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园林景观的角落修边清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9681发布日期:2021-06-29 23:4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园林景观的角落修边清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泥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园林景观的角落修边清泥机。



背景技术:

园林景观不同的功能区域,其景观设置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但是要保证大方向、大原则,要不然的会,容易使设计成为一个大杂烩,而毫无立意、主题。其次,再考虑不同功能分区的景观设施、景观小品等元素。最后,是按照大原则的前提下,整体就整个学校的绿化苗木进行规划设计。校园园林建设是指采用绿化、美化建设,实现多层次多结构的环境建设,校园是教学和生活的共存之处,既是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场所,是育人成才的基地,校园因人群集中,校园园林景观内行人流动性较大,道路的路面以及两侧因雨、雪水与泥土混合形成淤泥层,淤泥层是园林道路上清洁过程的顽疾,黏糊导致清洗难度大,大型机械因景观空间的限定导致使用率不高。道路上的淤泥层不但影响行人观赏园林景观,还会影响行人行走的安全性,需要稳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园林景观的角落修边清泥机。

一种用于园林景观的角落修边清泥机,包括外壳、清理总成、把手、多个第一喷淋头和多个移动轮;

所述外壳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顶板水平设置,两个侧板分别竖直设置在顶板的两端;

所述清理总成包括底板、转轴、前铲板、后刷头、两个连接盘、两个上连接杆、四个横杆、两个立柱和四个连接条,所述底板为矩形板体,底板设置在外壳的底部,底板的前端设置有前铲板,底板的后端设置有后刷头,底板的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一个立柱,每个立柱的下端与底板的侧部相铰接,每个立柱的上端设置在其靠近的侧板内壁上,两个立柱之间铰接有转轴,两个连接盘均固定套装在转轴上,每个连接盘配合设置有一个上连接杆,每个上连接杆的下端穿过顶板与连接盘固定连接,两个上连接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把手,每个立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条,每个连接条的下端铰接在底板的端角处,每个连接条的上端对应设置有一个横杆,每个横杆的一端与其对应连接条相铰接,每个横杆的另一端与其靠近的立柱固定连接;

所述多个第一喷淋头布置在外壳的顶部内壁上,多个第一喷淋头均朝向地面设置;多个移动轮分别布置在两个侧板的外壁上。

作为优选方案:前铲板包括铲板和两个挡板,铲板的一端为铲泥土端,铲板的另一端为连接端,铲板的铲泥土端至铲板连接端的厚度依次递减,两个挡板竖直并列设置在铲板的两侧,铲板铲泥土端的顶面上加工有凹槽,凹槽的槽底宽度小于凹槽的槽口宽度。

作为优选方案:底板为变厚度板体,底板包括前板体和后板体,前板体和后板体固定连接制为一体,前板体的上端面和后板体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后板体的厚度小于前板体厚度,后刷头设置在后板体的底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后板体的厚度为前板体厚度的三分之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刷头包括托板、多根第一刷毛和多根第二刷毛,多根第一刷毛和多根第二刷毛均设置在托板上,多根第一刷毛竖直布置在托板的前端,多根第一刷毛靠近立柱设置,多根第一刷毛的高度相等,多根第一刷毛的下端形成有直刷面,多根第二刷毛竖直布置在托板的后端,多根第二刷毛的下端形成有斜刷面,多根第二刷毛的高度从靠近直刷面的一端至远离直刷面的另一端依次递减。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后刷头配合设置有后刮板,后刮板竖直设置在后刷头的后方,后刮板的上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后刮板的下端由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组成,第一倾斜面与后刮板的板面之间形成有倾斜角,第二倾斜面与斜刷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作为优选方案: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30度~90度。

作为优选方案:外壳的前端竖直设置有竖板,竖板上配合设置有多个第二喷淋头,多个第二喷淋头均倾斜设置在竖板上,每个第二喷淋头的喷水端朝向地面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顶板沿其厚度方向分别加工有两个长孔,两个长孔之间并列设置,长孔与上连接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上连接杆的下端穿过其对应的长孔与连接盘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把手为匚字形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一、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小型的清泥机,整体结构占地小,适用于景观路面角落或狭窄处的路面清理工作。通过外壳、清理总成、把手、多个第一喷淋头和多个移动轮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专用于园林景观角落处道路的污泥层、尘土层的清理效果,便于实现道路路面上小区域、角落处的清理工作,适用于高温、常温或低温环境下的路面清理工况中。

二、本实用新型中底板、转轴、前铲板、后刷头、两个连接盘、两个上连接杆、四个横杆、两个立柱和四个连接条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前铲后扫或前打湿、后铲、最后清扫的多重路面清理过程,清理方式简单,移动且操作方便。

三、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处理多种形式的路面附着物,当清理的路面附着物为较湿润的污泥层时,直接通过把手的转动控制清理总成中的前铲板铲下污泥层即可,再通过把手的转动控制清理总成中的后刷头对已铲下污泥层的路面进行清扫;当清理的路面附着物为干燥的尘土层时,先通过多个第一喷淋头将清理总成前方的尘土层打湿或浸透,再通过把手的转动控制清理总成中的前铲板铲下已浸湿的尘土层,铲除已浸湿的尘土层的路面后,再通过把手的转动控制清理总成中的后刷头对路面进行清扫,降低对板结土层的园林内路面的清扫难度,对大型机械无法触及的路面角落或狭窄处的路面实现全面清理,有利于提高整个园林路面的清扫质量,降低并减小角落清理的纯人工操作难度和工作量,确保行人游览过程中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清理总成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6为清理总成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7为清理总成的第三使用状态图;

图8为底板和前铲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底板,底板中的前板体部分;

图9为底板和前铲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仅显示部分底板,底板中的前板体部分;

图10为后刷头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顶板;1-2-侧板;2-清理总成;2-1-底板;2-1-1-前板体;2-1-2-后板体;2-2-转轴;2-3-前铲板;2-3-1-铲板;2-3-2-挡板;2-3-3-凹槽;2-4-后刷头;2-4-1-托板;2-4-2-第一刷毛;2-4-3-第二刷毛;2-5-连接盘;2-6-上连接杆;2-7-横杆;2-8-立柱;2-9-连接条;3-第一喷淋头;4-移动轮;5-把手;6-后刮板;7-竖板;8-第二喷淋头;9-推杆;10-长孔;11-接口;12-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包括外壳1、清理总成2、把手5、多个第一喷淋头3和多个移动轮4;

所述外壳1包括顶板1-1和两个侧板1-2,顶板1-1水平设置,两个侧板1-2分别竖直设置在顶板1-1的两端;

所述清理总成2包括底板2-1、转轴2-2、前铲板2-3、后刷头2-4、两个连接盘2-5、两个上连接杆2-6、四个横杆2-7、两个立柱2-8和四个连接条2-9,所述底板2-1为矩形板体,底板2-1设置在外壳1的底部,底板2-1的前端设置有前铲板2-3,底板2-1的后端设置有后刷头2-4,底板2-1的两侧分别竖直设置有一个立柱2-8,每个立柱2-8的下端与底板2-1的侧部相铰接,每个立柱2-8的上端设置在其靠近的侧板1-2内壁上,两个立柱2-8之间铰接有转轴2-2,两个连接盘2-5均固定套装在转轴2-2上,每个连接盘2-5配合设置有一个上连接杆2-6,每个上连接杆2-6的下端穿过顶板1-1与连接盘2-5固定连接,两个上连接杆2-6的上端之间设置有把手5,每个立柱2-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连接条2-9,每个连接条2-9的下端铰接在底板2-1的端角处,每个连接条2-9的上端对应设置有一个横杆2-7,每个横杆2-7的一端与其对应连接条2-9相铰接,每个横杆2-7的另一端与其靠近的立柱2-8固定连接;

所述多个第一喷淋头3布置在外壳1的顶部内壁上,多个第一喷淋头3均朝向地面设置;多个移动轮4分别布置在两个侧板1-2的外壁上。

本实施方式的顶板1-1包括中间板和两个侧沿板,中间板和两个侧沿板固定连接制为一体,中间板为长方形板体,两个侧沿板沿中间板的长度方向分别倾斜设置在中间板的两侧,即顶板1-1沿其宽度方向的纵向截面为两侧向外倾斜的匚字形。

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上设置有推杆9,推杆9为推动整个清泥机提供施力把持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上设置有接口11,用于通过水管与水箱车连通,为多个第一喷淋头3提供喷淋用水。

本实施方式的底板2-1通过立柱2-8与外壳1的内壁相连接,立柱2-8的外侧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内壁上,立柱2-8的内端部通过轴承与转轴2-2相铰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如图8和图9所示,前铲板2-3包括铲板2-3-1和两个挡板2-3-2,铲板2-3-1的一端为铲泥土端,铲板2-3-1的另一端为连接端,铲板2-3-1的铲泥土端至铲板2-3-1连接端的厚度依次递减,两个挡板2-3-2竖直并列设置在铲板2-3-1的两侧,铲板2-3-1铲泥土端的顶面上加工有凹槽2-3-3,凹槽2-3-3的槽底宽度小于凹槽2-3-3的槽口宽度。

本实施方式中铲板2-3-1的结构形状能够适用于不同厚度的淤泥层,通过两个挡板2-3-2和凹槽2-3-3相配合能够有效控制铲下泥土层或淤泥层的流动位置,确保定向收纳泥土量或淤泥量,避免泥土量或淤泥量被前铲板2-3铲下后散落量大。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底板2-1为变厚度板体,底板2-1包括前板体2-1-1和后板体2-1-2,前板体2-1-1和后板体2-1-2固定连接制为一体,前板体2-1-1的上端面和后板体2-1-2的上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后板体2-1-2的厚度小于前板体2-1-1厚度,后刷头2-4设置在后板体2-1-2的底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三的进一步限定,后板体2-1-2的厚度为前板体2-1-1厚度的三分之一。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后刷头2-4包括托板2-4-1、多根第一刷毛2-4-2和多根第二刷毛2-4-3,多根第一刷毛2-4-2和多根第二刷毛2-4-3均设置在托板2-4-1上,多根第一刷毛2-4-2竖直布置在托板2-4-1的前端,多根第一刷毛2-4-2靠近立柱2-8设置,多根第一刷毛2-4-2的高度相等,多根第一刷毛2-4-2的下端形成有直刷面,多根第二刷毛2-4-3竖直布置在托板2-4-1的后端,多根第二刷毛2-4-3的下端形成有斜刷面,多根第二刷毛2-4-3的高度从靠近直刷面的一端至远离直刷面的另一端依次递减。

进一步的,所述后刷头2-4配合设置有后刮板6,后刮板6竖直设置在后刷头2-4的后方,后刮板6的上端与底板2-1固定连接,后刮板6的下端由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组成,第一倾斜面与后刮板6的板面之间形成有倾斜角,第二倾斜面与斜刷面处于同一平面上。后刮板6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清扫路面后的辅助清理,有利于提高路面清理效果。

进一步的,后刮板6为硬质板,其可拆卸连接在底板2-1上,易磨损件,便于更换。

进一步的,后刷头2-4的结构和外形能够实现后刷头2-4处于多种角度下的稳定清理效果,当底板2-1处于水平状态时,后刷头2-4与地面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后刷头2-4未处于清扫状态,当底板2-1前端的前铲板2-3接触地面时,后刷头2-4与地面之间存在第二间隙,第二间隙的宽度大于第一间隙,后刷头2-4未处于清扫状态,当底板2-1前端的前铲板2-3处于最高位置时,后刷头2-4的多根第二刷毛2-4-3与地面接触,实现后端清扫效果,多根第一刷毛2-4-2与地面之间形成有倾斜角,对多根第二刷毛2-4-3的清理地面产生的地面附着物提供预存位置。

进一步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30度~90度。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后刷头2-4配合设置有驱动电机12,用于为后刷头2-4提供旋转动力,后刷头2-4的顶面上设置有配合驱动电机12的连接轴,驱动电机12设置在底板2-1上,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与后刷头2-4的顶面的连接轴相连接。

进一步的,底板2-1还配合设置有升降装置,用于调节后刷头2-4处于水平状态时的升降高度,便于实现底板2-1处于水平状态时,升降装置控制底板2-1下落,多根第一刷毛2-4-2也能够与地面相接触实现清扫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六的进一步限定,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后刷头2-4还具有另一种结构形式,后刷头2-4的另一种结构形式为多根第一刷毛2-4-2的长度长于多根第二刷毛2-4-3,第一刷毛2-4-2长度和托板2-4-1与地面之间的第一间隙相配合。

进一步的,后刷头2-4的结构和外形能够实现后刷头2-4处于多种角度下的稳定清理效果,当底板2-1处于水平状态时,后刷头2-4中多个第一刷毛2-4-2与地面相接触,后刷头2-4处于清扫状态;当底板2-1前端的前铲板2-3接触地面时,后刷头2-4的多个第一刷毛2-4-2与地面相接触,后刷头2-4处于清扫状态;当底板2-1前端的前铲板2-3处于最高位置时,后刷头2-4的多个第一刷毛2-4-4和多根第二刷毛2-4-3均与地面接触,实现清扫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的进一步限定,外壳1的前端竖直设置有竖板7,竖板7上配合设置有多个第二喷淋头8,多个第二喷淋头8均倾斜设置在竖板7上,每个第二喷淋头8的喷水端朝向地面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喷淋头3和多个第二喷淋头8中每个喷淋头对应设置有输水管,输水管通过水泵与水源连通,水源为移动水车或其他配合形式的载水设备,用于远距离为多个第一喷淋头3和多个第二喷淋头8提供喷淋用水。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的进一步限定,顶板1-1沿其厚度方向分别加工有两个长孔10,两个长孔10之间并列设置,长孔10与上连接杆2-6一一对应设置,每个上连接杆2-6的下端穿过其对应的长孔10与连接盘2-5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长孔10的长度决定把手5的摆动幅度。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九的进一步限定,把手5为匚字形把手。匚字形把手有利于抓取。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的进一步限定,立柱2-8的内端部通过轴承与转轴2-2相铰接,侧板1-2的内壁上加工有第一安装孔,立柱2-8朝向安装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凸起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内,立柱2-8的内端加工有配合轴承的第二安装孔,轴承为阻尼轴承,配合转轴2-2实现其处于任一摆动角度上,便于转轴2-2配合把手5实现底板2-1三个状态转变,底板2-1三个状态转变分别为前倾式状态、水平状态和后倾式状态,前倾式状态即为底板2-1前端的前铲板2-3与接触地面。水平状态为底板2-1处于水平状态,此时,上连接杆2-6和横杆2-7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后倾式状态为底板2-1前端的前铲板2-3处于最高位置时,后刷头2-4的多根第二刷毛2-4-3与地面接触,实现后端清扫状态。

工作过程:

外壳1通过多个移动轮4的带动清理总成2移动,当到达待清理淤泥位置时,工作人员手握把手5向前推动,把手5移动带动上连接杆2-6向前摆动,上连接杆2-6通过连接盘2-5向前转动,连接盘2-5向前转动,通过转轴2-2、横杆2-7和连接条2-9带动底板2-1转动,前铲板2-3贴地铲泥土层或淤泥层。当泥土层干燥板结难以铲动时,通过接口11连接水源,供给多个第一喷淋头3和多个第二喷淋头8进行供水,对泥土层进行喷淋湿化,便于铲除收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