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5927发布日期:2020-05-20 03:16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料斗。



背景技术:

柳敦高速恒达总包部柳园互通立交桥,本桥于zak0+582.9与g30连霍高速sk2732+000、xk2732+000处上下行线交叉,上跨g30连霍高速公路与g30连霍高速公路的交角为75度;桥梁全长127m,上部结构采用4-3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全桥共一联;下部结构采用圆柱式墩、肋板式桥台,基础采用桩基础。荷载等级:公路-ⅰ级;桥面净宽:18米。本桥平面位于直线上,桥面横坡为双向2%,纵断面位于10500m的竖曲线上;由于本桥2#3#上跨g30连霍高速公路,湿接缝、铰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吊车无法起吊,项目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自主创新研发移动式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料斗,在上跨高速或铁路桥面系湿接缝、铰缝浇筑过程中派上了大用场。该浇筑小车设计原理为混凝土料斗底部增加轮子,由料斗和四个轮子、轴承组成,灵感来自手推车;使用时,作业工人2-3人将混凝土倒入小车顺着湿接缝、铰缝骑行放料,即可完成浇筑;用材简单、加工方便、易于操作。

然而,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湿接缝混凝土浇筑需要一台吊车,6-8工人,并且上跨高速公路桥梁湿接缝、铰缝施工过程中吊车无法起吊,施工过程桥梁承受的压力大、花费时间长、成本高,高空施工存在安全隐患,还需要封闭交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料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式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料斗,包括料斗、车架、支撑脚和车轮,车轮通过轴承嵌接于车架的两侧,车架的顶部焊接有支撑脚,支撑脚的顶端焊接于料斗的侧面,料斗底部设有下料机构且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料斗顶部内侧设有搅拌机构。

进一步的,搅拌机构包括滚动轴a、固定轴承a、保护盒、滚动轴b、锥齿轮a、锥齿轮b、搅拌杆、连接杆和固定轴承b,搅拌机构通过固定轴承a嵌接于料斗的内侧,保护盒设置于固定轴承a的中间位置,且固定轴承a分为两段,分别与保护盒对应的侧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固定轴承a内侧滚动连接有滚动轴a,滚动轴a中间位置嵌套连接有锥齿轮b,锥齿轮a嵌接于保护盒,滚动轴b一端嵌套于固定轴承b,固定轴承b固定连接于保护盒的顶部,滚动轴b另一端与连接杆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连接杆两端均设有规格一致的搅拌杆,通过设置的滚动轴a配合电机使用,使滚动轴a转动带动锥齿轮b转动,锥齿轮b带动纵向齿合的锥齿轮a转动,同时与锥齿轮a固定连接的滚动轴b通过连接杆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对料斗中的混凝土进行搅拌,防止混凝土凝固,使高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机械减少,不需要吊车。

进一步的,下料机构包括曲型连杆、隔档盘、固定板、螺柱和下料口,曲型连杆一端嵌接于隔档盘的边缘位置,隔档盘通过螺柱活动连接于固定板,下料口设置于固定板的中间位置,通过设置的转动曲型连杆来控制料斗中的混凝土从下料口进行下料,通过配合车轮移动,使连接的车架也跟随移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支撑脚的料斗移动,以此来完成对湿接缝、铰缝的浇筑,从而满足工艺简单,杜绝上跨桥梁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不用封闭交通,高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机械减少,不需要吊车,只需2-3人就可以进行湿接缝、铰缝混凝土浇筑。

进一步的,隔档盘和固定板均设有焊接在其表面的螺母,螺柱两端通过螺纹与螺母连接,螺柱中间位置为光滑状,螺柱抗压能力强,且中间位置为光滑状,使隔档盘既可以通过螺柱转动控制出料,又可以对料斗中的混凝土进行隔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优点1:通过设置的转动曲型连杆来控制料斗中的混凝土从下料口进行下料,通过配合车轮移动,使连接的车架也跟随移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支撑脚的料斗移动,以此来完成对湿接缝、铰缝的浇筑。

优点2:滚动轴a配合电机使用,使滚动轴a转动带动锥齿轮b转动,锥齿轮b带动纵向齿合的锥齿轮a转动,同时与锥齿轮a固定连接的滚动轴b通过连接杆带动搅拌杆转动,从而对料斗中的混凝土进行搅拌,防止混凝土凝固,使高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机械减少,不需要吊车。

优点3:使滚动轴a很好的带动与锥齿轮a固定连接的滚动轴b转动,通过保护盒对锥齿轮a和锥齿轮b进行包围防止混凝土黏在锥齿轮a和锥齿轮b上凝固影响锥齿轮a和锥齿轮b的正常转动,并且滚动轴a连接于固定轴承a,通过固定轴承a的固定状态使连接于滚动轴a的锥齿轮b转动时不会错位,同时滚动轴b连接于固定轴承b,通过固定轴承b的固定状态使连接于滚动轴b的锥齿轮a转动时不会错位,螺柱抗压能力强,且中间位置为光滑状,使隔档盘既可以通过螺柱转动控制出料,又可以对料斗中的混凝土进行隔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搅拌机构的纵剖图;

图3是图1中的下料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料斗;11、搅拌机构;111、滚动轴a;112、固定轴承a;113、保护盒;114、滚动轴b;115、锥齿轮a;116、锥齿轮b;117、搅拌杆;118、连接杆;119、固定轴承b;12、下料机构;121、曲型连杆;122、隔档盘;123、固定板;124、螺柱;125、下料口;2、车架;3、支撑脚;4、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1-3所示,一种移动式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料斗,包括料斗1、车架2、支撑脚3和车轮4,车轮4通过轴承嵌接于车架2的两侧,车架2的顶部焊接有支撑脚3,支撑脚3的顶端焊接于料斗1的侧面,料斗1底部设有下料机构12且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料斗1顶部内侧设有搅拌机构11。

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机构11包括滚动轴a111、固定轴承a112、保护盒113、滚动轴b114、锥齿轮a115、锥齿轮b116、搅拌杆117、连接杆118和固定轴承b119,搅拌机构11通过固定轴承a112嵌接于料斗1的内侧,保护盒113设置于固定轴承a112的中间位置,且固定轴承a112分为两段,分别与保护盒113对应的侧面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固定轴承a112内侧滚动连接有滚动轴a111,滚动轴a111中间位置嵌套连接有锥齿轮b116,锥齿轮a115嵌接于保护盒113,滚动轴b114一端嵌套于固定轴承b119,固定轴承b119固定连接于保护盒113的顶部,滚动轴b114另一端与连接杆118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连接杆118两端均设有规格一致的搅拌杆117,通过设置的滚动轴a111配合电机使用,使滚动轴a111转动带动锥齿轮b116转动,锥齿轮b116带动纵向齿合的锥齿轮a115转动,同时与锥齿轮a115固定连接的滚动轴b114通过连接杆118带动搅拌杆117转动,从而对料斗1中的混凝土进行搅拌,防止混凝土凝固,使高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机械减少,下料机构12包括曲型连杆121、隔档盘122、固定板123、螺柱124和下料口125,曲型连杆121一端嵌接于隔档盘122的边缘位置,隔档盘122通过螺柱124活动连接于固定板123,下料口125设置于固定板123的中间位置,通过设置的转动曲型连杆121来控制料斗1中的混凝土从下料口125进行下料,通过配合车轮4移动,使连接的车架2也跟随移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支撑脚3的料斗1移动,以此来完成对湿接缝、铰缝的浇筑,从而满足工艺简单,杜绝上跨桥梁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不用封闭交通,高空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机械减少,不需要吊车,只需2-3人就可以进行湿接缝、铰缝混凝土浇筑,锥齿轮a115和锥齿轮b116之间啮合传动,使滚动轴a111很好的带动与锥齿轮a115固定连接的滚动轴b114转动,通过保护盒113对锥齿轮a115和锥齿轮b116进行包围防止混凝土黏在锥齿轮a115和锥齿轮b116上凝固影响锥齿轮a115和锥齿轮b116的正常转动,并且滚动轴a111连接于固定轴承a112,通过固定轴承a112的固定状态使连接于滚动轴a111的锥齿轮b116转动时不会错位,同时滚动轴b114连接于固定轴承b119,通过固定轴承b119的固定状态使连接于滚动轴b114的锥齿轮a115转动时不会错;隔档盘122和固定板123均设有焊接在其表面的螺母,螺柱124两端通过螺纹与螺母连接,螺柱124中间位置为光滑状,螺柱抗压能力强,且中间位置为光滑状,使隔档盘122既可以通过螺柱转动控制出料,又可以对料斗1中的混凝土进行隔档。

本实用在具体使用是,将混凝土通过料斗1顶部开口位置倒入,滚动轴a111配合电机使用,使滚动轴a111转动带动锥齿轮b116转动,锥齿轮b116带动纵向齿合的锥齿轮a115转动,同时与锥齿轮a115固定连接的滚动轴b114通过连接杆118带动搅拌杆117转动,从而对料斗1中的混凝土进行搅拌,通过设置的转动曲型连杆121来控制料斗1中的混凝土从下料口125进行下料,通过配合车轮4移动,使连接的车架2也跟随移动,从而带动固定连接支撑脚3的料斗1移动,以此来完成对湿接缝、铰缝的浇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