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雷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8198发布日期:2020-02-14 15:55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贝雷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贝雷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一种贝雷桥。



背景技术:

贝雷桥又称为贝雷架、贝雷梁,主要是由贝雷片快速组装而成,具有结构简单、运输方便、架设快捷、载重量大、互换性好、适应性强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战备、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市政水利工程等,是我国应用广泛的组装式桥梁。

现有的贝雷桥的桥台由于需要支撑并承受桥身的压力,对稳固性能的要求高,但由于贝雷桥整体处于地质较差的河道两侧,且河道两侧的土质经常为淤泥,其土质松散,难以对桥台进行稳固的支撑作用,使得单独施工的桥台稳定性较差,导致最后成型的贝雷桥安全性能低。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桥台的稳定性,常规采用大规模挖空并回填其他材质,或者是加大地基深度,又或者是制作更大尺寸的整体地基,使得制造成本高昂,同时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贝雷桥,用于对贝雷桥的桥台与桥身进行加固从而保证桥台的稳定性。

为实现以上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贝雷桥,包括桥台、桥身、第一加固装置与第二加固装置,所述桥身的端部与所述桥台连接,所述第一加固装置连接于所述桥台远离所述桥身的一侧且埋设于该桥台后的填土中,用于分散桥台承受的土侧压力,所述第二加固装置连接于所述桥身的端部下侧,用于稳定所述桥身且使所述桥身对所述桥台形成均匀分散的压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加固装置包括多个用于分散所述桥台后方的填土挤压力的挡土排、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挡土排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与所述桥台相邻的所述挡土排的顶端与所述桥台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挡土排的距离为1.5~3m,所述挡土排的数量为2~4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土排包括多个挡土桩与第三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挡土桩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多个所述挡土桩形成规则行状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挡土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挡土桩的距离为1~3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加固排,所述加固排的一端与所述桥身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所述加固排通过桁架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所述加固排的距离为2~4m,所述加固排的数量为3~5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固排包括多个支撑桩与第四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桩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加固排包括4~6个支撑桩,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桩的距离为3~5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贝雷桥,包括桥台、桥身、第一加固装置与第二加固装置,所述桥身的端部与所述桥台连接,所述第一加固装置连接于所述桥台远离所述桥身的一侧且埋设于该桥台后的填土中,用于分散桥台承受的土侧压力,所述第二加固装置连接于所述桥身的端部下侧,用于稳定所述桥身且使所述桥身对所述桥台形成均匀分散的压力。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加固装置连接于桥台远离桥身的一侧且埋设于该桥台后的填土中,将第二加固装置安装于与桥台连接的桥身的端部下侧,该第一加固装置用于承受相当一部分土侧压力,从而降低桥台后方填土对桥台的影响,增强桥台的稳定性,第二加固装置用于稳定桥身端部从而使得桥身对桥台形成均匀分散压力,避免局部受压导致的桥台损坏,第一加固装置与第二加固装置配合从而增强桥台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贝雷桥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贝雷桥的俯视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桥台;20、桥身;30、挡土桩;31、第一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33、第三连接件;40、加固排;41、支撑桩。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实用新型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

在下文中,可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a或/和b”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定义,“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是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需要理解的是,文中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请参考图1至图2,一种贝雷桥,包括桥台10、桥身20、第一加固装置与第二加固装置,桥身20的端部与桥台10连接,第一加固装置连接于桥台10远离桥身20的一侧且埋设于该桥台10后方的填土中,用于分散桥台10承受的土侧压力,第二加固装置连接于桥身20的端部下侧,用于稳定桥身20且使桥身20对桥台10形成均匀分散的压力。

桥台10,位于桥身20两端,是支承桥身20上部结构并和路堤相衔接的建筑物。其功能除传递桥身20的荷载外,还具有抵挡台后的填土压力、稳定桥身20的作用。桥台10一般是石砌或素混凝土结构,轻型桥台则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岸边或桥孔尽端介于桥身20与路堤连接处的支撑结构物。桥台10具有多种形式,主要分为重力式桥台、轻型桥台、框架式桥台、组合式桥台、承拉桥台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桥台10用于架设贝雷桥,贝雷桥又称为贝雷架或者贝雷梁,主要是由贝雷片快速组装而成,是我国应用广泛的组装式桥梁。该桥台10通常设置于河道两旁,所述桥台10用于承托所述桥身20的重量和挡住桥台10背后填土的作用,但由于贝雷桥整体处于地质较差的河道两侧,且河道两侧的土质经常为淤泥,其土质松散,难以对桥台10进行稳固的支撑作用,使得单独施工的桥台10稳定性较差,导致最后成型的贝雷桥安全性能低。

对此,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一加固装置连接于所述桥台10远离所述桥身20的一侧且埋设于该桥台10后的填土中,将第二加固装置安装于与桥台10连接的桥身20的端部下侧,该第一加固装置用于承受相当一部分土侧压力,从而降低桥台10后方填土对桥台10的影响,增强桥台10的稳定性,第二加固装置用于稳定桥身20的端部,第一加固装置与第二加固装置配合从而增强桥台10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固装置包括多个用于分散所述桥台10后方的填土挤压力的挡土排、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相邻两个所述挡土排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31连接,与所述桥台10相邻的所述挡土排的顶端与所述桥台1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32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挡土排埋设于桥台10后方填土中,相邻两个挡土排通过第一连接件31连接,从而使得多个挡土排形成一个整体,该挡土排形成整体后,与所述桥台10相邻的挡土排的顶端再通过第二连接件32与桥台10相连接,通过多个挡土排相互联结形成整体后产生协同作用力可承受桥台10后方全部或者大部分土侧压力,从而大大降低桥台10后方填土对桥台10的影响,增强桥台10的稳定性。

可选的,第一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件32均可选用钢管。相邻两个挡土排通过钢管进行连接,即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的挡土排;与所述桥台10相邻的挡土排的顶端通过钢管与桥台10相连接,即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桥台10以及与桥台10相邻的挡土排。

可选的,相邻两个挡土排的距离为1.5~3m,例如可为1.5m、1.7m、2m、2.3m、2.5m、2.7m、3m等。

优选的,相邻两个挡土排的距离为2m。

所述挡土排的数量为2~4个,例如可为2个、3个、4个等。

优选的,所述挡土排的数量为2个。

上述,由于挡土排之间的距离远近与挡土排的数量会直接影响承受桥台10后方土侧压力的大小,当挡土排之间距离过远且挡土排数量过少时,挡土排之间的协同作用力降低,从而降低挡土排整体对桥台10后方土侧的承受压力;当挡土排之间距离过近且挡土排数量过多时,会使得成本过高、且承受填土的压力变化不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相邻的挡土排之间的距离设置在1.5~3m之间,挡土排的数量设置为2~4个之间,可以使挡土排之间协同作用力强、承受力度大、且成本低。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挡土排包括多个挡土桩30与第三连接件33,相邻两个所述挡土桩30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33连接,多个所述挡土桩30呈规则行状排列。

上述,使用挡土桩30形成挡土排,具体可使用钢管桩作为挡土桩30。相比现有技术中使用浇注混凝土墙作为挡土墙来降低桥台10后方填土的挤压力,本实施方案原料易得、操作方便、可大大降低成本。

多个挡土桩30形成规则行状排列,使得挡土排为直排形状,规则的直排形状便于加工且协同作用力强。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挡土桩30可形成不规则点状排列,使得挡土排形成折形图状。

可选的,每一所述挡土排中相邻两个所述挡土桩30的距离为1~3m,例如可为1m、1.5m、2m、2.5m、3m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挡土排的挡土桩30排列方式同样会影响承受桥台10后方土侧压力的大小,当相邻两个所述挡土桩30的距离设置为1~3m时最佳,此时挡土排的构造适应桥台10结构,承受力度强,加工成本低。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挡土桩30的距离为1.5m。

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固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加固排40,所述加固排40的一端与所述桥身20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桥身20下方的河床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在桥身20安装多个加固排40,该加固排40一端连接于所述桥身20下方的河床中,另一端与桥身20连接形成支撑作用,多个加固排40协同形成整体支撑作用从而用于稳定桥身20端部,并且可以进一步使得桥身20对桥台10形成均匀分散压力,避免桥台10局部受压导致损坏。第一加固装置与第二加固装置配合从而增强桥台10的稳固性。

相邻两个所述加固排40通过桁架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加固排40与加固排40之间采用桁架方式进行连接,从而使得加固排40之间连接稳固,避免由于加固排40之间由于连接松散导致桥身20端部的稳定状态被破坏。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加固排40通过钢管进行桁架连接。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加固排40的距离为2~4m,例如可为2m、2.5m、3m、3.5m、4m等。

优选的,相邻两个加固排40的距离为3m。

可选的,加固排40的数量为3~5个,例如可为3个、4个、5个等。

优选的,加固排40的数量为4个。

上述,由于加固排40之间的距离远近与加固排40的数量会直接影响桥身20端部的稳定程度,当加固排40之间距离过远且加固排40数量过少时,加固排40之间的协同作用力降低,从而降低桥身20端部稳定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相邻的加固排40之间的距离设置在2~4m之间,加固排40的数量设置为3~5个之间,可以使加固排40之间协同作用力强、承受力度大、且成本低。

可选的,所述加固排40包括多个支撑桩41与第四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桩41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桩41具体可采用钢管连接形成加固排40。

所述第四连接件可采用钢管,即相邻两个支撑桩41通过钢管相连接。

可选的,每一所述加固排40包括4~6个支撑桩41,例如可为4个、5个、6个等。优选的,每一加固排40的支撑桩41的数量为4个。

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桩41的距离为3~5m,例如可为3m、3.5m、4m、4.5m、5m等。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桩41的距离为3.5m。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