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缓冲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2484发布日期:2019-11-19 21:2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缓冲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缓冲防护栏。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并且交通工具繁多,随之而来的是交通的不便和拥挤,因此市政工程就成了不得不做的工作,防护栏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城市用具,不管是街道上,还是在公园内,防护栏随处可见。

授权公告号为cn2072607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施工防护栏,包括底座、竖杆、顶部横杆、防护板和若干连接件,底座上设置若干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防护板的底部设置第三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用于将底座固定于地面,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用于将防护板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上,连接件为l型结构,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第二安装孔上、另一端穿过第三安装孔后用螺栓结构固定,竖杆和顶部横杆构成防护栏的框架,竖杆上设置荧光条,顶部横杆上设置若干串联的led灯和用于控制led灯的开关。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若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出现失误,使得汽车撞击到上述防护栏上,由于上述防护栏的防撞缓冲能力较差,使得上述防护栏容易因冲击而被折断,不能对车辆和行人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缓冲防护栏,具有提高防护栏的防撞缓冲能力,提高防护栏对车辆和行人的保护作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市政缓冲防护栏,包括两根竖杆,两根所述竖杆之间设置有两根第一横杆,两根所述第一横杆上均设置有两根连接杆,两根所述连接杆交叉设置,两根所述连接杆的中部铰接,两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均沿所述第一横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杆上,两根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均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沿第一横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横杆,两根所述第二横杆之间转动设置有多根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竖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转轴的外壁上罩设有防撞壳体,所述防撞壳体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缓冲件,所述多个弹性缓冲件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行人或者车辆撞击到本防护栏上时,多个转动设置在两根第二横杆间的转轴将撞击力导向本防护栏的一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撞击力正对本防护栏进行撞击。同时,防撞壳体与转轴之间设置有多个弹性缓冲件,多个弹性缓冲件用于抵消行人或车辆对转轴的撞击力。在行人或车辆撞击转轴时,第二横杆向靠近第一横杆的方向移动,从而挤压两根连接杆,两根连接杆的端部产生分别向两根竖杆张开的趋势,挤压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产生形变力,用于抵消部分冲击力,从而达到提高防护栏的防撞缓冲能力,提高防护栏对车辆和行人的保护作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有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槽形状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行人或车辆撞击转轴时,第二横杆向靠近第一横杆的方向移动,挤压两根连接杆,两根连接杆远离第二横杆的一端的端部在第一滑槽内分别向靠近两根竖杆的方向移动,第一滑槽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使得连接杆在滑动的过程中,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第一滑块脱离第一滑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横杆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所述连接杆的远离第一横杆的一端铰接有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槽形状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行人或车辆撞击转轴时,第二横杆向靠近第一横杆的方向移动,挤压两根连接杆,两根连接杆靠近第二横杆的一端的端部在第二滑槽内分别向靠近两根竖杆的方向移动,第二滑槽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使得连接杆在滑动的过程中,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第二滑块脱离第二滑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壳体的截面形状为环状,所述弹性缓冲件包括固定套筒、滑动套筒及减撞弹簧,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的外壁上,所述滑动套筒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防撞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滑动套筒的另一端滑动套接在所述固定套筒上,所述减撞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套筒内,所述减撞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滑动套筒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行人或者车辆撞击到防撞壳体,被撞击到的防撞壳体的侧壁产生被挤压向靠近转轴的方向移动的运动,使得正对撞击力的一侧的减撞弹簧被挤压,而背离撞击力的一侧的减撞弹簧被拉伸,两侧弹簧均产生形变力来抵消部分撞击力,从而达到提高本防护栏的防撞缓冲能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套筒位于所述滑动套筒内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防脱环板,所述滑动套筒靠近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防脱环板,所述第一防脱环板的外圈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防脱环板的内圈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行人或者车辆撞击到防撞壳体,背离撞击力的一侧的滑动套筒产生远离转轴的趋势,当滑动套筒的位于固定套筒内的一端的端部靠近滑动套筒的端部时,第一防脱环板与第二防脱环板抵接,从而达到在行人或者车辆撞击到防撞壳体上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滑动套筒脱离固定套筒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可拆卸的设置在两根竖杆上,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弧板及第二弧板,所述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的一侧均铰接在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弧板正对所述第二弧板设置,所述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的另一侧均设置有插接板,两块所述插接板上穿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远离其头部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活动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使得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均向外张开,然后移动第一横杆,使得竖杆被夹持在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之间,再转动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使得第一弧板盖合在第二弧板上,此时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的内壁均与竖杆的侧壁抵接。再通过紧固螺栓穿过两块插接板,然后将活动螺母连接到紧固螺栓上,转动活动螺母,使得第一弧板和第二弧板分别与竖杆的侧壁抵接,从而将第一横杆的一端卡接在竖杆上,达到在防撞壳体损坏时,方便操作人员更换防撞壳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壳体上转动设置有多个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转动设置在防撞壳体上的转轴拥有将部分撞击力导向本防护栏的一侧,从而达到提高本防护栏的防撞缓冲能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撞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多条反光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驾驶人员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辆的车光被防撞壳体上的多条反光带反射,从而达到使驾驶人员能快速观察到本防护栏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防护栏的防撞缓冲能力,提高防护栏对车辆和行人的保护作用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横杆可拆卸地设置在两根竖杆之间,具有在防撞壳体损坏时,方便操作人员更换防撞壳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展示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及弹性缓冲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竖杆;2、第一横杆;21、连接杆;211、第一滑块;212、第二滑块;22、第一滑槽;3、第二横杆;31、第二滑槽;4、缓冲弹簧;5、转轴;51、防撞壳体;6、弹性缓冲件;61、固定套筒;611、第一防脱环板;62、滑动套筒;621、第二防脱环板;63、减撞弹簧;7、连接件;71、第一弧板;72、第二弧板;73、插接板;74、紧固螺栓;741、活动螺母;8、滚珠;9、反光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缓冲防护栏,包括两根竖杆1,两根竖杆1之间设置有两根第一横杆2。第一横杆2的两端可拆卸的设置在两根竖杆1上,第一横杆2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件7,连接件7包括第一弧板71及第二弧板72,第一弧板71和第二弧板72的一侧均铰接在第一横杆2的一端上,第一弧板71正对第二弧板72设置,第一弧板71和第二弧板72的另一侧均设置有插接板73,两块插接板73上穿设有紧固螺栓74,紧固螺栓74远离其头部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活动螺母741。

操作人员将第一横杆2的一端连接在一根竖杆1之间时,转动第一弧板71和第二弧板72,使得第一弧板71和第二弧板72均向外张开,然后移动第一横杆2,使得竖杆1被夹持在第一弧板71和第二弧板72之间,再转动第一弧板71和第二弧板72,使得第一弧板71盖合在第二弧板72上,此时第一弧板71和第二弧板72的内壁均与竖杆1的侧壁抵接。再将紧固螺栓74穿过两块插接板73,然后将活动螺母741连接到紧固螺栓74上,转动活动螺母741,使得第一弧板71和第二弧板72分别与竖杆1的侧壁抵接,从而将第一横杆2的一端卡接在竖杆1上。

参照图3、4,两根第一横杆2上均设置有两根连接杆21,两根连接杆21交叉设置,两根连接杆21的中部铰接。第一横杆2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22,第一滑槽22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连接杆21的一端铰接有在第一滑槽22内滑动的第一滑块211,第一滑块211与第一滑槽22形状匹配,第一滑槽22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弹簧4,缓冲弹簧4沿第一横杆2的长度方向延伸,缓冲弹簧4的一端与第一滑槽22的端部固定连接,缓冲弹簧4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211固定连接。连接杆21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横杆3,第二横杆3平行于第一横杆2设置。第二横杆3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31,第二滑槽31的截面形状为燕尾形,连接杆21的远离第一横杆2的一端铰接有在第二滑槽31内滑动的第二滑块212,第二滑块212与第二滑槽31形状匹配,第二滑槽31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弹簧4,缓冲弹簧4沿第二横杆3的长度方向延伸,缓冲弹簧4的一端与第二滑槽31的端部固定连接,缓冲弹簧4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212固定连接。两根第二横杆3之间转动设置有六根转轴5,转轴5的轴线与竖杆1的长度方向平行,转轴5的外壁上罩设有防撞壳体51,防撞壳体51上转动设置有多个滚珠8。防撞壳体5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条反光带9,使得在夜晚,驾驶人员也能快速观察到本防护栏。

六根转动设置在两根第二横杆3间的转轴5将撞击力导向本防护栏的一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撞击力正对本防护栏进行撞击。同时,第二横杆3向靠近第一横杆2的方向移动,从而挤压两根连接杆21,两根连接杆21的端部产生分别向两根竖杆1张开的趋势,挤压缓冲弹簧4,缓冲弹簧4产生形变力,用于抵消部分冲击力,提高了本防护栏的防撞缓冲能力。

参照图3、5,转轴5的外壁上罩设有防撞壳体51,防撞壳体51与转轴5之间设置有八个弹性缓冲件6,八个弹性缓冲件6分别位于转轴5的两侧。防撞壳体51的截面形状为环状,弹性缓冲件6包括固定套筒61、滑动套筒62及减撞弹簧63,固定套筒6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转轴5的外壁上,滑动套筒62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防撞壳体51的内壁上,滑动套筒62的另一端滑动套接在固定套筒61上,减撞弹簧63的一端位于固定套筒61内,减撞弹簧63的一端位于滑动套筒62内。固定套筒61位于滑动套筒62内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防脱环板611,滑动套筒62靠近固定套筒61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防脱环板621,第一防脱环板611的外圈直径大于第二防脱环板621的内圈直径。

当有行人或者车辆撞击到防撞壳体51,被撞击到的壳体的侧壁产生被挤压向靠近转轴5的方向移动的运动,使得正对撞击力的一侧的减撞弹簧63被挤压,而背离撞击力的一侧的减撞弹簧63被拉伸,两侧的减撞弹簧63均产生形变力来抵消部分撞击力。而背离撞击力的一侧的滑动套筒62产生远离转轴5的趋势,当滑动套筒62的位于固定套筒61内的一端的端部靠近滑动套筒62的端部时,第一防脱环板611与第二防脱环板621抵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滑动套筒62脱离固定套筒61。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有行人或者车辆撞击到本防护栏上时,六根转动设置在两根第二横杆3间的转轴5将撞击力导向本防护栏的一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撞击力正对本防护栏进行撞击。并且,在受到撞击后,被撞击到的防撞壳体51的侧壁产生被挤压向靠近转轴5的方向移动的运动,使得正对撞击力的一侧的减撞弹簧63被挤压,而背离撞击力的一侧的减撞弹簧63被拉伸,两侧减撞弹簧63均产生形变力来抵消部分撞击力。同时,在行人或车辆撞击转轴5时,第二横杆3向靠近第一横杆2的方向移动,从而挤压两根连接杆21,两根连接杆21的端部产生分别向两根竖杆1张开的趋势,挤压缓冲弹簧4,缓冲弹产生形变力,用于抵消部分冲击力,从而提高本防护栏的防撞缓冲能力,提高防护栏对车辆和行人的保护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