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486309发布日期:2022-01-15 01:0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路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空穴均匀的蜂窝状结构。一方面,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盖的地面,能够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可以有效减小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资源,对于改善我国频繁发生的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将发挥重要作用,是现阶段我国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具体体现。
3.透水混凝土路面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将原料进行混合搅拌,现有的混合装置在进行混合搅拌时,其搅拌桨的运动轨迹固定,导致整体混合效率较低,因此,针对该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混合装置的混合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制备方法。
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包括由上而下排列的面层、结构层、基层和基底层,所述结构层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所述基层为再生骨料;所述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水泥450-580份,粉煤灰陶粒700-900份,再生骨料260-380份,减水剂6-14份,余量为水。
6.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制备方法,所述粉煤灰陶粒混凝土通过如下方法制成:
7.s1、将粉煤灰陶粒充分浸湿,再风干20-24h;
8.s2、将粉煤灰陶粒和再生骨料投入混合装置,混合2min后,加入水泥、减水剂和适量水混合2min,最后将余量水全部加入混合4min;
9.s3、采用滚压工具滚压成型。
10.优选地,所述混合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底部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底盘,底盘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杆,安装杆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盘,顶盘连接有驱动机构,安装杆两侧均铰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套杆,套杆外侧开设有填充腔,填充腔内设置有内杆,内杆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撞击块,箱体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受撞块,撞击块和受撞块均设置成半球状,套杆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定位板,定位板后端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侧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第一弹簧,第一滑块后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和内杆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11.优选地,所述安装杆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第二弹簧,
第二滑块和套杆之间铰接有同一个第一支杆。
12.优选地,所述箱体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箱盖,箱盖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截面设置成l形,顶盘顶部开设有降速槽,降速槽截面设置成弧形,降速槽内滑动连接有降速块,降速块和降速槽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降速弹簧,连接杆和降速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13.优选地,所述箱体顶部一侧贯穿固定有进料斗,箱体前端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闸门,出料口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出料槽板。
14.优选地,所述撞击块和受撞块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凹槽,凹槽内粘接有永磁铁,两个永磁铁同名磁极相对设置。
15.优选地,所述套杆顶部贯穿固定有冲击斗,套杆底部贯穿开设有密布的开口,冲击斗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搅料杆。
16.优选地,所述搅料杆底部开设有受力槽,受力槽截面设置成三角形,受力槽两端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增阻条。
17.优选地,所述受力槽侧壁开设有两个呈两端对称分布的导向槽,导向槽截面设置成弧形,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和导向槽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导向弹簧,导向块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受力板,受力板和受力槽侧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插杆。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该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制备方法,抗压强度可达到c20以上,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和透水性,且由于结构层采用粉煤灰陶粒和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使粉煤灰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得以重复利用,节约能源。
20.2、该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制备方法,启动电机,电机输出轴带动连接杆转动,继而带动降速块、顶盘、安装杆和底盘转动,使得套杆的整体进行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套杆的整体逐渐转动至水平方向,当撞击块和受撞块发生碰撞时,内杆以及套杆的整体瞬时向反方向转动,使得安装杆和顶盘反向转动,降速块顺着降速槽滑动,对降速弹簧形成挤压,此时套杆整体受到的离心力减小,套杆和内杆的整体向下转动,使得第一支杆推动第二滑块,顺着第二滑槽向下移动,对第二弹簧形成挤压,继而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得第一支杆,推动套杆进行复位,同时连接杆带动降速块和降速槽侧壁重新紧密接触,使得套杆和内杆的整体受到的离心力逐渐增加,同时,当撞击块和受撞块碰撞时,由于撞击块和受撞块均设置成半球状,即可使得内杆顺着填充腔,向套杆内回缩,对进入到填充腔内的原料进行挤压,被挤压后的原料从冲击斗和开口内被挤出,从冲击斗内挤出的原料带动搅料杆发生转动,进一步对原料进行混合,从而有效提高整体混合效率。
21.3、该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制备方法,撞击块和受撞块上均设置有永磁铁,且两个永磁铁同名磁极相对设置,即可当撞击块和受撞块逐渐靠近时,由于两个永磁铁之前的磁斥力,即可对撞击块、内杆和套杆的整体进行减速,离心力降低,且使得内杆在套杆内回缩,从而实现上述动作,同时避免撞击块和受撞块之间的直接碰撞,从而达到降噪的效果。
22.4、该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设置截面为三角形的受力槽,
从冲击斗内挤出的原料对受力槽斜面产生推挤力,该推挤力具有横向的分力,即可利用该分力加速搅料杆的转速,加强对原料的混合,通过增阻条的作用,即可提高受到的原料推挤力,同时原料对受力板形成推挤,使得受力板跟随导向块一起,顺着导向槽滑动,对导向弹簧形成挤压,在原料流力以及导向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受力板形成扇动,进一步加强混合。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装置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装置的顶盘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装置的套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装置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装置的套杆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装置的受撞块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装置的搅拌杆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装置的搅拌杆侧视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箱体;2、底盘;3、安装杆;4、顶盘;5、降速槽;6、降速块;7、降速弹簧;8、箱盖;9、电机;10、连接杆;11、套杆;12、内杆;13、定位板;14、第一滑槽;15、第一滑块;16、第一弹簧;17、固定块;18、撞击块;19、受撞块;20、填充腔;21、第二滑槽;22、第二滑块;23、第二弹簧;24、第一支杆;25、冲击斗;26、固定杆;27、连接轴;28、搅料杆;29、开口;30、进料斗;31、出料口;32、出料槽板;33、电动闸门;34、凹槽;35、受力槽;36、增阻条;37、导向槽;38、导向块;39、导向弹簧;40、受力板;41、插杆;42、永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6.实施例1
37.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包括由上而下排列的面层、结构层、基层和基底层,结构层为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基层为再生骨料;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水泥450份,粉煤灰陶粒700份,再生骨料260份,减水剂6份,余量为水。
38.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制备方法,粉煤灰陶粒混凝土通过如下方法制成:
39.s1、将粉煤灰陶粒充分浸湿,再风干20h;
40.s2、将粉煤灰陶粒和再生骨料投入混合装置,混合2min后,加入水泥、减水剂和适量水混合2min,最后将余量水全部加入混合4min;
41.s3、采用滚压工具滚压成型。
42.本发明公开的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可达到c20以上,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和透水性,且由于结构层采用粉煤灰陶粒和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使粉煤灰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得以重复利用,节约能源。
43.实施例2
44.参照图1-10,一种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的制备方法,混合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底部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底盘2,底盘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安装杆3,安装杆3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盘4,顶盘4连接有驱动机构,安装杆3两侧均铰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套杆11,套杆11外侧开设有填充腔20,填充腔20内设置有内杆12,内杆12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撞击块18,箱体1两侧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受撞块19,撞击块18和受撞块19均设置成半球状,套杆11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定位板13,定位板13后端开设有第一滑槽14,第一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5,第一滑块15和第一滑槽14侧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第一弹簧16,第一滑块15后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块17,固定块17和内杆1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45.进一步的,安装杆3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滑槽21,第二滑槽21,第二滑槽21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2,第二滑块22和第二滑槽21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第二弹簧23,第二滑块22和套杆11之间铰接有同一个第一支杆24。
46.进一步的,箱体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箱盖8,箱盖8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9,电机9输出轴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截面设置成l形,顶盘4顶部开设有降速槽5,降速槽5截面设置成弧形,降速槽5内滑动连接有降速块6,降速块6和降速槽5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降速弹簧7,连接杆10和降速块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47.进一步的,箱体1顶部一侧贯穿固定有进料斗30,箱体1前端开设有出料口31,出料口31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闸门33,出料口31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出料槽板32。
48.进一步的,撞击块18和受撞块19相对的一面均开设有凹槽34,凹槽34内粘接有永磁铁42,两个永磁铁42同名磁极相对设置。
49.进一步的,套杆11顶部贯穿固定有冲击斗25,套杆11底部贯穿开设有密布的开口29,冲击斗25内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杆26,固定杆26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轴27,连接轴27圆周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环形阵列分布的搅料杆28。
50.进一步的,搅料杆28底部开设有受力槽35,受力槽35截面设置成三角形,受力槽35两端内壁均通过螺栓固定有多个增阻条36。
51.进一步的,受力槽35侧壁开设有两个呈两端对称分布的导向槽37,导向槽37截面设置成弧形,导向槽37内滑动连接有导向块38,导向块38和导向槽37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同一个导向弹簧39,导向块38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受力板40,受力板40和受力槽35侧壁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个插杆41。
52.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电机9,电机9输出轴带动连接杆10转动,继而带动降速块6、顶盘4、安装杆3和底盘2转动,使得套杆11的整体进行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套杆11的整体逐渐转动至水平方向,当撞击块18和受撞块19发生碰撞时,内杆12以及套杆11的整体瞬时向反方向转动,使得安装杆3和顶盘4反向转动,降速块6顺着降速槽5滑动,对降速弹簧7形成挤压,此时套杆11整体受到的离心力减小,套杆11和内杆12的整体向下转动,使得第一支杆24推动第二滑块22,顺着第二滑槽21向下移动,对第二弹簧23形成挤压,继而第二弹簧
23的弹力使得第一支杆24,推动套杆11进行复位,同时连接杆10带动降速块6和降速槽5侧壁重新紧密接触,使得套杆11和内杆12的整体受到的离心力逐渐增加,同时,当撞击块18和受撞块19碰撞时,由于撞击块18和受撞块19均设置成半球状,即可使得内杆12顺着填充腔20,向套杆11内回缩,对进入到填充腔20内的原料进行挤压,被挤压后的原料从冲击斗25和开口29内被挤出,从冲击斗25内挤出的原料带动搅料杆28发生转动,进一步的,当撞击块18和受撞块19逐渐靠近时,由于两个永磁铁42之前的磁斥力,即可对撞击块18、内杆12和套杆11的整体进行减速,离心力降低,且使得内杆12在套杆11内回缩,从而实现上述动作,进一步的,从冲击斗25内挤出的原料对受力槽35斜面产生推挤力,该推挤力具有横向的分力,即可利用该分力加速搅料杆28的转速,同时原料对受力板40形成推挤,使得受力板40跟随导向块38一起,顺着导向槽37滑动,对导向弹簧39形成挤压,在原料流力以及导向弹簧39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受力板40形成扇动。
5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8.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