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0022发布日期:2020-08-14 17:2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桥梁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



背景技术:

我国丘陵山区连绵起伏,高原山脉雄伟浩瀚,对于处于山区中的地区,交通的畅通与便利是山区经济建设和山区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在山区中,经常会遇到两座相对独立的峡谷,若想从一座峡谷快速通往另一座峡谷,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在两座峡谷之间修建简易人行桥梁。然而传统的简易人行桥梁,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区、或者是部分峡谷间距不是很大的景区的人行桥梁,通常采用两条链锁并在两条链锁之间搭建桥板,这种桥梁的抗风性较差,在强风下会出现左右晃动,甚至会出现侧翻,当行人走在桥梁上时,会对行人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中桥梁抗风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包括分别呈相对设置于两座峡谷上的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的支撑梁、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的桥板、安装于所述桥板两侧的栏杆、以及与所述支撑梁一体成型并沿所述支撑梁轴向方向分布以加固所述栏杆的多个弧形围栏,所述支撑梁内部呈中空设置,所述支撑梁内设有多个减震阻尼器组件,各所述减震阻尼器组件一端真空吸附于所述支撑梁内,各所述减震阻尼器组件另一端真空吸附于所述桥板上,所述峡谷上分别对应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的容置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内设有支撑板,各所述减震阻尼器组件包括吸附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一吸盘、吸附于所述桥板上的第二吸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之间的旋转阻尼器、以及套装于所述旋转阻尼器上的减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桥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梁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背对所述桥板的一面设有呈与所述支撑梁结构相适配并卡接于所述支撑梁上的弧形部,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吸盘吸附于所述桥板上的通道。

优选的,所述支撑梁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桥板的第一支撑梁、以及沿所述第一支撑梁两端向外倾斜延伸的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撑梁轴向呈垂直设置的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支撑梁轴向呈垂直设置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支撑梁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连,所述第三支撑梁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连。

优选的,所述弧形围栏为优弧,所述弧形围栏沿其圆周方向环形分布有多个照明灯。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分别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桥板的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内分别设有所述减震阻尼器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第一感应装置,所述第二凸台上对应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位置设有配合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以监测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发生相对移动的第二感应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通过设置支撑梁、以及与支撑梁一体成型的多个弧形围栏,这样,可增加桥梁的稳固性;通过在支撑梁内设有多个减震阻尼器组件,从而使得桥梁具有较强的抗风性和减震性,增强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减震阻尼器组件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第一底座、减震阻尼器组件、以及弧形围栏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减震阻尼器组件、弧形围栏、第一支撑梁的左视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峡谷;11-容置槽;12-第一底座;13-第二底座;14-第一凸台;15-第二凸台;16-第一感应装置;17-第一倾斜部;18-第二倾斜部;

2-支撑梁;21-支撑板;22-第一支撑梁;23-第二支撑梁;24-第三支撑梁;

3-弧形围栏;31-照明灯;

4-桥板;41-栏杆;

5-减震阻尼器组件;51-第一吸盘;52-第二吸盘;53-旋转阻尼器;54-减震弹簧;

6-连接板;61-弧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分别呈相对设置于两座峡谷1上,在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上之间设有支撑梁2,在支撑梁2上设有桥板4,在桥板4的两侧安装有栏杆41,此外,该支撑梁2上还包括多个弧形围栏3,各弧形围栏3与支撑梁2一体成型,且各支撑梁2分别沿其轴向方向分布,该支撑梁2内部中空,在支撑梁2内设有多个减震阻尼器组件5,各减震阻尼器组件5一端真空吸附于支撑梁2内,各减震阻尼器组件5另一端真空吸附于桥板4上,另外,在各峡谷1上分别设有容置槽11,该容置槽41可用于容置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这样,通过设置支撑梁2、以及与支撑梁2一体成型的多个弧形围栏3,这样,可增加桥梁的稳固性;通过在支撑梁2内设有多个减震阻尼器组件5,从而使得桥梁具有较强的抗风性和减震性,增强了桥梁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在峡谷1上设有容置槽11,从而可较好地将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进行较好地固定,也避免了强风对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的冲击,较好地提高了桥梁的抗风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与图5,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支撑梁2内设有支撑板21,各减震阻尼器组件5包括第一吸盘51和第二吸盘52,该第一吸盘51吸附于支撑板21上,该第二吸盘52吸附于桥板4上,在第一吸盘51和第二吸盘52之间设有旋转阻尼器53,在旋转阻尼器53上套装有减震弹簧54。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吸盘51和第二吸盘52,从而可避免需要对桥板4和支撑板21进行钻孔安装,减少了对桥板4和支撑板21的破坏;通过设置旋转阻尼器53,当遇到强风时,此时旋转阻尼器53可产生与强风相对的力,以抵消强风对桥梁的冲击;通过在旋转阻尼器53上套设有减震弹簧54,可缓解来自于桥板4的垂直冲力,避免了桥梁因受到冲击力而受到破坏,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还包括连接板6,该连接板6可用于将桥板4安装于支撑梁2上,在连接板6背对桥板4的一端设有弧形部61,该弧形部61与支撑梁2的结构相适配,且该弧形部61卡接于支撑梁2上,在连接板6上开设有通道(附图未作出),该通道可供第二吸盘52吸附于桥板4上。这样,通过将连接板6背对桥板4的一面设为与支撑梁2结构相适配的弧形结构,从而该连接板6可较好地卡接于支撑梁2上,增大了连接板6与支撑梁2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了连接板6与支撑梁2的摩擦力。优选地,在本发明中,该弧形部61为优弧,从而使得连接板6与支撑板21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增强了连接板6与支撑板21的稳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支撑梁2包括第一支撑梁22、第二支撑梁23和第三支撑梁24,该第一支撑梁22分别沿其两端向外倾斜延伸以形成第二支撑梁23和第三支撑梁24,在第一底座12上设有第一倾斜部17,该第一倾斜部17与第二支撑梁23的轴向相垂直,该第二底座13上设有第二倾斜部18,该第二倾斜部18与第三支撑梁24的轴向相垂直,该第二支撑梁23与第一倾斜部17相连接,该第三支撑梁24与第二倾斜部18相连接。这样,通过将支撑梁2设置为类似于拱形的结构,当桥板4收到向下冲击力时,则支撑梁2会将冲击力分解至第二支撑梁23和第三支撑梁24上,且有第一底座12与第二支撑梁23、第二底座13与第三支撑梁24相垂直,从而可通过第二支撑梁23和第三支撑梁24将第一支撑梁22分解的冲击力传至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上,使得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较好地固定在峡谷1上,进一步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弧形围栏3为优弧,在弧形围栏3的圆周方向上环形分布有多个照明灯31。这样,通过设置照明灯31,当光线较暗时,可为行人提供照明,提高了晚上通行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上分别设有第一凸台14和第二凸台15,该第一凸台14和第二凸台15可用于支撑该桥板4,该第一凸台14和第二凸台15的内部中空,此外,在第一凸台14上和第二凸台15上分别设有上述减震阻尼器组件5。这样,通过在第一凸台14和第二凸台15内分别设有减震阻尼器组件5,从而可进一步增强桥梁的抗风性和稳定性,使得桥梁可抵抗较强的强风。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该减震阻尼器组件5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峡谷之间的抗风性能良好的人行桥梁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第一凸台14上设有第一感应装置16,该第二凸台15上设有第二感应装置(附图未作出),该第二感应装置与第一感应装置16的位置相对应。这样,通过设置第一感应装置16和第二感应装置,当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13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相对错动时,从而第一感应装置16与第二感应装置无法对应时,此时会发出信号提示,当维修人员在远程电脑端收到信号提示时,则会对桥梁进行修复,避免了桥梁情况进一步出现恶化,增强了桥梁的使用寿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