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1099发布日期:2021-07-20 17:0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



背景技术: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指的是为保障行车和行人的安全,充分发挥道路的作用,为了提高公路交通安全,同时也为了提高双向来车流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一般会在双向道路之间设置降噪防护栏,目前,现有的道路交通用降噪防护栏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多是直接采用压缩弹簧安装在防护栏内,来抵消车辆受到的撞击,当防护栏高强度冲击碰撞时,容易破损失效,因此,现阶段亟需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道路交通用降噪防护栏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有一些不足之处,多是直接采用压缩弹簧安装在防护栏内,来抵消车辆受到的撞击,当防护栏高强度冲击碰撞时,容易破损失效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组件,且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应用于一级缓冲防护,所述第一缓冲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防护组件,所述外防护组件的内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和隔音组件,并且支撑组件内侧壁上对应第二缓冲组件的位置处还固定连接有压力转换组件,且所述压力转换组件用于将支撑组件所受到的机械压力转换为气压为第二缓冲组件提供缓冲力,所述隔音组件的端部通过转接组件与外防护组件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隔音组件具有隔音功能,所述第二缓冲组件的端部与外防护组件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应用于二级缓冲防护,并且第二缓冲组件背离隔音组件的一面通过压力转化组件与外防护组件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且所述压力转化组件用于增强外防护组件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顶部的边沿处固定连接有侧肋板,且相对两个侧肋板的相对面通过载重板固定连接,所述载重板和减震底座的相对面固定连接,并且减震底座和载重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安装孔,且相对两个安装孔内穿插有同一根锚钉,所述减震底座顶部的边沿处还通过合页与记忆合金板相近一面的边沿处铰接,所述记忆合金板背离合页的一面贴附于载重板相近的一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卡接套,所述卡接套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载重板的顶部,所述卡接套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转接口,所述转接口内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接轴的表面,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转接口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防护组件包括竖置护板,所述竖置护板的端部位于卡接套内,并且竖置护板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接轴的表面,且两个竖置护板的相对面通过横置护板固定连接,且两个竖置护板与两个横置护板所围成的框架体内填充有弹性支撑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压力转换组件包括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连接座相近的一面铰接,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减震底座的顶部,所述活塞筒内套接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的一端通过支撑弹簧与活塞筒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柱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连接座相近的一面铰接,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侧端面与记忆合金板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隔音组件包括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所述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的相对面搭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转接组件包括第二转接轴,所述第二转接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固定套的内侧壁上,所述固定套的端部与横置护板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轴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扭力弹簧,所述第二扭力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接轴的表面,所述第二扭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的内侧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接轴,所述第三转接轴的表面套接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卡接在第三连接座相近的一面上,所述第三连接座背离第二转接轴的一面与横置护板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压力转化组件包括翘板,所述翘板位于卡夹的内侧,所述卡夹内侧的端面通过第三销轴与翘板的端部铰接,所述卡夹背离翘板的一面与弹性支撑板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翘板背离卡夹的一面卡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内套接有滚珠,所述滚珠背离翘板的一面与气囊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活塞筒与气囊之间还设置有导气连接管,且每个翘板对应两个气囊,且相邻两个气囊分别对应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设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支撑组件、压力转换组件、第一缓冲组件、隔音组件、第二缓冲组件以及压力转化组件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进而能够避免因所受到的冲击力过大直接将整个防护栏破坏掉,在受力后减缓刚性冲击力,并将冲击力缓慢抵消,最大程度减小撞击对车辆人员以及防护栏的损伤,且气囊还能够通过第三转接轴在第三轴承内发生转动,实现了外防护组件的整体受力,能够减少外防护组件受到撞击后的局部损坏,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2、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支撑组件和压力转换组件,当行驶中的车辆因故障、交通事故等不良因素导致其方向失灵撞向防护栏时,其车轮会先碾压记忆合金板,记忆合金板受力后将会通过合页发生旋转动作,在此过程中,活塞柱将会受到来至于记忆合金板所传来的驱动力,由于活塞柱的一端能够通过第二销轴为圆心发生转动,活塞筒的端部还能够通过第一销轴为圆心发生转动,因而便能够利用该驱动力使活塞柱顺利向活塞筒的内部进行回缩运动,而活塞柱在向活塞筒内部回缩的过程中,还会将活塞筒内部的空气通过导气连接管引入到气囊内,便可实现二次缓冲效果,从而能有效缓冲车辆的撞击力,且该二次缓冲效果是由车辆触发产生,空气不会长时间存在气囊的内部,有效保证了气囊的张力及稳定性。

3、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一缓冲组件,当气囊受到来至于车辆的撞击时,竖置护板将会通过第一转接轴在第一轴承内发生转动,且在此过程中,第一转接轴将会带动第一扭力弹簧发生扭转动作,并使其发生形变,利用第一扭力弹簧的弹力,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进而能够避免因所受到的冲击力过大直接将整个防护栏破坏掉,在受力后减缓刚性冲击力,并将冲击力缓慢抵消,最大程度减小撞击对车辆人员以及防护栏的损伤。

4、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隔音组件,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具有隔音效果,与弹性支撑板互相配合,双重隔音,从而能够提高防护板的整体隔音效果,在当气囊充入空气的过程中,在压力作用,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将会同时通过第二转接轴在第二轴承内发生转动,气囊通过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之间挤出,因而便能够降低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的受力程度,对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且在当气囊内部的空气回流至活塞筒的内部后,在第二扭力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第一隔音板和第二隔音板将会自动闭合,用以作为城市道路景观,具有良好的美观效益。

5、本发明中,通过设计的第二缓冲组件和压力转化组件,当气囊受到车辆的冲击时,由于受力程度及受力角度不一,受力较大的气囊将会通过翘板以第三销轴为圆心发生转动,并推动另一个气囊向车辆施加反作用力,利用车辆所施加的冲击力,经气囊对刚性力弱化后,反作用在车辆上,因而能够在起到缓冲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外防护组价所承受的冲击力强度,避免外防护组件遭到破坏,防止车辆对另一侧交通造成影响,且气囊还能够通过第三转接轴在第三轴承内发生转动,实现了外防护组件的整体受力,能够减少外防护组件受到撞击后的局部损坏,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中第二缓冲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中转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中第一缓冲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中支撑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中第一支撑组件侧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中活塞筒与活塞柱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中压力转化组件的爆炸图。

图例说明:

1、支撑组件;101、减震底座;102、侧肋板;103、载重板;104、安装孔;105、锚钉;106、记忆合金板;107、合页;2、第一缓冲组件;201、卡接套;202、转接口;203、第一轴承;204、第一转接轴;205、第一扭力弹簧;3、外防护组件;301、竖置护板;302、横置护板;303、弹性支撑板;4、压力转换组件;401、活塞筒;402、活塞柱;403、支撑弹簧;404、第一销轴;405、第一连接座;406、第二销轴;407、第二连接座;5、隔音组件;501、第一隔音板;502、第二隔音板;6、转接组件;601、第二转接轴;602、第二轴承;603、固定套;604、第二扭力弹簧;7、第二缓冲组件;701、气囊;702、第三转接轴;703、第三轴承;704、第三连接座;8、压力转化组件;801、翘板;802、卡夹;803、第三销轴;804、定位套;805、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包括支撑组件1,支撑组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组件2,且第一缓冲组件2应用于一级缓冲防护,第一缓冲组件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防护组件3,外防护组件3的内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7和隔音组件5,并且支撑组件1内侧壁上对应第二缓冲组件7的位置处还固定连接有压力转换组件4,且压力转换组件4用于将支撑组件1所受到的机械压力转换为气压,为第二缓冲组件7提供缓冲力,隔音组件5的端部通过转接组件6与外防护组件3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且隔音组件5具有隔音功能,第二缓冲组件7的端部与外防护组件3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且第二缓冲组件7应用于二级缓冲防护,并且第二缓冲组件7背离隔音组件5的一面通过压力转化组件8与外防护组件3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且压力转化组件8用于增强外防护组件3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具体为:当气囊701受到车辆的冲击时,由于受力程度及受力角度不一,受力较大的气囊701将会通过翘板801以第三销轴803为圆心发生转动,并推动另一个气囊701向车辆施加反作用力,利用车辆所施加的冲击力,经气囊701对刚性力弱化后,反作用在车辆上,因而能够在起到缓冲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外防护组价所承受的冲击力强度。

具体的,如图5所示,支撑组件1包括减震底座101,减震底座101顶部的边沿处固定连接有侧肋板102,且相对两个侧肋板102的相对面通过载重板103固定连接,载重板103和减震底座101的相对面固定连接,并且减震底座101和载重板103的相对面均开设有安装孔104,且相对两个安装孔104内穿插有同一根锚钉105,减震底座101顶部的边沿处还通过合页107与记忆合金板106相近一面的边沿处铰接,记忆合金板106背离合页107的一面贴附于载重板103相近的一面上。

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缓冲组件2包括卡接套201,卡接套20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载重板103的顶部,卡接套20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转接口202,转接口202内卡接有第一轴承203,第一轴承203内套接有第一转接轴204,第一转接轴204的表面套接有第一扭力弹簧205,第一扭力弹簧20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接轴204的表面,第一扭力弹簧205的另一端与转接口2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具体为:当气囊701受到来至于车辆的撞击时,竖置护板301将会通过第一转接轴204在第一轴承203内发生转动,且在此过程中,第一转接轴204将会带动第一扭力弹簧205发生扭转动作,并使其发生形变,利用第一扭力弹簧205的弹力,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

具体的,如图1所示,外防护组件3包括竖置护板301,竖置护板301的端部位于卡接套201内,并且竖置护板301固定连接在第一转接轴204的表面,且两个竖置护板301的相对面通过横置护板302固定连接,且两个竖置护板301与两个横置护板302所围成的框架体内填充有弹性支撑板303。

压力转化组件8包括翘板801,翘板801位于卡夹802的内侧,卡夹802内侧的端面通过第三销轴803与翘板801的端部铰接,卡夹802背离翘板801的一面与弹性支撑板303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翘板801背离卡夹802的一面卡接有定位套804。

本实施例具体为:在当气囊701充入空气的过程中,在压力作用,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将会同时通过第二转接轴601在第二轴承602内发生转动,气囊701通过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之间挤出,因而便能够降低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的受力程度,对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

具体的,如图6所示,压力转换组件4包括活塞筒401,活塞筒401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404与第一连接座405相近的一面铰接,第一连接座40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减震底座101的顶部,活塞筒401内套接有活塞柱402,活塞柱402的一端通过支撑弹簧403与活塞筒401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活塞柱40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销轴406与第二连接座407相近的一面铰接,第二连接座407的侧端面与记忆合金板106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具体为:当行驶中的车辆因故障、交通事故等不良因素导致其方向失灵撞向防护栏时,其车轮会先碾压记忆合金板106,记忆合金板106受力后将会通过合页107发生旋转动作,在此过程中,活塞柱402将会受到来至于记忆合金板106所传来的驱动力。

具体的,如图1所示,隔音组件5包括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的相对面搭接。

本实施例具体为: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具有隔音效果,与弹性支撑板303互相配合,双重隔音,从而能够提高防护板的整体隔音效果。

实施例二

一种智慧交通用折叠式降噪防护栏,包括支撑组件1,支撑组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缓冲组件2,且第一缓冲组件2应用于一级缓冲防护,第一缓冲组件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防护组件3,外防护组件3的内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第二缓冲组件7和隔音组件5,并且支撑组件1内侧壁上对应第二缓冲组件7的位置处还固定连接有压力转换组件4,且压力转换组件4用于将支撑组件1所受到的机械压力转换为气压为第二缓冲组件7提供缓冲力,隔音组件5的端部通过转接组件6与外防护组件3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且隔音组件5具有隔音功能,第二缓冲组件7的端部与外防护组件3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且第二缓冲组件7应用于二级缓冲防护,并且第二缓冲组件7背离隔音组件5的一面通过压力转化组件8与外防护组件3内侧的端面固定连接,且压力转化组件8用于增强外防护组件3的稳定性;

压力转化组件8包括翘板801,翘板801位于卡夹802的内侧,卡夹802内侧的端面通过第三销轴803与翘板801的端部铰接,卡夹802背离翘板801的一面与弹性支撑板303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翘板801背离卡夹802的一面卡接有定位套804。

具体的,如图3所示,转接组件6包括第二转接轴601,第二转接轴601的表面套接有第二轴承602,第二轴承602卡接在固定套603的内侧壁上,固定套603的端部与横置护板302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第二转接轴601的表面套接有第二扭力弹簧604,第二扭力弹簧60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转接轴601的表面,第二扭力弹簧6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套603的内侧壁上。

本实施例具体为:当气囊701内部的空气回流至活塞筒401的内部后,在第二扭力弹簧604弹力的作用下,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将会自动闭合,用以作为城市道路景观,具有良好的美观效益。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缓冲组件7包括气囊701,气囊70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接轴702,第三转接轴702的表面套接第三轴承703,第三轴承703卡接在第三连接座704相近的一面上,第三连接座704背离第二转接轴601的一面与横置护板302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8所示,定位套804内套接有滚珠805,滚珠805背离翘板801的一面与气囊701相近的一面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活塞筒401与气囊701之间还设置有导气连接管,且每个翘板801对应两个气囊701,且相邻两个气囊701分别对应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设置。

工作原理:使用时,当行驶中的车辆因故障、交通事故等不良因素导致其方向失灵撞向防护栏时,其车轮会先碾压记忆合金板106,记忆合金板106受力后将会通过合页107发生旋转动作,在此过程中,活塞柱402将会受到来自于记忆合金板106所传来的驱动力,由于活塞柱402的一端能够通过第二销轴406为圆心发生转动,活塞筒401的端部还能够通过第一销轴404为圆心发生转动,因而便能够利用该驱动力使活塞柱402顺利向活塞筒401的内部进行回缩运动,而活塞柱402在向活塞筒401内部回缩的过程中,还会将活塞筒401内部的空气通过导气连接管引入到气囊701内,便可实现二次缓冲效果,从而能有效缓冲车辆的撞击力,且该二次缓冲效果是由车辆触发产生,空气不会长时间存在气囊701的内部,有效保证了气囊701的张力及稳定性,当气囊701受到来至于车辆的撞击时,竖置护板301将会通过第一转接轴204在第一轴承203内发生转动,且在此过程中,第一转接轴204将会带动第一扭力弹簧205发生扭转动作,并使其发生形变,利用第一扭力弹簧205的弹力,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缓冲效果,进而能够避免因所受到的冲击力过大直接将整个防护栏破坏掉,在受力后减缓刚性冲击力,并将冲击力缓慢抵消,最大程度减小撞击对车辆人员以及防护栏的损伤,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具有隔音效果,与弹性支撑板303互相配合,双重隔音,从而能够提高防护板的整体隔音效果,在当气囊701充入空气的过程中,在压力的作用下,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将会同时通过第二转接轴601在第二轴承602内发生转动,气囊701通过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之间挤出,因而便能够降低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的受力程度,对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且在当气囊701内部的空气回流至活塞筒401的内部后,在第二扭力弹簧604弹力的作用下,第一隔音板501和第二隔音板502将会自动闭合,用以作为城市道路景观,具有良好的美观效益,当气囊701受到车辆的冲击时,由于受力程度及受力角度不一,受力较大的气囊701将会通过翘板801以第三销轴803为圆心发生转动,并推动另一个气囊701向车辆施加反作用力,利用车辆所施加的冲击力,经气囊701对刚性力弱化后,反作用在车辆上,因而能够在起到缓冲效果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外防护组价所承受的冲击力强度,避免外防护组件3遭到破坏,防止车辆对另一侧交通造成影响,且气囊701还能够通过第三转接轴702在第三轴承703内发生转动,实现了外防护组件3的整体受力,能够减少外防护组件3受到撞击后的局部损坏,从而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