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新旧桥面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78973发布日期:2021-06-29 23:4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横向新旧桥面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横向新旧桥面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桥面是架设在桥梁上为车辆穿行或供行人行走的地面。

目前,交通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桥梁通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通行方式,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拥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较窄的桥面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出行,较窄的桥面经常造成长时间拥堵,对人们的出行造成很多不便。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较窄桥面对人们的出行造成较多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本申请提供一种横向新旧桥面搭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横向新旧桥面搭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横向新旧桥面搭接结构,包括旧桥面、设置在旧桥面一侧的新桥面、固设在新桥面靠近旧桥面的一侧的连接块;

所述旧桥面上开设有与连接块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块插接在连接槽内,所述连接块和旧桥面之间设置有用于使两者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旧桥面和新桥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加强两者连接的支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进行旧桥面和新桥面的搭接时,首先将旧桥面靠近新桥面的一侧开设连接槽,接着将固设在新桥面上的连接块插接在连接槽内,并将连接块和旧桥面通过连接组件将两者连接,随后通过支撑组件加强两者的连接即可;桥面搭接结构可将较窄的旧桥面与新桥面进行搭接,从而将较窄的旧桥面拓宽,且无需将较窄的旧路面进行拆除,极大的降低了对建筑材料的消耗,节省了建筑资源,同时拓宽后的桥面更大程度上的缓解了交通拥堵,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开设在连接块上的上浇筑腔室、多个开设在旧桥面上的下浇筑腔室、多个设置在连接块上用于对上浇筑腔室和下浇筑腔室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浇筑通道,多个上浇筑腔室和多个下浇筑腔室一一对应,每个所述上浇筑腔室和对应的下浇筑腔室之间均设置有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连接组件将连接块和旧桥面连接时,首先将钢筋固定在下浇筑腔室内,接着将上浇筑腔室放置在对应的上浇筑腔室上,随后通过浇筑通道向上浇筑腔室和下浇筑腔室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即可。

可选的,所述浇筑通道包括开设在连接块上的主通道、分别开设在主通道和靠近主通道的两个相邻上浇筑腔室之间的分支通道,所述主通道、分支通道、上浇筑腔室三者之间均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浇筑通道向上浇筑腔室和下浇筑腔室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首先向主通道内浇筑混凝土,主通道内的混凝土分别沿两个分支通道流至上浇筑腔室内,从而对上浇筑腔室和下浇筑腔室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除去连接块两端的上浇筑腔室,其余每个上浇筑腔室均由两个分支通道对其进行浇筑,若与上浇筑腔室连通的其中一个分支通道阻塞,还有另一个分支通道可对上浇筑腔室进行浇筑,减少了混凝土浇筑不均的现象,提高了连接组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钢筋位于下浇筑腔室内的一端固设有定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板将钢筋呈竖直状态插接在下浇筑腔室内,从而便于上浇筑腔室和下浇筑腔室之间的定位,方便施工人员将钢筋插接在上浇筑腔室内。

可选的,所述连接块和旧桥面之间开设有调节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缝便于施工人员调节上浇筑腔室和下浇筑腔室之间的相对位置,方便上浇筑腔室和下浇筑腔室之间的定位,待上浇筑腔室扣接在对应的下浇筑腔室上后,通过浇筑混凝土将调节缝填充即可,且浇筑混凝土后的调节缝增大了旧桥面和新桥面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设置在旧桥面和新桥面之间的加强板、多个设置在加强板上用于固定加强板的连接件,所述加强板与旧桥面和新桥面均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通过支撑组件加强旧桥面和新桥面的连接时,首先将加强板分别抵接在旧桥面和新桥面上,接着通过连接件将加强板分别固定在旧桥面和新桥面上即可。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连接施工简单、便于安装、耐疲劳、制造成本低、连接强度高。

可选的,所述连接块和新桥面一体成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设置连接牢固、强度高、使用稳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桥面搭接结构可将较窄的旧桥面与新桥面进行搭接,从而将较窄的旧桥面拓宽,且无需将较窄的旧路面进行拆除,极大的降低了对建筑材料的消耗,节省了建筑资源,同时拓宽后的桥面更大程度上的缓解了交通拥堵,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2.除去连接块两端的上浇筑腔室,其余每个上浇筑腔室均由两个分支通道对其进行浇筑,若与上浇筑腔室连通的其中一个分支通道阻塞,还有另一个分支通道可对上浇筑腔室进行浇筑,减少了混凝土浇筑不均的现象,提高了连接组件的稳定性;

3.支撑组件加强了旧桥面和新桥面的连接,使两者连接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搭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连接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表示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旧桥面;11、连接槽;12、调节缝;2、新桥面;3、连接块;4、连接组件;41、上浇筑腔室;42、下浇筑腔室;43、钢筋;44、定位板;45、浇筑通道;451、主通道;452、分支通道;5、支撑组件;51、加强板;5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横向新旧桥面搭接结构。参照图1,搭接结构包括旧桥面1,旧桥面1一侧设置有新桥面2;新桥面2靠近旧桥面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3,连接块3呈长方体设置,连接块3与新桥面2一体成型设置,旧桥面1靠近新桥面2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块3相适配的连接槽11,连接块3插接在连接槽11内;连接块3和旧桥面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用于将连接块3和旧桥面1进行连接,旧桥面1和新桥面2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用于加强旧桥面1和新桥面2之间的连接。

施工人员进行旧桥面1和新桥面2的搭接时,首先将旧桥面1靠近新桥面2的一侧开设连接槽11,接着将连接块3插接在连接槽11内,并通过连接组件4将连接块3和旧桥面1进行连接,随后通过支撑组件5对旧桥面1和新桥面2进行加固处理,即可将较窄的旧桥面1拓宽。

参照图1和图2,连接组件4包括多个开设在连接块3上的上浇筑腔室41,上浇筑腔室41呈圆柱体设置,多个上浇筑腔室41分别沿连接块3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旧桥面1上开设有多个下浇筑腔室42,下浇筑腔室42也呈圆柱体设置,多个下浇筑腔室42分别沿连接块3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多个上浇筑腔室41和多个下浇筑腔室42一一对应;每个上浇筑腔室41和对应的下浇筑腔室42之间均设置有钢筋43,钢筋43与连接块3垂直,钢筋43位于下浇筑腔室42内的一端固设有定位板44,定位板44呈圆形板设置,定位板44抵接在下浇筑腔室42的底壁上,定位板44用于将钢筋43呈竖直状态插接在下浇筑腔室42内,从而便于上浇筑腔室41和下浇筑腔室42之间的定位;连接块3和旧桥面1之间开设有调节缝12,调节缝12用于方便施工人员调节上浇筑腔室41和下浇筑腔室42之间的相对位置。

参照图1和图2,连接块3上开设有多个浇筑通道45,浇筑通道45用于对上浇筑腔室41和下浇筑腔室42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填充,浇筑通道45包括开设在连接块3上的主通道451,主通道451与连接块3垂直设置,主通道451和靠近主通道451的两个相邻上浇筑腔室41之间分别开设有分支通道452,分支通道452倾斜设置,主通道451、分支通道452和上浇筑腔室41三者之间均连通。

施工人员通过连接组件4将连接块3和旧桥面1连接时,首先将多个定位板44分别插接在下浇筑腔室42内,使每个钢筋43均呈竖直状态,接着施工人员通过调节缝12调节上浇筑腔室41和下浇筑腔室42之间的相对位置,待每个上浇筑腔室41分别扣接在对应的下浇筑腔室42上后,向主通道451内浇筑混凝土,主通道451内的混凝土分别沿两个分支通道452流至上浇筑腔室41内,对上浇筑腔室41和下浇筑腔室42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完毕后,在向调节缝12内浇筑混凝土进行填充即可。

参照图3,支撑组件5包括多个设置在旧桥面1和新桥面2之间的加强板51,加强板51呈长方形板设置,多个加强板51沿连接块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加强板51分别与旧桥面1和新桥面2抵接;加强板51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件,连接件用于固定加强板51,连接件设置为螺栓52,多个螺栓52沿加强板5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排列。

施工人员通过支撑组件5加强旧桥面1和新桥面2的连接时,首先将加强板51分别抵接在旧桥面1和新桥面2上,接着通过螺栓52将加强板51分别与新桥面2和旧桥面1进行螺栓52连接,随后将多个加强板51重复上述过程将旧桥面1和新桥面2进行加固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横向新旧桥面搭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施工人员进行旧桥面1和新桥面2的搭接时,首先将旧桥面1靠近新桥面2的一侧开设连接槽11,并在连接槽11的底部向下开设多个下浇筑腔室42,将带有定位板44的钢筋43插接在下浇筑腔室42内,接着将连接块3上的上浇筑腔室41分别扣接在下浇筑腔室42上即可,随后向主通道451内浇筑混凝土,将上浇筑腔室41和下浇筑腔室42进行混凝土的填充,接着将加强板51通过螺栓52连接在旧桥面1和新桥面2的底部,最后将调节缝12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填充即可;桥面搭接结构可将较窄的旧桥面1与新桥面2进行搭接,从而将较窄的旧桥面1拓宽,且无需将较窄的旧路面进行拆除,极大的降低了对建筑材料的消耗,节省了建筑资源,同时拓宽后的桥面更大程度上的缓解了交通拥堵,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