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地基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64175发布日期:2020-12-29 12:4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地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市政工程面临的最突出的工程水文地质情况是地下水位高,土质松软,地势低洼,地基多为承载力不足的软弱地层。现有地基加固技术方案多采用开挖换填法,强夯法及各种复合桩加固处理法。一般开挖换填法应用较广,但仅适宜处理浅层软弱路基,其余方法均具有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占地面积大,对机械设备要求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缺点。此外,开挖换填法道路工程需要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和挤淤置换。道路基础对回填土的要求很高,因此建设成本也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道路地基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a准备填料和清理铺设面

将建筑渣土用粉碎机粉碎后,作为填料备用,将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并用推土机将地面推平;

b铺设砾料

用铁网制作边长为50-80cm的顶面敞口的正方体型框体,框体底部连有桩柱,桩柱插入到地面以下,从而增加了与地面连接牢固度,若干框体等间距分布在地面上,向框体内填入砾料,从而增加地基底部的渗水性,框体之间用粉碎后的建筑渣土填充,再用沙土填充空隙,且沙土形成的层高于砾料5-10cm,压路机回填碾压,并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和水准仪进行放线进行找平;

c铺设粘性材料

将建筑渣土用粉碎机进一步粉碎,粉碎后的渣土与粉质粘土用搅拌机进行混合,渣土与粉质粘土的混合重量比例为6:4,混合完毕后铺设在沙土顶面,渣土与粉质粘土混合铺设的层称为混合层,用碾压机进行回填碾压,之后将沙子和石灰土混合,混合后再铺设到混合层上,用碾压机进行回填碾压,沙子和石灰土形成的层称为粘性层,每个粘性层和混合层称为一个组合层,共铺设1-3个层组合,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和水准仪进行放线进行找平,从而完成道路地基的铺设。

步骤a中,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10cm。

步骤c中,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5cm。

步骤c中,每个组合层用碾压机碾压8-11遍。

步骤c中,粘性层的厚度为5-10cm。

步骤c中,混合层的厚度为20cm-3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建筑渣土代替传统的石灰土回填路基,在环境生态效应方面,大大降低了大气中的尘土颗粒对环境和施工人员身体的伤害。也减少了石灰用量,从而减少了对山体的大规模开采破坏,同时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变废为宝,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具体应用;砾料和颗粒较大的建筑渣土的渗水性好,从而减少路面发生浸泡;粘性层和混合层的设置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向上渗透路面。此外,桩柱的设置可以增加道路与地面连接的牢固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道路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a准备填料和清理铺设面

将建筑渣土用粉碎机粉碎后,作为填料备用,将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并用推土机将地面推平;

b铺设砾料

用铁网制作边长为50-80cm的顶面敞口的正方体型框体,框体底部连有桩柱,桩柱插入到地面以下,从而增加了与地面连接牢固度,若干框体等间距分布在地面上,向框体内填入砾料,从而增加地基底部的渗水性,框体之间用粉碎后的建筑渣土填充,再用沙土填充空隙,且沙土形成的层高于砾料5-10cm,压路机回填碾压,并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和水准仪进行放线进行找平;

c铺设粘性材料

将建筑渣土用粉碎机进一步粉碎,粉碎后的渣土与粉质粘土用搅拌机进行混合,渣土与粉质粘土的混合重量比例为6:4,混合完毕后铺设在沙土顶面,渣土与粉质粘土混合铺设的层称为混合层,用碾压机进行回填碾压,之后将沙子和石灰土混合,混合后再铺设到混合层上,用碾压机进行回填碾压,沙子和石灰土形成的层称为粘性层,每个粘性层和混合层称为一个组合层,共铺设1-3个层组合,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和水准仪进行放线进行找平,从而完成道路地基的铺设。

步骤a中,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10cm。

步骤b中,桩柱为钢柱或不锈钢柱,且钢柱或不锈钢柱的表层均涂油防氧化防腐蚀性油漆。

步骤c中,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5cm。

步骤c中,每个组合层用碾压机碾压8-11遍。

步骤c中,粘性层的厚度为5-10cm。

步骤c中,混合层的厚度为20cm-30cm。

实施例1

一种道路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a准备填料和清理铺设面

将建筑渣土用粉碎机粉碎后,作为填料备用,将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并用推土机将地面推平;

b铺设砾料

用铁网制作边长为50cm的顶面敞口的正方体型框体,框体底部连有桩柱,桩柱插入到地面以下,从而增加了与地面连接牢固度,若干框体等间距分布在地面上,向框体内填入砾料,从而增加地基底部的渗水性,框体之间用粉碎后的建筑渣土填充,再用沙土填充空隙,且沙土形成的层高于砾料5-10cm,压路机回填碾压,并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和水准仪进行放线进行找平;

c铺设粘性材料

将建筑渣土用粉碎机进一步粉碎,粉碎后的渣土与粉质粘土用搅拌机进行混合,渣土与粉质粘土的混合重量比例为6:4,混合完毕后铺设在沙土顶面,渣土与粉质粘土混合铺设的层称为混合层,用碾压机进行回填碾压,之后将沙子和石灰土混合,混合后再铺设到混合层上,用碾压机进行回填碾压,沙子和石灰土形成的层称为粘性层,每个粘性层和混合层称为一个组合层,共铺设1个层组合,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和水准仪进行放线进行找平,从而完成道路地基的铺设。

步骤a中,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10cm。

步骤b中,桩柱为钢柱或不锈钢柱,且钢柱或不锈钢柱的表层均涂油防氧化防腐蚀性油漆。

步骤c中,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5cm。

步骤c中,每个组合层用碾压机碾压8遍。

步骤c中,粘性层的厚度为5cm。

步骤c中,混合层的厚度为20cm。

实施例2

一种道路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a准备填料和清理铺设面

将建筑渣土用粉碎机粉碎后,作为填料备用,将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并用推土机将地面推平;

b铺设砾料

用铁网制作边长为80cm的顶面敞口的正方体型框体,框体底部连有桩柱,桩柱插入到地面以下,从而增加了与地面连接牢固度,若干框体等间距分布在地面上,向框体内填入砾料,从而增加地基底部的渗水性,框体之间用粉碎后的建筑渣土填充,再用沙土填充空隙,且沙土形成的层高于砾料10cm,压路机回填碾压,并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和水准仪进行放线进行找平;

c铺设粘性材料

将建筑渣土用粉碎机进一步粉碎,粉碎后的渣土与粉质粘土用搅拌机进行混合,渣土与粉质粘土的混合重量比例为6:4,混合完毕后铺设在沙土顶面,渣土与粉质粘土混合铺设的层称为混合层,用碾压机进行回填碾压,之后将沙子和石灰土混合,混合后再铺设到混合层上,用碾压机进行回填碾压,沙子和石灰土形成的层称为粘性层,每个粘性层和混合层称为一个组合层,共铺设3个层组合,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和水准仪进行放线进行找平,从而完成道路地基的铺设。

步骤a中,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10cm。

步骤b中,桩柱为钢柱或不锈钢柱,且钢柱或不锈钢柱的表层均涂油防氧化防腐蚀性油漆。

步骤c中,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5cm。

步骤c中,每个组合层用碾压机碾压11遍。

步骤c中,粘性层的厚度为10cm。

步骤c中,混合层的厚度为30cm。

实施例3

一种道路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a准备填料和清理铺设面

将建筑渣土用粉碎机粉碎后,作为填料备用,将将路基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并用推土机将地面推平;

b铺设砾料

用铁网制作边长为70cm的顶面敞口的正方体型框体,框体底部连有桩柱,桩柱插入到地面以下,从而增加了与地面连接牢固度,若干框体等间距分布在地面上,向框体内填入砾料,从而增加地基底部的渗水性,框体之间用粉碎后的建筑渣土填充,再用沙土填充空隙,且沙土形成的层高于砾料8cm,压路机回填碾压,并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和水准仪进行放线进行找平;

c铺设粘性材料

将建筑渣土用粉碎机进一步粉碎,粉碎后的渣土与粉质粘土用搅拌机进行混合,渣土与粉质粘土的混合重量比例为6:4,混合完毕后铺设在沙土顶面,渣土与粉质粘土混合铺设的层称为混合层,用碾压机进行回填碾压,之后将沙子和石灰土混合,混合后再铺设到混合层上,用碾压机进行回填碾压,沙子和石灰土形成的层称为粘性层,每个粘性层和混合层称为一个组合层,共铺设1-3个层组合,用全站仪测量放样和水准仪进行放线进行找平,从而完成道路地基的铺设。

步骤a中,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10cm。

步骤b中,桩柱为钢柱或不锈钢柱,且钢柱或不锈钢柱的表层均涂油防氧化防腐蚀性油漆。

步骤c中,建筑渣土用破碎机破碎至粒径为5cm。

步骤c中,每个组合层用碾压机碾压9遍。

步骤c中,粘性层的厚度为6cm。

步骤c中,混合层的厚度为25cm。

上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