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18970发布日期:2021-02-27 15:14阅读:8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0001]
本申请涉及透水人行道铺装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透水人行道铺装是一种新兴的城市铺装形式,通过采用空隙率较高的材料应用于面层、基层,并保证路面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使雨水能够顺利进入铺面结构内部,通过具有临时贮水能力的基层,直接下渗入土基或进入铺面内部排水管排除,从而达到涵养水分、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交通安全舒适性等功能。
[0003]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412581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道路结构,从下往上依次为素土夯实层、塘渣垫层、碎石找平层及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的两侧肩部设有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的台阶面上设有第一水泥砂浆结合层,所述第一水泥砂浆结合层上设有铺地青砖,所述铺地青砖之间的混凝土垫层上设有第二水泥砂浆结合层,所述第二水泥砂浆结合层上设有毛面花岗岩,所述毛面花岗岩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内设有草坪。
[0004]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排水效果,能够将路面的积水排出,但存在以下缺陷:雨水经毛面花岗岩之间的间隙向下渗透,由于雨水需要依次经过第一水泥砂浆结合层、混凝土垫层、碎石找平层、塘渣垫层和素土夯实层的渗透才能排出,雨水的排出效率有限,当雨水量较大时,园林道路上仍会出现积水,其排水效果不好,排水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提高人行道的透水率,减少路面积水,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人行道的两侧挖掘排水槽,并在排水槽内浇筑混凝土;夯实基层;铺设级配碎石层;铺设筑垫层;铺设找平层;铺设人行道上的面砖层,所述面砖层包括边缘砖和中间砖;所述边缘砖设置于人行道的两端,中间砖位于两个边缘砖之间的位置;其中,所述边缘砖包括第一砖体、设于第一砖体远离中间砖一侧的第一导水部;所述中间砖包括第二砖体;所述第二砖体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导水部,一个第二导水部靠近第二砖体的一端,另一个第二导水部靠近第二砖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导水部和第二导水部均包括固定于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一侧并靠近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下端面的底板和垂直设置于底板远离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一侧的立板;沿人行道长度方向相邻两个中间砖相向一侧的第二导水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砖体靠近第二砖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导水部;所述第一砖体的第二导水部与第二砖体抵接,第二砖体靠近第一砖体的第二导水部与第一砖体抵接;多个所述中间砖沿人行道的长度方向相互拼接;靠近所述排水槽的第一导水部和第二导水部的端部与排水槽相连通。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面砖层铺装后,形成导水槽,导水槽的两端分别与人行道两侧的排水槽相连通,从而能够及时将路面的积水导出到排水槽内排出。相邻的第二导水部相互拼接锁合,能够提高面砖层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加强相邻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以及相邻第二砖体之间的连接。
[0008]
优选的,沿人行道长度方向依次相连的所述中间砖相向一侧的第二导水部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下端与排水管相连通;所述筑垫层内埋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人行道两侧的排水槽相连通。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导水部的下方设置导水管,雨水从路面流入到第二导水部后,能够及时从导水管经过排水管排出,能够进一步提高路面的排水效率,有效减小路面积水。
[0010]
优选的,两个所述中间砖的第二导水部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与导水管侧壁贴合的固定槽;所述导水管的侧壁固定有限位片;两个所述中间砖的第二导水部的下端面开设有与限位片插接配合的限位槽;所述导水管的上端穿过底板并螺纹连接有过滤管。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水管上设置限位片,与第二导水部配合,能够通过过滤管和限位片对第二导水部进行夹紧,从而能够提高相邻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以及相邻第二砖体之间的连接,且有利于减少连接处的渗水,及时将雨水从过滤管排出,提高排水效率。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水部和第二导水部内填充有碎石层。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路面的平整性,且有利于减小杂质流入第一导水部和第二导水部造成堵塞的现象。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的上端面均开设有圆环槽和引水槽;所述引水槽一端与圆环槽相连通,引水槽的另一端与第二导水部相连通。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的表面开槽,有利于快速将路面的积水排到第一导水部和第二导水部内,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路面的积水,提高排水效率。
[0016]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的上端且位于排水槽的两边缘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于排水槽上端面的托板和垂直固定于托板一侧的挡板;所述托板上架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内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过滤板内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两端分别贯穿于过滤板的侧壁;所述过滤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与活动槽相连通的螺纹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螺纹槽内的螺纹柱、设置于螺纹柱下端的齿轮、滑动设置于活动槽内的齿条;所述螺纹柱的上端穿过螺纹槽并固定有扭块;所述齿条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齿条分别与齿轮的两侧相啮合;所述齿条远离齿轮的端部设置有插条;所述挡板上开设有与插条卡接的卡槽。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过滤板安装于排水槽上时,首先将过滤板放置于安装座上,再拧动扭块,使得扭块带动螺纹柱转动,带动齿轮转动,与齿轮两侧啮合的齿条向远离滑移,从而带动插条插接于挡板上对应开设的卡槽内。在需要打捞排水槽内的杂物时,反向转动扭块,使得扭块带动齿轮反向转动,从而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带动插块向靠近齿条的方向移动,使得插条脱离与卡槽的卡接配合,能够将过滤板打开。该设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能够快速打开和固定过滤板,省时省力。
[0018]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靠近第二导水部的一侧开设有与第二导水部相连通的导水
口;所述导水口处设置有滤网。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水口,能够使得第二导水部内的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到排水槽内,且设置有滤网,通过第二导水部将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继续渗漏到基层导致土壤松动。
[0020]
优选的,所述铺设筑垫层的步骤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铺设筑垫层,并将排水管预埋于筑垫层内;夯实筑垫层的土壤。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筑垫层之前,首先将排水管预埋于土壤内,预埋好后,再将筑垫层的土壤夯实,使得排水管能够稳定固定于筑垫层内。
[0022]
优选的,所述面砖层包括沿人行道长度方向依次拼接设置的一行前边缘单元砖组、多行中间单元砖组和一行后边缘单元砖组;所述前边缘单元砖组包括沿人行道宽度方向拼接的多个边缘砖;所述中间单元砖组包括沿人行道宽度方向拼接的多个中间砖;所述后边缘单元砖组包括沿人行道宽度方向拼接的多个边缘砖。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次安装每排砖组,能够使得人行道路面整齐有序,且中间单元砖之间形成的导水槽,能够有效将面砖层表面的积水及时排出,从而有利于快速排出积水。
[0024]
优选的,所述铺设面砖层的步骤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首先铺装前边缘单元砖组;沿人行道的长度方向依次铺装多行中间单元砖组;再铺装后边缘单元砖组;最后拧紧过滤管,过滤管的下端面抵紧于第二导水部的上端面。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依次铺装好每行砖组,通过第二导水部进行和导水管进行限位,便于对边缘砖和中间砖进行安装固定。导水管不仅能够便于安装边缘砖和中间砖,还能够加强相邻的砖体之间的连接,能够及时将第二导水部内的积水排出。
[0026]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面砖层铺装后,形成导水槽,导水槽的两端分别与人行道两侧的排水槽相连通,从而能够及时将路面的积水导出到排水槽内排出;相邻的第二导水部相互拼接锁合,能够提高面砖层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加强相邻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以及相邻第二砖体之间的连接;在导水管上设置限位片,与第二导水部配合,能够通过过滤管和限位片对第二导水部进行夹紧,从而能够提高相邻第一砖体和第二砖体以及相邻第二砖体之间的连接,且有利于减少连接处的渗水,及时将雨水从过滤管排出,提高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人行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边缘砖和中间砖的结构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1、人行道;11、基层;12、级配碎石层;13、筑垫层;14、找平层;15、面砖层;151、前边缘单元砖组;152、中间单元砖组;153、后边缘单元砖组;2、排水槽;21、安装座;22、过滤板;221、活动槽;222、螺纹槽;23、导水口;24、滤网;3、固定组件;31、螺纹柱;32、齿轮;33、齿条;34、插条;35、扭块;4、排水管;41、横管;42、斜管;43、导水管;44、限位片;45、
过滤管;5、边缘砖;51、第一砖体;511、圆环槽;512、引水槽;513、凸条;52、第一导水部;53、第一嵌槽;6、中间砖;61、第二砖体;62、第二导水部;621、底板;622、立板;63、第二嵌槽;64、固定槽;65、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参照图1、图2,步骤1:在人行道1宽度方向的两侧挖掘排水槽2,并在排水槽2内浇筑混凝土。排水槽2的长度方向与人行道1的长度方向一致。排水槽2的上端且位于排水槽2的两边缘固定有安装座21。安装座21包括托板和挡板,托板固定于排水槽2的上端面,托板沿排水槽2的长度方向设置,挡板垂直固定于托板的一侧。在托板上架设有过滤板22,用于将路面的积水及时排出。过滤板22内安装有固定组件3,用于将过滤板22固定安装于安装座21上。过滤板22内开设有活动槽221,且活动槽221的两端分别贯穿于过滤板22的两侧壁,在过滤板22的上端面开设有螺纹槽222,螺纹槽222位于过滤板22的中部,且螺纹槽222与活动槽221相连通。固定组件3包括螺纹柱31、齿轮32、齿条33和插条34。螺纹柱31螺纹连接于螺纹槽222内,且螺纹柱31的上端穿过螺纹槽222并固定有扭块35。齿轮32固定于螺纹柱31的下端,且齿轮32的轴线与螺纹柱31的轴线重合。齿条3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齿条33均滑动连接于活动槽221内,两个齿条33分别与齿轮32的两侧相啮合。插条34固定于齿条33远离齿轮32的端部,两个挡板相向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且两个齿条33两端的插条34分别与两个卡槽卡接配合。通过拧动扭块35,使得扭块35带动齿轮32转动,与齿轮32两侧啮合的齿条33向远离齿轮32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带动插条34插接于对应的卡槽内。
[0034]
参照图3,步骤2,夯实基层11,打牢人行道1的基底,基层11选用废弃混凝土作为骨料。
[0035]
参照图3,步骤3,铺设级配碎石层12,在基层11的上方铺设10-18cm的级配碎石。
[0036]
参照图3,步骤4,铺设筑垫层13,并在筑垫层13内预埋排水管4,夯实筑垫层13的土壤,使得排水管4安装稳定可靠。排水管4包括横管41和斜管42,横管41沿人行道1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斜管4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斜管42的较高端分别与横管41的两端相连通,斜管42的较低端与排水槽2相连通。排水管4的上端连通有多个导水管43。
[0037]
参照图3,步骤5,在筑垫层13的上方铺设一层找平层14,并夯实土壤,使得找平层14平整夯实。
[0038]
参照图3,步骤6,铺设人行道1上的面砖层15,铺设时应确保稳固,无翘动,面砖层15的表面平整。
[0039]
参照图1、图3,面砖层15包括沿人行道1长度方向依次拼接设置的一行前边缘单元砖组151、多行中间单元砖组152和一行后边缘单元砖组153。前边缘单元砖组151包括沿人行道1宽度方向拼接的多个边缘砖5,中间单元砖组152包括沿人行道1宽度方向拼接的多个中间砖6,后边缘单元砖组153包括沿人行道1宽度方向拼接的多个边缘砖5。
[0040]
参照图4,边缘砖5包括第一砖体51和第一导水部52,第一导水部52固定于第一砖体51远离中间砖6的一侧,且第一导水部5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砖体51的长度方向一致。中间
砖6包括第二砖体61和第二导水部62,第二导水部6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导水部62分别固定于第二砖体61的两侧,第二导水部62的长度为第二砖体61长度的二分之一长度,且一个第二导水部62的一端与第二砖体61的一端平齐,另一个第二导水部62的一端与第二砖体61的另一端平齐。第一砖体51和第二砖体61的上端面均开设有圆环槽511和引水槽512,引水槽512一端与圆环槽511相连通,引水槽512的另一端与第二导水部62相连通,引水槽512沿第二导水部6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砖体51和第二砖体61的下端面均成型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条513,凸条513的长度方向与人行道1的宽度方向一致,能够提高与找平层14的接触面积,使得面砖层15与找平层14连接稳固,不易发生偏移。
[0041]
参照图4,在第一砖体51靠近第二砖体6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嵌槽53,在第二砖体61的侧壁且靠近第二导水部6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嵌槽63,与第一砖体51相邻的第二砖体61上的第二导水部62与第一嵌槽53插接配合,与第二砖体61抵接的第二导水部62嵌设于第二嵌槽63内,第一嵌槽53和第二嵌槽63的设置,能够提高沿人行道1长度方向相邻第一砖体51和第二砖体61以及相邻两个第二砖体61的连接可靠性。
[0042]
参照图1、图4,第一导水部52和第二导水部62均包括底板621和立板622,底板621固定于第一砖体51和第二砖体61的一侧,且底板621靠近第一砖体51和第二砖体61的下端面,立板622垂直固定于底板621远离第一砖体51和第二砖体61的一侧。底板621、立板622和第一砖体51的侧壁之间,以及底板621、立板622和第二砖体61的侧壁之间均围设成槽体,一行前边缘单元砖组151与相邻的一行中间单元砖组152之间的槽体连接成一整条导水槽,相邻两行中间单元砖组152之间的槽体连接成一条导水槽,以及靠近人行道1最端部的中间单元砖组152与后边缘单元砖组153之间的槽体依次拼接连接成一条导水槽,第一砖体51远离第二砖体61一侧的第一导水部52拼接形成导水槽。
[0043]
参照图1、图2,排水槽2靠近第二导水部62的一侧开设有导水口23,导水口23处固定有滤网24,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还有利于减小杂物堵塞排水槽2的可能性,导水槽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导水口23相连通。
[0044]
参照图4,沿人行道1长度方向依次相连的中间砖6相向一侧的第二导水部62相连接的位置均开设有固定槽64,导水管43的上端穿过找平层14并与固定槽64的槽壁卡接配合,两个中间砖6的第二导水部62的下端面开设有限位槽65,导水管43的周向固定有环状的限位片44,限位片44两个相邻第二导水部62下端面的限位槽65插接配合。导水管43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过滤管45,过滤管45的下端面与相邻两个第二导水部62的上端面抵紧。
[0045]
参照图1、图4,步骤61,首先铺装前边缘单元砖组151,铺装前边缘单元砖组151时,先安装靠近一个排水槽2一侧的边缘砖5,再依次将前边缘单元砖组151中其他边缘砖5沿人行道1的宽度方向依次铺装,使得边缘砖5上的固定槽64能够与导水管43的一侧卡接。
[0046]
参照图1、图4,步骤62,再沿人行道1的长度方向依次铺装多行中间单元砖组152,安装中间单元砖组152时,首先将中间砖6的第二导水部62对准导水管43的侧壁,使得导水管43的另一侧与中间砖6的固定槽64卡接配合。
[0047]
参照图1、图4,步骤63,再铺装后边缘单元砖组153,将后边缘单元砖组153的边缘砖5对准沿人行道1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相邻中间砖6之间,使得边缘砖5的第二导水部62插接于相邻两个中间砖6的第二导水部62之间。
[0048]
参照图4,步骤64,最后依次拧紧每个过滤管45,使得过滤管45的下端面抵紧于第
二导水部62的上端面,导水管43内插接有海绵条,海绵条的上端与过滤管45的顶部抵接,能够快速进行吸水,还能够减小杂物流进过滤管45造成导水管43堵塞的现象。
[0049]
参照图1,步骤65,在第一导水部52和第二导水部62内填充有碎石层,减小杂物流入导水槽内。
[0050]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新型透水人行道铺装的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通过面砖层15上的导水槽,能够及时将路面的积水排出,大大提高了排水的效率。导水管43的设置,不仅能够提高导水槽内的快速排水能力,还能够对面砖层15铺装时进行定位,方便对面砖层15进行定位安装,而且能够提高相邻两个第一砖体51和第二砖体61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第二砖体61之间的连接,提高面砖层15的整体性。
[0051]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