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索全密封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4306发布日期:2022-02-19 14:00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拉索全密封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斜拉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斜拉索全密封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斜拉索是斜拉桥的生命线,斜拉索体系的耐久性关系到斜拉桥结构的安全。斜拉索的钢丝和锚具遇水容易发生锈蚀,影响其使用寿命。因此防止雨水和冷凝水的侵入是保证斜拉索使用寿命的关键。
3.其中,斜拉索梁端防护结构中,斜拉索防水罩端部密封处容易开裂,通常设置密封罩。为了便于密封罩安装及更换,密封罩需设置成两半的结构形式。
4.由于两片密封罩之间密封性较差,故容易产生渗漏水的现象。因此,为解决传统斜拉索密封结构容易进水的问题,提出一种斜拉索全密封防水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索全密封防水结构,旨在解决密封性差,漏水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斜拉索全密封防水结构,包括防水罩和密封罩,所述防水罩的一端与索导管密封连接,所述防水罩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罩密封连接,所述防水罩和所述索导管中穿设有斜拉索索体,所述防水罩的一端与所述索导管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索导管上,并通过第一密封胶粘结固定,所述密封罩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防水罩另一端的外侧,所述防水罩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罩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密封罩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拉索索体之间通过第二密封胶密封固定,所述密封罩由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组成,所述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均由两个连接部和弧形部组成,所述两个连接部位于所述弧形部的两侧,所述弧形部与防护罩另一端的外周壁贴合,所述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通过连接部进行连接,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两个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中,其中一个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凹槽,另一个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匹配的凸起,所述第一凹槽内装设有防水条;所述弧形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匹配的第二凹槽。
8.进一步,所述密封罩与所述斜拉索索体连接的中间位置还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弧形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密封圈匹配的第三凹槽。
9.进一步,所述防水罩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拉索锁体之间还设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套设在所述斜拉索索体上,并通过第三密封胶粘结固定。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的两端齐平。
11.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为矩形波的形状。
12.进一步,所述密封罩和防水罩的材质采用不锈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防水罩和索导管之间
设置第一密封圈和第一密封胶,形成第一道防线,能够有效防止冷凝水从防水罩和索导管之间的间隙进入索导管内;
14.通过在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的连接处对应设置凸起和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设置防水条,形成第二道防线,密封罩采用螺栓紧固时,凸起和第一凹槽夹紧防水条,可防止雨水和冷凝水从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的连接处中间间隙进入斜拉索索体上;
15.通过在防水罩和密封罩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形成第三道防线,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通过螺栓紧固后将第二密封圈变形,有效防止冷凝水从密封罩与防水罩连接处的间隙进入斜拉索锁体表面;
16.在密封罩的端部与斜拉索锁体连接处涂抹第二密封胶形成第四道防线,防止雨水顺着斜拉索索体流下时,通过密封罩与斜拉索索体之间的空隙进入密封罩的密封结构内部;
17.在密封罩与斜拉索锁体连接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三密封圈,形成第五道防线,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通过螺栓紧固后将第三密封圈变形,防止雨水顺着斜拉索索体流下时,通过密封罩与斜拉索索体之间的空隙进入密封结构内部;
18.在防水罩与斜拉索锁体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形成第六道防线,防止雨水顺着斜拉索索体流下时通过密封罩与斜拉索索体之间的空隙进入密封结构内。
19.本技术通过第一密封圈至第四密封圈、第一至第三密封胶以及防水条的设置形成了多道防线,大大提高了密封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半密封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1的a-a断面图;
24.图4是图1的b-b断面图;
25.图5是图1的c-c断面图;
26.图6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7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其中,1、密封罩;2、防水罩;3、防水条;4、第二密封圈;5、第三密封胶;6、螺栓;7、第二密封胶;8、斜拉索索体;9、第四密封圈;10、第三密封圈;11、第一密封圈;12、凸起;13、第一凹槽;14、第三凹槽;15、第二凹槽;16、索导管;17、第一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如图1-图7所示,一种斜拉索全密封防水结构,包括防水罩2和密封罩1,所述防水罩2的一端与索导管16密封连接,所述防水罩2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罩1密封连接。其中,索导管16就是在桥梁浇筑前预先埋在里面供穿钢索用的波纹管。
32.所述防水罩2和所述索导管16中穿设有斜拉索索体8,防水罩2在斜拉索锚具灌锚前提前安装在斜拉索索体8上,所述防水罩2的一端与所述索导管16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1,所述第一密封圈11套设在所述索导管16上,并通过第一密封胶17粘结固定。
33.通过在防水罩2和索导管16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11和第一密封胶17,形成第一道防线,能够有效防止冷凝水从防水罩2和索导管16之间的间隙进入索导管16内。
34.如图2所示,所述密封罩1由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组成,方便拆卸。所述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均由两个连接部和弧形部组成,所述两个连接部位于所述弧形部的两侧,所述弧形部与防护罩另一端的外周壁贴合,所述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通过连接部进行连接,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螺栓6固定;在两个相互连接的连接部中,其中一个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凹槽13,另一个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3匹配的凸起12,所述第一凹槽13内装设有防水条3;所述弧形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密封圈4匹配的第二凹槽15。
35.通过在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的连接处对应设置凸起12和第一凹槽13,在第一凹槽13内设置防水条3,形成第二道防线,密封罩1采用螺栓6紧固时,凸起12和第一凹槽13夹紧防水条3,可防止雨水和冷凝水从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的连接处中间间隙进入斜拉索索体8上。
36.在一个示例中,可以是第一半密封罩的两个连接部上均设置成第一凹槽13,第二半密封罩的两个连接部上均设置成凸起12,还可以是交错设置,如第一半密封罩的一个连接部上设置凸起12,第一半密封罩的另一个连接部上设置成凹槽,这样交错设置的密封性更好。
37.所述密封罩1的一端套设在所述防水罩2另一端的外侧,所述防水罩2的另一端与所述密封罩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4。
38.通过在防水罩2和密封罩1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4,形成第三道防线,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通过螺栓6紧固后将第二密封圈4变形,有效防止冷凝水从密封罩1与防水罩2连接处的间隙进入斜拉索锁体表面。
39.所述密封罩1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拉索索体8之间通过第二密封胶7密封固定。
40.通过在密封罩1的端部与斜拉索锁体连接处涂抹第二密封胶7形成第四道防线,防止雨水顺着斜拉索索体8流下时,通过密封罩1与斜拉索索体8之间的空隙进入密封罩1的密封结构内部。
41.进一步,所述密封罩1与所述斜拉索索体8连接的中间位置还设有第三密封圈10,所述弧形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密封圈10匹配的第三凹槽14。
42.通过在密封罩1与斜拉索锁体连接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三密封圈10,形成第五道防线,第一半密封罩和第二半密封罩通过螺栓6紧固后将第三密封圈10变形,防止雨水顺着斜拉索索体8流下时,通过密封罩1与斜拉索索体8之间的空隙进入密封结构内部。
43.进一步,所述防水罩2的另一端与所述斜拉索锁体之间还设有第四密封圈9,所述第四密封圈9套设在所述斜拉索索体8上,并通过第三密封胶5粘结固定。
44.通过在防水罩2与斜拉索锁体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9,形成第六道防线,防止雨水顺着斜拉索索体8流下时通过密封罩1与斜拉索索体8之间的空隙进入密封结构内。
45.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1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部的两端齐平。
46.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13的形状为矩形波的形状。
47.进一步,所述密封罩1和防水罩2的材质采用不锈钢。
4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