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古用喷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8636发布日期:2020-07-10 16:1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考古用喷水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考古现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古用喷水车。



背景技术:

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人员对于古遗址进行发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刮面将后代新填入的新土刮掉后才能让古遗迹的真实面目显现出来,因此在进行刮面的过程中,需要在泥土上进行洒水,通过泥土颜色的细微差异来判断新土层,从而辅助考古工作人员将新土层刮掉。

由于考古现场一般面积较大,多数考古人员采用人工洒水,一方面不能在线现场进行储水,需要来回走动容易造成现场破坏;另一方面是人工洒水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考古用喷水车,解决了考古现场采用人工洒水方式存在现场储水难、洒水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考古用喷水车,包括可移动的洒水机构及可移动的储水机构,所述洒水机构与储水机构之间通过多个锁紧螺杆可拆卸连接;所述洒水机构包括第一承载架,所述第一承载架上安装有水泵控制箱及安装于水泵控制箱内的水泵,水泵的出水口安装有喷头;所述第一承载架的下端安装有第一滚轮组;所述储水机构包括第二承载架,所述第二承载架上安装有水箱,水箱上安装有出水龙头,所述出水龙头与水泵的进水口之间通过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架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滚轮组。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架包括倒“u”形结构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安装有用于安装水泵控制箱的承载板,第一支架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滚轮组的第一转动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还安装有用于连接第二承载架的多个连接耳。

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架的下端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上还安装有位于承载板与第一转动支架之间的卷管机构,所述卷管机构包括固接在第一支架上的卷管支架,所述卷管支架上转动安装有用于缠绕水管的卷管筒。

优选的,所述第二承载架包括倒“u”形结构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下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滚轮组的第二转动架,第二转动架用于支撑水箱,所述第二支架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制水箱移动的两个限位框,两个限位框的安装位置与连接耳的位置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架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材质为pe。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顶端设有注水口。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水箱储水后向水泵中输送,通过一定压力将水冲喷头中喷出形成水雾,对考古现场进行洒水时能够保证洒水均匀程度,更加利于考古工作人员进行判断刮面;另外,让储水机构与洒水机构能够拆卸连接,从而可让洒水机构单独进入到发掘现场,从而减少对现场的破坏的程度,也避免了考古工作人员来回跑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洒水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洒水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储水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储水机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洒水机构1、储水机构2、锁紧螺杆3、第一承载架4、第一支架41、承载板42、第一转动支架43、连接耳44、第一支撑架45、水泵控制箱5、喷头6、第一滚轮组7、第二承载架8、第二支架81、第二转动架82、限位框83、第二支撑架84、水箱9、注水口90、出水龙头10、第二滚轮组11、卷管机构12、卷管支架121、卷管筒1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考古用喷水车,包括可移动的洒水机构1及可移动的储水机构2,所述洒水机构1与储水机构2之间通过多个锁紧螺杆3可拆卸连接;所述洒水机构1包括第一承载架4,所述第一承载架4上安装有水泵控制箱5及安装于水泵控制箱5内的水泵,水泵的出水口安装有喷头6,其中水泵控制箱5与水泵均采用直接购买的设备,通过水泵控制箱5对水泵的启停进行控制。在第一承载架4的下端安装有第一滚轮组7,通过第一滚轮组7对第一承载架4进行支撑,并能够驱动整体移动;而储水机构2包括第二承载架8,所述第二承载架8上安装有水箱9,水箱9上安装有出水龙头10,所述出水龙头10与水泵的进水口之间通过水管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架8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滚轮组11,通过第二滚轮组11驱动整个储水机构2能够进行移动;当水泵运行时,将储水箱9中水输送到喷头6中喷出形成水雾对考古现场的泥土进行喷洒,从而便于形成不同色差,让考古工作人员能够对新土进行快速辨识,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刮面操作,同时还能避免人工洒水不均匀的情况;在现场使用时,能够将洒水机构1与储水机构2进行分离开,只需要将洒水机构1移动到发掘现场进行喷洒即可,从而避免来回移动对现场造成破坏的情况。

其中,第一承载架4包括倒“u”形结构的第一支架41,第一支架41上安装有用于安装水泵控制箱5的承载板42,第一支架41的下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滚轮组7的第一转动支架43;所述第一支架41上还安装有用于连接第二承载架8的多个连接耳44,连接耳44的数量至少为4个,并且两两对称固接;通过锁紧螺杆3将第二承载架8锁紧在连接耳44上后,让洒水机构1与储水机构2能够同步移动。

同时,当洒水机构1与储水机构2拆卸开后,让洒水机构1能够独立进行支撑,在第一承载架4的下端转动安装有第一支撑架45,第一支撑架45通过铰链轴安装在第一承载架4上,通过第一支撑架45与第一滚轮组7形成支撑结构对整个洒水机构1进行支撑。

为了对拉长的水管进行有效收纳,在第一支架41上还安装有位于承载板42与第一转动支架43之间的卷管机构12,所述卷管机构12包括固接在第一支架41上的卷管支架121,所述卷管支架121上转动安装有用于缠绕水管的卷管筒122;将水管卷绕在卷管筒122上,当需要移动洒水机构1时,将水管从卷管筒122上松开,从而让洒水机构1与储水机构2之间距离变化时还能保持水管连接;而需要合成一体时,通过转动卷管筒122对水管进行卷绕收纳。

另外,第二承载架8包括倒“u”形结构的第二支架81,第二支架81下端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滚轮组11的第二转动架82,第二转动架82用于支撑水箱9,所述第二支架81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制水箱9移动的两个限位框83,两个限位框83的安装位置与连接耳44的位置相匹配;通过锁紧螺杆3将连接耳44与两个限位框83对应连接后,使得储水机构2与洒水机构1形成稳定的整体结构。

为了对拆开后的储水机构2进行支撑,在第二转动架82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支撑架84,第二支撑架84通过铰链轴安装在第二转动架82上,通过第二支撑架84、第二滚轮组11形成支撑储水机构2的支撑结构。

特别的,为了保证储水机构2与洒水机构1组装一体后能够灵活移动,让第一支撑架45、第二支撑架84展开后的高度不会干扰第一滚轮组7、第二滚轮组11的滚动。

为了减轻储水机构2的重量,并提高其耐用性,水箱9的材质为pe;同时,在水箱9的顶端设有注水口90。

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并非对具体技术特征的使用数量、安装顺序或重要程度进行限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