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季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16492发布日期:2019-11-26 01:44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季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雨季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土方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工程之一,土方工程包括场地平整、路基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路基土方工程需要较长的工期,有些长路段仅仅挖土方就需要耗时六到八个月的工期,其间就会遇到雨期,雨期直接挖土方容易造成路基偏差,需要待雨期过后进行填补,经常影响工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雨季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方法,其具有能够在雨期进行挖土方作业并减少后期填补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季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前放线,定出路基用地界并插桩定位;s2:场地清理,将施工地面深度30cm以内的杂物清理;s3:土方开挖,先在路基两侧2m以外开挖护道沟并接通出水口,然后自上而下对路基进行挖土,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50cm时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待雨期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后再压实;s4:路基填筑,通过填料对路基进行填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期时,护道沟可以阻隔路基外部的水冲刷进入到挖土方区域情况,同时留有30~50cm的余量,当雨水对土方冲刷时,30~50cm的余量可以减少雨水对标高处的路基面的软化,同时两侧的排水沟可以将雨水进行导流,排水沟内的水可以通过水泵抽走,或者排水沟连通至出水口排走。当雨期过后,在将路基挖到标高处进行进一步压实。通过上述的挖土方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在雨期进行土方挖掘作业,从而减少雨期正常作业后导致需要对基面填补的情况,也能减少因为基面浸水软化而等待基面晾干的情况,从而有助于缩短挖土方的工期,加快土方工程的进度。

进一步的,s3中,排水沟和护道沟之间的路面均朝向护道沟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排水沟和护道沟的雨水会朝向护道沟流淌,从而减少了外侧水进入到挖设的路堑内,减少了排水沟的排水压力。

进一步的,s3中,当挖至设计标高时,随挖随填及时压实,并将路基面做成向两侧的2%~4%排水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路基面做成向两侧的2%排水坡,减少基面积水的情况。

进一步的,s4中路基填筑包括s41:分层填筑,分段集中施工,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层的填筑,分层压实,从而使得路基的结构稳固性更好,从而使得整体更加牢固。

进一步的,s41分层填筑中每层填筑时,均包括如下步骤:s411:摊铺平整,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s412:掺灰拌和,每10m放置石灰,采用平地机均匀摊开,使石灰均匀布置在土层上,表面没有空白位置,然后采用拌和机拌合,拌合机拌和时应匀速行驶,石灰与土需拌和均匀;s413:整平碾压,震动压路机初压后,采用平地机进行精平后,方可进行碾压施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每层上端面拌合有石灰土,石灰与土的拌合均匀,可以避免因为天气原因排水不顺的情况下导致雨水流入路基,造成蚁洞现象损坏路基。而且,石灰与水会生成更加稳定的氢氧化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路基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s412:掺灰拌和中,要求破坏下层1~2c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拌合使得石灰与下层泥土的混合更加稳定,从而使得石灰与下层结构的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s413:整平碾压中,第一遍碾压,采用震动压路机进行稳压1~2遍,然后先慢后快,压路机的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两行之间接头重叠1/4~1/3轮迹,三轮压路机重叠后轮的1/2,碾压直线段时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第二遍碾压,采用震动压路机进行振压1~2遍,碾压时先弱振后强振,后采用重型光轮压路机碾压2~3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遍的碾压,通过振动进行稳压,可以减少路面的空鼓,也使得路面更加平整。第二遍的碾压,采用通过振动进行地面夯实,再通过重型光轮压路机碾压2~3遍,使得路面更加致密,减少了雨天雨水渗透表层石灰进入到路基内形成蚁洞的现象。

进一步的,s413之后还包括s414:养护,每层填筑的掺灰拌合后,整平碾压施工完成后,上层结构施工前,需及时对已施工完成石灰土进行洒水养护。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每层碾压平整后通过洒水养护,使得表层的石灰可以遇水反应形成更加稳定的氢氧化钙,在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进一步减少雨水渗透的情况,从而使得雨期路面施工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分层填筑时,控制填料含水量,现场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的2%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填方土料含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碾压遍数和碾压质量,在碾压前进行试验,得出符合密实度要求条件下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少碾压遍数。

进一步的,每层填筑上端面均呈中间高向两侧倾斜形成2%的双向横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填筑时下雨时,双向横坡可以积水将雨水导流排走,减少每层表面积水导致雨水渗透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挖掘保留30~50cm余量,从而减少雨期正常作业后导致需要对基面填补的情况,也能减少因为基面浸水软化而等待基面晾干的情况,待雨期过去后进行进一步挖掘,从而有助于缩短挖土方的工期,加快土方工程的进度;

(2)通过路基面做成向两侧的2%排水坡,减少基面积水的情况;

(3)通过养护,在表层形成一层氢氧化钙保护膜,可以进一步减少雨水渗透的情况,从而使得雨期路面施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雨季路基土方工程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前放线,定出路基用地界并插桩定位。沿着路基要求分别插设中线桩和界桩,中线桩直线部分每20m一个,曲线部分除每20m设一整里程桩外,曲线的起点、终点、圆缓点、缓圆点都应设置固定桩。在中线桩施测后,进行横断面测量,然后根据路基横断面图及实测标高进行边桩放线,边桩上应注明里程、挖深。在距边桩横向一定距离的外侧,设栓(护)桩,以备边桩丢失后及时恢复使用。当然还需要对取土坑、弃土堆进行插桩放线。

s2:场地清理,将施工地面深度30cm以内的杂物清理。将原地面以上,以及原地面以下30cm内的所有因拆迁产生的房渣土,灌木、废料、表土(腐植土)、淤泥、草皮的铲除、移运、堆放及清理后地表的压实等项工作。采用推土机和挖掘机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草皮、腐殖土、淤泥等其它非适用材料铲除,利用铲车配合自卸汽车将非适用材料弃至弃土堆。

s3:土方开挖,先在路基两侧2m以外开挖护道沟并接通出水口,然后对路基进行挖土。土方开挖采用推土机松动,挖掘机开挖相配合的施工方法,自上而下按设计图的要求进行,不得乱挖、超挖、掏洞施工。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50cm时停止开挖,并在两侧挖排水沟,排水沟深度不超过20cm,排水沟和护道沟之间的路面均朝向护道沟方向倾斜设置。待雨期过后再挖到路床设计标高后再压实,当挖至设计标高时,随挖随填及时压实,并将路基面做成向两侧的2%~4%排水坡。这里2%排水坡表示水平距离是100毫米,垂直高度变化3毫米。

s4:路基填筑,通过填料对路基进行填筑,包括s41:分层填筑,先将路段分成若干施工段,分段集中施工,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0cm,且每层填筑上端面均呈中间高向两侧倾斜形成2%的双向横坡。

s41分层填筑中每层填筑时,均包括如下步骤:

s411:摊铺平整,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平整面做成双向2%的排水横坡。

s412:掺灰拌和,每10m放置石灰,采用平地机均匀摊开,使石灰均匀布置在土层上,表面没有空白位置,然后采用拌和机拌合,拌合机拌和时应匀速行驶,拌和深度必须满足要求,拌和后土颗粒必须满足要求,石灰与土需拌和均匀。掺灰拌和中,拌和机要求破坏下层1~2cm,使得湿灰能够与下层上端面的1~2cm充分混合,石灰与下层结构的连接更加稳定。

s413:整平碾压,震动压路机初压后,采用平地机进行精平后,方可进行碾压施工。碾压时,第一遍碾压,采用震动压路机进行稳压1~2遍,然后先慢后快,压路机的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两行之间接头重叠1/4~1/3轮迹,三轮压路机重叠后轮的1/2,碾压直线段时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第二遍碾压,采用震动压路机进行振压1~2遍,碾压时先弱振后强振,后采用重型光轮压路机碾压2~3遍。第一遍的碾压,通过振动进行稳压,可以减少路面的空鼓,也使得路面更加平整。第二遍的碾压,采用通过振动进行地面夯实,再通过重型光轮压路机碾压2~3遍,使得路面更加致密,减少了雨天雨水渗透表层石灰进入到路基内形成蚁洞的现象。

碾压过程中发现表层松散时,宜适当洒水;发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时,宜采用挖开晾晒、换填、惨石灰等措施处理。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稳定土层表面不受损坏。

s414:养护,每层填筑的掺灰拌合后,整平碾压施工完成后,上层结构施工前,需及时对已施工完成石灰土进行洒水养护。每层碾压平整后通过洒水养护,通过洒水润湿,使得表层的石灰可以遇水反应形成更加稳定的氢氧化钙,在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进一步减少雨水渗透的情况。

多层填筑操作时,每层铺设好后均对路基的高度与标高情况进行对比,当低于标高时,再进行填筑操作,直至符合标高要求。

另外,分层填筑时,控制填料含水量,现场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的2%设置。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及时采取洒水措施。当填料含水量过大时将填料运至路堤摊铺晾晒。

填筑时,采用自卸汽车运送填料,横断面全断面纵向水平填筑压实,根据车容重计算堆土间距,以便平整时每层厚度均匀。作业断面根据现场情况科学合理设施,保证机械正常运转,设置上料区、摊铺区、碾压区,并按要求设置标识牌。

在工程完毕后,将弃土及借土区场地进行平整,然后铺设可耕作的表土层,造田还耕。对不能整平的弃土堆和取土坑可整理成符合要求尺寸的顶部平整的弃土堆或取土坑。并在其上覆盖一层耕作土,然后按设计的要求种植草皮或树木,满足绿化及环保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