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翻减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4709发布日期:2021-12-11 12:3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翻减速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后翻减速系统。


背景技术:

2.高速公路是我国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方式,避险车道是高速公路的一个重要设施,是在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刹车失灵)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目前我国避险车道较常见的是上坡+堆砂型车道。
3.堆砂型车道避险车道主要通过堆砂增大摩擦来减缓车速,减速效果最好,避免了许多车毁人亡的惨剧。但车辆失控冲上避险车道时,由于车驾驶室前轮先接触堆砂体,驾驶室前轮碾压一段堆砂体后,车厢后轮才接确堆砂体,因此,造成驾驶室先减速,车厢后减速的现象,在驾驶室开始减速到车厢开始减速这段时间,车厢由于惯性,将不可避免的对驾驶室造成冲击,即使避免车毁人亡,车厢由于惯性对驾驶室的冲击也将造成驾驶室与车厢连接处部件的加速损坏,特别是板式重型货车装载型钢、钢圈等重型货物失控快速冲上避险车道时,车厢中的型钢、钢圈等极有可能冲击驾驶室造成驾驶员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后翻减速系统。
5.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后翻减速系统,设置在弧形槽内,包括翻盖支撑板、挡板、侧挡板、无沙混凝土、覆盖网和翻盖支撑板铰耳,翻盖支撑板通过翻盖支撑板铰耳及弧形槽的铰耳铰接,翻盖支撑板上固定有与其成夹角设置的挡板,翻盖支撑板和挡板两侧之间设置有侧挡板,挡板与侧挡板共同将无沙混凝土固定在翻盖支撑板上,形状为弧形,无沙混凝土的弧形表面设置有覆盖网,所述的翻盖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板限位孔,支撑板限位孔位置与弧形槽的预留弧形限位槽相对应。
6.进一步的,弧形槽下部设置有一排弧形弹簧孔,弧形弹簧孔的端部大于弹簧孔身,弧形弹簧孔通过弧形弹簧卡扣与弧形伸长弹簧的一端固定,弧形伸长弹簧的另一端与翻盖支撑板固定。
7.进一步的,弧形伸长弹簧包括弧形弹簧、一级弧形伸缩杆、二级弧形伸缩杆、三级弧形伸缩杆、弧形弹簧顶帽和弧形弹簧底帽,二级弧形伸缩杆套设在一级弧形伸缩杆上,三级弧形伸缩杆套设在二级弧形伸缩杆,一级弧形伸缩杆、二级弧形伸缩杆和三级弧形伸缩杆外套有弧形弹簧,弧形弹簧两端分别与弧形弹簧顶帽和弧形弹簧底帽连接。
8.进一步的,预留弧形限位槽内安装有弧形限位装置。
9.进一步的,弧形限位装置包括弧形限位条、上限位挡块、第一限位牛腿、其他限位牛腿、上限位挡块及牛腿回缩手动卡扣和弹簧,弧形限位条,弧形限位条端部设置上限位挡块及牛腿回缩手动卡扣,弧形限位条一侧安装有上限位挡块、第一限位牛腿和其他限位牛腿,上限位挡块、第一限位牛腿和其他限位牛腿通过弹簧安装在弧形限位条侧面的槽内,上限位挡块及牛腿回缩手动卡扣与上限位挡块连接,上限位挡块底部设置上限位挡块下卡
块,第一限位牛腿上部设置第一限位牛腿上卡块,第一限位牛腿下部设置第一限位牛腿下卡块,其他限位牛腿的上部设置其他限位牛腿上卡块,其他限位牛腿的下部设置其他限位牛腿下卡块,上限位挡块下卡块压在第一限位牛腿上卡块上,第一限位牛腿下卡块压在相邻的其他限位牛腿上卡块上,其他限位牛腿下卡块压在相邻的其他限位牛腿的其他限位牛腿上卡块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不需用电、火药,仅通过机械设置使车辆后轮先受阻减速,可适应雷雨天气。
12.2.本实用新型材料均为普通建筑材料,材料易得,成本低。
13.3.本实用新型使刹车失灵车辆后轮先减速,减少了车辆后部的惯性对车辆驾驶室与后部连接处的冲击,有利于减轻避险后车辆的受损程度,降低驾驶员受伤概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后翻减速系统未翻状态图;
15.图2为后翻减速系统过车状态侧视图;
16.图3为弧形槽结构图;
17.图4为弧形槽详图;
18.图5为后翻系统结构图;
19.图6为后翻系统后翻盖结构图;
20.图7为弧形限位装置结构图;
21.图8为弧形弹簧结构图;
22.图中 1

避险车道挡墙、2

避险车道挡墙堆砂体、3

避险车道人行道、 4

车辆、 5

车辆前轮、6

车辆后轮、 7

弧形槽、8.1

后翻减速系统未翻状态、8.2

后翻减速系统完全翻转状态、8.10

后翻减速系统未完全翻转状态、9

弧形伸长弹簧、10

弧形限位装置;
23.7.1

弧形槽身、7.2

预留弧形限位槽、7.3

预留弧形弹簧孔、7.4

铰耳;
24.8.3

翻盖支撑板、8.4

挡板、8.5

侧挡板、8.6

无沙混凝土、8.7

覆盖网、8.8

支撑板限位孔、8.9

翻盖支撑板铰耳;
25.9.1

弧形弹簧、9.2

一级弧形伸缩杆、9.3

二级弧形伸缩杆、9.4

三级弧形伸缩杆、9.5

弧形弹簧顶帽、9.6

弧形弹簧底帽;
26.10

弧形限位装置、10.1

弧形限位条、10.2

上限位挡块、10.3

第一限位牛腿、10.4

其他限位牛腿,10.5

限位挡块及牛限回缩手动卡扣、10.6

弹簧、10.2.2

上限位挡块下卡块、10.3.1

第一限位牛腿上卡块、10.3.2

第一限位牛腿下卡块、10.4.1

其他限位牛腿上卡块、10.4.2

其他限位牛腿下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7.如图1所示,在车辆驶入避险车道前,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车辆前后轮阻力逆转结构的后翻减速系统8均处于未翻状态8.1,在后翻盖减速系统8均处于未翻状态8.1时,后翻系统8与路面平齐,对车轮无阻力。
28.如图2所示,在车辆4刹车失灵进入避险车道时,在车辆4前轮5驶入后翻减速系统8
时,后翻减速系统8处于未翻状态8.1,对前轮无阻力,但在车辆前轮重压下,后翻减速系统8释放弧形弹簧9,弧形弹簧9伸长,将后翻减速系统8由未翻状态8.1翻转为完全翻转状态8.2。后翻减速系统8完全翻转状态8.2对后轮6施加阻力,使后轮6减速。以此实现车辆4的后轮6先于前轮5受阻减速的目的。
29.如图5所示,后翻减速系统8包括翻盖支撑板8.3、挡板8.4、侧挡板8.5、无沙混凝土8.6、覆盖网8.7、支撑板限位孔8.8、翻盖支撑板铰耳8、弧形伸长弹簧9、弧形限位装置10。
30.翻盖支撑板8.3与弧形槽7通过翻盖支撑板铰耳8.9及弧形槽7的铰耳7.4铰接,挡板8.4与侧挡板8.5材料为有一定强度且易碎板材,如石膏板、石棉板等,无沙混凝土8.6为少量水泥浆与砂拌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强度且易碎,覆盖网8.7为帆布条或网等织物,覆盖网8.7、挡板8.4与侧挡板8.5共同将无沙混凝土8.7固定在翻盖支撑板8.3上,形状为弧形,以便于从弧形槽7中后翻上来。
31.翻盖支撑板8.3上设有支撑板限位孔8.8,支撑板限位孔8.8位置与弧形槽7的预留弧形限位槽7.2相对应。
32.当后翻减速系统8处于未翻转状态8.1时,翻盖支撑板8.3处于垂直状态,挡板8.4水平且与地面平齐,当后翻减速系统8处于翻转状态8.2时,翻盖支撑板8.3处于水平且与地面平齐状态,挡板8.4处于垂直状态。
33.如图5所示,弧形伸长弹簧9安装于预留弧形弹簧孔7.3内。
34.如图6所示,弧形伸长弹簧9包括弧形弹簧9.1、一级弧形伸缩杆9.2、二级弧形伸缩杆9.3、三级弧形伸缩杆9.4、弧形弹簧顶帽9.5、弧形弹簧底帽9.6,在伸长状态时, 弧形弹簧9.1伸长, 一级弧形伸缩杆9.2从二级弧形伸缩杆9.3伸出, 二级弧形伸缩杆9.3从三级弧形伸缩杆9.4伸出,将后翻减速系统8由未翻状态8.1翻转为完全翻转状态8.2, 弧形弹簧顶帽9.5与弧形弹簧底帽9.6分别位于弧形伸长弹簧9两端, 弧形弹簧顶帽9.5直径稍大于弧形弹簧9.1直径。
35.如图5所示,弧形限位装置10安装于预留弧形限位槽7.2内。
36.如图7及图8所示,弧形限位装置10包括弧形限位条10.1、上限位挡块10.2、第一限位牛腿10.3、其他限位牛腿10.4,上限位挡块及牛腿回缩手动卡扣10.5、弹簧10.6、上限位挡块下卡块10.2.2、第一限位牛腿上卡块10.3.1、第一限位牛腿下卡块10.3.2、其他限位牛腿上卡块10.4.1、其他限位牛腿下卡块10.4.2。
37.当后翻减速系统8处于完全翻转状态8.2时,翻盖支撑板8.3位于上限位挡块10.2及第一限位牛腿10.3之间,上限位挡块10.2卡于支撑板限位孔8.8处,车辆荷载由翻盖支撑板8.3传至第一限位牛腿10.3,由第一限位牛腿10.3支撑车辆重量。
38.当后翻减速系统8处于不完全翻转状态8.10时,车辆荷载由翻盖支撑板8.3传至其他限位牛腿10.4,由其他限位牛腿10.4支撑车辆重量。
39.当往沟槽壁方向回拨上限位挡块及牛腿回缩手动卡扣10.5时,在上限位挡块下卡块10.2.2、第一限位牛腿上卡块10.3.1、第一限位牛腿下卡块10.3.2、其他限位牛腿上卡块10.4.1、其他限位牛腿下卡块10.4.2的相互作用下,上限位挡块10.2、第一限位牛腿10.3及其他限位牛腿10.4压缩弹簧10.6,使上限位挡块10.2、第一限位牛腿10.3及其他限位牛腿10.4均回缩进弧形限位条10.1体内,以便进行检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