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转弯导向滑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7111发布日期:2021-04-23 15:2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动车转弯导向滑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使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转弯导向滑移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交通运输、工业现场等领域,常因路面或场地宽度受限而发生的碰撞剐蹭事故。人们经常采用交通宽度警示标志、标牌、导向线、防撞柱、锥桶、包角防护、等被动方式进行避免和防护。
3.现有防护方法大多属于被动防护,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警示提醒类防护,对驾驶和操作人员起到提醒、导引作用;另一类是降低损失防护类、如锥桶、防护包角、防撞梁等。
4.上述被动防护方法不能主动避免碰撞剐蹭,仍然会造成机动车以及周边物损坏剐蹭等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转弯导向滑移装置,当机动车转向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可以避免剐蹭和碰撞。
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机动车转弯导向滑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转弯导向滑移装置包括:
8.设置在路面上、且与机动车轮距相适应的一对滑移板;
9.设置在路面上或者所述滑移板上且能够对机动车产生横向移动力的导向结构;
10.其中,所述一对滑移板包括内侧滑移板和外侧滑移板,所述内侧滑移板包括曲线段区域一,所述外侧滑移板包括曲线段区域二。
11.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沿,其中所述导向沿的内侧与机动机动车的前车轮或后车轮的外侧接触以产生横向移动力。
12.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滚轮,其中所述滚轮与机动机动车的前车轮或后车轮的外侧接触以产生横向移动力。
13.优选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滚柱,其中所述滚柱与机动机动车的前车轮或后车轮的外侧接触以产生横向移动力。
14.优选地,所述机动车转弯导向滑移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侧滑移板或/和外侧滑移板上且具有沟槽或者凸起的防滑部件。
15.优选地,所述导向沿的截面为圆形、梯形、三角形、矩形或者包含曲线的不规则形状。
16.优选地,所述内侧滑移板还包括直线段区域一,其中所述直线段区域一与所述曲线段区域一一体形成或者分体平滑连接;或者,所述外侧滑移板还包括直线段区域二,所述直线段区域二与所述曲线段区域二一体形成或者分体平滑连接。
17.优选地,所述防滑部件包括防滑槽,其截面为梯形或矩形。
18.优选地,所述防滑部件为突起或凹陷结构。
19.优选地,导向沿两端为倒角结构。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转弯防剐蹭、停车入位导引、狭窄路面场所转弯导向的辅助装置,提高了机动车运行的安全性,降低了驾驶难度和操作技术要求。应用场景:停车场、仓库、收费站、停车位、洗车房、修理车间以及其他受限空间内机动车行驶道路。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向滑移板三维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轮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滚柱图;
26.图6为左转内侧碰撞图;
27.图7为左转内侧导向后避让图;
28.图8为左转前侧碰撞图;
29.图9为左转前侧导向后避让图;
30.图10为导向滑移板两端倒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如图1

5所示的一种机动车转弯导向滑移装置,其包括:安装在路面上、且与机动机动车轮距相适应的一对滑移板2;设置在路面上或者所述滑移板上且能够对机动车产生横向移动力的导向结构1;其中,所述一对滑移板包括内侧滑移板和外侧滑移板,所述内侧滑移板包括曲线段区域一,所述外侧滑移板包括曲线段区域二。也就是说,根据应用场合需求,如停车场、仓库、收费站、停车位、洗车房、修理车间,将滑移板沿路面设置,导向结构可以设置在滑移板上,优选一体形成,当然也可以单独设置在地面上,滑移板设置在导向结构之间。滑移板与地面可以采用目前已知的手段,如紧固连接或者粘结从而固定在地面上。
33.根据应用场合需要,一对滑移板不仅包括上述曲线段区域,还具有直线段区域或者仅包括直线段。作为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优选弧形和直线组合,即所述内侧滑移板还包括直线段区域一,其中所述直线段区域一与所述曲线段区域一一体形成或者分体平滑连接;或者,所述外侧滑移板还包括直线段区域二,所述直线段区域二与所述曲线段区域二一体形成或者分体平滑连接。
34.其中,导向结构包括设置所述内侧滑移板或/和外侧滑移板的导向沿,其中所述导向沿的内侧与机动机动车的前车轮或后车轮的外侧接触以产生横向移动力。作为一种替换,导向结构可以为设置在滑移板的滚轮6或者滚柱7,其沿机动机动车行进方向布置,即沿纵向布置。导向沿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梯形、三角形、矩形或者包含曲线的不规则形状。
35.为了使机动车产生横向滑移的同时能够有足够的行驶驱动摩擦力,在滑移板上设置有横向的沟槽或突起的防滑结构3,用以增大纵向摩擦力,操作简便,易于实施。防滑部件包括防滑槽,其截面为梯形或矩形,为突起或凹陷结构。
36.下面对机动车导向滑移装置做详细说明书,其中以导向沿和滑移板实施例为主要描述对象,其它技术方案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37.如图1

5所示,机动车导向滑移装置包括导向沿1和滑移板2两个主要结构,当机动车的轮胎4靠近并挤压位于地面的凸起的导向沿1时,因挤压导向沿1的内肩5会对轮胎4施加一个反向作用力,如果车轮的行驶朝向预期轨迹和导向沿1存在一定的交叉角度时,导向沿1对车轮4施加的反作用力会逐步加大,直至推动车轮4产生横向的滑移。为了进一步减小摩擦力,确保这个滑移能够顺利发生,在同轴的另外一侧车轮下也设有滑移板2,从而,机动车沿着导向板的走向产生了横向的滑移,避开了障碍物。
38.后轮导向滑移:如图6所示,当机动车进入转弯状态,转向轮8(此处为前轮)和从动轮9(此处为后轮)轨迹半径之间的区域内轮差范围10内存在障碍物11,机动车行驶中会在碰撞点12造成刮蹭碰撞事故。为避免上述碰撞,如图7所示,在地面左侧安装本发明所述导向滑移板以后,当机动车从动轮9(后轮)靠近并挤压导向沿1时,导向沿施加的推力促使机动车从动轮9(后轮)在滑移板2上横向滑移,从动轮不会越过导向沿,从而实际前后轮轨迹差扫过的区域13避开了障碍物11,不会发生碰撞,而安全通过。
39.前轮导向滑移:如图8所示,当机动车进入转弯状态,机动车右前角包络线14与前方障碍物11相交,机动车向前行驶会在碰撞点12发生刮蹭碰撞事故。为避免上述碰撞,如图9所示,在地面右侧安装本发明所述导向滑移板以后,当机动车前轮8靠近并挤压导向沿1时,导向沿施加的推力促使机动车前轮在滑移板2上横向滑移,从而机动车实际右前角扫过的包络线15避开了障碍物11,机动车安全通过。
40.如图10所示,为了避免导向1沿两端尖角对轮胎产生伤害,在导向沿两端设置有倒角16。
41.按照结构,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可以分为导向沿1和滑移板2两个核心部件,导向沿1起约束限制作用,工作时提供机动车产生横向移动的推力,推力作用于车轮;滑移板2起减小横向滑移摩擦力的作用。导向沿1和滑移板2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求,相互配合、组合使用。
42.此外,上述技术方案仅是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如外形结构,可以采用弧形、直线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导向沿、滑移板和防滑槽的结构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采取组装形式实现;导向沿的结构可以是突起状约束物,也可以沿纵密排的滚轮或滚柱;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陶瓷、混凝土、石材、纤维复合材料等。
43.尽管上文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专利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