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装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88495发布日期:2021-07-23 20:5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装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装置、方法。



背景技术:

跨座式单轨交通设备需要在pc(预应力混凝土)轨道梁上运行,因此需要铺设pc轨道梁,跨坐式单轨交通需包括正线、车站、车辆段、停车场、试车线、地下区间等,其中车站、车辆段、停车场、试车线、地下区间等均设置为墩柱贴近于地面的列车行驶线,以便后期方便进行车辆调试及车辆检修,且这些区间一般情况下轨道梁通常设置为等截面简支箱梁。

轨道梁架设后需要进行线路调试,使列车行驶平顺稳定,在现有技术中,轨道梁调试需要使用到三维千斤顶进行调试作业,使轨道梁进行上下前后左右活动进行位置调整。

本发明申请人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在实际运用中三维千斤顶体积较大,质量较重,且附带泵油机,人员无法进行搬动需配合机械使用,施工便利性、经济性都比较不理想。在地下区间等特殊地段内,施工面有限的情况下,三维千斤顶更加不适用于线型调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装置,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装置,所述调试装置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平面凹槽和斜面凹槽;

第一受力件;所述第一受力件上设有受力平面和受力斜面;

滚动件,设于所述平面凹槽的平面上;

第一顶升件,设置在所述滚动件上,用于向所述受力平面施加作用力,以使位于第一受力件上的pc轨道梁顶起;

第二顶升件,设于所述斜面凹槽的斜面上,用于向所述受力斜面施加作用力,以使被顶起后的pc轨道梁发生位置变动。

优选的,所述调试装置还包括:

第二受力件;所述第二受力件的高度同pc轨道梁的承台与支座垫石的高度差一致;在对pc轨道梁进行前后位置调整时,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受力件上,以所述基座与pc轨道梁的承台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顶升件和第二顶升件均选取为液压千斤顶。

优选的,所述第一受力件上设有套筒;在对pc轨道梁进行位置调整时,所述第一顶升件的活塞设置在所述套筒内。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顶升件设置在所述滚动件上后,第一顶升件与平面凹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5~2.5cm。

优选的,所述基座采用钢板制成,基座内部的中空部分填充有混凝土。

优选的,基座内部填充的混凝土为c60混凝土。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方法,所述调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基座设置在待调整的pc轨道梁的下方,并在基座的平面凹槽内放置若干件滚动件;

将第一顶升件设置在滚动件上,并通过第一顶升件向受力平面施加作用力,以使位于第一受力件上的pc轨道梁顶起;

将第二顶升件设置在斜面凹槽内,并通过第二顶升件向受力斜面施加作用力,以使被顶起后的pc轨道梁发生位置变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方法,所述调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沿pc轨道梁的纵向方向,将若干件第二受力件摆放在支座垫石与承台的高差位置;

将基座设置在第二受力件上,并在基座的平面凹槽内放置若干件滚动件;

将第一顶升件设置在滚动件上,并通过第一顶升件向受力平面施加作用力,以使位于第一受力件上的pc轨道梁顶起;

将第二顶升件设置在pc轨道梁一端的斜面凹槽内,并通过第二顶升件向受力斜面施加作用力,以使被顶起后的pc轨道梁发生位置变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设有平面凹槽和斜面凹槽;第一受力件;所述第一受力件上设有受力平面和受力斜面;滚动件,设于所述平面凹槽的平面上;第一顶升件,设置在所述滚动件上,用于向所述受力平面施加作用力,以使位于第一受力件上的pc轨道梁顶起;第二顶升件,设于所述斜面凹槽的斜面上,用于向所述受力斜面施加作用力,以使被顶起后的pc轨道梁发生位置变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先通过第一顶升件将pc轨道梁顶起,再通过第二顶升件向受力斜面施加作用力,使被顶起后的pc轨道梁发生位置变动,一则无需再采用体积大、质量重的三维千斤顶,减少了人员施工劳动强度,增加了施工便利性和经济性,二则适用范围广,对于三维千斤顶不适用的特殊地段、线型调试等,也能完美适用,能够轻松方便的对pc轨道梁进行位置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座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滚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升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顶升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受力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受力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向左调整pc轨道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向右调整pc轨道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前后调整pc轨道梁的示意图。

附图中:100、基座;200、滚动件;300、第一顶升件;400、第二顶升件;500、第一受力件;600、第二受力件;700、pc轨道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附图1~6所示,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装置,所述调试装置包括:

基座100;所述基座100上设有平面凹槽和斜面凹槽;

第一受力件500;所述第一受力件500上设有受力平面和受力斜面;

滚动件200,设于所述平面凹槽的平面上;

第一顶升件300,设置在所述滚动件200上,用于向所述受力平面施加作用力,以使位于第一受力件500上的pc轨道梁700顶起;

第二顶升件400,设于所述斜面凹槽的斜面上,用于向所述受力斜面施加作用力,以使被顶起后的pc轨道梁700发生位置变动。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对pc轨道梁700进行位置调整时,首先将基座100设置在待调整的pc轨道梁700的下方,在基座100的平面凹槽内放置若干件滚动件200,将第一顶升件300设置在滚动件200上,通过第一顶升件300向第一受力件50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将位于第一受力件500上方的pc轨道梁700顶升至指定高度。然后将第二顶升件400设置在斜面凹槽内,第二顶升件400施加垂直于受力斜面的作用力,从而使第一受力件500上的pc轨道梁700发生位置变动。当pc轨道梁700发生位置变动时,滚动件200发生滚动,带动第一顶升件300随pc轨道梁700发生相同方向的位置变动,使得pc轨道梁700在发生位置变动时不会受到来自第一顶升件300与基座100之间的阻力。

根据pc轨道梁700发生位置变动的方向,可设置在不同数量和位置的基座100、第一受力件500、第一顶升件300、第二顶升件400等。例如,当需要pc轨道梁700向右进行位置调整时,需要在pc轨道梁700的左侧设置第二顶升件400,反之需要在pc轨道梁700的右侧设置第二顶升件4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首先通过第一顶升件300将pc轨道梁700顶起,再通过第二顶升件400向受力斜面施加作用力,使被顶起后的pc轨道梁700发生位置变动,一则无需再采用体积大、质量重的三维千斤顶,减少了人员施工劳动强度,增加了施工便利性和经济性,二则适用范围广,对于三维千斤顶不适用的特殊地段、线型调试等,也能完美适用,能够轻松方便的对pc轨道梁700进行位置调整。

如附图9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调试装置还包括:

第二受力件600;所述第二受力件600的高度同pc轨道梁700的承台与支座垫石的高度差一致;在对pc轨道梁700进行前后位置调整时,基座100设置在所述第二受力件600上,以所述基座100与pc轨道梁700的承台处于同一水平面。

具体的,在pc轨道梁700进行前后位置调整时,由于pc轨道梁700的承台与支座垫石之间存在高度差,为了使基座100与pc轨道梁700的承台处于同一水平面,故而需要在支座垫石上设置高度同pc轨道梁700的承台与支座垫石的高度差一致的第二受力件600。基座100设置第二受力件600上,同pc轨道梁700的承台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便于后续的pc轨道梁700位置调整作业。

本实施例中,第二受力件600可以采取混泥土制备而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顶升件300和第二顶升件400均选取为液压千斤顶。

具体的,由于顶升起pc轨道梁700的力大于使其发生位置变动的力,因此第一顶升件300所采取的液压千斤顶的顶升力要大于第二顶升件400所采取的液压千斤顶的顶升力。通过情况下,第一顶升件300可以采取50t的液压千斤顶,第二顶升件400可以采取30t的液压千斤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受力件500上设有套筒;在对pc轨道梁700进行位置调整时,所述第一顶升件300的活塞设置在所述套筒内。

套筒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顶升件300与第一受力件500紧密结合,使得第二顶升件400使pc轨道梁700发生位置变动时第一顶升件300与第一受力件500之间也不会发生脱离或其他相对位置变化,使得第一顶升件300能够始终通过第一受力件500稳定的将pc轨道梁700顶起在指定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当所述第一顶升件300设置在所述滚动件200上后,第一顶升件300与平面凹槽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1.5~2.5cm。

具体的,第一顶升件300与平面凹槽的侧壁之间的空间是pc轨道梁700发生位置变动时,滚动件200带动第一顶升件300随pc轨道梁700发生相同方向位置变动的移动空间。

如附图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基座100采用钢板制成,基座100内部的中空部分填充有混凝土。

具体的,基座100的尺寸根据支座垫石的宽度而设计,设计好后采取1cm厚的钢板制成,基座100内部的中空部分采用混凝土填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基座100内部填充的混凝土为c60混凝土。

具体的,为了保证基座100的支撑作用,基座100内部的中空部分填充的混凝土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不小于c60强度的混凝土。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方法,所述调试方法利用实施例1中的调试装置实施,所述调试方法用于pc轨道梁的左右位置调整,所述调试方法具体如下:

将两件基座100设置在待调整的pc轨道梁700的下方,并在基座100的平面凹槽内放置3~4件滚动件200(本实施例采取φ8光圆钢筋);

将两个第一顶升件300(50t的液压千斤顶)分别设置在两个平面凹槽内的滚动件200上,第一顶升件300的活塞顶起至第一受力件500的套筒内,通过第一顶升件300向上施加作用力,将pc轨道梁700顶升至指定高度;

如附图7所示,以对pc轨道梁700进行向左调整为例,将第二顶升件400(30t的液压千斤顶)设置在右侧基座100的斜面凹槽内,第二顶升件400的底面与斜面凹槽的斜面紧贴,第二顶升件400的活塞对准第一受力件500的受力斜面,向受力斜面施加作用力,从而使被顶起后的pc轨道梁700发生向左的位置变动;

如附图8所示,以对pc轨道梁700进行向右调整为例,将第二顶升件400(30t的液压千斤顶)设置在左侧基座100的斜面凹槽内,第二顶升件400的底面与斜面凹槽的斜面紧贴,第二顶升件400的活塞对准第一受力件500的受力斜面,向受力斜面施加作用力,从而使被顶起后的pc轨道梁700发生向右的位置变动;

左右位置调整结束后,先对第二顶升件400进行卸力,然后同时对两件第一顶升件300进行卸力;第一顶升件300和第二顶升件400进行卸力时,应应缓慢释放,不可突然释放到底。

实施例3

如附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c轨道梁的调试方法,所述调试方法利用实施例1中的调试装置实施,所述调试方法用于pc轨道梁的前后位置调整,所述调试方法具体如下:

沿pc轨道梁700的纵向方向,将若干件第二受力件600摆放在支座垫石于承台的高差位置;

将基座100设置在第二受力件600上,并在基座100的平面凹槽内放置3~4件滚动件200(本实施例采取φ8光圆钢筋);

在每个平面凹槽都设置一件第一顶升件300(50t的液压千斤顶),第一顶升件300设置在滚动件200上,第一顶升件300的活塞顶起至第一受力件500的套筒内,通过第一顶升件300向上施加作用力,将pc轨道梁700顶升至指定高度;

在pc轨道梁700一端的基座100的斜面凹槽内设置第二顶升件400(30t的液压千斤顶),第二顶升件400的底面与斜面凹槽的斜面紧贴,第二顶升件400的活塞对准第一受力件500的受力斜面,向受力斜面施加作用力,从而使被顶起后的pc轨道梁700发生向前或向后的位置变动;

前后置调整结束后,先对第二顶升件400进行卸力,然后同时对两件第一顶升件300进行卸力;第一顶升件300和第二顶升件400进行卸力时,应应缓慢释放,不可突然释放到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