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桥梁施工用注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9946发布日期:2020-04-07 21:5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桥梁施工用注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桥梁施工用注浆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基建强国,在桥梁建设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注浆机是建筑桥梁建设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设备。传统的注浆机造价昂贵并且一般使用液压或者油压来进行注浆,所以导致速度较慢,注浆的效率不高。

目前,公告号为cn20632007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注浆装置,包括注浆桶,所述注浆桶为圆柱形,所述注浆桶的材质为不锈钢,注浆桶上开设有注浆进口以及注浆出口,所述注浆出口设置于所述注浆桶顶面,所述注浆出口位于所述注浆桶侧面的最低处,所述注浆桶的底面设置为斜面,所述注浆出口位于所述斜面较低的一端的末端,所述桶体上开设有气压口,所述气压口连接有驱动件。

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气压来推动浆液进行注浆,从而能够提高注浆的速度,但存在以下缺陷:易出现浆液倒吸问题,进而导致对空压机的损害。为此,亟需一种建筑桥梁施工用注浆机,可减少液倒吸至空压机中的问题,进而延长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桥梁施工用注浆机,可减少液倒吸至空压机中的问题,进而延长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建筑桥梁施工用注浆机,包括注浆罐和用于支撑注浆罐的支撑腿,所述注浆罐上固定连接有便于浆液进入的进料管,所述注浆罐上固定连接有便于浆液排出的出料管,所述注浆罐上还固定连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进气端固定连接有空压机,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空压机之间固定连接有防倒吸组件,所述防倒吸组件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防倒吸罐、固定连接在防倒吸罐上且与空压机固定连接的进气管及固定连接在防倒吸罐上且与通气管连通的出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生浆液倒吸问题时,浆液由注浆罐的内部通过通气管进入防倒吸罐中,此时浆液受到的内气压瞬间减小,浆液停留在防倒吸罐中,以此可减少液倒吸至空压机中的问题,进而延长了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倒吸罐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与进气管连通的u形管,所述u形管的开口向上,所述防倒吸罐的内部还固定连接有隔板。

发生倒吸问题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浆液由通气管经过防倒吸罐的出气管喷入防倒吸罐中时,被防倒吸罐中的隔板挡住,以此阻止了浆液喷射至进气管中;同时设有u形管,且u形管的开口向上,可进一步减少倒吸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空压机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倒吸罐的顶部铰接有上盖,所述防倒吸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污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上盖和排污管,需要清洗防倒吸罐时,通过打开上盖,然后向防倒吸罐中加入清洗水,清洗完成后,污水可通过排污管排水,以此方便了防倒吸罐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浆罐上固定有第一搅拌组件,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注浆罐上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主动轮及与主动轮转动连接的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传动皮带,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的下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搅拌轴,任一所述搅拌轴周侧上均固定连接有搅拌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机的转动可驱动主动轮及从动轮的转动,以此可带动搅拌桨随着搅拌轴进行转动,从而可对注浆罐中的浆液进行搅拌,使浆液混合更加均匀,以此提高浇筑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所述出料管的进料端固定连接有出料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向注浆罐中注入浆液时,由于进料斗的进料端口径较大,以此方便了浆液的注入;浆液排出时,首先经过较大口径的出料斗,然后进入较小口径的出料管,由于流通面积减小,以此使浆液的流速加快,进而提高了注浆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斗的内部设有第二搅拌组件,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与出料斗两侧壁转动连接的转轴及与转轴固定连接的搅拌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搅拌组件设为转轴及搅拌叶片的组合,浆液通过出料斗时,由于浆液对搅拌叶片的冲击,以此使转轴亦受到冲击力而发生转动,搅拌叶片也随之转动,以此可对浆液进行搅拌,进一步使浆液混合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浇筑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叶片上开设有通孔。

由于浆液的存在,使搅拌叶片转动时受到较大的阻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叶片上开设通孔,浆液可通过通孔流动,以此减小了搅拌叶片转动时受到的阻力,进而可提高搅拌叶片的转动速度,使浆液混合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料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浆液由进料管进入时,可沿螺旋叶以螺旋的方式进入注浆罐中,以此使浆液混合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浆罐的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靠近出料管的一侧高度低于斜板远离出料管的一侧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浆液进入注浆罐中后,由于斜板的存在,浆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靠近出料管的一侧,以此减少了注浆罐中浆液的残留,提高了浆液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方案中发生浆液倒吸问题时,浆液由注浆罐的内部通过通气管进入防倒吸罐中,此时浆液受到的内气压瞬间减小,浆液停留在防倒吸罐中,以此可减少液倒吸至空压机中的问题,进而延长了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2.本方案中浆液通过出料斗时,由于浆液对搅拌叶片的冲击,以此使转轴亦受到冲击力而发生转动,搅拌叶片也随之转动,以此可对浆液进行搅拌,进一步使浆液混合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浇筑的质量;

3.本方案中由于浆液的存在,使搅拌叶片转动时受到较大的阻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叶片上开设通孔,浆液可通过通孔流动,以此减小了搅拌叶片转动时受到的阻力,进而可提高搅拌叶片的转动速度,使浆液混合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浆罐;11、支撑腿;111、斜板;12、进料管;121、螺旋叶;122、进料斗;13、出料管;131、出料斗;14、通气管;2、第一搅拌组件;21、电机;22、主动轮;221、从动轮;222、传动皮带;23、搅拌轴;231、搅拌桨;3、空压机;4、防倒吸组件;41、防倒吸罐;411、进气管;412、出气管;42、上盖;43、隔板;44、排污管;45、u形管;5、第二搅拌组件;51、转轴;52、搅拌叶片;5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桥梁施工用注浆机,包括注浆罐1和支撑腿11,支撑腿11竖直设置在地面上,注浆罐1固定安装在支撑腿11远离地面的端部,注浆罐1为横置的圆柱形结构。注浆罐1的上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进料管12,进料管12竖直设置在注浆罐1上,且与注浆罐1的内部连通,进料管12上固定连接有进料阀(未示出),利用进料阀可方便地控制浆液流速。进料管12远离注浆罐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斗122,进料斗122为漏斗形结构,且进料斗122较小口径的端部与进料管12的进料端固定连接。结合图2所示,进料管1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旋叶121,螺旋叶121由进料管12的内壁上部均匀向下盘绕至进料管12的内壁下部,浆液由进料管12进入时,可沿螺旋叶121以螺旋的方式进入注浆罐1中,以此使浆液混合更加均匀。

注浆罐1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斗131,出料斗131为横置的漏斗形结构,出料斗131较大口径的端部与注浆罐1内部连通,且出料斗131较小口径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管13。注浆罐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斜板111,斜板111的上表面为平面,斜板111的下表面与注浆罐1的内壁弧形吻合,且与注浆罐1固定连接,斜板111的长度方向与注浆罐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斜板111靠近出料管13的一侧高度低于斜板111远离出料管13的一侧高度。浆液在注浆罐1中,由于斜板111的存在,可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注浆罐1靠近出料斗131的一侧,以此可减小注浆罐1中浆液的残留。注浆罐1远离出料斗1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气管14,通气管14的进气端连接有空压机3。浆液由进料管12进入注浆罐1中,然后启动空压机3,以此气体通过通气管14进入注浆罐1中,气流可推动浆液向出料斗131的方向移动,最终通过出料管13排出,以此实现了注浆操作。

如图1所示,注浆罐1与空压机3之间设有防倒吸组件4,防倒吸组件4包括防倒吸罐41、进气管411和出气管412。防倒吸罐41竖直设置在地面上,进气管411固定连接在防倒吸罐41靠近空压机3的一侧上,出气管412固定连接在防倒吸罐41靠近注浆罐1的一侧上,进气管411与空压机3的出气端固定连接,出气管412与通气管14的进气端固定连接,且进气管411固定高度高于出气管412的固定高度。发生浆液倒吸问题时,浆液由注浆罐1的内部通过通气管14进入防倒吸罐41中,此时浆液受到的内气压瞬间减小,浆液停留在防倒吸罐41中,以此可减小浆液倒吸至空压机3中的问题,进而延长了空压机3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防倒吸罐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板43,隔板43的上部为半圆形板,且半圆形板的弧面与防倒吸罐41固定有出气管4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隔板43的下部与隔板43的上部较小面积的一侧固定连接,且隔板43的下部长度方向与防倒吸罐41的长度方向一致,浆液由通气管14经过防倒吸罐41的出气管412喷入防倒吸罐41中时,被防倒吸罐41中的隔板43挡住,以此阻止了浆液喷射至进气管411中。防倒吸罐4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u形管45,u形管45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上,u形管45的进气端与进气管411的出气端固定连接,u形管45可进一步减少倒吸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空压机3使用的安全性。防倒吸罐41的顶部铰接有上盖42,上盖42为圆形板状结构,上盖42的直径与防倒吸罐41的外径相等,以此可将防倒吸罐41封堵;防倒吸罐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污管44,排污管44与防倒吸罐41的内部连通,排污管44上固定连接有排污阀(未示出),需要清洗防倒吸罐41时,打开上盖42,然后向防倒吸罐41中加入清洗水,清洗完成后,打开排污阀,污水可通过排污管44排水,以此方便了防倒吸罐41的清洗。

如图2所示,注浆罐1上固定有第一搅拌组件2,第一搅拌组件2包括电机21、主动轮22、从动轮221及传动皮带222。电机21固定安装在注浆罐1的上表面上,主动轮22与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从动轮221与主动轮22转动连接,传动皮带222用于连接主动轮22与从动轮221。主动轮22和从动轮221的下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搅拌轴23,搅拌轴23为圆柱形结构,搅拌轴23穿设注浆罐1的侧壁,且延伸至注浆罐1的内部,任一搅拌轴23的周侧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桨231,相邻搅拌桨231的间距相等。电机21的转动可驱动主动轮22及从动轮221的转动,以此可带动搅拌桨231随着搅拌轴23进行转动,从而可对注浆罐1中的浆液进行搅拌,使浆液混合更加均匀,以此提高浇筑质量。

出料斗131的内部设有第二搅拌组件5,第二搅拌组件5包括转轴51和搅拌叶片52,转轴51为圆柱形结构,且转轴51竖直设置,转轴51的两端部均与出料斗131的内壁转动连接。搅拌叶片52固定在转轴51上,浆液通过出料斗131时,由于浆液对搅拌叶片52的冲击,以此使转轴51亦受到冲击力而发生转动,搅拌叶片52也随之转动,以此可对浆液进行搅拌,进一步使浆液混合更加均匀。搅拌叶片52上开设有通孔521,通孔521为圆形孔,由于浆液的存在,使搅拌叶片52转动时受到较大的阻力,在搅拌叶片52上开设通孔521,浆液可通过通孔521流动,以此减小了搅拌叶片52转动时受到的阻力,进而可提高搅拌叶片52的转动速度,使浆液混合更加均匀。

本实施例在发生浆液倒吸问题时,浆液由注浆罐1的内部通过通气管14进入防倒吸罐41中,此时浆液受到的内气压瞬间减小,且喷射出的部分浆液可被隔板43挡住,以此使浆液停留在防倒吸罐41中,以此阻止了浆液喷射至进气管411中;同时设有u形管45,且u形管45的开口向上,可进一步减少倒吸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空压机3使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