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景观山体中的大跨度通道的建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93686发布日期:2020-11-27 12:5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人造景观山体中的大跨度通道的建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大跨度通道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人造景观山体中的大跨度通道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城市造景工程中,大跨度通道可以满足景区两端的交通联系的需求。

在结构工程中对大跨度通道的概念没有明确定义,从经验来讲,隧道单洞超过3车道(一般12m左右)基本上认为大跨度。目前的技术水平,当跨度超过25m,常规钢筋混凝土板类结构逐渐变的不经济,当跨度超过30m,必须改变结构形式类似型钢组合或拱结构才能满足受力需要。

而往往通道选址都在既有道路上,因此在施工时总是对既有道路运行产生不小的影响。如图3所示的常规方法,结构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道路中间设置墙体或立柱以减少计算跨度。施工时道路都需要进行全断面或半幅临时翻交。

因此,如何在对景观山体实施大跨度通道的建造过程中不影响既有道路的运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人造景观山体中的大跨度通道的建造方法,实现的目的是在保证结构安全和防水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建设过程中对既有道路运行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人造景观山体中的大跨度通道的建造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平整场地,在需要施工的大跨度通道的两侧施工桩基础;

步骤2、当所述桩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承台基坑,凿除桩头,浇筑承台结构,使所述承台结构和相应的每一所述桩基础形成可靠连接;

步骤3、搭建浇筑桥台/墩墙的立模;

步骤4、将组合钢梁吊装就位,所述组合钢梁与桥台/墩墙采用预埋钢板焊接形成受力主框架;

步骤5、以所述组合钢梁的主钢梁为基础,搭建浇筑面层混凝土结构用的底模板和侧模板;

步骤6、浇筑所述面层混凝土结构,并将所述主钢梁与所述面层混凝土结构连接;

步骤7、待所述面层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沿所述面层混凝土结构的顶部,以及桥台/墩墙迎土面铺设聚合物防水卷材,进行全包防水;

步骤8、沿需要施工的所述大跨度通道的两侧逐步堆砌eps轻质材料,直至靠近人造景观山体表面下方;

步骤9、在所述人造景观山体堆填种植土至设计标高;

步骤10、完成所述大跨度通道的建设。

优选的,在步骤1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及设备施工所述桩基础。

优选的,在步骤4中,所述组合钢梁事先涂好防锈漆。

优选的,在步骤6中,通过栓钉将所述主钢梁与所述面层混凝土结构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8,所述eps轻质材料的顶部距离所述人造景观山体表面下1.5米。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8,堆砌所述eps轻质材料过程中,预埋若干包砂滤管;若干所述包砂滤管用于将所述大跨度通道顶部山体渗滤下的水导入周边河道或雨水管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预制组合钢梁形成骨架,逐步完成梁板体系,避免搭建脚手架,减少了施工对既有道路的影响。

本发明采用钢-混组合结构,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钢材抗拉的材料性能,受力合理。此外,面层混凝土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面板能够达到自防水效果,避免钢结构因渗漏产生锈渍。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景观山体中的大跨度通道的断面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钢梁与面层混凝土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现有技术中通道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人造景观山体中的大跨度通道的建造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平整场地,在需要施工的大跨度通道的两侧施工桩基础;

步骤2、当所述桩基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挖承台基坑,凿除桩头,浇筑承台结构,使所述承台结构和相应的每一所述桩基础形成可靠连接;

步骤3、搭建浇筑桥台/墩墙的立模;

步骤4、将组合钢梁吊装就位,所述组合钢梁与桥台/墩墙采用预埋钢板焊接形成受力主框架;

步骤5、以所述组合钢梁的主钢梁为基础,搭建浇筑面层混凝土结构用的底模板和侧模板;

步骤6、浇筑所述面层混凝土结构,并将所述主钢梁与所述面层混凝土结构连接;

步骤7、待所述面层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沿所述面层混凝土结构的顶部,以及桥台/墩墙迎土面铺设聚合物防水卷材,进行全包防水;

步骤8、沿需要施工的所述大跨度通道的两侧逐步堆砌eps轻质材料,直至靠近人造景观山体表面下方;

步骤9、在所述人造景观山体堆填种植土至设计标高;

步骤10、完成所述大跨度通道的建设。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本发明由梁板和基础两大部分组成。

其中,在梁板体系中,组合钢梁作为受力梁,钢梁上浇筑厚度不小于300mm钢筋混凝土板(如图1),组合梁与钢筋混凝土通过栓钉连接。

梁板体系与支撑墙相连,支撑墙下设置承台和桩基础。

大跨度通道上方的eps材料、种植土和绿化植被产生的荷载通过面层混凝土结构传递至曲钢梁上,面层混凝土结构通常为钢筋混凝土面板,钢梁通过墩墙、承台和桩基将荷载传递至地基。

本发明中面层混凝土结构与组合钢梁形成钢—混组合结构,充分发挥混凝土抗压和钢结构抗拉的材料优越性。

面层混凝土结构具有自防水功能,只需要针对接缝部位进行重点防水即可,减少钢结构因渗水产生锈渍的风险。

本发明中的桥台/墩墙还能抵抗山体侧面的部分水平力,并具有较好的自防水效果。

面层混凝土结构、桥台/墩墙、承台、桩基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梁为预制组合钢结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及设备施工所述桩基础。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4中,所述组合钢梁事先涂好防锈漆。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步骤6中,通过栓钉将所述主钢梁与所述面层混凝土结构连接。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8,所述eps轻质材料的顶部距离所述人造景观山体表面下1.5米。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8,堆砌所述eps轻质材料过程中,预埋若干包砂滤管;若干所述包砂滤管用于将所述大跨度通道顶部山体渗滤下的水导入周边河道或雨水管网。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对人造景观山体中的大跨度通道的建造方法进行简化,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整平基础场地,打设桩基基础。

步骤2、施工承台基础基坑,浇筑承台、桥台/墩墙,承台与桩基进行有效连接,墩墙上预埋栓钉、止水带等连接和防水措施。

步骤3、加工钢组合梁,吊装至墩墙上方。

步骤4、借助钢组合梁搭建模板系统,浇注面层混凝土结构。

步骤5、浇注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拆除模板,施工防水层.

步骤6、覆上eps轻质材料和种植土。

步骤7、完成植被绿化,景观山中的通道完成。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