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置于梯形轨枕道床上的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2144发布日期:2021-12-24 23:5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置于梯形轨枕道床上的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为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到的是一种放置于梯形轨枕道床上的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轨道交通中,车轮与轨道接触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冲击能,产生的震动与噪声对周围环境及建筑的影响不可避免。为了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震动和噪声,目前一般在轨道下方衬垫橡胶或弹簧进行减震降噪。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目前长达数千米的轨道由一节节的钢轨连接而成,为了应对钢轨的热胀冷缩,在钢轨与钢轨的连接处需要存在缝隙,而列车在经过缝隙时会发出较大的噪音。此外由于轨道处于外界恶劣环境中,缝隙处可能嵌入杂物,再加上列车车轮的冲击和钢轨自身的热胀冷缩,长久以往会使得缝隙变大,钢轨与钢轨处的连接不平整,使得列车车轮经过时发生更大的震动与噪音。
3.所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置于梯形轨枕道床上的降噪装置,该发明不仅能够降低列车发出的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能够利用列车经过时产生的低压,对缝隙处进行吹风,避免缝隙内嵌入杂物,使得钢轨与钢轨的连接处不平整,使得列车经过时产生的噪音增大,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置于梯形轨枕道床上的降噪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技术缺点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置于梯形轨枕道床上的降噪装置,包括设置在道床上的梯形枕轨,所述梯形枕轨通过扣件与设置在梯形枕轨上的钢轨固定连接;所述梯形枕轨上设置有降噪单元,所述钢轨与钢轨的连接处存有缝隙;所述降噪单元位于两相连接钢轨的缝隙处;所述降噪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梯形枕轨上的隔音板。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隔音板上开有通风孔,所述隔音板上的通风孔处固定设置有喇叭状的吸风罩和吹气罩,所述吸风罩位于隔音板远离轨道的一侧,所述吹气罩位于隔音板靠近轨道的一侧,吹气罩指向钢轨的缝隙处。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吸风罩的罩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中杂物的过滤板。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隔音板上还开有水平状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清理杆,所述清理杆的靠近钢轨的一端设置有清理辊,所述清理辊位于钢轨正下方。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清理杆分为两组,顺着列车的前进方向分为第一清理杆和第二清理杆,所述第一清理杆远离钢轨的一端与第二清理杆远离钢轨的一端通过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清理杆远离钢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开启、关闭吸风罩的遮风板,所述遮风板滑动安装在过滤板上;沿列车的前进方
向,在挡风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隔音罩,在固定板与挡风板设置有压缩弹簧。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挡风板为弧形,开口与列车的前进方向相反。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遮风板上设置有用于清理过滤板的刷毛。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隔音板为凹状板。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钢轨与扣件连接处设置有弹性缓冲垫;所述梯形枕轨与道床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垫。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发明不仅能够降低列车发出的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能够利用列车经过时产生的低压,对缝隙处进行吹风,避免缝隙内嵌入杂物,使得钢轨与钢轨的连接处不平整,使得列车经过时产生的噪音增大,影响环境。
16.2.本发明能够利用列车经过时产生的风力对轨道下方进行清理,避免轨道下方处的杂质在列车经过时被吸入至缝隙处,进而造成钢轨与钢轨的连接处不平整,使得列车经过时噪音增大。
17.3.本发明根据列车的速度大小进而带动的风力大小,控制遮风板的开启、关闭,在列车速度较慢时,关闭吸风罩,避免噪声通过吸风罩传播;在列车速度较快时,打开吸风罩,对缝隙进行吹气处理,同时利用气流阻碍向外传播的噪音,减弱噪音的传播距离,减小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8.4.本发明根据列车速度的变化,遮风板打开的程度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当列车速度较快时,产生的风力较大,遮风板打开的程度较大,吸风罩能够容纳更多的风通过进行吹气清理;当列车速度较慢时,产生的风力较小,遮风板打开的程度较小,吸风罩通过减小空气流动时的截面积保证吹气时的风压,保证吹气清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一种放置于梯形轨枕道床上的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降噪装置去除了一段钢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3.图4为本发明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4.图5为本发明降噪单元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降噪单元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降噪单元上遮风板打开吸风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隔音板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9.1-梯形枕轨、2-扣件、3-钢轨、4-缝隙、5-隔音板、601-通风孔、602-吸风罩、603-吹气罩、701-过滤板、702-第一清理杆、703-第二清理杆、704-清理辊、705-
连接板、706-挡风板、707-遮风板、708-固定板、709-压缩弹簧、8-弹性缓冲垫、9-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

8,一种放置于梯形轨枕道床上的降噪装置,包括设置在道床上的梯形枕轨1,所述梯形枕轨1通过扣件2与设置在梯形枕轨1上的钢轨3固定连接;所述梯形枕轨1上设置有降噪单元,所述钢轨3与钢轨3的连接处存有缝隙4;所述降噪单元位于两相连接钢轨3的缝隙4处;所述降噪单元包括固定设置在梯形枕轨1上的隔音板5。所述隔音板5上开有通风孔601,所述隔音板5上的通风孔601处固定设置有喇叭状的吸风罩602和吹气罩603,所述吸风罩602位于隔音板5远离轨道的一侧,所述吹气罩603位于隔音板5靠近轨道的一侧,吹气罩603指向钢轨3的缝隙4处。
32.如图1所示,列车的车轮在钢轨3上转动,当列车经过钢轨3与钢轨3的连接处时,因为连接处存在缝隙4,车轮经过会造成更大的冲击,产生更大的振动,发出更大的噪音,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本发明在缝隙4处设置了隔音板5将车轮经过时产生的噪音进行隔绝、减弱,减少此处产生的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在列车经过时列车本身的车速速度较快并带动空气流动。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等高流动时,流速越大,压力越小。这样在列车经过时钢轨3内侧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此时钢轨3内外两侧的空气会产生压强差使得钢轨3外侧的空气向钢轨3内侧流动。如图8所示,本发明在隔音板5上设置了通风孔601,位于钢轨3外侧的空气会从吸风罩602进入,通过通风孔601,由吹气罩603向缝隙4处吹出,对缝隙4进行清理,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杂物会进入到缝隙4中停留。若是杂物嵌入缝隙4中,再加上列车车轮的冲击和钢轨3自身的热胀冷缩,长久以往会使得缝隙4变大,对钢轨3的接口处造成磨损,使得钢轨3与钢轨3处的连接不平整,进而会造成以后列车车轮经过时车轮与钢轨3的冲击能更大,发生更大的震动与噪音,对周围造成更大的影响。此外通风孔601的设置虽然使得噪音可能经由此处更容易传播至周围的环境中,传播得更远,但是因为空气的流动,气流会阻碍噪音的传播,减小噪音的传播距离,同样可以起到降噪的作用,再加上吹气对钢轨3缝隙4处的清理效果,使得整体上的降噪效果更佳。本发明能够降低列车发出的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能够利用列车经过时产生的低压,对缝隙4处进行吹风,避免缝隙4内嵌入杂物,使得钢轨3与钢轨3的连接处不平整,使得列车经过时产生的噪音增大,影响环境。
3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吸风罩602的罩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中杂物的过滤板701。在吸风罩602吸风时风中可能含有杂质,这样吹气罩603向缝隙4处吹气时可能会将杂质吹入缝隙4中,对以后列车行驶造成影响。如图7所示,本发明在述吸风罩602的罩口处设置有用于过滤空气中杂物的过滤板701,在列车经过时,通过通风孔601的空气先被过滤板701过滤,避免杂质通过,保证吹气罩603对缝隙4的清理效果。
3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隔音板5上还开有水平状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清理杆,所述清理杆的靠近钢轨3的一端设置有清理辊704,所述清理辊704位于
钢轨3正下方。如图4所示,在列车经过时为了避免位于缝隙4下方的杂质进入缝隙4中,本发明设置了清理辊704对钢轨3下方进行清理。
3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清理杆分为两组,顺着列车的前进方向分为第一清理杆702和第二清理杆703,所述第一清理杆702远离钢轨3的一端与第二清理杆703远离钢轨3的一端通过连接杆705相连;所述第二清理杆703远离钢轨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挡风板706,所述挡风板706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开启、关闭吸风罩602的遮风板707,所述遮风板707滑动安装在过滤板701上;沿列车的前进方向,在挡风板706的一侧还设置有固定板708,所述固定板708固定安装在隔音罩,在固定板708与挡风板706设置有压缩弹簧709。如图4、图5、图6所示,本发明利用列车经过时产生的风能驱动清理辊704对钢轨3的下方进行清理。本发明在工作时,列车在经过时带动空气流动,此时会产生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的风力;该股风力吹在挡风板706上驱动挡风板706水平移动,移动方向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挡风板706带动第二清理杆703在滑动槽内滑动;第二清理杆703又通过连接杆705拉动第一清理杆702滑动,两者同步运动驱动清理辊704对钢轨3下方进行清理。如图5所示,在列车经过时带动的风力驱动挡风板706移动进而挤压压缩弹簧709;当列车经过后,挡风板706在压缩弹簧709的回复力下复位,等待列车下一次经过。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在过滤板701上设置了遮风板707。当列车经过时所产生的风力不够大时,遮风板707完全封闭过滤板701,使得吸风罩602关闭,这样虽然无法吸风,但同时也使得列车经过时产生的噪音无法通过吸风罩602传播,起到减弱噪音传播的作用,避免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列车经过时所产生的风力够大时,挡风板706被风力驱动拉动遮风板707,使得吸风罩602打开,使得空气通过对缝隙4进行吹气清理;此时虽然噪音能够通过吸风罩602传播,但气流的方向阻碍向外传播的噪音,减弱噪音的传播距离,减小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根据列车速度的变化,遮风板707打开的程度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当列车速度较快时,产生的风力较大,遮风板707打开的程度较大,吸风罩602能够容纳更多的风通过进行吹气清理;当列车速度较慢时,产生的风力较小,遮风板707打开的程度较小,吸风罩602通过减小空气流动时的截面积保证吹气时的风压,保证吹气清理的效率。本发明能够利用列车经过时产生的风力对轨道下方进行清理,避免轨道下方处的杂质在列车经过时被吸入至缝隙4处,进而造成钢轨3与钢轨3的连接处不平整,使得列车经过时噪音增大。本发明根据列车的速度大小进而带动的风力大小,控制遮风板707的开启、关闭,在列车速度较慢时,关闭吸风罩,避免噪声通过吸风罩602传播;在列车速度较快时,打开吸风罩,对缝隙4进行吹气处理,同时利用气流阻碍向外传播的噪音,减弱噪音的传播距离,减小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挡风板706为弧形,开口与列车的前进方向相反。该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风力能够更有效地驱动挡风板706移动,开启吸风罩602罩口。
3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遮风板707上设置有用于清理过滤板701的刷毛。该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遮风板707在开启、关闭吸风罩602时能够清理过滤板701上过滤出的杂质,避免过滤板701堵塞,影响后续吸风,进而影响后续的吹气清理的效果。
3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隔音板5为凹状板。该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噪音反射至钢轨3内侧,避免影响周围环境。
3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钢轨3与扣件2连接处设置有弹性缓冲垫8;所述梯形枕轨1与道床的连接处设置有减震垫9。该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列车经过车轮与钢轨3产
生冲击时能够减震,避免噪音的产生,进而保护环境。
40.工作原理:列车经过时在钢轨3与钢轨3的连接处会产生更大的噪音。本发明在缝隙4处设置了隔音板5将车轮经过时产生的噪音进行隔绝、减弱,减少此处产生的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列车本身的车速速度较快并带动空气流动,本发明根据伯努利原理:流体等高流动时,流速越大,压力越小,利用钢轨3内、外侧产生的压力差,使得位于钢轨3外侧的空气会从吸风罩602进入,通过通风孔601,由吹气罩603向缝隙4处吹出,对缝隙4进行清理,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杂物会进入到缝隙4中停留,进而保护钢轨3,避免钢轨3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会产生更大的磨损,使得钢轨3的接口不平整,使得列车经过产生更大的噪音,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发明在工作时,列车在经过时带动空气流动,此时会产生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的风力;该股风力吹在挡风板706上驱动挡风板706水平移动,移动方向与列车前进方向一致;挡风板706带动第二清理杆703在滑动槽内滑动;第二清理杆703又通过连接杆705拉动第一清理杆702滑动,两者同步运动驱动清理辊704对钢轨3下方进行清理,避免钢轨3下方处的杂质在列车经过时被吸入至缝隙4处,进而造成钢轨3与钢轨3的连接处不平整,使得列车经过时噪音增大。本发明利用挡风板706的移动驱动遮风板开启、关闭吸风罩602,这样在风力小时能够完全关闭吸风罩602,使得列车经过时产生的噪音无法通过吸风罩602传播,与隔音板5配合加强对噪音传播的减弱作用,避免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根据列车速度的变化,其产生的风力也会相应变化,挡风板706的移动距离也会发生变化,进而遮风板707对吸风罩602的打开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当列车速度较快时,产生的风力较大,遮风板打开的程度较大,吸风罩能够容纳更多的风通过进行吹气清理,避免钢轨3以后的磨损,起到降噪效果;当列车速度较慢时,产生的风力较小,遮风板打开的程度较小,吸风罩通过减小空气流动时的截面积保证吹气时的风压,保证吹气清理的效果,同时吹气时的气流强度增加得越大,对噪音传播减弱的效果也约明显,也保证了降噪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