形成泄压袋流向发热管道的流向,所述单向阀瓣的中部向其内部弯折形成承压面,当发热管道内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承压面产生形变,锥部朝向泄压袋形变打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轨道、轨枕和地基的设置,便可有效的构成地铁轨道结构,而通过隔振垫的设置,便可有效的与其相互之间的粗砂层形成介质分界面,如此在轨道的振动传递过来的时候,便可通过这个形成的介质分界面,通过介质分界面的反射作用,便可有效的将振动反射回去,以此来实现一个减弱振动的效果,并且还通过延伸垫的设置,便可实现对于轨枕一个包围的结构,实现对轨枕更多方位的振动反射作用,使得整体的减振结构能够更好的对地铁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进行减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明治式减振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隔振垫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图1中加热装置另一个结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图3中的连接管道内的泄压单向阀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三明治式减振结构,包括轨道1、轨枕2和地基4,所述轨枕2铺设在地基4上,所述轨道1铺设在轨枕2上,所述地基4内填设有若干个隔振垫3,若干个所述隔振垫3在地基4内相互间隔且呈上下分布,且相邻的两个隔振垫3之间填设有粗砂层,所述隔振垫3的左右两侧均延伸有延伸垫5,所述延伸垫5的一侧与隔振垫3的一侧固定连接,相对的另一侧斜向上延伸,以形成拖住轨枕2的托盘结构,在使用本实施例的三明治式减振结构的时候,只需要将相应的轨道1、轨枕2和地基4构成地铁的轨道系统,然后在地基4内填设若干个隔振垫3,并且在隔振垫3之间填设粗砂层即可完成对于减振结构的使用,然后在地铁运行的过程中,轨道1上便会产生振动波,振动波通过轨枕2和地基4以后就会到达隔振垫3上,而由于此时的隔振垫3材质与粗砂层的材质互不相同,因此便会在两者之间形成介质分界面,而在振动波到达介质分界面的时候,就会产生反射相应,反射回地基4,便会与后续传来的振动波进行叠加消亡,如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减振结构可以有效的消除振动波,具备更强的减振效果,并且采用了多层结构,即使有部分的振动波穿透过去,也能够实现多层反射作用,进一步对振动波进行叠加消亡,大大的增强了减振效果,而通过延伸垫5的设置,便可实现包围式反射结构,实现对多个方向的振动波进行反射,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延伸垫5的结构材料可以与隔振垫3相同,也可以与隔振垫3不同,只要能够与地基4之间形成介质分界面即可。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隔振垫3包括外壳31和填充在外壳31内的填充介质32,所述填充介质32具有液态和固态两种状态,常温时处于固态,加热后处于液态,所述外壳31的壳壁内设有加热装置33,所述加热装置33用于给填充介质32加热,使得填充介质32由固态转换为液态,通过将隔振垫3设置成外壳31和填充介质32组合的方式,便可实现改变隔振垫3介质形态的效果,如此便能够与地基4形成更多种类的介质分界面,实现隔振垫3能够反射更多类型的振动波,并且通过加热装置33的设置,可实现对于填充介质32的形态通过人工的进行改变,如此便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地铁所产生的振动进行调整反射了,本实施例中的填充介质32可以采用会加热融化的材料,例如石蜡或是松香等材料。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33包括加热丝331,所述加热丝331嵌设在外壳31的壳壁内,用于给外壳31内部空间加热,所述外壳31的壳壁包括反射层和透热层,所述加热丝331嵌设在反射层和透热层之间,所述反射层为外壳31的外壁,其中,反射层、加热丝331以及透热层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反射层上具有反射面,该反射面相对加热丝331设置,通过加热丝331的设置,便可简单有效的实现加热作用,而通过反射层和透热层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增加加热效率,其中本实施例的透热层可采用高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制作,而反射层则是采用镀膜玻璃制作。

作为加热装置33改进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33包括发热机332和通风机构333,所述发热机332固定在外壳31的外侧壁上,所述通风机构333与发热机332连接,以接收发热机332发出的热量后输出热风,所述外壳31的壳壁内开设有通风管道311,所述外壳31的壳壁内的上侧壁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312,所述通风管道311的一端与通风孔312连通,另一端与通风机构333连通,以接收通风机构333输出的热风后传输至通风孔312内,采用通风孔312和通风管道311的设置,便可实现利用热风吹拂的方式实现对于填充介质32进行加热作用,其相比加热丝331结构,只需要独立的设置一个热源即可,因此显得更加的节能,并且通过通风机构333的控制来实现是否向填充介质32进行加热。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发热机332包括发热舱3321和发热管道3322以及发热板3323,所述发热舱3321为中空结构,固定在外壳31的外侧壁上,并通过通风机构333与通风管道311连通,所述发热板3323设置在地面上,其内设有发热丝,所述发热管道3322的两端均弯曲形成导热部,并且两个导热部相互连通,其中一端的导热部贴合固定在发热板3323上,其上覆盖有吸热保温材料,另一端的导热部贴合固定在发热舱3321的舱壁内,以对发热舱3321内部空气进行加热,所述发热管道3322内设有导热液和驱动泵,通过驱动泵驱动使得导热液在发热管道3322内流动,通过发热舱3321、发热管道3322和发热板3323的设置,可以将加热源移动到地面上,如此便可实现电与太阳能实现联合加热,能够进一步的节约电能,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导热液可采用水或是酒精等常见液体,外部人员通过控制驱动泵的方式来实现是否对发热舱3321内空气进行加热,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发热舱3321是直接贴合固定在外壳31上的,如此便可直接使用开设在外壳31内的通风管道,而不需要额外的设置管道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发热板3323上设有弹性的泄压袋6,所述泄压袋6通过连接管道与发热管道3322连接,该连接管道内设有泄压单向阀7,流动方向为泄压袋6流向发热管道3322,所述泄压单向阀7内具有压力阈值,当泄压单向阀7检测到发热管道3322内的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泄压单向阀7打开,使得发热管道3322内的导热液流入到泄压袋6内,由于外部太阳加热的过程中是处于无法控制的状态的,相应的发热管道3322内的导热液处于封闭状态,因此此时若是出现不需要对填充介质32进行加热,那么就会导致发热管道3322相对应发热板3323一段热量堆积,进而体积膨胀容易造成驱动泵或是发热管道3322损坏,因此通过泄压单向阀7和泄压袋6的设置,便可及时有效的进行一个泄压的作用,并且在泄压完成以后及时的将导热液填充回发热管道3322内,避免发热管道3322内导热液不足使得导热效果变差的问题,同时采用了泄压单向阀7和泄压袋6的组合,便可实现导热液的自动回流,而不需要额外的设置动力装置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泄压单向阀7包括阀体71和单向阀瓣72,所述阀体71呈中空圆柱状,同轴嵌设固定在连接管道内,所述单向阀瓣72呈圆锥状,其底面朝向泄压袋6设置,锥部朝向发热管道3322,且该单向阀瓣72的锥部弹性可打开设置,以形成泄压袋6流向发热管道3322的流向,所述单向阀瓣72的中部向其内部弯折形成承压面,当发热管道3322内压力超过压力阈值时,承压面产生形变,锥部朝向泄压袋6形变打开,在正常状态下,导热液施加到单向阀瓣72的压力不是很大,因此承压面并不会产生形变,同时朝向单向阀瓣72的锥部施加压力,这样锥部会对压力进行分散,分流到其侧面,如此会使得单向阀瓣72的锥部封闭,实现阻流的效果,而在导热液回流的时候,则是通过单向阀瓣72底部的引导作用流入到锥部内,便会对锥部施加压力,使得锥部打开,导热液回流到发热管道3322内,而当出现导热液的向外施加压力过大的时候,强大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压面朝向单向阀瓣72的底部弯曲变形,形成一个凹形部,而凹形部中间便是锥部,如此便会导致整体的锥部翻面,朝向泄压袋6,这样导热液就能够通过单向阀瓣72流入到泄压袋6内了,而当发热管道3322内温度降低的时候,由于泄压袋6的收缩作用,便会施加压力到承压面上,因此本实施例中承压面的变形方向便是其两边的压力差是否超过其变形所需要的力,若超过,则朝向压力较小的一侧变形,如此本实施例中设定收缩袋6的收缩弹力会在常温状态下驱使承压面产生形变,这样便可有效的实现一个回流复位的作用,其中本实施的单向阀瓣72整体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其中锥头部分中部开孔,且弹性较大,承压面弹性次之,并且其内垫设有金属片,以增加承压面刚性,避免较小压力差时承压面产生形变导致导热液在使用时不足。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减振结构,通过隔振垫3和地基4内的粗砂层设置,便可形成多层介质分界面,很好的实现对于地铁运行时的振动波进行反射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