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214951发布日期:2022-03-12 10:56阅读:1462来源:国知局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及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农业建设的领域,尤其是涉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2.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3.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各种作物栽种在农田的地面上,在作物后期的生长管理过程中,农民需要多次进入农田中进行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方面的了解,并依据了解的农田中的信息,对作物后期的施肥喷药等作业过程进行精细化设计,使作物能够正常的生长。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农民在农田中进行作物生长状况的巡视过程中,需要沿着农田步行前进,尤其对于枝叶较为繁茂的农业作物,例如蔬菜等作物,农民在农田中巡视的过程中,易对农田中的部分作物形成踩踏,踩踏的作物因为倒伏后光合作用强度的降低,易造成农业作物的减产,故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农民在农田中巡视时对作物的踩踏,本技术提供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及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及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包括两组平行砌筑在地面上的水泥墩,两组所述水泥墩沿农田的延伸方向不断延伸,各组所述水泥墩位于农田宽度方向的两端;各组所述水泥墩上预埋有若干组水平共面且等间距分布的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下端面高于农田的地面;各组所述水泥墩的上端面竖直架设有若干组立杆,各组所述立杆位于所述承重板的竖直上方,所述水泥墩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安装有平板,所述承重板的水平两端均凸出所述水泥墩两侧的端面,两组所述平板与各组所述承重板的水平端部铰接;所述平板与各组所述立杆竖直端面的上端部之间连接有若干组气缸,各组所述气缸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平板及所述立杆铰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该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各组水泥墩砌筑在地面上,将各组立杆竖直架设在水泥墩上,水泥墩形成对各组立杆的支撑,将各组平板借助气缸进行连接,平板的一侧与水泥墩上预埋的各组承重板进行铰接,当农民要进入农田中对作物进行生长状况的巡视时,此时将各组气缸进行驱动,气缸不断伸长,使各组平板从倾斜状态向水平状态翻转,当水泥墩两侧的两组平板转动时水平状态时,此时农民从两侧的平板对农田中的作物进行巡视,且平板下方的作物不会被平板压实,上述设计中,当农民脚踏两侧的平板进行作物生长状况的巡视时,相对于直接进入农田中对作物造成脚踏,本技术中平板的架设实现了对巡视路径上作物的保护,降低了农民在农田中巡视时对作物的
踩踏。
8.优选的,所述气缸包括缸体及推杆,所述缸体与所述立杆铰接,所述推杆与所述平板铰接,所述推杆与所述平板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平板宽度方向的中垂线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缸体与立杆的上端部铰接,推杆与平板铰接,且在进行铰位置的选择时,将推杆与平板的铰接位置选择在平板宽度方向的中垂线上,此时通过气缸的收放,实现了将平板在日常状态下保持竖直状态,降低了因安装平板对作物的遮光影响。
10.优选的,所述承重板的上端面低于所述水泥墩的上端面,所述立杆的下端部一体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大于所述立杆的下端部,所述连接板上贯穿插接有若干组螺栓,各组所述螺栓从上向下依次贯穿所述水泥墩的上端面、所述承重板及所述水泥墩。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板埋设在水泥墩中,当进行立杆在水泥墩上的安装时,将立杆下端部的连接板与水泥墩的上端面贴合,且在进行螺栓的安装时,此时螺栓贯穿承重板,使承重板在水泥墩上的一体性提升,上述设置间接使各组平板的铰接端的结构刚度提升。
12.优选的,所述水泥墩的内部预埋有若干组竖直等间距分布的钢钎,各组所述钢钎的下端部插接入地下;所述水泥墩的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组钢钎预埋在水泥墩内部,各组钢钎的设置使水泥墩在地面上沉降作业降低,且钢钎在地下具有一定的插接深度,故此时钢钎设置也起到将水泥墩在地面上的固定作业,水泥墩不易在地面上移位;水泥墩的截面设置呈等腰梯形结构,此时水泥墩的重量较大,抗倒伏性能提升,当发生降雨时,农田的地面较为松软,此时水泥墩在各组钢钎的支撑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平板的下端面一体连接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的限位块,所述平板转动至水平设置时,各组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水泥墩的倾斜端面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位于平板的下端面,当平板从竖直翻转至水平状态时,此时限位块与水泥墩的倾斜端面抵接,限位块的设置使平板与水泥墩直接形成连接关系,此时各组平板不易因过载而发生变形。
16.优选的,各组所述立杆的上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各组所述立杆的上端面共同连接有水平延伸的轨道,两组所述轨道之间安装有板车,所述板车的上端面分别安装有水箱、电池及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承重板下端面上的管道及与所述管道连接的若干组喷头。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轨道位于各组立杆的竖直上端部,轨道的安装使各组立杆的上端部之间实现连接,此时各组立杆之间的结构刚度提升;板车与两组轨道滑动连接,当农田中的作物需要进行灌溉作业时,此时板车在电池的供电下,不断沿着轨道滑移,喷淋装置将水箱内部的水体经各组喷头不断喷出,水体对下方地面上的作物进行灌溉。
18.优选的,各组所述平板选用铝合金材质,各组所述平板呈镂空结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板位于水泥墩的两侧,将平板的材质选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较优的结构刚度及耐腐蚀性,故此时平板的结构性能稳定,平板不易损坏。
20.优选的,各组所述水泥墩两侧倾斜端面上贯通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下端内底面与农田的地面共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口贯通水泥墩两侧的倾斜端面,当降雨时,地面上的
雨水能够从各组排水口处不断流动,上述设置促进了地面上雨水的排水作业,农田中不易发生积水。
22.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上端面铰接有盖板,所述板车的一侧端面上安装有与所述水箱连接的进水泵。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对水箱的上端面进行覆盖,同时向水箱内部有灌注水体时,此时借助进水泵,进水泵将水体向水箱内部输送,使水箱的上水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24.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方法,其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一:将两组水泥墩在地面上进行安装,在地面上进行划线,将各组钢钎竖直插接在地面上,相邻两组钢钎之间等间距分布;进行模板的架设,并将各组排水口位置借助方管进行成型,方管的位置与各组钢钎错位分布;在模板之间进行砂浆的灌注,将各组承重板预埋在水泥墩中,待水泥墩失水硬化成型;并将模板拆除;步骤二:将各组立杆进行安装,各组螺栓贯穿水泥墩及承重板,并与水泥墩进行连接;平板与承重板的水平端部进行铰接;将气缸在立杆及平板之间进行安装,完成对水泥墩两侧的各组平板的安装,限位块与平板的下端面一体连接;步骤三:将轨道与各组立杆的上端部进行连接,并将板车放置在两组轨道内部,板车与两组轨道滑动连接,将水箱安装在板车的上端面,进水泵、电池及喷淋装置的安装;步骤四:借助进水泵向水箱内部输送水体,在电池的供电下,板车能够沿着两组轨道滑移,且喷淋装置将水箱内部的水体不断经各组喷头向下喷出;步骤五:当农民需要进入农田中对作物生长状况进行巡视时,此时将立杆两侧的各组平板进行展平,将各组气缸同时驱动,使平板逐渐从竖直状态向水平状态偏转,此时限位块与水泥墩的倾斜端面抵接,作物分布在平板下方的地面上;步骤六:农民步行在平板上,对农田中的作物进行巡视,巡视完毕后农民离开平板,并借助气缸将平板从水平状态向竖直状态翻转;当需要进行浇水作业时,此时驱动板车运动,喷淋装置进行水体的喷淋作业。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两组水泥墩在农田中的施工过程中,此时钢钎竖直呈插接在地上,在进行水泥墩的砌筑及承重板的埋设作业,上述施工过程使水泥墩在地面上的稳定性提升;当农民进行作物的巡视时,驱动各组气缸,使气缸驱动各组平板不断从竖直状态向水平状态转动,且限位块保持与水泥墩倾斜端面的抵接;当完成对作物的巡视后,此时从两组平板上离开,并借助进水泵向水箱内部进行水体的灌注,最后电池驱动板车沿着轨道滑移,喷头将水体向地面上的作物进行喷洒,实现了对作物的喷淋作业。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将钢钎竖直插接在地面上,在将各组承重板水平预埋在水泥墩中,借助各组气缸将立杆与平板进行连接,当进行巡视时,各组平板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农民沿着平板不断巡视,巡视过程中,承重板下方的作物被平板遮盖,此时平板对作物形成保护,避免了常规巡视过程中对作物的踩踏;2.通过在在各组立杆的上端部进行轨道的安装,板车与两侧的轨道滑动连接,水箱位于板车上方,电池进行供电,此时随着板车的不断滑移,各组喷头对水体进行喷淋,使地面上的作物实现了喷淋作业。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农田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农田;11、作物;2、水泥墩;21、钢钎;22、排水口;3、承重板;4、立杆;41、连接板;42、螺栓;5、平板;51、限位块;6、气缸;61、缸体;62、推杆;7、板车;71、水箱;711、盖板;72、电池;73、喷淋装置;731、管道;732、喷头;74、进水泵;8、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及方法。参照图1,农田1的地面水平设置,地面上栽种有若干组成行成列分布的作物11。本技术中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结构包括两组平行砌筑在地面上的水泥墩2,水泥墩2的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结构。两组水泥墩2沿农田1的延伸方向不断延伸,各组水泥墩2位于农田1宽度方向的两端。
31.参照图2及图3,各组水泥墩2上预埋有若干组水平等间距分布分布的承重板3,承重板3的下端面高于农田1的地面,此处优选水泥墩2的高度为30cm,承重板3下端面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小于20cm;各组水泥墩2的上端面竖直架设有若干组立杆4,各组立杆4位于承重板3的竖直上方,水泥墩2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安装有平板5,各组平板5选用铝合金材质,各组平板5呈镂空结构。承重板3的水平两端均凸出水泥墩2两侧的端面,两组平板5与各组承重板3的水平端部铰接。平板5的下端面一体连接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的限位块51,平板5转动至水平设置时,各组限位块51与水泥墩2的倾斜端面抵接。
32.承重板3的上端面低于水泥墩2的上端面,立杆4的下端部一体连接有连接板41,连接板41的尺寸大于立杆4的下端部尺寸,连接板41上贯穿插接有若干组螺栓42,此处优选四组,各组螺栓42位于连接板41的四角位置上;水泥墩2上端部竖直开孔并预埋膨胀体,开孔贯穿承重板3,各组螺栓42从上向下依次贯穿水泥墩2的上端面、承重板3及水泥墩2,与开孔中的膨胀体螺纹连接。
33.各组水泥墩2两侧倾斜端面上贯通开设有排水口22;排水口22的下端内底面与农田1的地面共面。当降雨时,地面上的雨水能够从各组排水口22处不断流动,上述设置促进了地面上雨水的排水作业,农田1中不易发生积水。
34.水泥墩2的内部预埋有若干组竖直等间距分布的钢钎21,钢钎21的竖直下端部呈圆锥结构;钢钎21的长度不小于100cm;各组钢钎21的下端部插接入地下。
35.参照图1,平板5与各组立杆4竖直端面的上端部之间连接有若干组气缸6,气缸6包括缸体61及推杆62,缸体61与立杆4铰接,推杆62与平板5铰接,推杆62与平板5的铰接位置位于平板5宽度方向的中垂线上。
36.参照图2及图4,各组立杆4的上端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各组立杆4的上端面共同连接有水平延伸的轨道8,两组轨道8之间安装有板车7,板车7的上端面分别安装有水箱71、电池72及喷淋装置73,喷淋装置73包括安装在承重板3下端面上的管道731及与管道731连接的若干组喷头732(参照图2)。水箱71的上端面铰接有盖板711,板车7的一侧端面上安
装有与水箱71连接的进水泵74。
37.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方法,其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一:将两组水泥墩2在地面上进行安装,在地面上进行划线,将各组钢钎21竖直插接在地面上,相邻两组钢钎21之间等间距分布;进行模板的架设,并将各组排水口22位置借助方管进行成型,方管的位置与各组钢钎21错位分布;在模板之间进行砂浆的灌注,将各组承重板3预埋在水泥墩2中,待水泥墩2失水硬化成型;并将模板拆除;步骤二:将各组立杆4进行安装,各组螺栓42贯穿水泥墩2及承重板3,并与水泥墩2进行连接;平板5与承重板3的水平端部进行铰接;将气缸6在立杆4及平板5之间进行安装,完成对水泥墩2两侧的各组平板5的安装,限位块51与平板5的下端面一体连接;步骤三:将轨道8与各组立杆4的上端部进行连接,并将板车7放置在两组轨道8内部,板车7与两组轨道8滑动连接,将水箱71安装在板车7的上端面,进水泵74、电池72及喷淋装置73的安装;步骤四:借助进水泵74向水箱71内部输送水体,在电池72的供电下,板车7能够沿着两组轨道8滑移,且喷淋装置73将水箱71内部的水体不断经各组喷头732向下喷出;步骤五:当农民需要进入农田1中对作物11生长状况进行巡视时,此时将立杆4两侧的各组平板5进行展平,将各组气缸6同时驱动,使平板5逐渐从竖直状态向水平状态偏转,此时限位块51与水泥墩2的倾斜端面抵接,作物11分布在平板5下方的地面上;步骤六:农民步行在平板5上,对农田1中的作物11进行巡视,巡视完毕后农民离开平板5,并借助气缸6将平板5从水平状态向竖直状态翻转;当需要进行浇水作业时,此时驱动板车7运动,喷淋装置73进行水体的喷淋作业。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