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75205发布日期:2021-09-08 02:4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拌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的沥青拌和楼采用间歇式拌和楼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沥青混合料逐盘进行拌和。拌和过程分三个阶段:

投放石料进行干拌,加热好的石料经除尘筛分后进入拌缸;

投放沥青进行湿拌,拌和均匀的石料与沥青在拌缸内进行湿拌;

投放矿粉,将第二阶段的拌和的混合料进行第三阶段的拌和,这个过程也是湿拌的一个过程。一般在施工过程中干拌时间为3~5s,湿拌时间为30~50s。
3.由于沥青路面的功能性需求,在部分路段沥青面层铺筑过程中需要添加纤维、高模量剂之类的外加剂。现有市面上沥青拌和楼上没有专门添加外加剂(高模量、纤维)的设备,另外增加设备添加沥青混合料外加剂的成本太高,且拌和楼上空间有限。所以主流的外加剂添加采用人工投放的方法,投放时通过拌缸侧边的开口,与石料同时进入拌缸。外加剂按添加量制成袋装(每袋或多袋作为每盘料的添加量)。但由于人工投放难以保证第一时间投入至拌锅内,这使得混合料干拌时间,没法保证,外加剂在石料内的分布难以保证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解决了如何方便对外加剂添加入沥青拌和楼。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包括沥青拌和楼拌缸和拌和楼拌缸盖,还包括固定块、固定板、液压杆、板状伸缩体、推杆、伸缩杆和推板;
6.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一侧壁外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和固定块内均设有开口,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的开口底部设有第一斜坡,所述固定块的开口底部设有第二斜坡,所述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相接;
7.所述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的开口内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外设有推板,所述固定板与推板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所述伸缩杆设置在固定板与推板的两侧;
8.所述推板内侧连接有板状伸缩体,所述板状伸缩体与固定板之间连接有两个推杆,所述板状伸缩体两侧和两个推杆分别设置在两个伸缩杆内;
9.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斜坡、伸缩杆与第二斜坡之间均留有间隔;
10.所述伸缩杆上方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两端分别与推板和固定板连接;
11.所述拌和楼拌缸盖内侧与沥青拌和楼拌缸接触处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和液压杆均与外接控制系统连接。
12.进一步地,伸缩杆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均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套筒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套筒的截面直径,所述第二套筒第一端滑动连接的设置在第一套筒第二端内,所述第二套筒第二端与推板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第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第一套筒内,所述推杆与第二套筒滑动的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
套筒上设有与板状伸缩体相配合的滑动扩口,所述板状伸缩体两侧分别滑动连接的设置在两个第二套筒的滑动扩口内。
13.更进一步地,所述板状伸缩体包括若干板状滑动框,若干所述板状滑动框之间依次滑动连接,且若干板状滑动框从推板至固定板的方向上厚度依次变大;若干所述板状滑动框之间的滑动端头处设有限制脱出的凸起。
14.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上均铺设有滑板。
15.更进一步地,所述板状伸缩体处于收缩状态的长度尺寸与推杆的长度尺寸之和小于固定块的宽度尺寸。
16.更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的缸筒端头与推板连接,所述液压杆的活塞杆端头与固定板连接。
17.更进一步地,所述推板外侧连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横臂连接在推板中心处,所述液压杆的缸筒贯穿推板与l型杆竖臂连接。
18.更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的缸筒上套设有保护罩。
19.更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固定板与第一斜坡、伸缩杆与第二斜坡之间留有的间隔尺寸大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高度尺寸。
20.更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杆距两个伸缩杆宽度距离大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宽度尺寸。
2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将拌和楼拌缸内的开关通过液压杆构成一种联动装置,类似于一种活动的抽屉形式,当其称量好的石料尽数放完后,拌和楼拌缸盖关闭,投放外加剂的内装置外拉,在每盘料拌制过程中,拌和楼拌缸盖打开放料,投放外加剂的内装置内送投放外加剂;
23.拌和楼拌缸盖打开,通过液压杆、板状伸缩体、推杆、伸缩杆和推板之间的配合,使得板状伸缩体、推杆和伸缩杆均处在沥青拌和楼拌缸侧壁和固定块的开口内,避免本装置受到石料落下的冲击;
24.通过板状伸缩体与推杆的配合,使得板状伸缩体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接触面变小,由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重心影响,从板状伸缩体上通过两个伸缩杆之间的距离掉落至固定块的开口处的第二斜坡上,分别通过第二斜坡和第一斜坡滑动进入沥青拌和楼拌缸内;
25.通过感应器的设置,方便对其液压杆收缩状态的感应控制;
26.拌和楼拌缸盖关闭,外接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杆工作扩张,推板、伸缩杆和板状伸缩体复位,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装料准备下一盘混合料的外加剂;
27.本实用新型对外加剂投放便利,改造前工人投外加剂的时间一般只有1~2s,改进后投放外加剂的准备时间变成了每盘混合料的拌和时间35~55s,石料同时投入拌和楼拌缸内;确保干拌充分,使外加剂与石料均匀拌和,外加剂与石料同步加入至拌和楼拌缸内,在拌和时间上有保证。
2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伸缩体展开示意图;
3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伸缩体收缩示意图;
3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板状伸缩体侧视图;
3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套筒侧视图。
35.附图标记:
[0036]1‑
沥青拌和楼拌缸、2

固定块、3

固定板、4

液压杆、5

板状伸缩体、6

推杆、7

滑板、8

伸缩杆、9

推板、10

l型杆;
[0037]
11

开口、12

第一斜坡;
[0038]
21

第二斜坡;
[0039]
51

板状滑动框、52

凸起;
[0040]
81

第一套筒、82

第二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3]
参考图1至图5,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包括沥青拌和楼拌缸1和拌和楼拌缸盖,还包括固定块2、固定板3、液压杆4、板状伸缩体5、推杆6、伸缩杆8和推板9;
[0044]
沥青拌和楼拌缸1一侧壁外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沥青拌和楼拌缸1侧壁和固定块2内均设有开口11,沥青拌和楼拌缸1侧壁的开口11底部开设有第一斜坡12,固定块2的开口11底部开设有第二斜坡21,第一斜坡12和第二斜坡21相接,第一斜坡12和第二斜坡21的倾斜角度均向沥青拌和楼拌缸1内侧的方向倾斜,方便待放置外加剂盘通过第一斜坡12和第二斜坡21滑动进入沥青拌和楼拌缸1内;
[0045]
沥青拌和楼拌缸1侧壁的开口11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连接在沥青拌和楼拌缸1侧壁的开口11的顶部和两侧,固定板3外设有推板9,固定板3与推板9之间通过伸缩杆8连接,伸缩杆8设置在固定板3与推板9的两侧,方便推板9的稳固安装和移动;
[0046]
推板9内侧连接有板状伸缩体5,板状伸缩体5与固定板3之间连接有两个推杆6,板状伸缩体5一端与推板9内侧连接,板状伸缩体5另一端与两个推杆6连接,板状伸缩体5两侧和两个推杆6分别设置在两个伸缩杆8内;
[0047]
固定板3与第一斜坡12、伸缩杆8与第二斜坡21之间均留有间隔;固定板3与第一斜坡12、伸缩杆8与第二斜坡21之间留有的间隔尺寸大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高度尺寸;避免放
置外加剂盘受到伸缩杆8和固定板3底部的干扰,阻挡其运动;
[0048]
伸缩杆8上方设有液压杆4,液压杆4两端分别与推板9和固定板3连接;液压杆4距两个伸缩杆8宽度距离大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宽度尺寸;方便放置待放置外加剂盘在板状伸缩体5上;
[0049]
拌和楼拌缸盖内侧与沥青拌和楼拌缸1接触处设有感应器,感应器和液压杆4均与外接控制系统连接,感应器为市售的压力传感器,感受到拌和楼拌缸盖的关闭,将楼拌缸盖的关闭信号传给外接控制系统。
[005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外加剂按添加量制成袋装每袋或多袋作为每盘料的添加量备用,在板状伸缩体5上放置待放置外加剂盘,加热后,筛分好的石料首先通过计量称称量,称量好以后通过拌和楼内部控制料斗开关进行放料,拌和楼拌缸内投放石料时,拌和楼拌缸盖打开,感应器感受到信号,反馈给外接控制系统,外接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杆4工作收缩,使得推板9和固定板3之间的距离缩小,由于固定板3不动,则推板9向固定板3的方向移动,推板9和板状伸缩体5带动待放置外加剂盘移动至固定块2的开口11处,板状伸缩体5、推杆6和伸缩杆8均处在沥青拌和楼拌缸1侧壁和固定块2的开口11内,避免本装置受到石料落下的冲击;当液压杆4收缩时,伸缩杆8同样收缩,伸缩杆8内的推杆6对板状伸缩体5施加一个推力,使得板状伸缩体5收缩,则板状伸缩体5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接触面变小,当推板9与固定块2接触时,板状伸缩体5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接触面变得最小;此时,由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重心影响,从板状伸缩体5上通过两个伸缩杆8之间的距离掉落至固定块2的开口11处的第二斜坡21上,分别通过第二斜坡21和第一斜坡12滑动进入沥青拌和楼拌缸1内;
[0051]
当拌和楼拌缸盖关闭,感应器感受到信号,反馈给外接控制系统,外接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杆4工作扩张,推板9、伸缩杆8和板状伸缩体5复位,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装料准备下一盘混合料的外加剂。
[0052]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伸缩杆8包括第一套筒81和第二套筒82;第一套筒81和第二套筒82均为圆柱结构,第一套筒81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二套筒82的截面直径,第二套筒82第一端滑动连接的设置在第一套筒81第二端内,方便第二套筒82在第一套筒81内滑动,第二套筒82第二端与推板9固定连接,第一套筒81第一端与固定板3固定连接,推杆6设置在第一套筒81内,推杆6与第二套筒82滑动的可拆卸连接,第二套筒82上设有与板状伸缩体5相配合的滑动扩口821,板状伸缩体5两侧分别滑动连接的设置在两个第二套筒82的滑动扩口821内,方便推杆6对板状伸缩体5施加力,也方便板状伸缩体5的收缩;
[0053]
当液压杆4带动伸缩杆8收缩时,第二套筒82向第一套筒81内移动,第二套筒82带动其内安装的板状伸缩体5一同向第一套筒81内移动,由于推杆6固定不动,则在板状伸缩体5移动时,板状伸缩体5对推杆6一个作用力,推杆6对板状伸缩体5施加一个反作用力,推杆6在第二套筒82内移动,即板状伸缩体5收缩,板状伸缩体5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接触面变小。
[0054]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板状伸缩体5包括若干板状滑动框51,若干板状滑动框51之间依次滑动连接,且若干板状滑动框51从推板9至固定板3的方向上厚度依次变大;使得待放置外加剂盘贴合推板9,避免待放置外加剂盘随意掉落,若干板状滑动框51之间的滑动端头处设有限制脱出的凸起52,方便若干板状滑动框51之间的一直处于连接状态,使得
在液压杆4工作扩张时,板状伸缩体5的复位。
[0055]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斜坡12和第二斜坡21上均铺设有滑板7,进一步方便待放置外加剂盘的滑动。
[0056]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板状伸缩体5处于收缩状态的长度尺寸与推杆6的长度尺寸之和小于固定块2的宽度尺寸,方便待放置外加剂盘能够准确掉落在固定块2的开口11处的第二斜坡21上。
[0057]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液压杆4的缸筒端头与推板9连接,液压杆4的活塞杆端头与固定板3连接,对液压杆4的活塞杆的保护,避免待放置外加剂盘与液压杆4的活塞杆接触,而影响液压杆4的活塞杆运动。
[0058]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液压杆4的缸筒上套设有保护罩,对液压杆4的缸筒的保护。
[0059]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推板9外侧连接有l型杆10,l型杆10横臂连接在推板9中心处,液压杆4的缸筒贯穿推板9与l型杆10竖臂连接,方便液压杆4对推板9均匀的施加力使其运动。
[0060]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推板9的截面尺寸大于固定块2的开口11的截面尺寸,方便在不使用时推板9对固定块2的开口11封和。
[006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拌和楼进料装置,将拌和楼拌缸内的开关通过液压杆4构成一种联动装置,类似于一种活动的抽屉形式,当其称量好的石料尽数放完后,拌和楼拌缸盖关闭,投放外加剂的内装置外拉,在每盘料拌制过程中,拌和楼拌缸盖打开放料,投放外加剂的内装置内送投放外加剂;
[0062]
拌和楼拌缸盖打开,通过液压杆4、板状伸缩体5、推杆6、伸缩杆8和推板9之间的配合,使得板状伸缩体5、推杆6和伸缩杆8均处在沥青拌和楼拌缸1侧壁和固定块2的开口11内,避免本装置受到石料落下的冲击;
[0063]
通过板状伸缩体5与推杆6的配合,使得板状伸缩体5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接触面变小,由于待放置外加剂盘的重心影响,从板状伸缩体5上通过两个伸缩杆8之间的距离掉落至固定块2的开口11处的第二斜坡21上,分别通过第二斜坡21和第一斜坡12滑动进入沥青拌和楼拌缸1内;
[0064]
通过感应器的设置,方便对其液压杆4收缩状态的感应控制;
[0065]
拌和楼拌缸盖关闭,外接控制系统控制液压杆4工作扩张,推板9、伸缩杆8和板状伸缩体5复位,方便操作人员进行装料准备下一盘混合料的外加剂;
[0066]
本实用新型对外加剂投放便利,改造前工人投外加剂的时间一般只有1~2s,改进后投放外加剂的准备时间变成了每盘混合料的拌和时间35~55s,与石料同时投入拌和楼拌缸内;确保干拌充分,使外加剂与石料均匀拌和,外加剂与石料同步加入至拌和楼拌缸内,在拌和时间上有保证。
[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