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工厂沥青混凝土智能化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6268发布日期:2022-02-16 16:1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工厂沥青混凝土智能化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加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工厂沥青混凝土智能化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沥青混凝土俗称沥青砼,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碎石或轧碎砾石、石屑或砂、矿粉等,与一定比例的路用沥青材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拌制而成的混合料,具有经久耐用、强度高、整体性好等优点,是修筑高级沥青路面的代表性材料,在沥青混凝土加工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往往需要利用上料装置进行上料。
3.据已公开号为cn212999839u的一种改性沥青混凝土生产用上料装置,包括底座、加料槽和上料管道.....使上料更稳定,且避免了传统输送带上料粉尘四处飞扬的现象,使工作环境更好。
4.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5.该实用新型使用不便,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例如,一旦调整上料通道的角度,上料通道的出料口的位置也会随之变化,从而需要调整整个装置的位置,以适应实际情况;其次上料装置在使用后,会有残留粘在上料通道的内部,长时间不清理会使残留凝结,降低装置的使用效率,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整个装置的使用。
6.我们为此,提出了一种绿色工厂沥青混凝土智能化生产装置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绿色工厂沥青混凝土智能化生产装置。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工厂沥青混凝土智能化生产装置,包括底座和工作台,所述底座的顶端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水平方向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端部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螺纹杆与工作台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表面通过铰接块与液压气缸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气缸通过铰接块与上料通道转动连接,所述上料通道的一侧通过转轴与转动块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与三角架固定连接,所述三角架固定在工作台的顶端表面上。
9.优选的,所述上料通道的内壁表面设置有清洁刷,所述清洁刷与螺旋上料杆相紧贴设置,且螺旋上料杆的端部通过联轴器与上料电机相连接,所述上料通道顶端表面与清洁管贯通连接,所述清洁管的另一端与增压泵相连接,所述增压泵通过清洁管与水箱相连接,所述水箱固定在工作台的顶端表面。
10.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辅助轮。
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座的底端表面且位于移动轮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支腿,所述底座的侧壁表面设置有牵引体。
12.优选的,所述上料通道的顶端表面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上方设置有加料
机构,所述加料机构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工作台的顶端表面。
13.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侧表面设置有控制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螺纹杆、工作台、驱动电机、液压气缸、上料通道、转动块、三角架,通过在上料通道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气缸,使得上料通道能够围绕转动块转动,从而调节上料通道末端的高度,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同时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结构与工作台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工作台能够在底座的顶端表面水平方向运动,调节上料通道出料口的位置,以适应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清洁刷、螺旋上料杆、上料电机、增压泵、水箱和导流管,通过同时启动增压泵和上料电机,在增压泵的作用下,使得水箱内的水经过导流管进行上料通道的内部,通过上料电机带动螺旋上料杆转动,在清洁刷和螺旋上料杆的相互作用下,对上料通道的内部以及螺旋上料杆的表面进行清理,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工厂沥青混凝土智能化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工厂沥青混凝土智能化生产装置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绿色工厂沥青混凝土智能化生产装置的上料通道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例说明:
22.1、底座;2、工作台;3、螺纹杆;4、驱动电机;5、上料通道;6、液压气缸;7、三角架;8、加料机构;9、支撑架;10、进料斗;11、清洁刷;12、螺旋上料杆;13、上料电机;14、控制器;15、转动块;16、增压泵;17、水箱;18、辅助轮;19、移动轮;20、固定支腿;21、牵引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照图1-3,一种绿色工厂沥青混凝土智能化生产装置,包括底座1和工作台2,底座1的顶端表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水平方向设置有螺纹杆3,且螺纹杆3的端部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相连接,螺纹杆3与工作台2通过螺纹结构相连接,工作台2的顶端表面通过铰接块与液压气缸6转动连接,液压气缸6通过铰接块与上料通道5转动连接,上料通道5的一侧通过转轴与转动块15转动连接,转动块15与三角架7固定连接,三角架7固定在工作台2的顶端表面上。
26.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上料通道5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气缸6,使得上料通道5能够围绕转动块15转动,从而调节上料通道5末端的高度,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同时通过启动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带动螺纹杆3转动,螺纹杆3通过螺纹结构与工作台2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工作台2能够在底座1的顶端表面水平方向运动,调节上料通道5出料口的位置,以适应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液压气缸6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27.具体的,上料通道5的内壁表面设置有清洁刷11,清洁刷11与螺旋上料杆12相紧贴设置,且螺旋上料杆12的端部通过联轴器与上料电机13相连接,上料通道5顶端表面与清洁管贯通连接,清洁管的另一端与增压泵16相连接,增压泵16通过清洁管与水箱17相连接,水箱17固定在工作台2的顶端表面。
28.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同时启动增压泵16和上料电机13,在增压泵16的作用下,使得水箱17内的水经过导流管进行上料通道5的内部,通过上料电机13带动螺旋上料杆12转动,在清洁刷11和螺旋上料杆12的相互作用下,对上料通道5的内部以及螺旋上料杆12的表面进行清理,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9.具体的,工作台2与底座1之间设置有辅助轮18。
30.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辅助轮18,对工作台2起到支撑作用,分担螺纹杆3对工作台2的支撑力,降低螺纹杆3的使用损伤,延长螺纹杆3的使用寿命。
31.具体的,底座1的底端表面设置有移动轮19,底座1的底端表面且位于移动轮1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支腿20,底座1的侧壁表面设置有牵引体21。
32.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牵引体21、固定支腿20和移动轮19,使得装置便于移动,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33.具体的,上料通道5的顶端表面设置有进料斗10,进料斗10的上方设置有加料机构8,加料机构8通过支撑架9固定在工作台2的顶端表面。
34.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加料机构8、进料斗10和上料通道5的相互配合,便于进行加料工作。
35.具体的,底座1的侧表面设置有控制器14。
36.本实施方案中:通过设置控制器14,便于对装置进行控制,控制器14控制电路通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的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7.工作原理: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将装置固定在合适的地方后,即可正常使用,通过在上料通道5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气缸6,使得上料通道5能够围绕转动块15转动,从而调节上料通道5末端的高度,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同时通过启动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带动螺纹杆3转动,螺纹杆3通过螺纹结构与工作台2螺纹连接,从而使得工作台2能够在底座1的顶端表面水平方向运动,调节上料通道5出料口的位置,以适应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通过同时启动增压泵16和上料电机13,在增压泵16的作用下,使得水箱17内的水经过导流管进行上料通道5的内部,通过上料电机13带动螺旋上料杆12转动,在清洁刷11和螺旋上料杆12的相互作用下,对上料通道5的内部以及螺旋上料杆12的表面进行清理,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极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