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架轨道净化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1183发布日期:2021-03-05 17:0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高架轨道净化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架轨道净化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城市道路交通量大,道路两侧用地资源有限,为缓解交通压力,高架桥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大量应用,若将桥面上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雨水净化和存储措施,多余的则通过溢流管汇入到下游的雨水管道中,有利于达到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4]
一种用于高架轨道净化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于城市轨道交高架段的桥墩侧壁上,自上而下固定小管弃流井、雨水过滤池和雨水沉淀池;既有雨水斗从顶部接入小管弃流井,小管弃流井侧壁设置落水管接入雨水过滤池顶部,雨水过滤池底部设置落水管接入雨水沉淀池顶部,雨水沉淀池侧壁设置落水管向下接入地面设置的雨水罐。
[0005]
小管弃流井井底设置有竖直的溢流堰,将空间分割为进水区和排水区,小管弃流井的排水区的井身设置有接入市政排水口的初期弃流管,小管弃流井的进水区通过落水管接入雨水过滤池。
[0006]
雨水过滤池为箱体结构,箱体内设置有过滤填料,顶部设置有检修盖。
[0007]
箱体内的过滤填料从上到下包括碳渣层、石英砂层和陶粒层,雨水过滤池侧壁与填料之间设置有无纺布。
[0008]
桥墩侧壁上设置有承重支梁,小管弃流井、雨水过滤池和雨水沉淀池通过承重支梁固定到桥墩上。
[0009]
本发明专利的雨水净化收集系统采用成熟技术和环保材料,施工难度小、占地范围小、实施成本低、水处理的效率高,在经过初期弃流措施后,进入多级过滤设施,干净的雨水汇集到雨水罐,多余的则通过溢流管汇入到下游的雨水管道中,减少其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和城市内涝风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在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段桥下空间中有广泛和较强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发明专利构建布置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发明专利放大图。
[0012]
图中,1-小管弃流井,2-雨水过滤池,3-雨水沉淀池,4-落水管,5-雨水罐,6-溢流堰,7-初期弃流管,8-碳渣层,9-石英砂层,10-陶粒层,11-防水层,12-无纺布,13-承重支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专利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4]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用于高架轨道净化收集装置,于城市轨道交高架段的桥墩侧壁上,自上而下固定小管弃流井1、雨水过滤池2和雨水沉淀池3;既有雨水斗从顶部接入小管弃流井1,小管弃流井1侧壁设置导水管接入雨水过滤池2顶部,雨水过滤池2底部设置导水管接入雨水沉淀池3顶部,雨水沉淀池3侧壁设置落水管4向下接入地面设置的雨水罐5。
[0015]
小管弃流井1井底设置有竖直的溢流堰6,将空间分割为进水区和排水区,小管弃流井1的排水区的井身设置有接入市政排水口的初期弃流管7,小管弃流井1的进水区通过落水管4接入雨水过滤池2。小管弃流井1深度为0.8—1.5m、长宽为0.8-1.2m、厚度为6cm,溢流堰6长度为0.4-0.6m,厚度为3cm。
[0016]
雨水过滤池2为箱体结构,箱体内设置有过滤填料,顶部设置有检修盖。箱体内的过滤填料从上到下包括碳渣层8、石英砂层9和陶粒层10,雨水过滤池2侧壁与填料之间设置有无纺布12。雨水过滤池2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防水层11,防水层11为涂有k11防水涂料的耐水性长期浸泡性能好的绿色环保型防水层。
[0017]
小管弃流井1、雨水过滤池2和雨水沉淀池3通过三个长2500mm、宽1500mm、高100mm的承重支梁13固定到桥墩上。
[0018]
本发明专利的系统流程为雨水初期弃流、雨水过滤净化和雨水存储。雨水在经过深度为0.8—1.5m的小管弃流井1初期弃流后,进入深度为1.3—2.0m的多级过滤设施雨水过滤池2,干净的雨水经过深度为0.8—1.5m的雨水沉淀池3,和落水管4汇流到雨水罐5,其深度为1.5—2.0m,多余的则通过溢流管汇入到下游的雨水管道中。
[0019]
在小管弃流井1和雨水沉淀池3之间设置雨水净化过滤装置雨水过滤池2,雨水过滤池2由多级过滤网组成,从上而下分别为碳渣、石英砂、陶粒。填料其颗粒大小由小到大亦分别为碳渣、石英砂、陶粒。碳渣厚度为40cm,粒径为1—2mm;石英砂厚度为40cm,粒径为2—2.5mm;陶粒厚度为60cm,粒径为5—15mm;多级过滤为无纺布12,设置在雨水过滤池2的侧壁与填料之间,雨水过滤池2侧壁与侧底均设置有防水层11,雨水过滤池2处均设置有活动检修盖板。垂直式净化收集系统悬挂在轨道桥梁侧边,通过承重支梁13固定到桥墩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