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寿命沥青面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5668发布日期:2020-03-13 06:1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寿命沥青面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建设的面层结构,尤指一种长寿命沥青面层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在道路建设工程实践中,长寿命道路是道路建设期望达到的理想目标,长寿命道路工程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长寿命基层,另一部分是长寿命面层。然而,在道路工程实践经验中,由滁州市公路部门自行研创的“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新技术,已经验证了长寿命基层,但是目前并未有对应长寿命基层铺筑的长寿命面层,如何在长寿命基层上铺筑一种面层,使得面层的寿命也能与基层同步,共同达到长寿命,使道路工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寿命,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在道路工程的实际实践中,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两层或三层沥青砼结构设计进行路面铺筑,即上、下面层或上、中、下面层结构加透层封层粘层功能层,厚度一般在7~22cm之间,但工程实践经验中这种传统结构并不能达到长寿命结构,而且使用的路面材料较多,在使用周期内产生的垃圾也较多,对成本、原材料的长期发展均不是有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公开一种道路建设的面层结构,尤指一种长寿命沥青面层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寿命沥青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层结构主要包括自基层顶面依次由下至上铺设的透层、应力吸收层、下粘层、封水加强层、中粘层、应力释放层、上粘层和磨耗层,整体厚度为5~10cm;其中所述透层为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喷层,所述应力吸收层为稀浆封层,所述上、中、下粘层为改性乳化沥青喷层,所述封水加强层为高韧超薄沥青层,所述应力释放层为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磨耗层为薄层沥青混合料层。

优选地,所述透层为高渗透结构的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喷洒层,喷洒覆盖量为1.0~2.0kg/㎡。

优选地,所述稀浆封层厚度为0.5~1.0cm。

优选地,所述的上粘层、中粘层与下粘层均为高弹高粘sbs改性乳化沥青层,喷洒量为0.5~1.2kg/m2

优选地,所述高韧超薄沥青层为高韧超薄沥青混合料层,厚度为1.0~2.0cm。

优选地,所述应力释放层为沥青混合料层,厚度为2.0~7.0cm。

优选地,所述磨耗层为薄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层,厚度为1.0~2.0cm,磨耗层可选择为超薄透水结构或者密级配超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薄片叠加组成长寿命面层结构,一方面利用了多层薄片叠加原理使得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另一方面利用了薄层能吸收车辆荷载的有效压实功从而使路面越走越实。本实用新型沥青面层结构不仅采用多层薄面结构,达到使用长寿命的目标,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面层结构大大减少了面层厚度,一般总厚度为5~10cm,在每个薄层结构中发挥该层次的路用功能要求的性能,而且巧妙的利用了行车荷载的压实功,使路面越走越实,增加面层的密实度而提高面层的整体承载力,并使得路面不易发生病害,从而实现路面面层的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剖视结构图。

附图标注说明:1-基层,2-透层,3-应力吸收层,4-下粘层,5-封水加强层,6-中粘层,7-应力释放层,8-上粘层,9-磨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长寿命沥青面层结构,所述的面层结构主要包括自基层顶面依次由下至上铺设的透层、应力吸收层、下粘层、封水加强层、中粘层、应力释放层、上粘层和磨耗层,整体厚度为5~10cm;其中所述透层为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喷层,所述应力吸收层为稀浆封层,所述上、中、下粘层为改性乳化沥青喷层,所述封水加强层为高韧超薄沥青层,所述应力释放层为沥青混合料层,所述磨耗层为薄层沥青混合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透层为高渗透结构的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喷洒层,本实施例可以为阳离子中、慢裂型,喷洒量为1.0~2.0kg/㎡;

进一步地,所述稀浆封层厚度为0.5~1.0cm,乳化沥青优选为高弹高粘sbs改性乳化沥青;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粘层、中粘层与下粘层均为高弹高粘sbs改性乳化沥青层,本实施例中,高弹高粘sbs改性乳化沥青层采用加热后喷洒,喷洒温度为70~80℃,喷洒量为0.5~1.2kg/㎡。

进一步地,所述高韧超薄沥青层为高韧热拌超薄沥青混合料层,厚度为1.0~2.0cm,本实施例中,高韧超薄沥青层由沥青、集料与油石混合组成,其中油石占比为7.2~8.0%;

进一步地,所述应力释放层为沥青混合料层,厚度为2.0~7.0cm;本实施例中,应力释放层为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层,由三种规格的石料、聚合物反应型改性乳化沥青与油石混合组成,三种规格的石料的粒径分别为16~20mm、0~3mm、3~5mm,三者质量比为:50~55:25~30:20~25,油石比重为10~15%;

进一步地,所述磨耗层为薄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层,厚度为1.0~2.0cm,磨耗层为超薄透水结构或者密级配超薄结构,非冰冻区一般采用超薄透水结构,冰冻区一般采用密级配超薄结构;

一种长寿命沥青面层结构其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铺筑透层:喷洒式铺筑阳离子慢裂型高渗透改性乳化沥青喷洒层,且喷洒量为1.25kg/㎡;

2)铺筑应力吸收层:选用高弹高粘sbs改性乳化沥青与集料混合用稀浆封层车摊铺稀浆封层,然后铺筑到透层表面并控制厚度为0.5~1.0cm;

3)铺筑下粘层:喷洒高弹高粘sbs改性热乳化沥青层,喷洒温度保持在70~80℃之间,喷洒量控制在0.5~1.2kg/㎡;

4)铺筑封水加强层:采用高韧热拌超薄沥青混合料铺筑;

5)铺筑中粘层:喷洒高弹高粘sbs改性热乳化沥青层,喷洒温度保持在70~80℃之间,喷洒量控制在0.5~1.2kg/㎡;

6)铺筑应力释放层:采用高弹高粘改性沥青砼,若厚度小于4.0cm采用单层工艺铺筑,若大于4.0cm则采用双层工艺铺筑;

7)铺筑上粘层:喷洒高弹高粘sbs改性热乳化沥青层,喷洒温度保持在70~80℃之间,喷洒量为0.5~1.2kg/m2

8)铺筑磨耗层:磨耗层为厚度1.0~2.0cm的薄层热拌沥青混合料层,在非冰冻区,铺筑超薄透水结构的磨耗层;在冰冻区,铺筑密级配超薄结构的磨耗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