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48470发布日期:2021-07-13 15:3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整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整平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涉及到路面施工,路面施工时会用到整平机,整平机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提浆、抹平、抹光。广泛应用于高标准厂房、仓库、停车场、广场、公路、框架式楼房等建筑的混凝土地坪的施工。主要用于环氧地坪,耐磨地坪施工。

但现有整平机在转移时,需要至少两个人员搬动整平机上的防护罩对其进行转移,整平机转移时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整平装置,包括所述托架中部设置有横撑,所述横撑卡接在锁扣和控制手杆之间,对整平机进行转移时,转动锁扣可将托架松开;所述控制手杆下方在防护罩右侧设置固定座,所述托架右端设置有折叠架,所述折叠架顶部转轴连接在固定座上,所述托架中部设置有横撑,所述横撑卡接在锁扣和控制手杆之间,将整平机的控制手杆抬起,托架打开状态下,因重力作用托架翻转到整平盘的下方,所述固定座右侧设置有限位板,当托架向下打开后,所述托架和整平盘底部平行,当控制手杆放下时可通过托架将整平机支撑起来,通过托架上的行走轮对整平机进行转移,整平机转移过程省时省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整平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整平机上的折叠式转移装置;整平机中部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上方设置有发动机,下方设置有整平盘,防护罩一侧设置有控制手杆;所述折叠式转移装置设置在防护罩一侧;所述折叠式转移装置包括托架和锁扣;所述托架和锁扣设置在控制手杆一侧。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手杆下方在防护罩右侧设置固定座;所述托架右端设置有折叠架;所述折叠架顶部转轴连接在固定座上。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折叠架和托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座右侧设置有限位板;当托架向下打开后,所述托架和整平盘底部平行,所述限位板右侧面和折叠架左侧面接触。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托架中部设置有横撑;所述控制手杆中部下方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转轴连接有锁扣;当托架向上折叠到与控制手杆平齐时,所述锁扣设置在横撑右侧,所述横撑卡接在锁扣和控制手杆之间。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托架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组行走轮,在托架打开状态下,整平机的重心位于两组行走轮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托架中部设置有横撑,所述横撑卡接在锁扣和控制手杆之间,对整平机进行转移时,转动锁扣可将托架松开;同理托架折叠关闭时,通过锁扣可将托架固定在控制手杆上。

2、所述控制手杆下方在防护罩右侧设置固定座,所述托架右端设置有折叠架,所述折叠架顶部转轴连接在固定座上,所述托架中部设置有横撑,所述横撑卡接在锁扣和控制手杆之间,将整平机的控制手杆抬起,托架打开状态下,因重力作用托架翻转到整平盘的下方。

3、所述固定座右侧设置有限位板,当托架向下打开后,所述托架和整平盘底部平行,当控制手杆放下时可通过托架将整平机支撑起来,通过托架上的行走轮对整平机进行转移,整平机转移过程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整平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整平装置的锁扣安装部位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整平装置的托架打开过程示意图。

图4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整平装置的托架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中:1、整平机;101、防护罩;102、发动机;103、整平盘;104、控制手杆;105、固定座;106、限位板;107、固定轴;2、折叠式转移装置;201、托架;202、锁扣;203、折叠架;204、横撑;205、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4所示,一种建筑工程用整平装置,包括整平机1,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整平机1上的折叠式转移装置2;整平机1中部设置有防护罩101,防护罩101上方设置有发动机102,下方设置有整平盘103,防护罩101一侧设置有控制手杆104;所述折叠式转移装置2设置在防护罩101一侧;所述折叠式转移装置2包括托架201和锁扣202;所述托架201和锁扣202设置在控制手杆104一侧。

优选的,所述控制手杆104下方在防护罩101右侧设置固定座105;所述托架201右端设置有折叠架203;所述折叠架203顶部转轴连接在固定座105上。

优选的,所述折叠架203和托架20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105右侧设置有限位板106;当托架201向下打开后,所述托架201和整平盘103底部平行,所述限位板106右侧面和折叠架203左侧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托架201中部设置有横撑204;所述控制手杆104中部下方设置有固定轴107;所述固定轴107上转轴连接有锁扣202;当托架201向上折叠到与控制手杆104平齐时,所述锁扣202设置在横撑204右侧,所述横撑204卡接在锁扣202和控制手杆104之间。

优选的,所述托架201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组行走轮205,在托架201打开状态下,整平机1的重心位于两组行走轮205之间。

使用时,步骤一,结合图1-4所示,对整平机1进行转移时,转动控制手感下方的锁扣202,因所述托架201中部设置有横撑204,所述横撑204卡接在锁扣202和控制手杆104之间,所以当向上转动锁扣202时可将横撑204松开,托架201得以松开;因所述控制手杆104下方在防护罩101右侧设置固定座105,所述托架201右端设置有折叠架203,所述折叠架203顶部转轴连接在固定座105上,所以当托架201上的折叠架203松开后,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托架201上的折叠架203绕防护罩101上的固定座105顺时针转动。

在托架201松开状态下,通过控制手杆104向上抬动整平机1的一侧,从而使得托架201转动到整平盘103的下方;然后将控制手杆104放下,从而可将托架201压在整平盘103的下方。

因所述固定座105右侧设置有限位板106;当托架201向下打开后,所述托架201和整平盘103底部平行,所述限位板106右侧面和折叠架203左侧面接触,所以当控制手杆104完全放下时,折叠架203的左侧正好卡在限位板106右侧,并且此时托架201和整平盘103底部平行,从而可通过托架201将整个整平机1支撑起来。

所述托架201左右两侧设置有两组行走轮205,通过行走轮205可将整平机1转移到指定位置,整平机1转移过程只需一人即可完成,并且推动整平机1转移时无需向下压紧控制手杆104,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在托架201打开状态下,整平机1的重心位于两组行走轮205之间,可防止整平机1在托架201上侧偏,保证整平机1平稳坐落在托架201上。

步骤二,结合图1-4所示,整平机1转移完毕后,同理向上抬动控制手杆104,将整平机1的一侧抬起,在整平机1一侧抬起状态下,逆时针转动托架201,将托架201从整平盘103底部移出,然后将整平机1一侧放下,继续逆时针转动托架201,当托架201向上折叠到与控制手杆104平齐时,所述锁扣202设置在横撑204右侧,所述横撑204卡接在锁扣202和控制手杆104之间,转动锁扣202将折叠架203上的横撑204固定锁紧,托架201得以折叠固定。

综上所述,松开锁扣202,抬起控制手杆104,托架201自动转动到整平盘103下方,放下控制手杆104,整平机1平行压在托架201上,可通过行走轮205可将整平机1进行转移;抬起控制手杆104,将托架201从整平盘103下方移出,然后放下控制手杆104,继续转动托架201,通过锁扣202将托架201折叠固定在控制手杆104上,整平机1可正常工作;整平机1使用转移过程省时省力。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