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弹性阻车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1502发布日期:2020-12-04 14:10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弹性阻车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安全保障防护工程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弹性阻车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为避免因车辆随意行驶或停放而导致的安全隐患,需要在必要的区域内设置用于阻止车辆前行的阻车桩。阻车桩常采用橡胶、pvc、pe经吹塑、钢管和注塑而成,具有良好的警示和阻拦作用,主要用于城市交通、军队及重要机关大门及周边、步行街、高速公路、收费站、机场、学校、银行、大型会所、停车场等场所。通过对过往车辆的限制,有效地保障了交通秩序。

就目前而言,阻车桩分为很多种,从控制方式上说,大致有4种:固定的,翻到式,固定预埋活动式和自动型的。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固定式阻车桩在使用时多少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固定式阻车桩多采用喷漆方式制作,膨胀螺栓固定底部法兰方式安装;该类阻车桩耐候性差、易损坏、易丢失、外露螺栓易锈蚀,若安装不符合要求甚至可能造成行人安全隐患。重点是,采用硬质材质容易给误碰的行人和车辆带来损伤,若车辆撞上去乘客和车辆都会受影响,严重可能出现残疾、骨折、死人等严重安全事故,以往安装的阻车桩已有深刻教训;若使用软质材质的又不能起到较好的阻车效果,授权公告号为:cn20829348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撞警示柱,该防撞警示柱是由塑料制成,仅起到对行人警示作用,无法起到阻车的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现有固定式阻车桩安全性能和阻拦能力难以兼顾等的技术问题,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弹性阻车桩,具有结构简单、主被动防护安全性能高、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完美的解决了现有的现有固定式阻车桩安全性能和阻拦能力难以兼顾等的技术问题,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弹性阻车桩,包括内部的弹性支撑架和套装于弹性支撑架外的外壳体,弹性支撑架向下延伸有固定端,弹性支撑架包括硬质支撑架和弹簧的组合,外壳体为软质柔性壳体;所述外壳体的顶部采用圆弧圆帽设计。

所述弹性支撑架自下向上依次为下硬质支撑杆、弹簧和上硬质支撑杆,下硬质支撑杆的底部为固定端。

所述弹性支撑架与外壳体之间采用灌胶方式紧密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端位于下硬质支撑杆的底部,固定端上沿径向方向开设有穿孔,穿孔上水平穿设有固定圆钢,固定端的固定方式为打孔预埋、法兰盘膨胀螺丝固定或高配重固定。

所述下硬质支撑杆、上硬质支撑杆为钢制结构、木制结构或石制结构,所述钢制结构为弹性圆钢,弹性扁钢。

所述外壳体为橡胶、海绵、泡沫或棕榈纤维。

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有太阳能警示灯,外壳体的侧部设有反光带。

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有铃铛。

所述外壳体的圆弧圆帽与主体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所述弹性体为橡胶棒、弹性圆钢、弹性扁钢或弹簧钢,橡胶棒、弹性圆钢、弹性扁钢、弹簧钢的数量为一根或多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的阻车桩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弹性阻车桩采用弹性外壳体包裹弹性支撑架的设计,弹性支撑架采用了硬、软、硬的安装结构,可以保证阻车桩桩体具备一定的弹性反射角度和很好的减震性能,同时又保证阻车桩桩体具备一定刚度,使阻车桩被碰撞后不易被破坏,同时阻车桩又具有很好的拦截作用,外壳体为软质柔性壳体,当行人或车辆碰撞阻车桩后,阻车桩既可以保护行人和车辆不被伤害,同时对行人和车辆起到阻拦作用;外壳体的顶部采用了圆弧形的设计,可巧妙的预防行人头部或其他要害的撞击,有效的减轻伤害,通过外壳体和弹簧等弹性体折叠功能,可使阻车桩具有出色的减震效果,而橡胶类或纤维类的柔软性能和外壳体顶部的圆弧设计可深化保护作用;阻车桩底部的下硬质支撑杆底部长于外壳体,漏出部分打孔并固定圆钢或其他硬质体,此设计可令桩体在安装后更加稳固,不易弯折或脱落,使桩体和混凝土有效的结合为一体,使阻车桩本身具有很好的阻拦能力;外壳体的顶部设有太阳能警示灯,外壳体的侧部设有反光带,太阳能警示灯和反光带可以在夜晚为阻车桩提供显目的位置,使行人和车辆在夜晚很远即可看到阻车桩,避免行人和车辆在夜晚因为光线较暗看不到阻车桩而发生碰撞事故;外壳体的顶部设有铃铛,当行人或车辆轻轻碰撞阻车桩时即可触动铃铛响起,响铃声可以提示行人或车辆已触碰到阻车桩,请行人或车辆注意避让阻车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弹性阻车桩,具有结构简单、主被动防护安全性能高、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完美的解决了现有的现有固定式阻车桩安全性能和阻拦能力难以兼顾等的技术问题,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打孔预埋固定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法兰盘螺丝固定方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外壳体顶部为平头倒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外壳体1,固定端2,弹簧3,下硬质支撑杆4,上硬质支撑杆5,穿孔6,固定圆钢7,圆弧圆帽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弹性阻车桩,包括内部的弹性支撑架和套装于弹性支撑架外的外壳体1,弹性支撑架向下延伸有固定端2,弹性支撑架包括硬质支撑架和弹性体的组合,外壳体1为软质柔性壳体;所述外壳体1的顶部采用圆弧圆帽8设计或平头倒角设计。

弹性支撑架自下向上依次为下硬质支撑杆4、弹簧3和上硬质支撑杆5,下硬质支撑杆4的底部为固定端2,固定端2采用法兰板固定。

弹性支撑架与外壳体1之间采用灌胶方式紧密固定连接或螺丝固定紧密固定连接。

固定端位于下硬质支撑杆4的底部,固定端上沿径向方向开设有穿孔6,穿孔6上水平穿设有固定圆钢,固定端的固定方式为打孔预埋、法兰盘膨胀螺丝固定或高配重固定。

下硬质支撑杆4、上硬质支撑杆5为钢制结构、木制结构或石制结构,所述钢制结构为弹性圆钢,弹性扁钢。

外壳体1为橡胶、海绵、泡沫或棕榈纤维,橡胶为丁腈胶、聚氨酯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或天然橡胶。

外壳体1的顶部设有太阳能警示灯,外壳体1的侧部设有反光带或其他反光警示装置。

外壳体1的顶部设有铃铛。

外壳体1的圆弧圆帽8与主体之间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所述弹性体为橡胶棒、弹性圆钢、弹性扁钢或弹簧钢,橡胶棒、弹性圆钢、弹性扁钢、弹簧钢的数量为一根或多根,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结构不同数量的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与现有的阻车桩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弹性阻车桩采用弹性外壳体1包裹弹性支撑架的设计,弹性支撑架采用了硬、软、硬的安装结构,可以保证阻车桩桩体具备一定的弹性反射角度和很好的减震性能,同时又保证阻车桩桩体具备一定刚度,使阻车桩被碰撞后不易被破坏,同时阻车桩又具有很好的拦截作用,外壳体1为软质柔性壳体,当行人或车辆碰撞阻车桩后,阻车桩既可以保护行人和车辆不被伤害,同时对行人和车辆起到阻拦作用;外壳体1的顶部采用了圆弧形的设计,可巧妙的预防行人头部或其他要害的撞击,有效的减轻伤害,通过外壳体1和弹簧3等弹性体折叠功能,可使阻车桩具有出色的减震效果,而橡胶类或纤维类的柔软性能和外壳体1顶部的圆弧设计可深化保护作用;阻车桩底部的下硬质支撑杆4底部长于外壳体1,漏出部分打孔并固定圆钢7或其他硬质体,此设计可令桩体在安装后更加稳固,不易弯折或脱落,使桩体和混凝土有效的结合为一体,使阻车桩本身具有很好的阻拦能力;外壳体1的顶部设有太阳能警示灯,将外壳体1顶部的圆弧圆帽8拆下即可安装太阳能警示灯,外壳体1的侧部设有反光带,太阳能警示灯和反光带可以在夜晚为阻车桩提供显目的位置,使行人和车辆在夜晚很远即可看到阻车桩,避免行人和车辆在夜晚因为光线较暗看不到阻车桩而发生碰撞事故,可以最大程度的卸载撞击动能,有效提高安全性能;外壳体1的顶部设有铃铛,当行人或车辆轻轻碰撞阻车桩时即可触动铃铛响起,响铃声可以提示行人或车辆已触碰到阻车桩,请行人或车辆注意避让阻车桩。阻车桩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圆形、方形或椭圆形。阻车桩挡车强度可根据选择硬质材料厚度,预埋长度等改变,阻车桩减震反弹力度可根据选择弹力材质及本身特性进行改变。可根据实际需要在阻车桩内部安装电源、位置感应装置和报警装置,当行人或车辆靠近一定范围时触发报警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

外壳体1的圆弧圆帽8与主体之间设置有凹槽,反光带可通过粘贴等方式固定于凹槽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弹性阻车桩,具有结构简单、主被动防护安全性能高、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完美的解决了现有的现有固定式阻车桩安全性能和阻拦能力难以兼顾等的技术问题,适合大面积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弹簧3、太阳能警示灯和反光带均为现有的常规技术,其结构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