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通行的全高转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6037发布日期:2020-03-24 15:33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向通行的全高转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向通行的全高转闸。



背景技术:

转闸适用于严格的管制区,可有效防止攀爬、钻越,转闸主要分全高转闸、半高转闸,然后就有分单向转闸、90°转闸、120°转闸等等。通行人员在通过转闸时,受管理权限控制的转闸可以拒绝没有权限的人员进入,如通过权限允许通过,转闸会自动放行。

进一步,还有通行人员手推实现转动的手动式全高转闸,现有的手动式全高转闸采用不锈钢钢管制成,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现双向通行,对于严格限制通行方向的管制区,现有的手动式全高转闸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通行的全高转闸,解决了现有的手动式全高转闸使用范围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单向通行的全高转闸,包括闸体、旋转门、控制装置和驱动机构;

所述闸体上设有供通行的开口;

所述旋转门包括转轴和推杆组,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闸体上并将开口分隔为通行区和监控区;所述推杆组有多组并均匀设置在转轴上,一个推杆组由若干个竖直分布的推杆组成;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监控区上并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限速组件和锁紧组件,所述限速组件和所述锁紧组件均与所述转轴相连。

优选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棘轮、电机、锁紧杆、转动轴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棘轮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锁紧杆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且锁紧杆的一端与棘轮相接触,锁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所述第一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限速组件包括驱动件、从动件和限速块;

所述驱动件包括轴套和若干个驱动杆,所述轴套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驱动杆均匀分布在轴套上,且驱动杆上设有驱动孔;

所述从动件包括减速套、壳体、从动杆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减速套套接在转轴上,所述壳体环绕减速套设置且壳体内设有环形的安装槽,壳体上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一端设置所述从动杆,滑动槽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且第二弹性件沿着滑动槽布置并与从动杆相连;

所述限速块转动设置所述壳体内,限速块的转动中心与从动杆同轴并位于从动杆的内侧,且限速块的转动中心与从动杆的连线指向转轴的转动中心。

优选地,所述限速块包括转动部、减速部和连接柄;

所述转动部通过竖杆与壳体相连,且所述竖杆上设有扭簧;

所述减速部的减速端面的尺寸与所述减速套的尺寸相匹配;

所述连接柄连接转动部与减速部。

优选地,所述滑动槽包括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设置在壳体一侧侧壁上且贯穿,所述第二滑动槽设置在壳体另一侧侧壁的内壁面上且与第一滑动槽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从动杆包括下杆、上杆和第三弹性件;

所述下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下杆的顶端设有第一电磁铁;

所述上杆一端与下杆相连且设有第二电磁铁,上杆另一端穿出壳体;

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下杆和上杆。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有若干个并均匀设置在监控区的上方,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传感器、限速组件和锁紧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单向通行的全高转闸通过控制装置感应并控制锁紧组件保证了旋转门在单向通行与双向通行之间切换,增加了使用范围,单向通行时避免了有人将危险物品带入,同时,锁紧组件的动作安全可靠,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通过限速组件的设置防止了旋转门转速过快导致的通行人员受伤;控制装置实现了自动监控,减少工作人员的设置,减少成本;旋转门的重量轻,方便了通行人员的推动,提高了通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单向通行的全高转闸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驱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a-a的旋转剖视示意图。

图5是限速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闸体;11-开口;111-通行区;112-监控区;2-旋转门;21-转轴;22-推杆组;3-传感器;4-锁紧组件;41-电机;42-锁紧杆;43-转动轴;44-棘轮;5-驱动件;51-轴套;52-驱动杆;53-驱动孔;6-从动件;61-减速套;62-壳体;63-从动杆;631-下杆;632-上杆;64-滑动槽;641-第一滑动槽;642-第二滑动槽;65-安装槽;7-限速块;71-转动部;72-连接柄;73-减速部;731-减速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单向通行的全高转闸,包括闸体1、旋转门2、控制装置和驱动机构;

所述闸体1上设有供通行的开口11;

所述旋转门2包括转轴21和推杆组22,所述转轴21转动设置在所述闸体1上并将开口11分隔为通行区111和监控区112;所述推杆组22有多组并均匀设置在转轴21上,一个推杆组22由若干个竖直分布的推杆组成;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监控区112上并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限速组件和锁紧组件4,所述限速组件和所述锁紧组件均与所述转轴21相连。

本单向通行的全高转闸(以下简称转闸)工作时,通行人员需要经过转闸时手推旋转门2以通过转闸,为了满足单向通行的条件,设置了锁紧组件4以防止逆行,具体而言,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组件4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锁紧组件4包括棘轮44、电机41、锁紧杆42、转动轴43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棘轮44套接在所述转轴21上,所述锁紧杆42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轴43上,且锁紧杆42的一端与棘轮44相接触,锁紧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41的输出轴相连,电机41的输出轴上套接所述第一弹性件。

锁紧组件4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当控制装置检测到旋转门2的转动方向与预设的转动方向相反时,控制装置向锁紧组件发出一个信号,电机41的输出轴收缩并带动与电机41的输出轴相连的锁紧杆42运动,具体而言,锁紧杆42以转动轴43为中心转动,使锁紧杆42的近棘轮44端插入棘轮44的轮齿之间,进而卡住棘轮44使旋转门2锁死并停止转动。

旋转门2需要恢复转动时,控制装置向锁紧组件4发出信号进而使电机41停止工作,在电机41的输出轴收缩时被压缩的第一弹性件恢复原形进而带动电机41的输出轴回到原位,进而使插入棘轮44的锁紧杆42脱离与棘轮44的接触,进而使旋转门2恢复转动。

进一步,转闸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多个通行人员按照顺序通行的情况,此时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行人员推动旋转门2的作用力不同,旋转门2的转速也不稳定,可能出现通行人员受伤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转闸设置了限速组件,具体而言,限速组件包括了驱动件5、从动件6和限速块7三个部分,驱动件5随着旋转门2的转动而转动,通过控制装置监控旋转门2的转速,当旋转门2的转速超过预设的上限值后,使驱动件5与从动件6相接触进而使从动件6随之驱动件5的转动而运动,运动后的从动件6驱动限速块7与旋转门2接触从而使旋转门2减速;此时,通行人员由此减小推动旋转门2的作用力,使驱动件5脱离从动件6,进而接触限速块7的限速作用;如果,通行人员继续增加推动旋转门2的作用力,从动件6运动距离增加,从而增加限速块7与旋转门2之间的作用力,旋转门2减速的效果更明显。

旋转门2通过推杆组22的设置,一方面减轻了旋转门2的整体重量,减少用料,节约成本,同时减少了通行人员推动旋转门2的作用力,方便使用,另一方面,推杆给通行人员施力点,同时多个推杆适用于不同身高的通行人员,方便使用,提高了通行效率。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限速组件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限速组件包括驱动件5、从动件6和限速块7;

所述驱动件5包括轴套51和若干个驱动杆52,所述轴套51套接在所述转轴21上,所述驱动杆52均匀分布在轴套51上,且驱动杆52上设有驱动孔53;

所述从动件6包括减速套61、壳体62、从动杆63和第二弹性件,所述减速套61套接在转轴21上,所述壳体62环绕减速套61设置且壳体62内设有环形的安装槽65,壳体62上设有滑动槽64,滑动槽64一端设置所述从动杆63,滑动槽64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且第二弹性件沿着滑动槽64布置并与从动杆63相连;

所述限速块7转动设置所述壳体62内,限速块7的转动中心与从动杆63同轴并位于从动杆63的内侧,且限速块7的转动中心与从动杆63的连线指向转轴21的转动中心。

驱动件5与从动件6一上一下设置,保证驱动杆52上的驱动孔53与从动杆63同轴设置即可,现进一步解释限速组件的工作:

对驱动件5而言,驱动件5通过轴套51与转轴21相连进而使设置在轴套51上的驱动杆52也随转轴21的转动而转动,当从动杆63插接至驱动孔53内时实现驱动件5带动从动件6运动。

对从动件6而言,通过从动杆63的高度变化实现驱动件5与从动件6的接触,进而使驱动件5带动从动件6运动,当从动杆63插接在驱动孔53内后,从动杆63随着驱动杆52的旋转而旋转,从动杆63进而在第一滑动槽641内滑动,滑动的从动杆63在压缩第二弹性件的同时与设置在壳体62内的限速块7相接触并驱动限速块7以转动中心为轴转动,限速块7向转轴21方向转动,并在从动杆63滑动一段距离后,转动出壳体62进而与减速套61相接触,实现对转轴21的减速,也就是旋转门2的减速,之后使从动杆63脱离与驱动杆52的接触,从动杆63在第二弹性件作用下回到第一滑动槽641的槽端,限速块7也在扭簧的作用下回到壳体62内;同时,从动杆63在第一滑动槽641内滑动的距离越长,限速块7转出壳体62的部分越多,限速块7对减速套61的作用力越大,旋转门2的转速减小的效果越明显。

进一步,所述滑动槽64包括第一滑动槽641和第二滑动槽642,所述第一滑动槽641设置在壳体62一侧侧壁上且贯穿,所述第二滑动槽642设置在壳体62另一侧侧壁的内壁面上且与第一滑动槽641相匹配。

第二弹性件埋设在第二滑动槽642内,以避免第二弹性件阻挡了从动杆63与限速块7的接触。

对于限速块7而言,所述限速块7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限速块7包括转动部71、减速部73和连接柄72;

所述转动部71通过竖杆与壳体62相连,且所述竖杆上设有扭簧;

所述减速部73的减速端面731的尺寸与所述减速套61的尺寸相匹配;

所述连接柄72连接转动部71与减速部73。

在限速块7收纳于壳体62内时,连接柄72的一部分和减速部7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滑动槽641与第二滑动槽642之间,进而使从动杆63在滑动槽64内滑动时与限速块7接触并向转轴21方向推动限速块7。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从动杆63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从动杆63包括下杆631、上杆632和第三弹性件;

所述下杆63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槽642内,且下杆631的顶端设有第一电磁铁;

所述上杆632一端与下杆631相连且设有第二电磁铁,上杆632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滑动槽641;

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下杆631和上杆632。

以驱动件5设置在从动件6上方为例,从动杆63高度的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通过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后使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同性相斥使上杆632脱离于下杆631的顶端的接触,进而使上杆632进入驱动孔53内,同时使弹簧拉伸,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断电后磁性消失,上杆632在弹簧的作用下再次于下杆631的顶端相接触,进而使上杆632脱离于驱动孔53的接触。

进一步,也可以利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通电后异性相吸的原理保持上杆632与下杆631的接触,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断电后磁性消失进而使被压缩的弹簧实现从动杆63与驱动孔53的接触。

进一步,第一弹性、第二弹性件和第三弹性件采用同种材料以节约成本,具体而言,可以采用弹簧、橡胶、热塑性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材料。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结构。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传感器3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3有若干个并均匀设置在监控区112的上方,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传感器3、限速组件和锁紧组件4。

传感器3可以布置在监控区112的上方或者下方,通过传感器3监控旋转门2的转速,传感器3是红外传感器,通过旋转门2通过同一圆周上相邻传感器3的时间计算出旋转门2的转速。

作为一种选择,处理器是stc89c52rc,stc89c52rc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字节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处理器还可以是stc89c51rc、at89、at90、tms370等实现数据处理的处理器。

进一步,控制装置内设有通信模块,通信模块通过wifi无线连接方式与终端相连。更进一步,通信模块还可以通过rfid、蓝牙、3g/4g等无线连接方式与终端相连,或者,通信模块通过有线连接方式与终端相连。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