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3939发布日期:2022-01-05 12:0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警线形诱导标志。


背景技术:

2.在道路作业区,通常会在作业区的前端放置诱导标志,通过诱导标志反光和发光,为驾驶人员提供安全导行,当有车辆撞击标志闯入作业区时,为作业区人员提供足够反应时间和避险时间。
3.现有的诱导标志由于板面安装于支架的一侧导致板面与驾驶人员视线之间存在一倾斜角,使得在阳光直射的情况造成了反光,导致驾驶人员无法看清诱导标志上的诱导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报警线形诱导标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面安装于支架的一侧导致板面与驾驶人员视线之间存在一倾斜角,使得在阳光直射的情况造成了反光,导致驾驶人员无法看清诱导标志上的诱导信息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报警线形诱导标志,其包括:
6.支架组件,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顶部与第二支架顶部通过可自由旋转的横梁连接;
7.诱导标体,其包括悬挂于横梁上的诱导标体本体、诱导板面和若干发光模组,诱导板面贴合于诱导标体本体的正面上,诱导板面设有诱导标识,若干发光模组均匀排布于诱导标识处;
8.发光报警组件,其包括振动感应器件、发光器件和报警器件,振动感应器件装设于诱导标体本体内,发光器件与报警器件均装设于诱导标体本体的顶部,振动感应器件分别与发光器件、报警器件电性连接;当诱导标体本体的振动幅度超过预设阈值时,振动感应器件产生碰撞信号并同时传输至发光器件、报警器件,发光器件与报警器件根据碰撞信号进行发光和报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杆的顶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
10.第二支架包括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顶端与第四支撑杆的顶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通过横梁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诱导标体本体的背面上还设有用于提供施工现场施工信息的二维码粘贴区。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诱导标体本体的顶面上还设有太阳能板和蓄电池,诱导标体本体的内部设有电路板且电路板分别与太阳能板、蓄电池电性连接,太阳能板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电路板还用于当蓄电池处于非充满状态时,控制充电电路处于接通状态,以通过电能为蓄电池充电。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诱导标体本体的背面还设有光强度感应器,光强度感应器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光强度感应器用于获取光强度信息,电路板还用于当光强度信息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若干发光模组发出光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诱导板面和诱导标体本体的外表面均匀贴有用于反射外部光线的反光膜。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诱导标体本体的每一个角设有一个用于缓冲撞击的橡胶套。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的诱导标体本体悬挂于横梁上,由于横梁能够旋转,使得板面可通过旋转缓冲撞击力,同时缓解风载冲击力,增加抗风性能;当报警线形诱导标志受到撞击时,振动感应器件会产生碰撞信号,并通过发光器件和报警器件发出警告,为驾驶人员提供安全导行,当有车辆撞击标志闯入作业区时,为作业区人员提供足够反应时间和避险时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图1展示了本实用新型报警线形诱导标志,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报警线形诱导标志包括支架组件1和诱导标体2。
24.其中,参见图2,支架组件1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第一支架 11的顶部与第二支架12顶部通过可自由旋转的横梁连接;诱导标体2包括悬挂于横梁上的诱导标体本体21、诱导板面22和若干发光模组23,诱导板面22 贴合于诱导标体本体21的正面上,诱导板面22设有诱导标识,若干发光模组 23均匀排布于诱导标识处。
25.具体地,横梁包括旋转轴和空心的旋转杆,旋转轴的一端与第一支架11 的顶端固定连接,旋转轴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12的顶端固定连接;旋转杆套设于旋转轴的外侧并在旋转轴上旋转。
26.进一步地,诱导标识主要包括左侧通行、右侧通行、两侧通行等。
27.进一步地,诱导标识上包括若干深色区域和若干浅色区域交替设置,若干发光模组22均需设置于若干深色区域内。
28.优选地,诱导标体本体2的规格为1.2mx0.6mx0.05m;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展开时的摆放高度为1.25m,且开距为0.85m。
29.进一步地,该开关还用于切换若干发光模组22的发光模式,发光模式主要包括正
面“<<<”型的左侧通行发光模式、反面“>>>”型的右侧通行发光模式。
30.进一步地,诱导板面21和诱导标体本体2的外表面均匀贴有用于反射外部光线的反光膜。
31.进一步地,诱导标体本体2的每一个角设有一个用于缓冲撞击的橡胶套。
32.本实施例通过将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的诱导标体本体悬挂于横梁上,由于横梁能够旋转,使得板面可通过旋转缓冲撞击力,同时缓解风载冲击力,增加抗风性能;当报警线形诱导标志受到撞击时,振动感应器件会产生碰撞信号,并通过发光器件和报警器件发出警告,为驾驶人员提供安全导行,当有车辆撞击标志闯入作业区时,为作业区人员提供足够反应时间和避险时间。
33.为了加强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12的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包括第一支撑杆111和第二支撑杆112,第一支撑杆111的顶端与第二支撑杆112的顶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
34.具体地,第一支撑杆111的中部与第二支撑杆112的中部通过第一伸缩杆连接,且第一支撑杆111、第二支撑杆112、第一伸缩杆呈“a”型放置。
35.进一步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一调节杆,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杆111的中部,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12的中部固定连接。
36.第二支架12包括第三支撑杆121和第四支撑杆122,第三支撑杆121的顶端与第四支撑杆122的顶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通过横梁连接。
37.具体地,第三支撑杆121的中部与第四支撑杆122的中部通过第二伸缩杆连接,且第三支撑杆121、第四支撑杆122、第二伸缩杆呈“a”型放置。
38.进一步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固定杆和第二调节杆,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第三支撑杆121的中部,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杆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杆122的中部固定连接。
39.当报警线形诱导标志受到碰撞时,为了及时向附近的施工人员和/或服务器反映碰撞信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诱导标体本体2的内部设有电路板20、振动感应器件24和无线通信器件25,电路板20 分别与振动感应器件24、无线通信器件25电性连接;振动感应器件24用于感应诱导标体本体2的振动变化信息;电路板20用于接收到振动变化信息时,生成碰撞警告信号,并通过无线通信器件25将碰撞警告信号传输至外部接收端。
40.具体地,该振动感应器件24为多根金属棒环绕一根弹簧,当弹簧接收到外部碰撞时产生抖动,当抖动幅度足以触碰到金属棒时,弹簧与金属棒的电路接通,产生碰撞信号。
41.进一步地,从报警线形诱导标志受到碰撞开始,至外部接收端接收到碰撞警告信号,全程总时长不超过0.01秒。
42.进一步地,诱导标体本体2的背面上还设有扬声器件26,扬声器件26与电路板20电性连接;电路板20还用于当接收到振动变化信息时,通过扬声器件26输出碰撞警告信号。
43.优选地,扬声器件26可设置为110分贝及以上的警鸣器。
44.进一步地,诱导标体本体2的背面上还设有用于提供施工现场施工信息的二维码粘贴区。
45.本实施例通过诱导标体本体2内部的振动感应器件24感应报警线形诱导标志是否受到撞击(例如车辆失控等),并在产生撞击时以毫秒级速度发送碰撞警告信号至外部接收端(例如施工人员通信设备等)并同时开启本身的扬声器件26输出该碰撞警告信号,使得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的周围的人员和外部接收端周围的人员能够及时避让后续撞击,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安全性;且报警线形诱导标志上还设有二维码粘贴区,方便施工人员或群众实时查询施工信息。
46.为了保证报警线形诱导标志的工作时长,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 4,在本实施例中,诱导标体本体2的顶面上还设有太阳能板27和蓄电池28,电路板20分别与太阳能板27、蓄电池28电性连接,太阳能板27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电路板20还用于当蓄电池28处于非充满状态时,通过电能为蓄电池28充电。
47.优选地,蓄电池28可设置为锂电池,且当锂电池充电完成后可供报警线形诱导标志连续工作90小时以上。
48.本实施例通过蓄电池28持续给报警线形诱导标志供电,使得报警线形诱导标志在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能够连续工作90小时以上,不需要外接电源或频繁充电,提升了用户体验。
49.为了使报警线形诱导标志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开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诱导标体本体2的背面还设有光强度感应器29,光强度感应器29与电路板20电性连接;光强度感应器29用于获取光强度信息,电路板20还用于当光强度信息低于预设阈值时,控制若干发光模组22发出光线。
50.具体地,当光强度信息高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电路板20不开启发光模组 22。
51.优选地,光强度感应器29可设置为光敏电阻。
52.进一步地,每一个发光模组22包括若干可发出黄色光的led灯珠,且每一个led灯珠的发光强度为7000mcd/cm2至15000mcd/cm2。
53.进一步地,发光模组22的闪烁频率为每分钟30次。
54.本实施例通过光强度感应器29感应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不足时则自动开启发光模组22,不需要人工进行开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55.以上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或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