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紫外线的塑胶跑道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682364发布日期:2021-12-01 00:09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紫外线的塑胶跑道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塑胶跑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紫外线的塑胶跑道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绝大多数的跑道由于其材质中的橡胶含碳元素,碳元素会吸收可视光的红外线而储热,从而导致跑道长期被阳光暴晒时跑道表面温度会升高(甚至可以达到50℃左右),当人们穿鞋底较薄的鞋子走在上面的时候,会觉得烫脚,影响人们的运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紫外线的塑胶跑道及其加工方法,用以解决目前绝大多数的跑道由于其材质中的橡胶含碳元素,碳元素会吸收可视光的红外线而储热,从而导致跑道长期被阳光暴晒时跑道表面温度会升高(甚至可以达到50℃左右),当人们穿鞋底较薄的鞋子走在上面的时候,会觉得烫脚,影响人们的运动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紫外线的塑胶跑道及其加工方法,包括跑道主体,所述跑道主体包括塑胶面层和防紫外线层,所述塑胶面层材料包括隔热橡胶颗粒。
5.优选的,所述跑道主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跑道基层、基层保护层、粘合层、缓冲层、塑胶面层和防紫外线层。
6.优选的,所述跑道基层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砂石垫层和混凝土层。
7.优选的,所述基层保护层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隔热层和防潮层。
8.优选的,所述隔热层和防潮层之间相互粘合,所述隔热层为eps板、岩棉板和xps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防潮层为沥青材质。
9.优选的,所述粘合层为聚氨酯胶黏剂。
10.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由弹性硅胶颗粒、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和橡胶颗粒组成。
11.优选的,所述跑道主体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反光照明装置安装槽,所述反光照明装置安装槽内设有反光照明装置,所述反光照明装置包括装置壳体,所述装置壳体内设有隔板滑轨,所述隔板滑轨上连接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通过其前后两侧面与所述隔板滑轨滑动连接,所述驱动齿条上表面位于所述隔板滑轨的上方,所述驱动齿条下表面位于所述隔板滑轨的下方,所述装置壳体内所述隔板滑轨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齿条下表面设有啮合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齿条下表面的啮合齿相互啮合,所述装置壳体左右两侧设有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上分别缠绕有第一绕线和第二绕线,所述第一绕线远离所述第一绕线轮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齿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绕线远离所述第二绕线轮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齿条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
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转动;
12.所述驱动齿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铰链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气缸远离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所述装置壳体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上铰链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安装板和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装置壳体内壁顶部,所述装置壳体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轴上还铰链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反光条,所述盖体一端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锁条,所述锁条上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锁条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锁条沿所述第一滑槽滑动,所述装置壳体上设有锁紧槽,所述锁紧槽内铰链连接有锁紧杆,所述锁紧杆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锁紧杆转动,所述锁紧杆与所述锁紧槽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装置壳体内壁铰链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远离所述装置壳体内壁的一端与所述盖体铰链连接;
13.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升降筒,所述升降筒内螺纹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转动,所述升降杆上套设有环形灯,所述升降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播放器。
14.优选的,所述跑道主体上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辅助乘凉机构,所述辅助乘凉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主杆,所述主杆内设有遮阳机构安装滑槽,所述遮阳机构安装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遮阳机构;
15.所述遮阳机构包括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遮阳机构安装滑槽内,所述遮阳机构安装滑槽底部设有弹性缓冲件,所述主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远离所述主杆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柱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柱上设有收纳主体,所述收纳主体内开设有收纳滑槽,所述收纳滑槽内左右滑动连接有第一遮阳板,所述收纳主体内设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上键连接有收纳齿轮,所述第一遮阳板上表面设有啮合齿,所述啮合齿与所述收纳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转轴上设有第六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转轴转动,所述第一遮阳板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二遮阳板,所述第二遮阳板上铰链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远离所述第二遮阳板的一端铰链连接在所述第一遮阳板上;
16.所述主杆内设有第一驱动件安装腔,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腔内转动连接有乘凉驱动转轴和乘凉执行转轴,所述乘凉驱动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乘凉执行转轴上键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摩擦连接,所述乘凉执行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带轮的一端键连接有若干出风扇,所述主杆上设有出风口,所述乘凉驱动转轴上设有第八驱动件,所述第八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乘凉驱动转轴转动;
17.所述乘凉驱动转轴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腔的部分位于所述底座的第二驱动件安装腔,所述乘凉驱动转轴上设有滑键槽,所述乘凉驱动转轴通过所述滑键槽和滑键键连接有推动齿轮,所述滑键上设有第七驱动件,所述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键沿所述
滑键槽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腔内滑动连接有坐垫齿条,所述坐垫齿条用于与所述推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坐垫齿条上设有坐垫,所述底座上设有坐垫置放台。
18.优选的,一种加工方法,用于加工所述耐紫外线的塑胶跑道,包括以下步骤:
19.步骤一:将所述跑道基层的砂石垫层铺设在地面上,之后将所述跑道基层的混凝土层铺设于所述砂石垫层上,并进行干燥处理;
20.步骤二:将所述基层保护层的隔热层置于所述混凝土层上,所述混凝土层上粘合有防潮层;
21.步骤三:将所述粘合层涂抹在所述防潮层上;
22.步骤四:将缓冲层的弹性硅胶颗粒、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和橡胶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铺设在所述粘合层上,并进行干燥处理形成缓冲层;
23.步骤五:将所述塑胶面层的热橡胶颗粒铺设于所述缓冲层上,并进行干燥处理形成塑胶面层;
24.步骤六:将所述防紫外线层涂到所述塑胶面层上,形成防紫外线层,最终得到跑道主体。
25.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7.图1为本发明的跑道主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的跑道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的基层保护层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的反光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图4局部放大图a。
32.图6本发明辅助乘凉机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跑道主体;100、跑道基层;1000、砂石垫层;1001、混凝土层;101、基层保护层;1010、隔热层;1011、防潮层;102、粘合层;103、缓冲层;104、塑胶面层;105、防紫外线层;106、反光照明装置安装槽;2、反光照明装置;200、装置壳体;2000、第一连杆;2001、第一气缸;2002、第二连杆;2003、第一齿条;2004、第二转轴;2005、第二齿轮;2006、盖体;2007、反光条;2008、第一滑槽;2009、锁条;201、隔板滑轨;2010、第一转轴;2011、驱动齿条;2012、第一齿轮;2013、第一绕线轮;2014、第二绕线轮;2015、第一绕线;2016、第二绕线;2017、第一安装板;2018、第二安装板;2019、第一滑块;202、第二弹性件;2020、第一弹性件;203、第二气缸;2030、播放器;2031、锁紧槽;2032、锁紧杆;2033、第三弹性件;2034、升降筒;2035、升降杆;2036、环形灯;3、辅助乘凉机构;300、底座;301、主杆;3010、第一驱动件安装腔;3011、乘凉驱动转轴;3012、第一带轮;3013、乘凉执行转轴;3014、第二带轮;3015、传送带;3016、第二驱动件安装腔;3017、滑键槽;3018、推动齿轮;3019、出风扇;302、遮阳机构安装滑槽;3020、坐垫齿条;3021、坐垫;3022、坐垫置放台;303、遮阳机构;3030、调节柱;3031、收纳主体;3032、弹性缓冲件;3033、收纳滑槽;3034、第一遮阳板;3035、驱动转轴;3036、收纳齿轮;3037、第二遮阳板;3038、第二液压缸;3039、第一液压缸;304、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5.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6.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37.实施例1
3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紫外线的塑胶跑道及其加工方法,如图1

6所示,包括跑道主体1,所述跑道主体1包括塑胶面层104和防紫外线层105,所述塑胶面层104材料包括隔热橡胶颗粒。
39.优选的,所述跑道主体1从下到上依次包括跑道基层100、基层保护层101、粘合层102、缓冲层103、塑胶面层104和防紫外线层105;
40.所述跑道基层10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砂石垫层1000和混凝土层1001;
41.所述基层保护层101从下到上依次包括隔热层1010和防潮层1011,所述隔热层1010和防潮层1011之间相互粘合,所述隔热层1010为eps板、岩棉板和xps板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防潮层1011为沥青材质;
42.所述粘合层102为聚氨酯胶黏剂;
43.所述缓冲层103由弹性硅胶颗粒、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和橡胶颗粒组成。
44.其中,所述防紫外线层105具有防紫外的作用。
45.优选的,一种耐紫外线的塑胶跑道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6.步骤一:将所述跑道基层100的砂石垫层1000铺设在地面上,之后将所述跑道基层100的混凝土层1001铺设于所述砂石垫层1000上,并进行干燥处理;
47.步骤二:将所述基层保护层101的隔热层1010置于所述混凝土层1001上,所述混凝土层1001上粘合有防潮层1011;
48.步骤三:将所述粘合层102涂抹在所述防潮层1011上;
49.步骤四:将缓冲层103的弹性硅胶颗粒、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和橡胶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铺设在所述粘合层102上,并进行干燥处理形成缓冲层103;
50.步骤五:将所述塑胶面层104的热橡胶颗粒铺设于所述缓冲层103上,并进行干燥处理形成塑胶面层104;
51.步骤六:将所述防紫外线层105涂到所述塑胶面层104上,形成防紫外线层105,最终得到跑道主体1。
5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隔热橡胶颗粒为不含碳元素的橡胶颗粒,由于其不含碳元素就不会吸收可视光中的红外线,就不会储热,同等阳光照射下,含有隔热橡胶颗粒的跑道表面温度较低,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绝大多数的跑道由于其材质中的橡
胶含碳元素,碳元素会吸收可视光的红外线而储热,从而导致跑道长期被阳光暴晒时跑道表面温度会升高(甚至可以达到50℃左右),当人们穿鞋底较薄的鞋子走在上面的时候,会觉得烫脚,影响人们的运动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53.当阴雨天气时水会渗入跑道基层100,水汽会留存在所述跑道基层100中,进而导致跑道基层100被破坏,造成跑道基层100紧密度不高,使得其上的粘合层102、缓冲层103、塑胶面层104和防紫外线层105等变形,影响所述跑道的使用寿命,此时若再经高温暴晒所述跑道基层100中的水汽会进一步对所述跑道基层100进行破坏,所述基层保护层101的隔热层1010和防潮层1011的设计延长了所述跑道基层100的使用寿命。
54.实施例2
55.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跑道主体1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反光照明装置安装槽106,所述反光照明装置安装槽106内设有反光照明装置2,所述反光照明装置2包括装置壳体200,所述装置壳体200内设有隔板滑轨201,所述隔板滑轨201上连接有驱动齿条2011,所述驱动齿条2011通过其前后两侧面与所述隔板滑轨201滑动连接,所述驱动齿条2011上表面位于所述隔板滑轨201的上方,所述驱动齿条2011下表面位于所述隔板滑轨201的下方,所述装置壳体200内所述隔板滑轨201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010,所述第一转轴2010上设有第五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轴2010转动,所述第一转轴2010上键连接有第一齿轮2012,所述驱动齿条2011下表面设有啮合齿,所述第一齿轮2012与所述驱动齿条2011下表面的啮合齿相互啮合,所述装置壳体200左右两侧设有第一绕线轮2013和第二绕线轮2014,所述第一绕线轮2013和第二绕线轮2014上分别缠绕有第一绕线2015和第二绕线2016,所述第一绕线2015远离所述第一绕线轮201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齿条201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绕线2016远离所述第二绕线轮2014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齿条2011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绕线轮2013和第二绕线轮2014上设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绕线轮2013和第二绕线轮2014转动;
56.所述驱动齿条20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2017,所述第一安装板2017上铰链连接有第二安装板2018,所述第二安装板2018底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019,所述第一滑块2019上铰链连接有第一连杆2000和第一气缸2001,所述第一连杆2000远离所述第一滑块201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018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气缸2001远离所述第一滑块2019的一端与所述装置壳体200铰链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2018上铰链连接有第二连杆2002,所述第二安装板2018和所述第二连杆2002上设有第一弹性件2020,所述第二连杆2002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2018的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一齿条2003,所述第一齿条2003左右滑动连接在所述装置壳体200内壁顶部,所述装置壳体200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2004,所述第二转轴2004上键连接有第二齿轮2005,所述第二齿轮2005与所述第一齿条2003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轴2004上还铰链连接有盖体2006,所述盖体2006上设有反光条2007,所述盖体2006一端设有第一滑槽2008,所述第一滑槽2008内滑动连接有锁条2009,所述锁条2009上设有第二弹性件202,所述锁条2009上设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锁条2009沿所述第一滑槽2008滑动,所述装置壳体200上设有锁紧槽2031,所述锁紧槽2031内铰链连接有锁紧杆2032,所述锁紧杆2032上设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锁紧杆2032转动,所述锁紧杆2032与所述锁紧槽2031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2033,所述装置壳体200内壁铰链连接有第二气缸203,所述第二气缸203远离所述装置壳体200内壁的一端与所述盖体
2006铰链连接;
57.所述第一安装板2017上固定连接有升降筒2034,所述升降筒2034内螺纹连接有升降杆2035,所述升降杆2035上设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杆2035转动,所述升降杆2035上套设有环形灯2036,所述升降杆2035顶部固定连接有播放器2030。
5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绕线轮2013转动,所述第一绕线轮2013转动带动所述第一绕线2015拉动所述驱动齿条2011左移,在所述第一绕线轮2013损坏不能工作时,所述第五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转轴2010转动,所述第一转轴2010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2012转动,所述第一齿轮2012转动带动所述驱动齿条2011向左移动,所述第一齿轮2012和所述第一绕线轮2013、第二绕线轮2014的同时设计为所述驱动齿条2011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59.所述驱动齿条2011左移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2017和所述第二安装板2018左移的同时所述第一气缸2001伸长,所述第一气缸2001伸长带动所述第二安装板2018转动,所述第二安装板2018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一滑块2019沿所述第二安装板2018滑动,所述第二安装板2018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连杆2002运动,所述第二连杆2002运动推动所述第一齿条2003向右滑动,所述第一齿条2003向右滑动带动所述第二齿轮2005转动,所述第二齿轮2005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转轴2004转动,所述第二转轴2004转动带动所述盖体2006转动,所述盖体2006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二气缸203伸长,所述第二气缸203,在所述第二气缸203和所述第二齿轮2005的共同作用下所述盖体2006被掀起,所述反光条2007露于所述装置壳体200外,之后所述第四驱动件驱动所述升降杆2035转动,所述升降杆2035转动在所述升降筒2034的作用下所述升降杆2035上移,使得所述环形灯2036和所述播放器2030伸出所述装置壳体200外,夜跑时,所述反光条2007在所述环形灯2036的照射下反光,所述环形灯2036的设计可以照亮夜跑者的道路,提高了所述跑道的夜跑安全性,所述反光条2007的设计可以让也跑着明确行进的方向,所述盖体2006的设计使得所述环形灯2036和所述播放器2030在未被使用时可以更好的被收纳,避免了风吹日晒的同时避免了外界不可抗力对其造成损伤的几率,延长了所述环形灯2036和所述播放器2030的使用寿命。
60.实施例3
61.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跑道主体1上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辅助乘凉机构3,所述辅助乘凉机构3包括底座300,所述底座300上设有主杆301,所述主杆301内设有遮阳机构安装滑槽302,所述遮阳机构安装滑槽302内滑动连接有遮阳机构303;
62.所述遮阳机构303包括调节柱3030,所述调节柱3030上下滑动连接在所述遮阳机构安装滑槽302内,所述遮阳机构安装滑槽302底部设有弹性缓冲件3032,所述主杆3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3039,所述第一液压缸3039远离所述主杆301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柱3030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柱3030上设有收纳主体3031,所述收纳主体3031内开设有收纳滑槽3033,所述收纳滑槽3033内左右滑动连接有第一遮阳板3034,所述收纳主体3031内设有驱动转轴3035,所述驱动转轴3035上键连接有收纳齿轮3036,所述第一遮阳板3034上表面设有啮合齿,所述啮合齿与所述收纳齿轮3036相互啮合,所述驱动转轴3035上设有第六驱动件,所述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转轴3035转动,所述第一遮阳板3034一端铰链连接有第二遮阳板3037,所述第二遮阳板3037上铰链连接有第二液压缸3038,所述第二液压缸3038远离所述第二遮阳板3037的一端铰链连接在所述第一遮阳板3034上;
63.所述主杆301内设有第一驱动件安装腔3010,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腔3010内转动连接有乘凉驱动转轴3011和乘凉执行转轴3013,所述乘凉驱动转轴3011上键连接有第一带轮3012,所述乘凉执行转轴3013上键连接有第二带轮3014,所述第一带轮3012和所述第二带轮3014之间设有传送带3015,所述传送带3015与所述第一带轮3012和所述第二带轮3014摩擦连接,所述乘凉执行转轴3013远离所述第二带轮3014的一端键连接有若干出风扇3019,所述主杆301上设有出风口304,所述乘凉驱动转轴3011上设有第八驱动件,所述第八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乘凉驱动转轴3011转动;
64.所述乘凉驱动转轴3011远离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腔3010的部分位于所述底座300的第二驱动件安装腔3016,所述乘凉驱动转轴3011上设有滑键槽3017,所述乘凉驱动转轴3011通过所述滑键槽3017和滑键键连接有推动齿轮3018,所述滑键上设有第七驱动件,所述第七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键沿所述滑键槽3017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腔3016内滑动连接有坐垫齿条3020,所述坐垫齿条3020用于与所述推动齿轮3018相互啮合,所述坐垫齿条3020上设有坐垫3021,所述底座300上设有坐垫置放台3022。
6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工作时,所述第七驱动件驱动所述滑键沿所述滑键槽3017移动,使得所述推动齿轮3018和所述坐垫齿条3020相互啮合,之后所述第八驱动件驱动所述乘凉驱动转轴3011转动,所述乘凉驱动转轴3011转动带动所述推动齿轮3018转动,所述推动齿轮3018转动推动所述坐垫齿条3020和所述坐垫3021向右滑动至所述坐垫置放台3022上,所述坐垫3021用于乘凉人员入座,所述乘凉驱动转轴3011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带轮3012转动,所述第一带轮3012转动带动在所述传送带3015的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带轮3014转动,所述第二带轮3014转动带动所述乘凉执行转轴3013转动,所述乘凉执行转轴3013转动带动所述出风扇3019转动,所述出风扇3019转动产生流动气流,所述流动气流经所述出风口304向外导出,从而使得乘凉人员可以吹到凉风;
66.当光照强度较强时,所述第一液压缸3039伸长调节所述收纳主体3031的高度到合适位置之后,所述第六驱动件驱动所述驱动转轴3035转动,使得所述驱动转轴3035转动带动所述收纳齿轮3036转动,所述收纳齿轮3036转动带动所述第一遮阳板3034向外伸出,所述第一遮阳板3034向外伸出的同时所述第二液压缸3038启动进行伸缩,从而调节所述第一遮阳板3034和所述第二遮阳板3037之间的角度,从而达到遮挡阳光的目的,所述弹性缓冲件3032的设计避免了所述调节柱3030在向下运动时所述调节柱3030与所述遮阳机构安装滑槽302内壁的磕碰,延长了所述调节柱3030的使用寿命,所述遮阳机构303的设计避免了运动者在休息时因被太阳长期暴晒导致中暑或晒伤情况的发生,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腔3016的设计可以在所述坐垫3021未被使用时起到一个收纳的作用,相较于所述坐垫3021置于外面,避免了风吹日晒对所述坐垫3021使用寿命的影响,所述坐垫3021的设计给运动者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地方的同时可以为运动者进行乘凉散热,保证了跑道的安全使用。
67.实施例4
6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
69.跑道监测系统,所述跑道监测系统设置在所述跑道主体1上用于监测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损坏程度;
70.所述跑道监测系统包括:
71.若干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跑道主体1上,用于检测所述跑道主
体1上被检测点距基准水平面(所述跑道主体1所在的一个假设平面)的纵向距离;
72.光照传感器,所述光照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跑道主体1上,用于检测所述跑道主体1的阳光光照度;
73.计时器,所述计时器设置在所述光照传感器上,用于控制所述光照传感器每隔预设时长进行一次取值;
74.控制器,报警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测距传感器、所述光照传感器、计时器和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测距传感器、所述光照传感器和计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基于以下步骤:
75.步骤一:取个被检测点,每个点上设有一个测距传感器,基于所述测距传感器,对多个被检测点进行实际纵向变化的计算;
76.基于第i个测距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检测周期内所述跑道主体1上被检测点i的实际纵向变化:
[0077][0078]
其中,y
εi
为检测周期内所述跑道主体1上被检测点i的实际纵向变化,y
1i
为检测前第i个测距传感器的检测值,y
2i
为检测周期结束时第i个测距传感器的检测值,δ为所述跑道主体1的纵向扩散系数(表示所述跑道主体1纵向方向延伸形变的能力),γ为所述跑道主体1的横向扩散系数(表示所述跑道主体1横向方向延伸形变的能力),h
i
为第i个测距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距基准水平面的高度,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
[0079]
步骤二:基于所述光照传感器、所述计时器、步骤一和公式(2),计算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实际损坏程度系数:
[0080][0081]
其中,为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实际损坏程度系数,y
εi
为检测周期内所述跑道主体1上被检测点i的实际纵向变化,为被检测点的数量,y
o
为检测周期内所述跑道主体1上被检测点的预设纵向变化,e为自然数,取值为2.71,ω为所述跑道主体1的自然体积磨损变化系数(表示人为正常使用对所述跑道主体1材料消耗的程度),χ为所述跑道主体1的雨水冲刷体积损失系数(表示雨水冲刷对所述跑道主体1材料消耗的程度),ψ为所述跑道主体1的人为损坏体积损失系数(表示人为不正常使用对所述跑道主体1材料消耗的程度),μ为所述跑道主体1的光照损坏体积损失系数(光照会导致跑道主体1材质被氧化,μ表示材质氧化对所述跑道主体1被磨损程度的影响),τ
a
为第a次检测所述光照传感器的检测值,τ0为所述跑道主体1的预设光照强度,t为在所述跑道监测系统的检测周期内的检测总次数;
[0082]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实际损坏程度系数和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预设损坏程度系数,若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实际损坏程度系数大于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预设损坏程度系数,则所述报警器报警。
[008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假设
[0084]
y
11
=200mm;y
21
=220mm;δ=3.5;y=4.2;h1=300mm;得y
ε1
=11.774mm;
[0085]
y
12
=300mm;y
22
=320mm;h2=400mm;得y
ε2
=11.977mm;
[0086]
y0=10mm;ω=4.2;χ=1.2;ψ=3;μ=8.2;t=1;τ
a
=1000000lux;τ0=80000lux;得
[0087]
假设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预设损坏程度系数为0.32,则此时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
[0088]
所述跑道监测系统的设计,起到了监测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损坏程度的作用,并在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实际损坏程度系数大于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预设损坏程度系数时,所述报警器进行报警,其中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实际损坏程度系数大于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预设损坏程度系数证明所述跑道主体1损坏严重需要及时进行维修,以保证所述跑道主体1的正常使用,在计算所述跑道主体1的跑道实际损坏程度系数时引入了所述跑道主体1的雨水冲刷体积损失系数χ,所述跑道主体1的人为损坏体积损失系数ψ,和所述跑道主体1的光照损坏体积损失系数μ,使得计算结果更为精确。
[0089]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