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桥面板及组合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27151发布日期:2022-01-12 00:2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预制桥面板及组合梁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预制桥面板及组合梁。


背景技术:

2.钢-混组合桥梁是由外露的钢梁或钢桁梁通过连接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面板组合而成的梁式桥。钢-混组合梁的桥面板常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施工方式,分块预制的桥面板间的湿接缝是受力最薄弱且施工最繁琐的部位。
3.目前,湿接缝多由预制的桥面板端部的伸出钢筋和后浇混凝土组成的接缝形式。钢筋湿接缝是最常用的湿接缝形式,钢筋间通过绑扎或焊接连接。在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的架设中,为保证预制的桥面板与钢梁的有效传递剪力,以免桥面板与钢梁之间相对滑移,一般在的钢梁顶面上设置有剪力连接件。而现有技术施工过程中,常出现桥面板伸出钢筋与剪力连接件碰撞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预制桥面板及组合梁,以解决预制桥面板连接构造中预制桥面板伸出的钢筋与剪力连接件碰撞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预制桥面板,安装在承重梁上,具有与所述承重梁结合的第一拼接端,所述第一拼接端间隔形成有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多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拼接端内侧延伸第一预设距离、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拼接端。
7.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桥面板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壁面分别配置为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凹凸交替。
8.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桥面板形成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管道,所述管道沿所述第一拼接端内侧延伸第二预设距离。
9.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桥面板形成有出浆孔,所述出浆孔从所述预制桥面板的上端连通至所述管道。
10.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桥面板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拼接端边缘或垂直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预埋筋,所述第一预埋筋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凹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桥面板具有不与所述承重梁结合的第二拼接端,所述第二拼接端形成有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槽口,所述槽口沿所述第二拼接端的边缘设置,且所述槽口朝向所述第二拼接端的一侧开口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桥面板具有沿所述第二拼接端间隔设置的第二预埋筋,所述第二预埋筋的外露端为封闭端,穿设于所述槽口并凸出所述槽口外。
13.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组合梁,包括:承重梁,具有支撑面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的剪力连接件;上述实施例中的预制桥面板,多个所述预制桥面板拼接设置在
所述承重梁上,相邻两所述预制桥面板的所述第一拼接端间隔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两所述第一拼接端之间形成第一接缝,所述剪力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接缝内;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缝内以及相邻两所述预制桥面板对应的两所述凹槽内;第一浇注体,浇筑于所述第一接缝和所述凹槽内,以连接相邻两所述预制桥面板与所述承重梁。
14.进一步地,所述剪力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交替布置。
15.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桥面板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拼接端边缘或垂直于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预埋筋、与所述凹槽连通的管道以及与所述管道连通的出浆孔,所述第一预埋筋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预埋筋设置为至少两层,所述管道沿所述第一拼接端内侧延伸第二预设距离;
16.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在下层所述第一预埋筋下的多个第一连接筋、设置在上层所述第一预埋筋上的多个第二连接筋以及与所述第一预埋筋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连接筋,所述第一连接筋配置为至少部分可穿设于所述管道内,所述第二连接筋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曲,所述第三连接筋位于所述第一接缝内,所述第三连接筋的层数与所述第一预埋筋层数相同。
17.进一步地,所述组合梁还包括: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拼接端与所述支撑面之间,以密封所述第一接缝的下部。
18.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桥面板具有不与所述承重梁结合的第二拼接端,所述第二拼接端形成有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槽口,所述槽口沿所述第二拼接端的边缘设置,且所述槽口朝向所述第二拼接端的一侧开口设置;
19.相邻两所述第二拼接端对接设置,两所述槽口形成第二接缝,所述组合梁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浇注体,多个所述第二连接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接缝内,所述第二浇注体浇筑于所述第二接缝内,以连接相邻两所述预制桥面板。
20.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桥面板具有沿所述第二拼接端间隔设置的第二预埋筋,所述第二预埋筋的外露端为封闭端,穿设于所述槽口并凸出所述槽口外;
21.所述第二预埋筋的外露端位于所述第二接缝内,所述第二接缝内两侧的所述第二预埋筋的外露端对插交错设置,两侧的所述述第二预埋筋的外露端形成封闭环,所述封闭环内以及所述封闭环外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件。
2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沿所述封闭环的内侧间隔设置。
23.进一步地,所述组合梁还包括:第二密封件,设置在两所述第二拼接端之间,以密封所述第二接缝的下部。
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桥面板,通过在第一拼接端设置凹槽、不设置伸出第一拼接端的钢筋,使得预制桥面板安装在承重梁上形成组合梁时,避免了伸出钢筋与承重梁上的剪力连接件的碰撞问题,实现快速施工。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组合梁,通过在相邻两预制桥面板间的第一接缝及相邻两预制桥面板对应的两凹槽内设置第一连接件,代替现有技术中预制桥面板的伸出钢筋,无需控制预制桥面板伸出钢筋的定位,降低了施工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展示了预制桥面板拼接在承重梁上;
28.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展示了预制桥面板的第一拼接端结合在承重梁上,设置了第一连接件和第一浇注体;
29.图3为图2中a-a剖视示意图;
30.图4为图2中b-b剖视示意图;
31.图5为图2中c-c剖视示意图;
32.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的基础上展示了第三连接筋;
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展示了预制桥面板的第二拼接端拼接,不与承重梁结合,设置了第二连接件和第二浇注体;
34.图8为图7中的俯视示意图;以及
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组合梁的施工方法流程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预制桥面板,2、承重梁,3、剪力连接件,4、第一接缝,5、第一连接件,6、第一浇注体,7、第一密封件,8、第二接缝,9、第二连接件,10、第二浇注体,11、第二密封件;
38.101、凹槽,102、管道,103、出浆孔,104、第一预埋筋,105、槽口,106第二预埋筋,201、支撑面,501、第一连接筋,502、第二连接筋,503、第三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0.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1.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二者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
42.本技术的提供了一种组合梁,如图1所示,多块预制桥面板1拼接在承重梁2上,预制桥面板1具有与承重梁2结合的第一拼接端,承重梁2具有支撑面201,多个预制桥面板1拼接设置在承重梁2上,相邻两预制桥面板1的第一拼接端间隔设置在支撑面201上,两第一拼接端之间形成第一接缝4。预制桥面板1可选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梁2可以是高架区间的桥梁结构,例如钢-混组合梁中的钢梁结构,进一步地,钢梁结构可以是槽型钢梁、工型钢梁或钢桁梁。对应的,支撑面201可以是钢梁的上翼缘板。两预制桥面板1可以沿组合梁的纵向拼接,也可以沿组合梁的横向拼接。
43.如图2~图3所示,承重梁2具有设置在支撑面201上的剪力连接件3;剪力连接件3
位于第一接缝4内,设置在支撑面201上的剪力连接件3可以为剪力钉或剪力螺栓等,具体类型可根据实际施工要求选取。
44.组合梁还包括第一连接件5以及第一浇注体6,第一连接件5设置于第一接缝4内以及相邻两预制桥面板1对应的两凹槽101内;第一浇注体6浇筑于第一接缝4和凹槽101内,以连接相邻两预制桥面板1与承重梁2。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5以及第一浇注体6以连接相邻两预制桥面板1与承重梁2,避免了钢筋间现场焊接的问题,实现快速施工。第一连接件5可优选带肋螺纹钢筋或钢板,使得与第一浇注体6的连接性更强,第一浇注体6可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
45.剪力连接件3设置于支撑面201,并埋入第一浇注体6中,可以有效地传递剪力,避免预制桥面板1与承重梁2之间相对滑移,保证了结构的可靠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合”是指预制桥面板1与承重梁2通过第一连接件5、剪力连接件3和第一浇注体6接合为整体受力结构。
46.现有技术中,工厂制造预制桥面板时伸出钢筋,安装预制桥面板时存在与剪力连接件碰撞的问题;另外,为了使钢筋之间能够有效传力,一般会对钢筋采取适当的连接措施,如焊接和绑扎,并且需要为钢筋提供足够的锚固长度或搭接长度,存在现场钢筋连接工作量较大的缺点。
47.由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桥面板,具有与承重梁2结合的第一拼接端,第一拼接端间隔形成有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多个凹槽101,每个凹槽101的一端向第一拼接端内侧延伸第一预设距离、另一端贯穿于第一拼接端。
48.通过在预制桥面板1的第一拼接端设置凹槽101、不设置伸出第一拼接端的钢筋,在第一接缝4内以及相邻两预制桥面板1对应的两凹槽101内放置第一连接件,例如钢筋或钢板,代替现有技术中预制桥面板的伸出钢筋,无需控制预制桥面板伸出钢筋的定位,提高了预制桥面板1的安装效率、降低了施工精度要求。
49.进一步地,剪力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件5交替布置,使得预制桥面板1安装在承重梁2上形成组合梁时,能有效避免伸出钢筋与承重梁上的剪力连接件的碰撞问题,且交替布置便于将第一连接件5铺设于第一接缝4和两凹槽101内。
50.进一步地,剪力连接件3在第一接缝4的支撑面201上可设置多个,相邻两剪力连接件3之间间隔布置,如此,多组剪力连接件3可采用行列式布置。
51.另外,将第一浇注体6浇筑于凹槽101中,相比只浇筑两第一拼接端之间的第一接缝4区域,增大了灌浆料与预制桥面板1的接触面积,有效连接承重梁2和相邻两预制桥面板1,提高结构安全性。
52.一实施例中,预制桥面板1位于凹槽101的两侧壁面分别配置为沿凹槽101的长度方向凹凸交替。凹槽101两侧壁面可为锯齿状或葫芦状,进一步增大预制桥面板1和灌浆料的接触面积,提高结合紧密度。
5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5的规格和凹槽101的第一预设距离根据结构计算确定,其中,第一预设距离大于20d,d为第一连接件5的直径。为减小预制桥面板1开槽对截面削弱过大,每个凹槽宽度设置为5~8cm。剪力连接件3与第一连接件5交替布置,凹槽101间距需与剪力连接件3匹配,间距至少不小于剪力连接件3宽度,凹槽间距15~20cm为宜。
54.为增大两预制桥面板1之间的连接性,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预制桥面板1
具有平行于第一拼接端边缘间隔设置的第一预埋筋104,第一预埋筋104至少部分外露于凹槽101内,使得第一浇注体6与第一预埋筋104紧密连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第一拼接端的边缘为不规则形状,则第一预埋筋104可设置垂直于凹槽101的长度方向。
55.具体的,第一预埋筋104设置为至少两层。例如,如图4所示,至少在预制桥面板1上外露于凹槽101下部设置一层,以及间隔下部外露于凹槽101上部再设置一层,当然,也可以在两层之间的中间设置多层,增强结构受力可靠性。
56.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件5包括设置在下层第一预埋筋104下的多个第一连接筋501、设置在上层第一预埋筋104上的多个第二连接筋502以及与第一预埋筋104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连接筋503。
57.具体的,第一连接筋501、第二连接筋502和第三连接筋503分层设置。以第一预埋筋104的位置为参照,将第一连接筋501设置于第一预埋筋104的底部,在第一连接筋501的上端平行于第一预埋筋104的方向可间隔设置第三连接筋503,第三连接筋503在平行于第一预埋筋104的方向与剪力连接件3交替布置。第三连接筋503上端可再设置与第一连接筋501平行的钢筋层,逐层叠加。根据空间范围,在第一接缝4的横纵方向可设置多层加强筋,例如钢筋。其中,多层钢筋可包含设置在上层第一预埋筋104上的第二连接筋502。
58.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筋502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曲,可以与第一连接筋501形成一个接近封闭的环。向下弯曲的两端可抵接在凹槽101侧壁上,便于将第二连接筋牢牢的卡在凹槽101内。
59.进一步地,如图5~图6所示,第三连接筋503位于第一接缝4内,便于与第一连接筋501和第二连接筋502多层叠加布置。
60.进一步地,第三连接筋503的层数与第一预埋筋104层数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进行选择。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接筋503的层数优选为至少两层,分别与第一预埋筋104层的下层和上层对应设置,有利于第一连接筋501和第二连接筋502的搭接设置,增加结构可靠性连接。
61.由于第一连接筋501设置于第一预埋筋104的下层,相邻两预制桥面板安装后,第一连接筋501被第一预埋筋104或第三连接筋503阻挡无法下层放置。由此,如图4所示,预制桥面板上1形成有与凹槽101连通的管道102,管道102沿第一拼接端内侧延伸第二预设距离,当第一连接筋501配置为至少部分可穿设于管道102内,第一连接筋501可以为直筋。管道102可作为第一连接筋501的临时放置通道。第二预设距离不小于第一连接筋501的长度,此处第二预设距离应理解为从第一拼接端的边缘起算,即第一预设距离和管道102的长度之和。管道102的直径不小于第一连接筋501的直径,可选择5cm。
62.通过设置管道102,在一块预制桥面板1安装在承重梁2上时,将第一连接筋501放置于管道102中,另一块预制桥面安装在承重梁上与前一块预制桥面板形成第一接缝时,可从管道102中移出第一连接筋501到两对应的凹槽101内。
63.一实施例中,预制桥面板1形成有出浆孔103,出浆孔103从预制桥面板1的上端连通至管道102。将第一浇注体6浇筑于第一接缝4中时,可通过查看与管道102连接的出浆孔103判断混凝土是否已经填满管道102,防止因管道置孔可能出现的连接强度差的问题。
64.一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组合梁还包括:第一密封件7,设置在第一拼接端与
支撑面201之间,以密封第一接缝4的下部。第一密封件7的宽度根据预制桥面板1与承重梁2的结合宽度设置,一般结合宽度在5cm左右。
65.现有技术的钢-混组合梁结构,相邻两桥面板之间不与钢梁结合的部分,常采用吊模法施工,现场模板安装、拆卸工作量大。另外,雨季潮湿天气容易使木质模板受潮,混凝土构件凝固便会受到影响导致拆模时混凝土构件表面不平整,表面有麻坑的现象。
66.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组合梁,如图1所示,预制桥面板1具有不与承重梁2结合的第二拼接端,相邻两第二拼接端对接设置,两第二拼接端之间形成第二接缝8;组合梁还包括第二连接件9和第二浇注体10,多个第二连接件9间隔设置于第二接缝8内,第二浇注体10浇筑于第二接缝8内,以连接相邻两预制桥面板1。
67.具体的,如图7所示,预制桥面板1不与承重梁2结合的第二拼接端形成有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槽口105,槽口105沿第二拼接端的边缘设置,且槽口105朝向第二拼接端的一侧开口设置。相邻两第二拼接端对接设置,两槽口105形成第二接缝8,槽口不限制形状,可为半u形或l形。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二拼接端开设上部开口下部封闭的槽口105,使得相邻两槽口105可直接对接形成第二接缝8,无需设置模板,在第二接缝8中设置第二连接件9并浇筑第二浇注体10即可有效连接相邻两预制桥面板1,加快了施工进度。
68.不同于前面预制桥面板1与承重梁2结合的第一拼接端,本实施例中,第二拼接端不与承重梁结合,相邻两第二拼接端对接设置时,无需考虑与剪力连接件3碰撞的问题,如此,可设置伸出筋加强第二接缝的连接。一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预制桥面板1具有沿第二拼接端间隔设置的第二预埋筋106,第二预埋筋106穿设于槽口105并凸出槽口外。
69.进一步地,第二预埋筋106的外露端为封闭端,可以为j状,也可为u状,例如,环形钢筋。相比直钢筋,环形钢筋刚度更大,连接结构强度更高。
70.相邻两第二拼接端对接设置时,第二预埋筋106的外露端位于第二接缝8内,第二接缝8内两侧的第二预埋筋106的外露端对插交错设置,两侧的第二预埋筋106的外露端形成封闭环,封闭环内以及封闭环外均设置有第二连接件9。第二预埋筋106间隔距离至少为一个第二预埋筋106的直径距离,使得第二接缝8内两侧的第二预埋筋106对插交错设置,便于相互间扣环搭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第二接缝8的结构牢固性、稳定性。另外,第二连接件9可以根据施工需要设置在封闭环内,可设置在封闭环外,或封闭环内以及封闭环外均设置。例如,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9间隔设置在封闭环的内侧。
71.一实施例中,组合梁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1,设置在两第二拼接端之间,以密封第二接缝8的下部。
7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应用于上述之一的组合梁的施工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
73.s1:将多个所述预制桥面板拼接安装在所述承重梁上;
74.s2:将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第一接缝内以及相邻两所述预制桥面板对应的两所述凹槽内;
75.s3:浇筑所述第一浇注体以连接相邻两所述预制桥面板与所述承重梁。
76.步骤s1具体包括: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筋放置于预制桥面板的管道内。以便因两预制桥面板1拼接后,第一连接件5无法置于下层的第一预埋筋104的下方。
77.步骤s2具体包括:从管道中移出第一连接筋,放置在第一接缝以及相邻两预制桥面板对应的凹槽内,位于所述预制桥面板下层的第一预埋筋下方;在第一接缝内连接筋上
端放置第一连接件的第三连接筋,第三连接筋与第一预埋筋平行间隔设置;将第二连接筋放置在上层预制桥面板上层的第一预埋筋上方。
78.具体的,在安装预制桥面板时,在一块预制桥面板1安装在承重梁2上时,将第一连接筋501放置于管道102中,另一块预制桥面安装在承重梁2上与前一块预制桥面板1形成第一接缝4时,可从管道102中移出第一连接筋501到两对应的凹槽101内,再放置第三连接筋503。
79.第一连接筋501、第二连接筋502和第三连接筋503分层设置。在第一连接筋501的上端平行于第一预埋筋104的方向可间隔设置第三连接筋503,第一连接筋501和第二连接筋502之间可多层设置钢筋。
8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